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费冠卿
秋日与冷然上人寺庄观稼 唐 · 费冠卿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世人从扰扰,独自爱身闲。
美景当新霁,随僧过远山。
村桥出秋稼,空翠落澄湾。
唯有中林犬,犹应望我还。
闲居即事 唐 · 费冠卿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引用典故:孔明 子房
生计唯将三尺僮,学他贤者隐墙东
照眠夜后多因月,扫地春来祗藉风。
几处红旗驱战士,一园青草伴衰翁。
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
范中丞 唐 · 费冠卿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侯嬴 礼干木
花宫柳陌正从行,紫袂金鞍问姓名。
战国方须干木,康时何必重侯嬴
捧将束帛山僮喜,传示银钩邑客惊。
直为云泥相去远,一言知己杀身轻。
题中峰 唐 · 费冠卿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中峰高拄泬寥天,上有茅庵与石泉。
晴景猎人曾望见,青蓝色里一僧禅。
蒙召拜拾遗书情二首 其一 唐 · 费冠卿
七言绝句 押蒸韵
拾遗帝侧知难得,官紧才微恐不胜。
好是中朝绝亲友,九华山下诏来徵。
其二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三千里外一微臣,二十年来任运身。
今日忽蒙天子召,自惭惊动国中人。
九华山谢雨诗 唐 · 费冠卿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青嶂庙前才滴酒,白龙湫上气如蒸。
一声霹雳惊风雨,万顷秋田水溢塍(《嘉靖池州府志》五)
萧建(一本有问九华山四字) 唐 · 费冠卿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一部
自地上青峰,悬崖一万重。
践危频侧足,登堑半齐胸。
飞狖啼攀桂,游人喘倚松。
入林寒㾕㾕(一作瘁瘁),近瀑雨濛濛。
径滑石棱上,寺开山掌中。
幡花扑净地,台殿印晴空。
胜境层层别,高僧院院逢。
泉鱼候洗钵,老玃戏撞钟。
外户凭云掩,中厨课水舂。
搜泥时(一作如)和面,拾橡半添穜。
渡壑缘槎险,持灯入洞穷。
夹天开壁峭,透石蹙波雄。
涧蔼清无土,潭深碧有龙。
畬田一片净,谷树万株浓。
野客登临惯,山房幽寂同。
寒炉树根火,夏牖稍风。
边鄙筹贤相,黔黎托圣躬。
君能弃名利,岁晏一相从。
不赴拾遗(一作以拾遗召不起赋诗) 唐 · 费冠卿
 押皓韵
君亲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处老。
也知臣子合佐时,自古荣华谁可保。
挂树 唐 · 费冠卿
 押支韵
本为独立难,寄彼高树枝。
蔓衍数条远,溟濛千朵垂。
向日助成阴,当风藉持危。
谁言柔可屈,坐见蟠蛟螭。
枕流石 唐 · 费冠卿
 押质韵
不为幽岸隐,古色涵空出。
愿以清泚流,鉴此坚贞质。
傍临玉光润,时泻苔花密。
往往惊游鳞,尚疑垂钓日。
久居京师感怀诗 唐 · 费冠卿
茕独(一作萤烛)不为苦,求名始辛酸。
上国无交亲,请谒多少难。
九月风到(一作刮)面,羞汗成冰片。
求名俟公道,名与公道远。
力尽得一名,他喜我且轻。
家书十年绝,归去知谁荣。
马嘶渭桥,特地起秋声。
九华山化成寺 唐 · 费冠卿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九华山古号九子山。
崛起大江之东。
揖●846D庐于西岸。
俨削成于天外。
旁临千馀里。
高峰峻岭臣焉。
连冈走陇子焉。
自元气凝结。
几万斯年。
六朝建都。
此为关辅
人视山而天长。
山阅人而波逝。
其间圣后贤臣。
歌咏叠兴。
言不及者。
兹山屈焉。
开元未有僧檀号张姓。
自偫舒至。
为乡老胡彦请住。
广度男女。
时豪所嫉。
长吏不明。
焚其居而废之。
时有僧地藏
新罗王子金氏近属。
项耸奇骨。
躯长七尺。
而力倍百夫。
尝曰。
六籍寰中。
三清术内。
惟第一义。
与方寸合。
落发涉海。
舍舟而徒。
睹兹山于云端。
自千里而径进。
披榛援藟。
跨峰越壑。
得谷中之地。
面阳而宽平。
其土黑壤。
其泉滑甘。
岩栖涧汲。
以示高洁。
曾遇毒螫。
端坐无念。
有美妇人。
作礼奉药云。
小儿无知。
愿出泉补过。
应视坐石
石间潗㵫。
时人谓九子神焉。
素愿写四部经。
遂下山至南陵
有俞荡等写献焉。
自此归山。
迹绝人里。
至德初
有诸葛节等自麓登峰。
山深无人。
云日虽鲜。
明居惟一。
僧闭目石室。
其旁折足鼎中。
白土少米。
烹而食之。
偫老投地号泣。
和尚苦行若此。
某等深过。
已出泉布买檀公旧地。
敢冒死请大师从之。
近山之人。
闻者四集。
伐木筑室。
焕乎禅居。
有上首僧胜谕等同建台殿。
楩楠豫章
土地生焉。
断而斲之。
珷玞琪琼。
不求他山。
肆其磨砻。
开凿溪涧。
尽成稻田。
相水攸潴。
放生池
乃当殿设释迦文像。
左右备饰。
次立朱台。
挂蒲牢于其中。
立楼门以冠其寺。
丹素交彩。
层层倚空。
岩峦队起于前面。
阵横于后岭。
日月晦明以增其色。
云霞聚散而变其状。
松声猿啸。
相与断续。
都非人间也。
建中初
张公严典是邦。
仰师高风。
施舍甚厚。
因移旧额。
奏置寺焉。
州牧贤者到寺严师之敬。
江西估客于云外见山。
施帛若干匹。
钱若干缗。
焚香作礼。
遥以祈祐师广德焉。
况亲承善诱。
感悟深哉。
旁邑豪右。
一瞻一礼。
必献桑土。
岂诸牧不合礼焉。
富商大族轻其产哉。
德感也。
本国闻之。
相与渡海。
其徒实众。
师忧无粮。
发石得土。
其色青白。
不墋如面。
则食兼土。
则衣半火。
无少长畬田采薪自给。
中岁领一从者。
居于南台
自缉麻衣。
其重兼钧。
堂中榻上。
惟此而已。
池边建台。
厝四部经。
终日焚香。
独味深旨。
时年九十九。
贞元十年夏
忽召众告别。
罔知攸适。
但闻山鸣石陨。
感动无情与。
将灭。
有尼侍者来。
未及语。
寺中扣钟。
无声堕地。
尼来入室。
堂椽三坏。
吾师其神欤。
趺坐函中。
经三周星。
开将入塔。
颜状亦如活时。
舁动骨节若撼。
金锁经云。
菩萨钩锁。
百骸鸣矣。
基塔之地。
发光如火。
其圆光与。
佛庙偫材缔构。
众力保护。
施一金钱。
报一重果。
下为轮王。
上登圣地。
昔有护法良吏。
洎施一僧檀越等。
具刻铭于石。
士疾殁代不能立殊绩以济众
又不能破馀财崇胜因缘。
啄腥膻。
顾儿妇。
生为人非。
死为鬼责。
悲哉。
时元和癸巳岁
余闲居山下。
幼所闻见。
谨而录之。
孟秋十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