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裴通
右军 唐 · 裴通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寂寂金庭洞,清香发桂枝
鱼吞左慈钓,鹅踏右军池。
此地常无事,冲天自有期。
向来逢道士,多欲驾文螭。
(见同治九年蔡以瑺撰《鄞县志》卷二四)(按:宋高似孙《剡录》卷四及《全唐诗续补遗》卷二十据《永乐大典》卷一三○七四所录,均仅存前四句。
定决罚当司官吏学生等奏 唐 · 裴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九
当司所授丞簿及诸博士助教直讲等。
谨按六典云。
丞掌判监事
凡六学生每有业成上于监者。
以其业与司业祭酒试之。
明经帖经口试策经义。
进士帖一中经试杂文策时务徵事
注云。
其试法皆依考功口试。
明经帖限通八以上。
明法明算皆通九以上。
主簿掌印勾简。
学生有不率师教者。
则举而免之。
其频三年下第。
九年在学无成者。
亦如之。
注云。
假如违程限及作乐杂戏者。
同准弹琴习射不禁。
博士助教皆分经教授学者。
每授一经。
必令终讲。
所讲未终。
不得改业。
博士助教皆云诸学生读经文通熟。
然后授文讲义。
每旬放一日休假。
前一日博士考试。
其试读书每干言内试一帖。
帖三言讲义者。
每二千言内问大义一条。
总试三条。
通二为及第。
通一及全不通者。
斟量决罚。
谨具当司官吏及学生令典条件如前。
伏望敕下有司。
允臣所奏。
金庭观右军楼墨池记 唐 · 裴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九
中山水之奇丽者。
剡为之最。
剡中山水之奇丽者。
金庭洞天为之最。
其洞在县之东南。
循山趾而右去。
凡七十里。
得小香炉峰
其峰即洞天之北门也。
谷抱山斗。
云重烟峦。
回互万变。
清和一气。
花光照夜而常昼。
水色含空而无底。
此地何事。
尝闻异香。
有时值人。
从古不死。
真天下之绝境也。
晋代六龙失驭。
五马渡江
中朝衣冠。
尽寄南国
是以琅琊王羲之右军将军
而家于此山。
其书楼墨池
旧制犹在。
至南齐永泰九年。
道士褚伯玉
仍思幽绝。
勤求上元
遂启高宗明皇帝
又于此山。
金庭观
正当右军之家。
故书楼在观之西北维。
一间而四徘徊。
高可二丈已下。
墨池在尊殿之东北维。
方而斜。
广轮可五十尺已下。
池楼相去东西羡值。
才可五十馀步。
虽形状卑小。
不足以壮其瞻玩。
而恭俭有守。
斯可以示于将来。
况乎处所遐深。
风景秀异。
契逍遥之至理。
阅鸾鹤之参差。
其金庭洞天。
即道门所谓赤城丹霞第六洞天者也。
案上清经。
其洞天在天台桐柏山中。
辟方四十里。
其北门在此小香炉峰顶。
人莫得而见之。
有山樵夫往往见之者。
或志之以奇花异草。
还报乡里。
与乡里同往。
则失其所志也。
过此峰东南三十馀里。
有石窦呀为洞门。
即洞天之便门也。
或人或入之者。
必赢粮秉烛。
结侣而往。
约行一百里二百里。
多为流水淤泥所阻而返。
则莫臻其极也。
通以元和二年三月
二三道友。
裹足而游。
登书楼。
墨池
但见其山水之异也。
其险如崩。
其耸如腾。
其引如肱。
其多如朋。
不三四层。
而谓天可升。
经再宿而还。
以书楼缺坏。
墨池荒毁。
话之于邑王公
王公瞿然。
徵王氏子孙之在者。
理荒补缺。
使其不朽。
即事题兹。
实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