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才识茂明体用 中唐 · 独孤郁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三
问。
皇帝若曰
朕观古之王者
受命君人
兢兢业业
承天顺地
不思贤能以济其理。
谠直以闻其过。
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
汉徵极谏文学稍进
匡时济俗
不率繇。
厥后相循。
有名无实
而又设以科条
增求茂异
舍斥已之至论
无用虚文
指切著明。
罕称于代。
兹朕所以叹息郁悼
思索其真。
是用恳恻之诚。
体用之要。
庶乎言之可行
行之不倦
上获其益。
下输其情。
君臣之间。
驩然相与
子大夫得不勉思朕言而茂明之。
我国光宅四海
年将二百。
十圣宏化
万方怀仁
三王之礼靡不讲。
六代之乐罔不举
漏泽于下。
升中于天。
周汉已还
莫斯为盛。
祸阶漏坏。
兵宿中原
生人困竭。
耗其大半
农战非古。
衣食罕储。
念兹疲氓
未遂富庶
耕殖之业。
而人无恋本之心。
榷酤之科。
而下重敛之困。
何方可以复其盛。
何道可以济其艰。
既往之失。
何者宜惩。
将来之虞。
何者当戒。
主父惩患于晁错而用推恩
夷吾致霸于齐桓而行寓令
精求古人之意。
启迪来哲之怀。
眷兹洽闻
固所详究
执契之道。
垂衣不言
委之于下。
则人用其私。
专之于上。
则下无其功。
汉元优游儒术
盛业竟衰。
光武责课公卿
峻政非美。
二途取舍
未获所从
余心浩然
盖所疑惑
子大夫熟究其言旨
属之于篇。
兴自朕躬
毋悼后害
对。
闻天发生雷雨
圣人发生号令
天道帝道
并行于上。
偫僚庶物
感遂于下。
伏惟陛下与天为仁。
与雷作解
臣则蠢动一物也。
气下乃出。
安知其由。
比于金石草木
之无心者也。
和之大鸣小鸣
终始相生
清浊杂作
变而成文者。
圣人击考之。
不得藏其声也。
若臣者。
朴直蠢愚
陛下之而无声
不如金石草木之无心矣。
敢不极闻以对。
伏以陛下德音
访岩薮
贤士
直言
可行之谋。
不倦之听。
欲使上获其益。
下输其情。
君臣之间。
驩然相遇
此禹所以大汉所以称盛者。
此道也。
何足仰承之。
以为有国不患无贤。
不能用贤
不患直言
不能直言
今夫朝廷之大。
百官之众。
非无贤也。
陛下黈纩凝旒
或未之察。
偫臣各默默
来朝而退。
虽有贤才
能辨之。
易卦乾上坤下否。
坤上乾下泰
乾为君。
为臣
君意下降
臣诚上达
则是天地交。
泰之时也。
君意不下降
臣诚不上达
则是天地不交。
否之时也。
太宗文皇帝一视朝。
未尝不从容问偫臣政之得失
下有一毫之善。
无不奖。
上有一毫之失。
无不谏。
或有引入禁内
周旋禁中
疾则幸其第。
没则临其丧。
君臣之道。
可谓至矣。
是以无遗才。
阙政
巍巍荡荡
与天无穷者。
上下交泰也。
秦帝胡亥
信用左右
左右欲专秦柄。
乃教胡亥曰。
陛下富有春秋
即位
奈何公卿决事
事即有误。
示偫臣短也。
于是胡亥常居禁中
偫臣希见者。
不闻其过。
天下所以乱者。
上下不交也。
伏惟陛下法天
法地
中法太宗
坐朝宣旨
使偫臣各有所陈。
陛下赐之温颜
尽其启沃
言语侍从之臣。
得以奉其职。
左右有所书。
以贻来代
谏诤之官
与闻其政而献替之。
使此辈无有所补。
黜之可也
使其稍识大体
陛下与之论道讲政。
岂不可裨于万一也。
敢不输其情乎。
居位不与之言。
直言不与之用。
何必搜罗岩穴
远访不用之人。
勤求不信之言乎。
贤者又何来也。
来者又何言也。
体用之要。
求贤济理之术。
于是矣。
陛下行之。
生人之困于衣食
而无恋本之心。
但兵宿中原
如此
实由方面大臣之罪也。
方面大臣
直播天子休风
保抚其人如赤子
而乃倾其脂血。
剥其生财
聚其技慧淫巧
以荡上心
天子以为物力有馀。
不知其情也。
执事者又未尝闻以生人艰苦为言
得罪岂其尽直而不用乎。
王者居于九天之上。
臣下痛激肝血
指明而言。
亦何由而达也。
若臣下者
草木孤贱
周旋其所以能而言之也。
今天下困于商不均
可谓甚矣。
百姓忘本
十而九矣。
昔尝有人良田千。
柔桑千本。
居室百堵
牛羊千蹄
奴婢千指
其税不下七万钱矣。
然而不下三四年。
桑田为墟。
居室崩坏
羊犬奴婢
十不馀一
而公家之税。
曾不稍蠲。
督责鞭笞
死亡而后已。
于是州伯邑长
方以人安赋集。
攘臂其间
趁办朝廷
用升考绩
取彼逋责
其所存。
展转奔逃
又升户口
是以赋益重而人益贫。
不均之甚一也。
是故欲人之财赋均一
而无自蹙之患。
宜视通邑盈虚
使乡户坐于田。
迭相隐覈上下
不使贪官赃吏纷动其间
有无轻重
可得而均也。
夫古有四人
今转加七
计口十分之。
其所尽悴出赋。
衣食其九者。
农夫蚕妇而已
绛衣浅带
以代农者
人十之一。
缦胡之缨。
短后之服。
衣食县官者。
人十之一。
瞢头坏衣
不耕不蚕
坐而供养者。
人十之三。
审曲面势
以饬五材
鬻工衣食者。
人十之二。
乘时射利
贸迁有无
倍称之息而衣食者。
人十之二。
游手倚市
以庇妻孥
以给衣食者。
人十之一。
其馀为农桑之薮焉。
农夫糠覈不足
十人畜马厌梁
蚕妇衣不蔽形
十人者咸袭罗纨
是以性近儒则入仕
近武则从军
善计贸迁
避事则瞢削。
技巧则为工师
拙奸则为驵侩
戆愚一无他肠者。
孰肯勤体效力
稼穑之苦乎。
且以田废衣食罕者。
户口所在减而背本利多
不均之甚二也。
陛下诚能宽农人之徵而优乐之
杜众邪之门而困辱之。
农桑益而衣食有馀也。
兵革以来
人多流散
版籍废绝
户口荡析
加以忧惧
越于异乡
末以侥倖
利其苟且
宽之则偷于朝夕
勤之则挺而陷于邪。
讹言焉。
屋室聚为瓦砾
田野俱为榛芜
赋税不均
居者日困
为此也。
伏望陛下百姓
所在编为土著
不即归之旧乡
黄籍
生则书之。
死则去之。
庶男女之所生
户口多少
可得而知也。
田者给与公田
种食
因其井泉
制为民居
桑麻
种蒲蔬。
狗彘
三年输官
自初即于三年
人犹有之他者。
所至得以重罪罪之。
然后安其生
乐其业。
而无奔亡之患矣。
安土敦本
敦本人庶矣。
税均则敛轻。
敛轻则人富矣。
以此阜俗
不盛何为
以此济人
何难之有。
若夫盐榷者。
经国之所资。
财用大宝也。
然而当今之务。
若修其业。
除其弊。
亦可以无重敛之困也。
盐榷之重弊。
于商徒操利权
州县奉法
太重而吏太烦。
布帛精粗不中数矣
夫以商徒操利权
则其利有时而废。
州郡不敢谁何
劝农人以逐末也。
州郡奉法
则各私其人。
而盗煮者行矣。
太重
则贫者不堪矣。
吏太烦。
糜费之者矣。
布帛精粗中数
女工徒损。
风俗偷薄
而上困矣。
如此
宜罢盐铁之官以省费。
郡府政令以一其门。
人为商以反其耕。
损其厚贾以利其人。
速其售而布帛必精。
以齐其俗。
以厚其利。
如此
亦可大裨于国。
大赖于人矣。
酒酤之人。
罢之可也
既往之失。
不能久于其道。
将来之虞。
中道尽也。
自古帝王未有不勤俭于其初。
天下归焉。
满假于其终。
天下离焉。
陛下勤俭为恒。
满假为戒
勤而不已
损之又损
慎终如初
守而勿失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运行不息也。
陛下其可息乎。
可懈乎。
晁错所以急绳七国者。
欲尊天子
削弱迟而祸大矣
主父所以推恩子弟者。
因其欲而分裂诸侯之易矣。
天下一家
尽为郡县
无诸强大之患。
宗室葭莩之亲
而以推恩为言
臣恐未可以令天下也。
齐桓之时。
列国相倾
管夷吾欲辅霸业
诸侯先谋而为之备。
是以修其寓令
兵食足焉。
使战者必耕。
耕者必战。
无事则散之垄。
有事则授之甲兵
古人意可行之验也。
夫舜之所以圣人
以其选贤任能也。
五教契也。
五谷弃也。
五刑皋陶也。
八音夔也。
伯益也。
水土禹也。
喉舌龙也。
共工垂也。
无事焉。
是以左契垂衣裳天下理。
岂以必躬必亲
侵于百职
然后以为圣乎。
必也信而显之。
作而行之。
之而绩用不立
则有窜三苗三危
共工幽州
驩兜崇山
殛鲧于羽山
刑罚可必加矣。
孰敢用其私乎。
儒家者流
示人以中。
而为之节。
访其所至。
而导其不至
使夫君父子
各得其正。
其所长也。
然迂者为之。
执古以非今。
凝滞不变
责课者。
所以俯仰百官也。
光武之而美者
责人之效重也。
伏惟陛下汉光武求实
勿务速成
汉元帝崇儒
知其凝滞
任人而示之所为
端拱不失其勇。
取舍之间。
于此乎判矣。
陛下不能用臣言。
不当问也。
谓臣不能言其事。
不当来也。
既来矣。
陛下问状
宜直其辞。
既问矣。
微臣尽忠
宜采其策。
尽忠不易持也。
直者谁欲为也。
未见尽。
直必有吝。
吝构而直不悔
不信而忠不追者。
盖有之矣。
未见为人也。
非天之与其刚健
地之与其直方
不疑其身。
不疑于人。
忧君而不顾其己。
济物而不求其利者。
孰肯悃悃款款
出于骨髓
发于肝膈
如此其切于天下乎。
天下者。
天下天下也。
天子安。
微臣得保其生。
不安
微臣不保其死。
是以怀其效以天下为忧。
不怀其身以天下为念。
所以责难于君者。
所以怀其身。
所以怀其身者。
宜及天下如此
陛下宗庙之重。
其可忽乎。
属之于篇。
勉之于上。
是在陛下之而已矣
谨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