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和议不便 宋 · 许忻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宋史》卷四二二《许忻传》
臣两蒙召见,擢寘文馆今兹复降睿旨引对
今见陛下多故之时,欲采千虑一得之说以广聪明,是臣图报万分之秋也,故敢竭愚效忠
臣闻金使之来,陛下祖宗陵寝废祀,徽宗皇帝显肃皇后梓宫在远,母后春秋已高,久阙晨昏之奉,渊圣皇帝与天还归无期,欲屈己就和遣使报聘
兹事体大,固已诏侍从台谏各具所见闻矣,不知侍从台谏以为可乎?
抑亦可否杂进,而陛下未有所择乎?
抑亦金已恭顺不复邀我以难行之礼乎?
是数者,臣所不得而闻也。
请试别白利害,为陛下详陈之。
金人入寇也,固尝云讲和矣。
靖康之初,约肃王至大河而返,已而挟之北行,讫无音耗
河朔千里焚掠无遗老稚系累死者亿万计,复破威胜隆德等州。
渊圣皇帝尝降诏书,谓金人渝盟,必不可守。
是岁又复深入朝廷制置失宜都城遂陷。
敌情狡甚,惧我百万之众必以死争也,止我诸道勤王之师,则又曰讲和矣。
乃邀渊圣出郊,次邀徽宗继往,追取宗族殆无虚日倾竭府库靡有孑遗公卿大臣类皆拘执然后伪立张邦昌而去。
则是金人所谓讲和者,果可信乎?
已然之祸,陛下所亲见。
今徒以王伦缪悠之说,遂诱致金人责我以必不可行之礼,而陛下遂已屈己从之,臣是以不觉涕泗横流也。
而彼以「诏谕江南」为名而来则是尺书而下本朝,岂讲和之谓哉?
我躬受之,真为臣妾矣。
陛下寝苫枕块,其忍下穹庐之拜乎?
臣窃料陛下不忍为也。
万一奉其诏令,则将变置吾之大臣分部吾之诸将,邀求无厌,靡有穷极。
当此之时,陛下欲从之则无以立国不从之则复责我以违令,其何以自处乎?
犬羊之群,惊动陵寝,戕毁我宗庙劫迁二帝据守祖宗之地,涂炭祖宗之民,而又徽宗皇帝显肃皇后銮舆不返,遂致万国痛心,是谓不共戴天之雠。
彼意我之必复此雠也,未尝顷刻而忘图我,岂一王伦能平哉?
王伦为此行也,虽闾巷之人,亦知其取笑外夷为国生事
今无故诱狂敌悖慢如此,若犹倚信其说而不寝诚可恸哭,使贾谊复生,谓国有乎哉无人乎哉
之外夷,固有不得已而事之以皮币、事之以珠玉、事之以犬马者,曷尝有受其诏,惟外夷之欲是从,如今日事哉!
脱或包羞忍耻,受其诏谕,而彼所以许我者不复如约,则徒受莫大之辱,贻万世之讥。
纵使如约则是今日所有土地,先拱手而奉外夷矣。
祖宗在天之灵以谓如何
徽宗皇帝显肃皇后不共戴天之雠,遂不可复也,岂不痛哉!
陛下审思之,断非圣心所能安也
自金使入境以来内外惶惑傥或陛下终以王伦之说为不妄,金人之诏为可从,臣恐不惟外夷奸计,而意外之虞,将有不可胜言者矣。
此众所共晓,陛下亦尝虑及于此乎?
国家两尝败外夷淮甸,虽未能克复中原之地,而大江之南亦足支吾
军声粗震,国势粗定,故金人王伦往复遣使尝试朝廷
我若从其所请,正堕计中;
不从其欲,且厚携我之金币而去,亦何适而非彼之利哉!
为今之计独有陛下幡然改虑,布告中外,以收人心,谓祖宗陵寝废祀,徽宗皇帝显肃皇后梓宫在远,母后渊圣宗枝族属未还,故遣使迎请,冀遂南归
今敌之来,邀朝廷以必不可从之礼,实王伦卖国之罪,当行诛责,以释天下之疑。
然后激厉诸将,谨捍边陲,无堕敌计,进用忠正黜远奸邪,以振纪纲,以修政事,务为实效,不事虚名夕虑朝谋,以图兴复庶乎可矣。
今金使虽已就馆,谓当别议区处之宜。
臣闻万人所聚,必有公言
在廷百执事之臣,与中外一心,皆以金人之诏为不可从,公言如此陛下不察乎?
若夫粘罕之已死,外夷内乱契丹林牙复立,故今金主复与我平等语,是皆行诈我师之计,非臣所敢知也。
或者又谓金使在馆,今稍恭顺
如臣之所闻,又何其悖慢于前,而遽设恭顺于后?
敌情变诈百出,岂宜惟听其甘言,遂忘备豫深计
待其祸乱之已至,又无所及。
诚切事情
今日之举,存亡所系,愚衷感发不能自已,望鉴其惓惓之忠,特垂采纳,更与三二大臣熟议其便,无贻异时之悔,社稷天下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