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仁 北宋 · 梅执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
仁之说不可不知久矣。
人有常言:仁,人道也。
谓之人道,则宜非天地所事矣。
然《易》有「大哉乾元」,是乾以元为大也;
「至哉坤元」,是坤以元为至也。
或生或杀,天地一德耳,而《易》独以生为天地之大德。
或严凝,或温厚,天地一气耳,而《易》独以温厚为盛德气。
夫天地于仁若此,而况人之所以为人者乎?
孟子曰:「孩提之童,莫不知爱其亲」。
又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即是推之,此童也,非必有别于亲,彼孺子也,非必有系于我,而爱与不忍,自然发于方寸,则人之于仁,殆已与生俱生,而无所不可解矣。
然自孔门观之,受业者三千,其众如子路冉求,如公西赤,皆其高弟也,宜偕进于仁久矣,而圣人每曰不知其仁;
其所仅许以仁者,颜渊氏而止。
何仁之难能欤!
盖昔之论道者尝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夫仁亦犹是也。
即性以论仁,则夫人而有之,固甚易知,甚易行矣;
及其生而静者感物而动,生而厚者因物而迁,良心所存,或陷溺而不得尽,然后有所谓举莫能胜,行莫能致者焉,故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
然则务学之始,可不慎哉!
虽然,仁固圣人所罕言,若不可以骤而语也。
及稽颜渊氏所以为仁之目,亦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而已。
有志于仁者,能即视听言动之际,一切以礼自防,则己无不克之失,终身如夫子之戒,而其为仁也孰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