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黄诰
三峡桥 宋 · 黄诰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桥压神龙三四秋,良材应是鬼神搜。
猿猱争饮涧中水,草木不知天下秋。
隐士闲行随白鹿,道人长往驾青牛。
灵源自与天河接,谁信江淮是末流。
双剑峰 宋 · 黄诰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泻成神剑倚双峰,天地为炉造化工。
万丈虹霓连碧落,一声霹雳走丰隆。
拂开岚障千山秀,削尽妖魔六宇空。
应笑镆铘为小器,延平津上合雌雄(以上明陈霖正德《南康府志》卷一○)
贺吴樵登第 宋 · 黄诰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连云山下凤凰儿,何幸今朝见白眉。
父子传经无异说,弟兄题塔又同时。
北堂偕老椿千岁,南国联荣两枝。
青史他年书茂实,一门忠孝是镃基清张培仁同治《平江县志》卷五四)
题道岩二十韵(按:此诗刻石题崇宁五年八月十八日作。) 宋 · 黄诰
 押词韵第四部
道士元周其姓胡,朝来遗我仙岩图。
一堆磐石东西向,凿破混沌中心虚。
欲知地面深且广,架屋百楹端有馀。
天池高下相灌溉,四柱卓立擎香炉。
席帽近南犹仰视,云盖一峰蟠北隅。
前岩后岩为表里,直过可以肩篮舆。
吴许遗留试剑石,葛艾弃置烧丹炉。
当时俗眼固不识,一旦脱屣朝清都。
至今丹井泉源涌,下接三江连五湖。
春来桃李开锦绣,宛在武陵上居。
人间酷热不能到,清风白水芙蕖
霜飞雪落万木死,玉叶青青长不枯。
三清殿前拜章夜,香绕真仪七十躯。
月光射入嵌空内,皎皎寒冰在玉壶。
老龙耽睡忽惊觉,一霎万顷沾膏腴。
物无疵疠年谷熟,有感则通如合符。
本朝图经自该说,厥后荒废成丘墟。
元周抵掌来必葺,十四年间复古初。
崇宁天子降明诏,废者使兴传圣谟。
郡邑何时能剡奏,毕封之祝相欢呼(《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宋代分册)
歙州新学记绍圣二年十月 宋 · 黄诰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
州学自唐至于本朝,在城之东北隅太平兴国三年熙宁四年两迁于乌聊山
山高地狭,不足以容众,嘉祐四年元祐元年两迁于南园。
濒江地卑,常有泛溢之患,绍圣二年复迁东北隅
既足以容众,且无水患,盖其势不得不迁,非好异也。
有客谓余:「新学据山川形势之胜,得阴阳向背之宜,自今以往,取高科、登显仕者比比相望,盍亦志之,以观来效」?
余应之曰:「君子慕其在己者,任其在物者。
诗书礼乐之文,仁义道德性命之理,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此其在己者,故君子慕之。
穷通得丧之几,富贵贫贱死生之数,其来不可禦,其去不可止,此其在物者,故君子任之。
今歙之父老不爱其财力,而爱其子弟不违庠序之教。
子弟亦能钦承父老之意,孜孜匪懈,始于穷理,而终于至命,粗自可欲之善,精入不可知之神。
无恶于贫贱而贫贱自去,无欲于富贵而富贵自来,夫岂汲汲然、戚戚然于其间邪?
彼山川形势、阴阳向背有无之说,非所损益,姑置之可也」。
客于是恍然惊,怃然自失。
父老闻之,莫不嗟叹,请以斯言镵之石云。
绍圣二年孟冬丙戌假守新安岳阳黄诰记。
按:弘治《徽州府志》卷五,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敕赐葆真观记大观三年五月 宋 · 黄诰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一○、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八三、光绪《平江县志》卷五二
大观元年秋九月,天子祀神宗于明堂,泽及四海,乃降敕书,以岳州平江县道岩为葆真观,此千岁一遇也。
幕阜山四十里有岩石焉,蟠地而大,插天而高,其中空虚,了无一物,东西透彻,车马往来,其广可以架屋百楹。
岩之上下,流水灌注,源源不绝,此天池也。
绕岩四柱,森然相望,若有所献,此香炉峰也。
南一峰仰视霄汉,有轩昂不可屈之势,此席帽峰也。
北一峰深入烟霞,与星斗为邻,此云盖峰也。
试剑石,此许、吴真君驱邪斩蛟之故事也。
有烧丹炉,此葛、艾先生修鍊飞升之遗迹也。
有井深不可测,故神物蛰藏于其中,每岁闵雨,乡人祈祷,顷刻而应。
至于名花茂草,珍禽奇兽,开落飞鸣,千状万态,非笔墨所能尽,唯览者自得之。
风俗相传,谓之道岩,或谓之崇仙观,其兴废本末不可得知。
而其岩石,盖自天地开辟之初已融结剖判如此,埋没于当年,显焕于今日,谓之千岁一遇,非过论也。
先是,洪州西山逍遥观道士胡元周经历岩下,徘徊不忍去。
乃披荆棘,具香火,作章醮,为人祈福。
信善之士翕然归向,争出财力与之修建。
凡十五年,自门庭至于殿宇,自殿宇至于堂奥,莫不完备。
守令监司论奏朝廷,以葆真观为额,可谓幸矣。
昔者东郭顺子人貌而天性,缘虚而葆真。
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
人以言其伪,天以言其真也。
凡人之情,莫不缘物而动。
目缘色,耳缘声,鼻缘香,舌缘味,心缘嗜欲,五者交战,则人伪长而天真灭矣,此缘虚所以能葆真也。
德行不足,语言有馀;
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不待语言而自化也。
无意则真,有意则伪,使人之意也消,莫不真也。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多矣,而南华老仙独称东郭顺子,岂非葆真之士不易得哉?
使郡邑之中、山林之下有如东郭顺子,则人人舍伪而从真,不烦号令之督责,刑罚之驱除,而内外治矣。
然则朝廷美意可谓深切著明,而冠褐之徒安得不勉□以报万分之一乎?
大观三年五月二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