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黄伯思北宋 1079 — 1118
河南王氏所藏子敬 北宋 · 黄伯思
 押词韵第三部
君家大令书盈纸,笔势翩翩趣多媚。
虽云沓拖如少年,岂至拘挛同饿隶。
会稽七子五知名,此公风概尤超诣。
太极琁题犹重书(原注:谓不书太极殿榜。),一时凛凛标英气。
半袖精裓众争求,数幅新裙世犹贵。
当时亲遇得已难,况复传今仅千岁。
龙珠归浦剑还津,此帖君藏真得地。
才披尺许目增明,鸾跂鸿惊欲飞逝。
硬黄响拓若传吾,完璧摹刊愿垂世(《东观馀论》附录)
法帖刊误序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宝刻丛编》卷一、《书学会编》卷三、《古今法书苑》卷七三
淳化中内府既博访古遗迹,时翰林侍书王著受诏绪正诸帖。
虽号工草隶,然初不深书学,又昧古今,故秘阁法帖十卷中瑶珉杂糅,论次乖󸈠,世多耳观,遂久莫辨。
故礼部郎米芾元章笔翰妙荐绅间,在淮南幕府日,尝跋卷尾作数百语,颇有条流。
但概举其目,疏略甚多,故诸部中或伪迹甚而不觉者,若李怀琳所作卫夫人书、逸少《阔别稍久帖》之类;
有虽审其伪而讥评未当者,若知伯英、大令诸草帖为唐人书,而不知乃书晋人帖语之类;
有讥评虽当,主名昭然而不能辨者,若以田畴字为非李斯书,而不知乃李阳冰明州碑》中字之类;
有误其主名者,若以晋人章草《诸葛亮传》中语,遂以为亮书之类是也。
其馀舛午尚多。
书家责能书者备,故仆于元章慨然。
古语有之:「善书不鉴,善鉴不书」。
仆自幼观古帖至多,虽豪墨积习未至,而心悟神解,时有所得,故作《法帖刊误》。
凡论真伪,皆有据依,使钟、王复生,不易此评矣。
元章今已物故,恨不示之,后有高识,赏予知言。
大观戊子岁六月七日西都府院东斋序。
按:《东观馀论》卷上。又见《法帖刊误》单行本卷首。
校定楚词序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皇朝文鉴》卷九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九四
《汉书·朱买臣传》云:严助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
《王褒传》云:宣帝武帝故事,徵能为楚词者九江被公等。
楚词虽肇于楚,而其目盖始于汉世。
然屈、宋之文,与后世依放者,通有此目。
而陈说之以为惟屈原所著则谓之《离骚》,后人效而继之则曰楚词,非也。
自汉以还,文师词宗慕其轨躅,摛华竞秀,而识其体要者亦寡。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
若些、只、羌、谇、蹇、纷、侘傺者,楚语也;
顿挫悲壮,或韵或否者,楚声也;
沅、湘、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
兰、茝、荃、药,蕙、若、蘋、蘅者,楚物也。
他皆率若此,故以楚名之。
自汉以还,去古未远,犹有先贤风槩。
而近世文士,但赋其体、韵其语,言杂燕粤,事兼夷夏,而亦谓之楚词,失其指矣。
此书既古,简册迭传,亥豕帝虎,舛午甚多。
近世晁监美叔独好此书,乃以春明宋氏、赵郡苏氏本参校失得。
子伯以、叔予又以广平宋氏及唐本与《太史公记》诸书是正。
而某亦以先唐旧本及西都留监博士杨建勋及洛下诸人所藏,及武林吴郡椠本雠校,始得完善,文有殊同者皆两出之。
案此书旧十有六篇,并王逸《九思》为十七,而某所见旧本乃有扬雄《反骚》一篇,在《九叹》之后(此文亦见本传。),与《九思》共十有八篇。
王逸诸序并载于书末,犹《古文尚书》、汉本《法言》及《史记·自序》、《汉书·叙传》之体,骈列于卷尾,不冠于篇首也,今放此录之。
太史《屈原列传》、班固离骚传序论次灵均之事为详,故编于王序右方。
陈说之本以刘协《辨骚》在序之前,论世不伦,故绪而正之。
而《天问》之章词严义密,最为难诵柳柳州于千祀后独能作《天对》以应之,深宏杰异,析理精博,而近世文家亦难遽晓,故分章辨事,以其所对别附于问,庶几揽者莹然,知子厚之文不茍为艰深也。
自《屈传》而下至陈说之,又附以今,别为一卷,附十通之末,而目以《翼骚》云。
至于屈原行之忠狷,文之正变,事之当否,固昔贤之所详,仆可得而略之也。
政和初元七月初吉武阳黄某长睿
校定焦赣易林序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焦氏易林》卷首
承议郎、行秘书省校书郎黄某所校雠中焦延寿《易林》,定著十六篇。
篇中或字误,以「快」为「决」,以「羊」为「年」,如此者众,校雠已定。
又若「喜」或为「嘉」,「鹳」或为「鹊」,义可两存,皆并著,可缮写。
焦延寿者,字赣,梁人,以好学得幸梁王,王共其资用,令极意学。
学成为郡吏,察举补令小黄
以候伺先知盗,盗不得发,举最当迁,吏民上书愿留,诏许增秩。
卒于小黄
其说长于灾变,以授京房,又著《易林》十六篇。
其法每卦变而之六十四为林,凡三千八百世。
臣谓延寿之法,凡筮得卦之卦,则观其所之卦林,以占吉凶;
或卦爻不发,则但观本卦林词,初未尝分四时节候。
至于《汉书·京房传》所谓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者,盖爻主一日,六十卦当三百六十日,馀四卦为监司
此法但以雨风寒温为候,而占灾变耳。
封事所谓辛酉阳精明、丙戌蒙气复起之类,孟康注之甚详。
此自延寿占灾祥之一法,非关《易》筮也。
后世昧者弗晤,乃合二术而一之,而于直日卦中求所得卦,以考人之吉凶,谬托燕蓟士之秘法,岂不误甚欤!
盖直日之法,分至外,馀日惟一爻用事,而《易林》变卦则非止一爻也。
乃知林自林,直日灾祥之法自直日灾祥之法,二者虽皆本于《易》,同出于焦赣,而初未尝一其用也。
又本朝有王佖者,于雍熙二年春遇异人为筮,得《观》之《贲》,其林有「西去华山,游子为患」之语,乃《易》《观》中《贲》林也。
若以直日之法用之,《观》及《贲》乃白露之卦,非所宜用,不当于《观》中求之。
然其后事应甚著,异人之占固不应误,是知直日之说非可用于筮占也章章矣。
后之观考,不可以不辩。
延寿所著,虽卜筮之书,出于阴阳家流,然当西汉中叶,去三代未远,文辞澹雅,颇有可观览。
谨第录上。
校定师春书序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承议郎、行秘书省校书郎黄某所校雠中《师春》五篇,以相校除复重,定著三篇。
篇中或误以「梦」为「󶲣」,以「放」为「依」,如此类者众,颇㨵,皆已定,可缮写。
晋太康二年汲郡民不准盗发魏襄王冢,得古竹书凡七十五篇。
征南将军杜预云:「别有一卷,纯集《左氏传》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义皆与《左传》,同名曰《师》。
似是钞集人名也」。
今观中秘所藏《师》,乃与说全异。
云纯集卜筮事,而此乃记诸国世次及十二公岁星所在,并律吕、谥法等,末乃书《易》象变卦,又非专载《左氏传》卜筮事,繇是知此非所见《师》之全也。
记汲冢它书中有《易阴阳说》,而无《彖》《系》;
又有《纪年》,记三代并晋魏事。
疑今《师》盖后人杂钞《纪年》篇耳。
云《纪年》起自夏、商、周,而此自唐虞以降皆录之;
云《纪年》皆三代王事,无诸国别,而此皆有诸国;
云《纪年》特记晋国,起殇叔,次文侯、昭侯,而此记晋国世次自唐叔始。
是三者又与《纪年》异矣。
及观其纪岁星事,有「杜征南洞晓阴阳」之语,繇是知此书亦西晋人集录,而未必尽出汲冢也。
然臣近考辨秘阁古宝器有《宋公䜌餗鼎》,稽之此书,䜌乃宋景公名,与鼎铭合,而《太史公记》及它书皆弗同。
繇是知此书尚多古事,可备考證,固不可废云。
谨第录上。
〔附录〕燕几图序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
燕几图》者,图几之制也。
初几有六,列等惟三,俱广一尺七寸五分,高二尺八寸。
而其长者二,各以广之数而四之积,而为长七尺也。
其中者二,各以广之数而三之积,而为长五尺二寸五分也。
其小者二,各以广之数而两之,则长三尺五寸也。
以广倍长,而几之制以成,纵横离合,变态无穷。
率视夫宾朋多寡、杯盘丰约,以为广狭之则。
遂创为二十体,变为四十名
因体定名,因名取义,谓之「骰子卓」,盖拟其六也。
燕衎之馀,以之展经史、陈古玩,无施而不宜,宁不愈于世俗之泥于小大一偏之用者乎。
图成,而耒阳宣君谷卿见而爱之,欲肆其布置。
务广而方,则不足于一隅,乃增一小者,合而为七,而其体始备,其名益多。
余嘉其善变而适于用也,易名「七星」,而并图之,名曰《燕几图》。
按图设席,类有雅致,顾虽小道,亦见吾二人之智若出于一云。
绍熙甲寅岁十二月丙午日云林居士黄长睿伯思序。
按:《燕几图》卷首,欣赏编(庚集)本。
西岳华山碑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上
欧阳文忠《集古录》云:「所谓集灵,它书皆不见,惟见此碑」。
某按《汉书·地理志》云:大华山在华阴南,有祠,集灵宫,武帝起。
桓谭《仙赋叙》云:「华山下有集灵宫,汉武帝怀集仙者,故名殿为存仙,门为望仙」。
二书所载,其详如是,则集灵宫不独见于此碑也。
文忠博古矣,犹时有舛漏,后学可忽诸!
黄某记。
四皓碑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上
四皓之目,始见于《法言》及《汉书·王贡传序》。
相承读之曰园公、曰绮里季、曰夏黄公、曰甪里先生,前贤未始有异。
王黄州元之汝州有诗云:「未必颈如樗里子,也应头似夏黄公」。
毕文简公尝讥评之,以谓不当云夏黄公
杜子美诗云「黄绮终辞汉」,谓之黄绮,则四皓之目宜曰园公、曰绮里季夏、曰黄公、曰甪里先生也。
仆初亦以为然,盖逸少有《尚想黄绮帖》,陶渊明诗亦云「黄绮之南山」,又曰「且当从黄绮」,皆可以为證。
然近岁商于耕夫得汉世石刻数种,有云圈公神坐、绮里季神坐、甪里先生神坐,又各有神祚机。
皆汉人隶书,其号不应误,则与文简之说异矣,当以石刻为正,宜从旧目。
则前人所谓「黄绮」者,特各取一字以目二人,不必皆其首字也。
又园公,石刻乃为圈公,盖二字音文为近,或册牍传写之差,亦当以圈为是。
颜师古《匡缪正俗》有圈称,《陈留风俗传》自序云圈公之后。
圈公为秦博士,避地南山汉祖聘之不就。
惠太子即位,以圈公为司徒
以是书證之,圈姓愈晓然矣。
今尚有圈姓者,姓氏书多以圈为园公之后,此又可證云。
黄某题。
跋干禄字碑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欧阳文忠言,杨汉公谓此书以工人用为衣食之业,故摹多而损速者非也。
盖鲁公笔法为世楷模,而字书辨正伪谬,尤为学者所资,故当时盛传于世,所以摹多尔,岂止工人为衣食业邪?
此论甚善,但云汉公摹本多失真则不然。
今观此书,精隐劲媚,殊得颜真,杨自以为不差纤毫,信矣。
文忠又云「《干禄》之注,持重舒和而不局促」,余辄易之曰持重而不局促,舒和而含劲气,乃尽鲁公之笔意也。
崇宁壬午岁九月十二夜,试姑苏仲璋笔。
余自得此碑几三年,凡三题卷后,而字势各不同。
虽似稍进,然犹孩稚形骨,岁殊月异,不同,未若老成风格成就也,更当力学,以追昔人。
逸少破羌帖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破羌帖》今在米淮阳家,崇宁癸未春,米在都下,以泉十五万得之。
后有开元印记及陶谷等题字。
余尝跋之云:晋穆帝永和十二年秋桓温姚襄于伊水,遂至洛。
时将以谢尚镇之,属病不行。
此帖所叙桓公破羌贼,及喜仁祖小差,正当时事也。
是时逸少会稽内史已岁馀,方遁迹山水间,宜不复以世务经怀。
而此书乃叹宣武之威略,悲旧都之始平,忧国嗟时,志犹不息,盖素心如此。
惜其一愤远引,使才猷约结,弗光于世,独区区遗翰,见宝后人,览之深为兴叹。
跋黄庭经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黄庭世有数本,皆刓缺不全,独此本字画具存,乃庆历中摹者。
然气象犹在,不可以近而忽之也。
跋陈孝义寺碑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徐陵文非佳,而颇有内典故事,又徐峤之书有法,故漫录之。
兰亭传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嘉泰《会稽志》卷一六
甲申岁八月十一日夜,因临《兰亭》,阅《法书要录》见此记文词繁琐,戏为删润,但笔懒不能好书,当俟它日别写。
长睿题。
白傅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
乐天书不名世,然投笔皆契绳矩,时有佳趣。
乃知唐士书学之盛如此。
乙酉岁闰月八日(《东观馀论》卷下。)
「士」字下原校:「一作世」。
跋文会图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文会图》,世传阎令画。
然图中有奚官捧笏囊者,予初疑之,以为唐史载,张九龄体弱有酝藉,故事,公卿皆󲦤笏于带,而后乘马,张独使人持之,因设笏囊,自九龄始。
阎令之没,距九龄作相凡六十年,不当此画已作笏囊也。
然予按梁《职仪》云,八坐尚书以紫裹手版;
《通志》云:令、录仆射尚书手版,皮紫裹之。
梁中世以来,唯八坐执笏者以紫囊之。
段成式酉阳·贬误》中尝引此,以为不始于陈希烈
则笏囊自萧梁以来有之,不特从九龄始也。
阎令之画笏囊,盖无足怪。
崇宁乙酉岁三月十二日手摹此图,因书卷末。
黄某长孺父记。
李邯郸撰御书阁记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崇宁丙戌岁元日黄某兴仁府外氏任太师第,登阁敬观美成龙章,因览是碑,爱其文辞雄蔚,遂躬录之。
跋崇宁所书真诰册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真诰》所载杨、许三君往反书牍,语存而迹逸,深可嗟慨,故聊书之,殊愧词翰不伦也。
然予书格本出魏晋,知者观之,亦可求古人之笔意。
丙戌岁三月二十日书。
陶贞白云:「案三君手迹,杨君书最工,不今不古,能大能细,大较虽祖效郗法,笔力规矩并于二王。
掾书乃是学杨,而字体劲利,偏善写经画符,与杨相似,郁勃锋势,迨非人功所逮。
长史章草乃能,而正书古拙,符又不巧,故不写经也。
隐居昔见张道恩善别法书,叹其神识,今睹三君迹,一字一画,便望影悬了。
自思非智艺所及,特天假此监,令有以显悟尔」。
跋真诰书秦汉间事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右,此前十条并杨君所写录潘安仁关中记》语也。
用白笺纸,行书,极好,当是聊尔钞其中事。
秘阁续法帖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宝刻丛编》卷一
崇宁丙戌岁夏调官上都,寓城南昭化坊李表伯舍。
旅食无事,因假信安刘丈赐本自摹,凡十卷,用桐纸六十枚。
凡再浃月,乃竟。
晴窗洁几,寂无尘虑,从容填郭,纤微弗差。
第此书当时绪次间有乖舛,及第十一卷文陋书恶,姑因其旧,弗删除云。
惟此卷逸少诸子书中,乃有「弘白」一帖,书既恶甚,语尤浅俗,缪厕诸王间,殊为不伦,故十卷中止去此一帖耳。
然第四卷中「得四月三日问」一帖尚可删也。
长睿父书。
杜正献公草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高适五十始为诗,而与李、杜抗行。
正献公暮年乃学草书,笔势翩翩,遂逼魏晋,孰谓秉烛不迨昼游哉!
于戏!
公之用也,忠猷亮节,著于朝廷;
其退也,直心劲气,寓于翰墨。
故观此书者,可以得公之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