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颜复北宋 1034 — 1090
雨霁剡溪(宋也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四作钱昭度诗) 北宋 · 颜复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剡溪风雨霁,航苇重行行。
到处杨柳色,几家荷叶声。
噪蝉金鼎沸,游水玉壶清
最喜鱼梁伴,归帆的的轻。
寄云门运禅师 北宋 · 颜复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句溪曲曲剡山重,谁访桑门物外踪。
超世有言皆实际,示人无意在机锋。
平生怀抱佳高遁,壮岁衣冠锁俗容。
每想清蝉心暂寂,秋声萧瑟夜庵(以上宋高似孙《剡录》卷六下)
再寄云门运禅师 北宋 · 颜复
 押庚韵
云门山巅樱叶青,云门山脚阴溪鸣。
山翁毁服惧世荣,大心圆静无能名。
松间一饭养槁形,石壁几见秋苔生,爱山不免搜其情。
缀拾短阕成长行,施子传来奇可惊。
爽阔空谷天外声,高风摆荡疑茎英宋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一二)
论人情乐内轻外奏元祐元年 北宋 · 颜复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三、《宋名臣奏议》卷七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二
臣伏睹陛下求治之意,安远甚乎绥近;
今人臣事君之心,治外懈于治内,如此上下相戾,欲治登休实而民无失所,不可得矣。
何哉?
自二圣临御以来,敢有小违民情而幸利于国家者,撤而去之,唯恐不逮,销郁伊之气,召和顺之祥,指日以期太平之政,由是知陛下视远如迩,夙夜轸怀,则尤重于遐远耳目之外也。
中都省、台、寺、监之属,沿历代之名,皆命以员;
四方之官,监司、守令、郡县官至筦榷、逻徼之职,鲜有无实而置者,是以人情轻外而乐内。
居内之官,疲者可以逭过,才者可以育声,躁求徼进,往往有踰分之得,非自重而信道,信道而安命,安命而行志,行志而爱民者,不免有外官勤劳寡效之厌矣。
此而不革,则将如唐之中世,慕入都之官为登仙之胜。
如是则上违陛下欲治之心,下有远民无告之弊。
陛下孳孳益勤而治功益远,况上恩不孚而民志不申,天下之患无大于此。
今天下最切于治人之官,莫若监司、守令。
监司之权,乃古州牧之比。
而今人望而言曰:「此中都汰而至耶,或不足取以在内耶」?
望者不信其为,而居者不励其实,如人一身,首庄心忻,而手足不运,将安用之?
救今之弊,愿陛下覈天下监司、守令,公正爱民,众所共知,小者勉以手札,大者擢而躐进之,充中都之美官,则遐邈之臣知陛下以民为重,孰不崇劝?
本丰末美,上下志通,施德于民,如置邮之速,而雨露之溥,不劳而天下治矣。
乞考正历朝之祀奏元祐元年 北宋 · 颜复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三、《宋名臣奏议》卷九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六、《宋史》卷三四七《颜复传》
臣闻礼或失中,宁过于厚,过厚之积,不可致远。
国之大事,无若于礼。
礼者,谓有其举之莫敢废也,有其废之莫敢举也。
言固厚矣,然皆本先王立法而后言。
三代之时,不无不正可疑之祀,由圣人裁之以义,是者存之,否者去之,为天下不刊之通法。
虽有高才强辩,莫能举废也。
近世拘儒不考本义,操宁厚之疑论,谓历代之祀有出于秦灭学之馀,时君迫取俚儒无根之说者,有原于纬候妖妄之书者,有由诸儒解经一时臆见穿凿傅会者,有取传记非圣杂书者,有本方士术家禬禳阴阳拘忌之术者。
既谓莫敢废之,与常祀共行,则民疑致力,祝多愧辞,有司奔走,不胜媟烦,学者观之,莫原其礼。
虽齐明盛服,思度如在,嘉玉吉币,丰牲洁粢,至神不荣矣。
国家袭唐之旧,有加无损。
皇帝陛下寅畏三灵,勤毖群祀,太皇太后陛下明德格神,万方伊嘏。
唯历朝之弊未深讲明,此达礼者夙夜惓惓于盛时也。
伏乞降诏礼官,考经为正,凡于谶纬及诸儒曲学、前古污朝茍制,诸子疑礼,道士醮祈,术家厌胜,一切删去,然后大小群祀皆合圣人之制,行之无渎慢之嫌,奉者免继倦之色。
潢污可荐,黍稷惟馨,上帝居歆,百神享止,三时不害,景福来同,矧礼成乐备之世。
是以臣愚冒昧,喁喁有望于陛下也。
惟陛下留神,则臣与达礼之士不胜大愿。
乞详议五礼以教民奏元祐元年 北宋 · 颜复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三、《宋名臣奏议》卷九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
臣资材俚陋,幸因儒术,备位礼官
充职以来,推道揆分守之要,庶举万一,上报器使。
因思竭中瘁外,参古稽今,以赞朝廷日兴之仪,不若一明礼实,庶补风教,以趋大治,则臣分职之心无负愧者。
臣谓治世之礼,发乎威仪撙节之间,至民保皇极,家无异尚,化行于上,俗成于下,不可谓名见而实不虚也。
不然,好之虽笃,崇之虽华,皆入循名失实之讥,无少益于治体。
当王者盛时,以人情莫不本良心而后安,故行礼未尝外民。
大而郊庙禋祼之节,小而闾里酺禜鬼神之仪,迩而朝觐聘问之度,远而庠序射享饮食之事,盛而蒐苗狝狩类祃之制,卑而农亩颁禽献豜之则,崇而加元服、降王姬、登贤养老之容,下而比族冠婚、正齿位、读邦法、书孝姻之序,内而赈灾赙艰之惠,疏而私室送终之式,虽隆杀不同,致其恭,明其叙,发其和,复其本,汲汲以为岁月日时当行之事而不敢斯须旷怠,其志意一也。
上躬帅之,下说随之,如指臂相萦,如源流相通,浑然无少间隙,是以德风大成,和气充牣,灾害不生,刑罚不试,知天下有礼之实矣。
三代而后,沿袭茍简,礼乐之存,虚名而已。
间有不世之君,致时之臣,恢明考类,烦密光辉,止于郊庙朝廷之上,崇植风猷,张大声采,不及都门之外。
归于畏之太严,勉勉不敢置尔,皆不知其义以安之,辅世道民之效漠不可期,其实之丧久矣。
国家太平百年,规模宏远,下视汉唐太常之礼,成书定简,何止千篇。
岁举郊庙,朝会侍臣,有司考复论难,贯附六经,取会沿革,上下数千年,其制富赡精致,凡事不匮,彬彬然可师。
而士民之礼踵历代之咎,未降彝制,下无矜式,使有志之士动虚名失实之叹,此甚可为治朝惜也。
虽然,民之至情,虽不教不勉自见,盖天畀之源本善,不可蔽禦,不教则失中,失中则流。
祭享之礼不教,则流于祝禬佛斋;
婚姻之礼不教,则流于委巷俚习;
宾客之礼不教,则流于游衍嬉乐;
师田之礼不教,则流于夷风暴俗,丧纪之礼不教,则流于道释数术。
国之正礼,格而不下,民之良心,夺于异习而加愚,欲风淳而治隆,如北行而之粤,缘木而求鱼,势无可得。
臣之愚诚,欲乞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特发德音,下诏礼官,会萃经史古今仪式至诸家祭法、岁荐时享、家范书仪之类可取者,高而不难,近而不迫,成士民五礼,不必冕弁以为冠,韠韨以为衣,俎豆以为器,俪皮以为币,驭车而行,坐席而食,就其便安,以颁郡县。
缓驱以令,使乐而不骇;
劝晓以文,使徐而知义。
诱掖本心则善之思,思则辨,辨则安,安则起居动息、造次颠沛莫不在忠顺孝弟仁义之间,人皆有士君子之器,至化成矣。
王者牧民,设刑以辅礼。
今律民之书一字有易,则置邮而下郡县,士民常礼以至无书,本末重轻不称,从可明矣。
惟陛下留神,则天下幸甚。
孔子后五事奏元祐二年 北宋 · 颜复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三、《宋名臣奏议》卷九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四
臣闻二帝三王之道,至孔子而大明,百家之辨不能诬,万世之远不能晦。
有天下国家者既有其教,思隆其报,故与社稷并祀。
自古皆有土,邦无化不立;
有生皆欲食,俗无礼不成。
由是论之,其功轻重,又可喻矣。
历代致治之君,又爵其后,使袭美号,以昭圣人之泽,赐田给廪,以丰其享。
然制度未立,圣人之祀容有时而不振。
度今之可行者,其要有五,一曰专其祠享,二曰优其田禄,三曰复其庙干,四曰司其法则,五曰训其子孙。
专其祠享者,汉魏以来皆以嗣侯奉祠事。
国朝乾德以来,尝诏其后宜延世助任曲阜官,使严时享;
又诏袭封人,令常任近便官,不得远去家庙。
近世孔氏虽绍孔圣公爵,多任外官,违离陵庙,名实乖异,无主祭之责,俎豆之事势难精虔。
欲乞今后袭封之人并理所入资序,留奉祭祀。
如有卓异才行,为朝廷采擢,及通判以上,并择以次当承袭人权主庙事。
子孙未立,通择近属。
汉孔霸元帝即位帝师,锡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成君,上书求奉孔子祭祀,诏以所食八百户孔子
还长子福于鲁奉夫子祀,乃其故事。
优其田禄者,前代褒成、褒圣、崇圣、奉圣侯,食至千户。
唐曾给百户为采邑。
国朝太平兴国二年,免其家租赋,至真宗朝又增赐田至二百顷。
后因京东监司奏官为制扑岁课甚薄,欲乞赐增良田,俾其家自垦,庶仰祀俯养仅得封公之禄。
复其庙干者,自汉以来,孔子之庙或以吏卒百户守卫,或又增户以备洒扫。
国朝祥符中,给近便户以奉茔庙,又给守兵,后定差乡兵五十人,谓之庙户,以备庶役。
熙宁役法之更,此制渐削,今差使仍旧。
欲乞复差庙户五十人以守卫洒扫师庙,及充主祀者白直,其约束并用役人之法,则人不知劳,悦乎输力,不悖圣师使民之义。
司其法则者,孔氏祭享恭怠、财赋均滞、使人廑逸,皆系一时主家之人,使刻薄之吏得以摭阙而为言,致缘其小故以废其大者,由无立法防弊之素也。
欲乞置官一员,或就择本邑佐掌其祭祀之式,财用之例,役使之科,郡县以时钩考而惩劝焉,则弊消于未然而师门益尊矣。
训其子孙者,祥符初,赐曲阜宣圣庙《九经书疏释文史集》,令本州选儒生讲授。
祖宗锡圣人之裔又如是之深厚,后人不能茂明以及废失,是可惜矣。
欲乞朝廷命有经行官或选儒生而秩以禄,俾讲授阙里,诲励孔氏及其乡党,则能者成才,罢者远罪,邹鲁之风教易复行,不止能保其祭祀而已。
五者并用,则圣朝崇儒报本之实,淳粹悠久,度越前代远矣。
皇族称伯父叔父议 北宋 · 颜复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三、《皇朝文鉴》卷一○六
《礼记大传》: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者,合族之时,族人不得以父兄之尊齿君之位,为正尊卑之序而发也。
《仪礼》:「公子不得祢先君」。
谓别子之子始以别子为诸侯立庙而发也。
二者无害称谓之厚。
三代盛时,天子谓同姓诸侯曰「伯父」、「叔父」,同姓诸侯曰「伯舅」、「叔舅」,虽无定则,原此而论,不必于上下相接之际,皦皦区异远近,以伤亲亲之意。
唐德宗、宣宗之世,有分从称姓之令,亦缘其政苛刻寡恩而然。
国朝祖宗敦睦九族,自有博大之制,远符三代之风。
若唐衰一时之令,不足稽考。
题故三司副使陈公诗轴后熙宁九年十一月 北宋 · 颜复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三、《石渠宝笈》卷二九、《珊瑚木难》卷三
陈公亚之三十丈,复不逮承其教诲也。
事业在卿士大夫者,以补国利民传。
复少于先子遗书中,得公启问诗章,读之往往意在栖退。
若《送行阆中》诗,公时为审刑官,朝中望誉始充大,已有乞醉墦间之叹。
是知君子自重而不茍合者,虞富贵以非道而至,如盗窬禽暴焉,则非道者恶得而及之?
然后践履无非义,施张莫不仁,事功可胜纪哉!
公忠言美庸固易考,清远之趣疑多在文章,常恨不得尽见之。
熙宁九年冬,居彭城,公孙师仲出《杂诗稿》一卷,辞格秀古,造句愈工,则入淡泊愈深。
若《借宅》云:「四壁旧贫宁畏盗,一枝虽小易容巢」。
《赠无己师》云:「他年远公,若个是遗民」。
兰溪閒适》云:「露侵僧履三径,秋入农歌雨一犁」。
居》云:「井臼贫虽乐,溪山未归」。
《贻渔者》云:「拟共停桡醉天幕,缓歌缨足不回头」。
闻之者孰不洒然而若醒,超然而自爱?
复疑在文章者,今一卷之稿已得如是之多,固足为喜;
又得玩君子始终之尚,笃吾所好,顾何乐如之!
诗大小二十二篇,《阆中送行》不与焉,逸者可知已。
十一月三日曲阜颜复书。
婺州永康县题名记 北宋 · 颜复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一七
永康自复十代载从祖思谦为其令,后三百馀年,始复来,其间名氏自五代而上不可考而续。
宋始有天下,二浙犹专于钱氏,故兴国以前,令皆假摄。
朝廷印锡命官,距兹才二十二年,来者二十有六人矣。
噫,永康土方广三百里,民著籍二万家,仁者长之,使俗安而化周,岂曰志未行乎?
但今之议县治者不风教是期,而惟曰簿案孰整,刑政实肃,郡部亦傃是而与否之。
虽然,君子岂屈其所学而茍愧道之誉乎?
宁有志弗就而去,犹愈俛志而睎名,处盗国之禄而塞民之望,罪莫大焉。
若二十六人者,其中或信己之道而外时毁誉,致泽下于民;
或法绊俗踬而厥志未甚申,钧可曰良令。
所见之迹则存诸田里父老之论,提名氏而稽问之,则历历可详。
详而后思,则自卑者或兴起,而其志由是知。
复之斯记,亦有补于行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