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洙北宋 1013 — 1061
吴耿先生北山旧居 北宋 · 陈洙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苍浪两鬓斑,尽意六经间。
有术佐明主,无官归故山。
钓台春水碧,吟榭暮云闲。
见说还家后,重将旧史删(以上《前贤小集拾遗》卷五)
唐子方殿院 北宋 · 陈洙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子方簪笔侍丹墀,忧国忘家世所知。
三谏未终先窜逐,一身虽贱系安危。
火中圭璧含真彩,雪外杉松挺直枝。
荆楚秋风共谁语,劝君频访贾生
云际山(原注:在邵武府光泽县。) 北宋 · 陈洙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清晓扪萝踏岭云,寒风飞溜湿衣巾。
上攀霄汉无多地,直视城闉几点尘。
古木半阴藏宿雾,山禽相语厌游人。
明年更补闽中吏,来看桃花烂漫春。
靖安寺(《宋诗纪事》注:五代时建宁诗人江为故宅。) 北宋 · 陈洙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处士亡来二百年,故居牢落变祇园。
诗名长共江山在,冤气尚磨星斗昏(自注:处士五代间,王氏据国日遇谗而死。)
台榭几人留好句(自注:昔人留题,寺经洪水,今无存者。),渔樵何处问曾孙。
昔时泉石生涯地,日暮寒云绕寺门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九)
御史台 北宋 · 陈洙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清朝无事谏书疏,窃禄经年卧直庐。
惆怅平生不如梦,春来三度到溪居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
太湖石赋 北宋 · 陈洙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吴都文粹》卷六、《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二八一、《历代赋汇》卷二三、《具区志》卷四、《吴郡志》卷二九
客有嗜太湖石者图其形示余,命为赋。
其辞曰:
江之东直走数百里,有太湖兮澄其清。
湖之浪相击几千年,有顽石兮丑其形。
徒观夫风撼根折,波流势横,神助尔怪,天分尔英。
骇立惊犀,低开画屏。
素烟散而复聚,苍苔死兮又生。
譬夫枯槎浮天,黑龙饮水,鬼蹲无状,云飞乍起,稚戏携手,兽眠盘尾。
大若防风之骨,窍如比干之心。
蜜房万穿,秋山半寻,子都之戟前其镦,韩棱之剑利于𤑒。
若乃湖水无边,湖天一色,露气晓蒸,蟾津夜滴。
伊尔坚姿,峭兮寒碧,千怪万状,盖难得而剖悉。
吾将吊范蠡于泽畔,问伍员于波际。
原君厥初,何缘而异。
公侯求之,如张华之求珠;
众人献之,如卞和之献玉。
植于庭囿,视之不足。
噫,尔形臃肿兮难琢明堂之础,尔形中虚兮难刻鸿都之经。
用汝作砺兮汝顽厥姿,攻汝为磬兮汝浊其声。
亡所用之而时人是宝,余独掩口胡卢而笑子之丑。
泉亭 北宋 · 陈洙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四三五、《粤西文载》卷一
漫泉,唐元子漫叟所铭冰泉也。
去今七百馀年,泉湮铭石废,亦其宜矣。
然铭字尽泐,独元子官名尚存,若冥护然者。
吁,亦异矣哉!
御史大夫昆山叶公元子仁政,庸箴有官,以迪民教,作废而易名,盖非细故也。
公又纪文于石而亭覆其上,洙为之赋,义无他取,亦同归于贤贤而申警在位焉耳。
其辞曰:
天与贞良,七叶中唐,令闻令望,漫叟漫郎
大历之初载,驻玉节于南荒,谕蛮酋而王化洽,绥八州而民事康。
爰顾以瞻,曰此边土,政虽少纾,俗或未煦。
乃驾輶车,乃历险阻,乃采风谣,以问疾苦。
于时苍梧东、漓水北,地辟元脉。
决决涓涓,盈盈䍥䍥。
醴泉之芳溶,溜石髓之香液。
六月之甘寒,贮两涵之深碧。
挹之而杯勺冰澌,歃也而齿牙霜剌。
清飙飒兮凄容,霁月湛其流魄。
斯媲洁于襜帷,又鉴荣于棨戟。
心尔醒兮澄凉,热斯濯兮疏泽。
于是俯而叹,仰而兴,泆休沭美,命名曰「冰」。
伐坚贞于星魄,绎雅思以镌铭。
穹龟负兮屹屹,蟠螭纽兮亭亭。
丽林谷兮凤鸾翥,烛天壤兮奎章明。
虽星移以物换,愈境胜而地灵。
火山畏滋而收燄,疾疫饮润而攸宁。
亭累废而累植,卒昭灿于遐龄。
圣明盛世,用贤致理,尽岭海之疮痍,出弼臣之德履。
豸冠兮峨峨,绣衣兮炜炜。
曰抚曰巡,于皇至止。
莽四瞻兮就湮,碑一角兮无几。
洗蜗篆于藓青,剔蚓文于苔紫。
固皆残蚀之无馀,仅存官名于元子
噫嘻,殆天乎哉!
光有唐而敛庶位,表桢干于贤才。
撷忠贞而偃蹇,庇民物而劳来。
耿遗文之光燄,晓诵读以增怀。
今复全名于毁石,夫岂人力之能为?
矧于泉而固休泽之俨在,抑兹州而又仁爱之所遗,忍置焉而不治,于以慰遗黎之永思。
乃鸠而工,乃斲而木,爰葺爰营,纪勒贞玉。
易「漫」以「冰」兮,人政之洁浮于泉;
冠泉以亭兮,盖因泉以覆屋。
庶登斯亭也,曰元子也仁明之牧。
而观斯泉也,昔冰寒于水,今冰凛于人,宁不澡烦洗熇。
引后兮光明,所系兮匪独。
敦民教兮警士风,夫岂适观游兮而于斯取繇。
乱曰:有唐元子,贤也哲兮。
世皆溷浊,彼独洁兮。
受命南绥,驻玉节兮。
嗜泉甘寒,曰冰冽兮。
刻以铭诗,溥莫竭兮。
后百千年,石残缺兮。
不有君子,泽其替兮。
易名覆亭,匪游资兮。
尔古尔今,民几隉兮。
契仁于斯,庶咥咥兮。
凡百有官,佩章曳兮。
履亭诵文,啮冰于热兮。
岂惟泉时渫兮,去吾民忧,未忘惙惙兮。
乞鉴东汉之祸蚤立皇子嘉祐六年九月 北宋 · 陈洙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三
臣闻孟子之言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可也」。
臣官为御史,身有言责,当世之事系安危兴亡之本原者,计身而不言,则失事君之大义;
切言而不遥,则蹈死亡之显诛。
臣敢舍生取义,摅沥肝胆,仰闻于陛下。
诛之容之,惟君父命。
伏以陛下仁侔帝尧,孝同周武,体元居正已四十年,惠滂泽流,浃民肌骨。
陛下视亿兆之人如赤子,亿兆之人视陛下如慈父,未有为人之子而不忧其父之忧者也。
天下之本未立,吾君之子未育,此天下所以皇皇而同虑也。
臣辄探天下之心,采天下之论而开陈之。
方今皇嗣未降,人心未安,公府大臣无敢言者,朝廷安危莫大于是。
历代治乱之迹甚明,臣不复条举,姑借东汉之事言之。
顺冲质之际,汉祚几绝,清河王蒜最亲,贤而不得立,奸臣梁冀蠡吾侯志,是为威帝,忠臣杜乔、李固虽力争就死,曾何益于汉哉?
威帝既立,政移五倖,刑淫三狱,而宗社自此危矣。
迹其所以然,盖辨之不早,计之后时也。
向使李杜之策行于前,梁冀之谋不得用,则炎历长久,其可量乎!
东汉之事则知奸邪之臣,幸时失制,废明立昏,弃长扶幼,以危亡其邦家,皆可见也。
然则,可不预为久安之策哉!
臣愚伏愿陛下决自清衷,发于圣断,择宗室之贤者立为皇子,置之左右,使日闻陛下之训言,日观陛下□□□,则天下之忧去而奸臣之谋戢矣。
皇天辅德,其应如响,陛下至仁至义,至慈至孝,行将天锡圣嗣,继照四海,复俾宗室退还旧藩,九州四海之人孰曰不然?
夫先机而谋则事克济,失时而虑则祸已萌。
臣夫今不言,而异时仓猝言之,不过能效李杜之死耳,曾何益于朝廷哉!
陛下如不亮臣愚忠,以臣为怀异日之图,莫若先杀臣之身而用臣之言,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伏望圣慈宣示臣章,付执政大臣而行之,天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