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汝锡
寿时相 宋 · 陈汝锡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五百年间瑞气钟,堂堂皎月众星中。
甄陶四海规模大,心膂三朝体貌隆。
寿杖终扶黄发老,衮衣今拜黑头公
彭聃岂足延遐算,愿助升平到不穷(影印《诗渊》册六页四五○九)
寿刘漕二首 其一 宋 · 陈汝锡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清薰应候贡微凉,瑞霭蟠空报吉祥。
仙籍挂名书富贵,彩毫叶梦送文章。
眉间已有阴功色,肘后何须不老方。
节物也随人意好,荷花争入寿樽香。
其二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碧槐风细篆烟清,绿芰香浓寿酒倾。
眉上嵩衡元秀整,胸中泾渭太分明。
巨材阅世三千岁,修翮抟风九万程。
积粟流钱皆细事,异时钟鼎看功名(同上书页四五七一)
寿周侍讲 宋 · 陈汝锡
 押词韵第十一部
我闻仙翁山,秀色媚岗岭。
昔人已仙去,飞步凌绝顶。
世缘磨不尽,一念堕尘境。
先生岂其人,骨相倍清整。
神钟金茎秀,气与霜月冷。
词源倒三峡,笔力扛九鼎。
书林知几年,文字浩千顷。
谈经动旒纩,屡被前席(原误作度)请。
当随凤阁班,径步花砖影。
胡为罢劝讲,禁幄出扬秉。
一麾眇淮甸,素发欲随领。
先生谪仙人,寿与龟鹤等。
富贵要长年,功名看晚景。
未须叹淹回,住世日月永(同上书页四五四七)
石门山 宋 · 陈汝锡
 押词韵第十七部
落帆倚芳洲,冷日衔翠壁。
沙平野步稳,不费支筇力。
邂逅到幽洞,云水已昏夕。
阴崖上苍穹,杳不见辙迹。
岩前月色薄,细路稍有觅。
瀑泉号秋声,飞练不计尺。
僧房得少憩,坐久耳方寂。
河梁谪仙人,握手见胸臆。
囊无一钱看,志有万里适。
拄颊望西山,琢句愈工绩。
同游得二妙,笔障亦劲敌。
笑谈颇倾坐,酬唱屡即席。
顾予舌本强,咀嚼觉清液。
林泉信幽奇,岁月尤迅亟。
兹游莫辞频,能著几两屐(清曹抡彬雍正处州府志》卷一九)
宋 · 陈汝锡
 押支韵
闲愁莫浪遣,留为痛饮资(《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五引《处州志》 《永乐大典》:陈汝锡幼颖悟,数岁能属文。或以其诗一联示黄庭坚云云,黄击节称赏。)
选举事奏大观元年十二月 宋 · 陈汝锡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三五(第五册第四四六五页)
乞今后诸路不限在外学,惟其人则举之。
检察宗室违法事奏建炎四年九月 宋 · 陈汝锡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宋会要辑稿》帝系五之三七(第一册第一三○页)
宗室请给,已委新添差兵马钤辖仲蒸专一帮勘检察。
宗子等若在外,不因请给,别有违法,亦就委仲蒸钤束。
越州三江口不宜屯戍兵奏建炎四年十一月 宋 · 陈汝锡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宋会要辑稿》兵二九之三四(第八册第七三○九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九
三江口岸皆系平敞沙地,少有居民,若张俊人到,无以存泊,必致暴露。
三江去本州止十八里,望行下张俊差定人数,依旧在州屯泊,有紧急即遣前去。
诸路军政事奏绍兴元年正月 宋 · 陈汝锡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二二(第四册第三四二九页)
路守臣并许节制管内军马。
除逐州辄有缓急事宜,合依前项指挥听从本州守臣节制外,所有事干一路军政及合隶帅司差发之类,并合遵依旧法施行。
请易会稽府额奏绍兴元年十月 宋 · 陈汝锡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之二二(第八册第七四一六页)
车驾驻跸会稽,阅时滋久,它日法驾言还,恢复之功,必自越始。
愿加惠此州,易一府额,锡之美名,以彰临幸之休。
乞诣阙称谢奏绍兴元年十一月 宋 · 陈汝锡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之二二(第八册第七四一六页)
本州既升为府,欲率官属士庶僧道耆老诣阙称谢。
重修儒学记 宋 · 陈汝锡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光绪《青田县志》卷二
天下之事,固有似缓而实急,近迂而愈切者。
以常人观之,所图者欲速,所见者小利,外乎此,皆以为迂阔难行、迟缓不急之务,置而弗问。
若夫贤者则不然,宏规远略,长虑却顾,其设施注措,虽出于一时,而功利常在乎数百年之后。
世俗之论学校者,咸以谓承平之世可兴,艰危之时可废,类多指为空文,殊不知学校者,教化之所从出也。
教化不可一日无,学校其可一日废?
学校废则教化不行,教化不行则无纲纪文章,无礼义廉耻,国乃灭亡。
然则学校之废兴,其所系之为急且切者乃如此,孰谓艰危之时,其可遽废乎?
青田自崇观閒有学,兵火之后,鞠为园蔬。
艾公来宰兹邑,羊得其牧,事无全牛,劝民敦本,专以教化为急务,悯斯学之久废,慨然欲一新之。
邑丞公实董其事。
鸠工集材,为讲堂,为廊庑斋舍,色色具备。
宏敞壮丽,不日而成,民初不知也。
学成,宰公躬率诸生,释奠告先圣。
既事,复与诸生讲乡饮酒之礼,介僎有别,宾主尽欢。
盛典焜耀,邑人荣之。
于是诸生相与谋曰:「盖闻学必有师,模范不立,将安取正?
邑尉曾公行业道义,蔚为儒宗,愿请以师,庶与宰公同主教养事」。
曾公俯从其请,朝夕讲道,请益无倦。
由是从学之士,飙至云集,励行肄业,人自激昂,济济乎邹鲁洙泗之风矣。
呜呼盛哉,近古所未有也!
文翁以学化蜀,前史美之;
人欲毁乡校,君子讥之。
一废一兴,千古之是非不泯,则县学之落成,与夫三公知缓急先后之序,有大功名教,得不特书之、屡书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