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次升北宋 1044 — 1119
北斗岐山 北宋 · 陈次升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土精成石石成星,屈曲安排天北形。
自是山游玩物者,依稀信步踏苍冥(清叶和侃乾隆《仙游县志》卷三)
上哲宗论江湖阙盐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
臣窃惟今日之所急者,莫先乎理财,理财之义,在乎上下协同,事乃克济。
访闻江南东西路荆湖南北路州县,盐货甚阙,居民苦于食淡,除每岁所卖数外,更有准备之数,但为虚文,官中殊无畜积。
路监司、州县虽申发运司乞行支拨,本司不为协力应副,是致阙绝。
间或拨到盐纲,又被铺户用钞尽数请买。
官盐既阙,即倍高其价出卖,以取厚利,而官中走失课利甚多,其弊不可不惩也。
伏望圣慈严赐指挥,令发运司常切支拨逐路每岁所卖及准备盐数,务要充足,仍具拨过数申户部,令户部检察施行。
所贵远方之民不困于淡食,而国家课利增羡矣。
取进止。
上哲宗乞保甲地土不及二十亩者免元祐初年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
臣伏睹元丰八年四月二十三日枢密院奏请,保甲上教,其下等人户地土既少,不免效力为生,并止有两丁,其间有病疾者,虽依条未该破丁,若不能营作,显难应副保甲色役。
三省同奉圣旨,府界三路保甲,除见教人外,本家止有两丁,病患未该破丁,而委的不堪营作,并第五等以下土地不及二十亩者并免。
推行之后,人以为便。
况当时奏请,得旨施行,乃是今日一二大臣修先帝法度之人非是,故为增损而坏法者也。
今年六月二十四日却有指挥冲改,土地不及二十亩之家,免教全条更不行用,及老疾羸弱者选以次人承替。
缘贫下之人,其田不及二十亩,效力以求日给,若令上教,则废为生之道,官中虽给口食,不足以偿所费,其家无以养。
兼老病羸弱之人,既难以筋力从事,其养生必赖于壮者。
若是两丁之家,一丁老病,而又令壮丁代教,则老病者必致失所。
窃闻此法既行,人欲避免保丁,有卖尽土地者,有分析生产者,或称父母年老,或分房向外,或令女婿出外乞破丁。
人情如此,理当安存?
盖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民既卖土地,不为长久之计,穷则斯滥,必流而为盗,恐贻朝廷之忧。
臣伏乞睿旨令保甲土地不及二十亩、两丁病患者并依元丰八年指挥施行,以安存贫下老弱之民。
不胜幸甚(《谠论集》卷一。又见《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八。)
题下原注云:「此奏上于司马文正当国之日,考史为元祐初年」。
《国朝诸臣奏议》系于绍圣三年
上哲宗论知人元祐元年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五
臣伏睹周绅、李彦伦、巴宜、张康国、蔡蹈、伯举、李植、朱圳近因赐对,除朱圳知泗州、吴伯举太常博士,馀皆提举常平司官者。
窃以爵所以旌有德,禄所以待有功,非德而爵,无功而禄,何以为天下之劝?
故人主以爵禄为操柄,而砥砺天下之才,官必得其合,人必称其职。
恭惟神宗皇帝励精庶政,允釐百工,大臣每荐人材,必召对,能者随其才而进之,否则令归本任,盖所以明黜陟之公也。
风闻前任官登对,朱圳最不称旨,故与知州差遣
且自通判升为郡守,已是进职,若得常调一郡,亦侥倖,今乃除知泗州
泗州地望非他郡之比,经是任外则是监司,内则省寺监官,如此则是与称旨者盖无异矣!
以圳之守泗,虽不足论,然召对所以旌别人材,今例有选任,是有召对之名,而无升黜之实。
朝廷用人如此,良可惜哉,除授恐累国体。
伏望陛下稽考先朝政事,召对臣僚,必择其能者而进之,其不称旨者令归本任,庶使贤否有别,多士知劝。
其朱圳若先有指挥知州差遣,即改差常调一郡,少示黜陟,庶允公议。
取进止。
上哲宗论理财元祐元年六月辛卯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七、《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九四、《永乐大典》卷六五二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六九
臣窃以民财有限,取之不可以过多;
邦赋有常,用之不可以无节。
熙宁以前,上供钱物无额外之求,州县无非法之敛。
自后献利之臣不原此意,唯务刻削,以为己功。
若减一事一件,则据其所减色额,责令转运封桩上供,别有增置。
合用之物,又合自办,上供名件,岁益加多。
有司财用日惟不足,既无家资之可助,又无邻之可贷,必至多方以取于民。
非法之征,其来乃自乎?
是且人主莫不有恻隐之心,岂无爱民之意?
比年监司多以掊取相高者,盖迫于岁计不足,其势不得已而然也。
伏自陛下临御以来,轻徭役,薄赋敛,澄汰掊刻,崇尚忠厚,天下之人,莫不咸被德泽,欢欣鼓舞,属心内附,拭目以观太平之极致。
然而额外上供之数未除,窃恐异日供应不办,官司则有失职之责。
茍欲避免侵渔之患,复从而生,未足以副陛下仁厚之德,臣欲乞圣慈特降指挥,勘会熙宁以来于旧上供额外创行封桩钱物,并与放罢,庶使官吏不至过有诛求,而民无骚扰之害。
上哲宗论五路举人省试绍圣二年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
臣伏见熙宁间朝廷以声律记诵之学,不达先王道德之妙,欲行革去,遂以经义取人,罢声律,损诸科,以诱进学者。
京东陕西、河北河东京西州军诸科为多,南省奏名,特以五路举人别作一项考校,盖以其遽罢诸科,所以优之也。
行之逮今二十馀年,人习经义之学,与诸路举人无异。
兼元祐以前诸科解额有阙,并许发解进士,其举人赴省试者甚多,近年已行罢去,每及十人,方取一人。
解举人既少,南省奏名尚别作一项考校,显属未均。
欲乞圣慈特降指挥南省奏名除曾应诸科改应进士人外,其五路举人与诸路衮同考校,庶得均济。
取进止。
上哲宗乞寝赐孟在宅状绍圣二年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九
臣窃闻以堆垛场赐孟在为宅者。
恭惟皇后配俪宸极,母仪天下,赐父之第,谁曰不宜。
然堆垛场密通宫禁,其方在东,其卦属震。
东方,青龙之宅也;
震,长子位也。
常人之家,犹忌侵犯,况国家社稷之重乎?
兼圣嗣未立,长子之位臣庶居之,尤非所宜。
熙宁间欲就彼建东西府,日者言其不便,先帝罢之。
今若赐在为宅,则在之宅居其东,禁城居其西,以尊卑言之则未顺,以阴阳言之则失宜。
况祖宗以来所赐戚里第,未有如此近者,亦防微杜渐之意也。
伏望圣慈别赐在宅,先来所赐堆垛场指挥,乞行追寝。
上哲宗幸金明池乞不乘船绍圣二年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七
臣伏闻有旨,今月二十日幸金明池者。
臣窃观孟子之言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则知天子游幸,与民同乐,乃天下无事之时也。
今闻圣驾幸金明池,有旨不过御桥,是以主器至重,社稷所系,其出入起居,兢慎如此,实天下之福也。
臣窃闻舆议所造龙船,穷极工巧,华丽尤甚,陛下必须乘御。
以臣愚见,乘船危,乘桥安,陛下尚不乘桥,岂肯乘船耶?
虽然如此,陛下若不乘船,臣先事而言,亦无所害,万一有之,可为未然之戒,臣安可以缄默?
传有之曰:「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倚衡。
圣主不乘危,不徼幸」。
又曰:「乘船危,圣主不乘危」。
伏愿陛下念之哉。
取进止。
上哲宗论造龙船费用绍圣二年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
臣伏闻金明池所造龙船费用贯万不少,肆为侈靡,穷极工巧,必非陛下之意也。
臣观《书》之称禹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以禹之德非无可称也,而所称者,勤俭而已。
盖以有天下,非不足于财也,而必啬于用者,欲示敦朴,以先天下故也。
恭惟陛下躬不世之资,席祖宗之庆,勤俭过于夏禹,天下所共仰。
有司不能宣明陛下德意,所造不乘之舟,其费不赀。
游幸之日,天乃大风,岂非爱佑陛下而使觉悟有司之过乎?
兹事已往,虽不可救,亦足以为来者之戒。
伏望圣慈今后如有兴造,乞敕有司无令过度,庶免亏损陛下俭素之德,不胜幸甚。
取进止。
上哲宗论治道绍圣二年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四一
臣窃观《易》以龙名《乾》,以马名《坤》。
盖龙者,能变能化,不制于物者也,有君之象焉,故以《乾》名之。
马者,地类行而承顺者也,有臣之象焉,故以《坤》名之。
《乾》刚位乎上,故能制物;
《坤》柔位乎下,故制于物。
刚柔既立,而君臣之分正矣。
是以古之圣王,黜幽陟明,惟先蔽志,彰善瘅恶,断出于己。
贤否既辨,邪正自分。
彼虽欲崇私党尚朋比,何缘而致哉?
后世之君,间或昧此,主威不立,权归乎下,终底危亡者,以其失《乾》刚之道也。
臣试论之:汉武帝外勤师旅,内耗黎元,非有厚德以结民心也。
五十年间,中外无事,特以威德归上,奸臣不敢专国命尔。
唐明皇初无失德,非有甚过恶也,卒有播迁之祸者,以李林甫专权故也。
以此知主威不可不立明矣。
主威不立,虽欲去邪,而失在于不断;
虽欲任贤,而失在于不果。
邪不去则害忠良,忠良进则邪自消,二者势不两存。
治乱之原,实辨于此。
唐之开成陈夷行极言奸臣干权,文宗依违不决,卒陷正人,此失于不断者也。
汉成帝欲用刘歆,断出于不果,而问王凤终止之,此失于不果者也。
去邪既疑,任贤不果,权臣所以执国命,同己者阴相结纳,寘之权要,以为己助,异己者则去之,曾不旋踵。
王凤之于汉,李宗闵、牛僧孺之于唐是也。
夫朋邪萃于朝,则人事失于下,人事失于下,则天变见于上。
近者正阳之月,天多阴晦,采之舆议,咸谓奸邪蔽国之应也。
考之《汉书》,元帝时郑朋、杨兴等往来谗毁,交斗阴附。
是岁夏寒,日青无光,众以谓阳蔽,则明有所掩,小人用事之兆,恭、显反归咎于更生等,元帝不能察,汉祚由是衰矣。
唐代宗初,元载为相,内结宦官,外乃绐,令群臣奏事先白宰相颜真卿极论其非,盖欲尊君而卑臣故也。
以此推之,威福之柄,宜在君不宜在臣;
收威福之要,不在乎他,在乎果断而已。
《书》曰:「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致治之本其在兹乎?
恭惟陛下德侔天地,明并日月,好恶一遵于王道,正邪悉判于渊衷,巍巍乎二帝三王之上,汉唐之君何足为陛下陈之。
然兴亡之事,足为鉴戒,以舜之为君,禹犹纳言曰「无若丹朱傲」。
愚臣区区,敢效古人引此以献狂瞽。
伏愿陛下作威作福,念箕子之惟辟;
勿贰勿疑,稽伯益之戒禹;
察言邪正,以别忠佞,斥去奸回,以破党与,则太平之基可指日致矣。
上哲宗奏禁中遗火绍圣四年七月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九
臣伏闻今月十三日夜禁中遗火者。
窃以灾异之来,必有所因,自古圣帝明王,德虽甚盛,世虽甚治,必恐惧修省,肃祗天戒。
故祖宗以来,圣德可谓盛矣,治具可谓修矣!
每遇变异,常恐其不逮,内则小心以求诸己,外则下诏以求直言。
伏望圣慈追而行之,上答天变,下达民情。
倘愚者之言或有一得,庶几圣政有补万分,不胜幸甚。
取进止。
上哲宗论敕榜当取信天下劄子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二、《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四、《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二、《续资治通鉴》卷八四
臣伏睹绍圣元年七月十九日责降吕大防等敕榜节文云:「至于射利之徒,胁肩成市,盍从申儆,俾革回邪,推予不忍之仁,开尔自新之路。
除已行责降外,其馀一切不问,议者亦勿复言」。
当是之时,朝命初下,万口一辞,欢呼鼓舞,歌颂圣君含垢,溥博如天,包容如地,不以一眚废人,此盛德之事也。
天下人心,恬然安定
近者窃见汪浃、李仲送吏部与合入差遣录黄行下,缘元祐所献文字得罪,则前件敕榜有「其馀一切不问」之语,殆成虚文,将何以取信天下?
《传》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王言如纶,其出如纶」。
言其已行而不可反也。
况夫揭榜朝堂,遍牒中外,明示臣庶,俾怀悛革自新之心。
行之未几,今乃录下浃等得罪之由又如此,臣恐亏朝廷号令之信,有伤国体。
伏望睿旨检会前件敕榜,宣示大臣,自今以始,同共遵守,庶使人无反侧之心,亦所以彰朝廷忠厚之德。
上哲宗乞罢编元祐章疏绍圣三年正月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二、《宋史》卷三四六《陈次升传》、《莆阳文献》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二、乾隆《仙游县志》卷四七、《续资治通鉴》卷八四
臣近奏乞宣谕大臣,遵守敕榜「其馀一切不问」之语,未见施行。
今闻差官编排元祐间臣僚章疏,仍厚赏以告藏匿。
采之舆议,实有未安,须至再渎天听。
臣尝读史,观汉光武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毁谤数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
当时以此遂定天下,后世书之以为美谈。
恭惟陛下即政之初,诏令天下言事,亲政以来,揭榜许其自新,是亦光武安反侧之意。
今又张官置局,吹毛求疵,考人一言之失,致于有过之地,是前之诏令乃所以误天下也,后之敕榜又所以诳天下也。
命令如此,何以示信于人乎?
成王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
史佚请择日立叔虞,王曰:「吾与之戏耳」。
史佚曰:「天子无戏言」。
于是封叔虞于唐。
成王非轻其爵命也,以王言惟行,弗惟反尔。
矧今御史台榜示朝堂进奏院遍牒天下,惟患人之不知,非特戏言而已。
戏言尚践而行之,岂有明揭榜示,晓谕臣庶,可反之乎?
伏望圣慈念光武安反侧之言,思成王遂削桐之封,所有编排章疏指挥,乞行寝罢。
上哲宗论内治绍圣三年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二八、《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三、《莆阳文献》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五、《右编》卷一○、《续资治通鉴》卷八四
臣伏睹诏书,以皇后孟氏旁惑邪言,阴挟媚道,迨从究验,證左甚明。
而陛下断以大义,不牵私恩,奉承两宫慈训,废皇后孟氏为华阳教主,降诏以告中外。
命下之日,士庶惶惑,谓后无可废之罪,而陛下废之,咸相与为之咨嗟弹指,良可叹也。
盖以所治之狱,不经有司,虽闻追验證左,而事迹秘密,朝臣犹不预闻,士庶惶惑,固无足怪。
臣窃谓后之废立,事体至重。
若臣下一言一眚,废之逐之,不足深恤。
自古推鞫狱讼,皆付外庭,未有宫禁自治,高下付阉宦之手,陛下但见案牍之具耳,安知情罪之虚实?
万一冤滥,为天下后世讥笑。
臣欲乞陛下亲选在廷侍从台谏官公正无所阿附之人,专置制院,别行推勘,庶得实情。
如后之罪在所不容,虽废之,人自无言。
今事不经有司,狱成阉宦,此天下人心不能无疑也。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施行。
不胜幸甚。
上哲宗论选举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八
臣窃以朝廷之事,宰执得以行之,台谏得以言之,上下相维,彼此相制,以防私徇,以杜奸惑。
祖宗以来,选任台谏官宰执不得干预,若有妨嫌,必须回避,所以存大公之道,立太平之基矣。
近来除授多出于大臣,去取不缘于圣选,窃恐相为朋党,相为比周,蔽人主之聪明,为权臣之肘腋。
兹事最大,实系治体,国家安危之机,其要在此。
臣欲乞今后台谏官若有除授罢去,三省不得进拟,悉出宸衷批降指挥
所贵言路得人,消阿附之风,开忠谠之路。
不胜幸甚。
上哲宗论免补试人状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
臣伏睹近降初命,太学应系籍生员今年冬及来年春补外舍者。
臣窃详尚书省劄子元起请之意,盖谓元祐改用诗、赋以来,不得专学经术,又试补之际,考校之官多务悦众,不得精选,所以再令补试。
今闻太学生员,其间亦有在先朝元丰间试补入学,即非元祐试补之人,及有因先补试在学,依条该今次免省试免解,既该免举,于条不许就试,今举更不取应指准该免恩例。
今若不许免举人免试,显是有误生员。
及日近补试上舍生,系朝廷差外官考校,必无滥进,若一例试补外舍,别无恩例,理亦未安。
欲乞圣慈详酌指挥,勘会元丰间补试在学生员,并今举系上舍合该免省试之人,及日近试院补中上舍生,别行处分。
不胜幸甚。
取进止。
上哲宗乞催补试状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
臣伏睹近降朝旨,令太学生今年冬来年春并补试外舍,至今未闻指挥今冬补试月日者。
臣访闻太学生多是今年不系解发举人,其有久违亲戚,思欲归省,或甚贫窭,日用不足,若不入学听读,难以久居京师,惟俟补试以决行止之计。
至今日有补试月日,士人不遑宁处。
伏望圣慈早赐指挥试补。
不胜幸甚。
取进止。
上哲宗改正邹浩太学博士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
臣伏闻雄州防禦推官、充襄州州学教授邹浩通理前任太学博士月日,吏部告示,合作负犯体量离任,近有状乞改正者。
窃以学问该博,行义修明。
苏颂奇之,自任宰相,即除太学博士
当时议国事,与同列有异言者,附会权要,极力挤排,󲦤绅咸以为冤。
况今朝廷公明,人有抑枉,宜在昭雪。
伏望早降指挥,详酌之罢太学博士事因,特为改正施行。
取进止。
上哲宗乞留正言孙谔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
臣伏见责降左正言孙谔广德军事。
风闻以论役法有过当之语,以此得罪,未审果是耶?
为复缘他事耶?
若不缘他事,只缘役法,臣窃谓朝廷复行免役之法,实欲便民,所系至大,其利害不止一州一县,而普及天下。
处之适中,天下均被其利,茍一失当,天下均被其害。
谏官以言为职,既有见闻,必须上达。
其言傥是,则当听纳,其言或失,亦在曲全,以示朝廷之容德也。
臣伏睹天禧元年二月七日敕戒台谏诏书曰:「虽言有失当,必示曲全」。
则知圣朝广开言路,激昂士气,不以人言失当为虑,而患在人之不言也。
若无他罪,止是议役法失当,推原其情,盖欲补完良法,亦可矜察。
欲望朝廷再赐详酌施行。
上哲宗奏陕西旱乞行赈济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谠论集》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五
臣窃闻陕西路今夏亢旱,秋收最薄,物价腾涌,民食颇阙。
缘本路州军并监司先以秋收雨泽得时,遂奏年稔,今日人户阙食,不敢以闻,诚为未便。
且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陕右之民,今既阙食,岂能安土?
弱者必散而之他路,强者必啸聚而为盗。
矧今边庭未宁,宿兵在境,沿边人民若有流亡,外寇之敌实为可忧。
臣欲乞睿旨下本路勘会,如人户委是阙食,即行赈济安存,无令流移。
若本路斛㪷不足,即多方擘画,转移他路物斛应副支用。
不胜幸甚。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