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师锡
李公麟归去来(原注:有雪窦和尚自书偈。) 宋 · 陈师锡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三部
百中神锋誇妙手,当时破敌祗因机。
馀花堕裓无人见,半偈流传岂易知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下)
其一 宋 · 陈师锡
 押尤韵
金马旧游三学士,玉麟交政两诸侯宋吕本中《紫微诗话》)
其二
 押灰韵
溪门寂寞无人到,只有清风独自来清陆心源敬斋古今黈拾遗》卷四)
徽宗乞黜章惇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宋史》卷三四六《陈师锡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嘉靖《建阳县志》卷一○
元丰之末,中外汹汹矣。
宣仁圣后再安天下,委国而治者,司马光、吕公著尔。
章惇诬其包藏祸心,至于追贬。
天相陛下,发潜继统,而犹据高位,等赠谥未还,墓碑未复。
愿早摅宸略,以慰中外之望。
徽宗论任贤去邪在于果断奏元符三年五月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七、《宋史》卷三四六《陈师锡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六、一四一
臣闻尧、舜、禹、稷之相遇,其朝夕都俞劝戒,不过于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盖为君之先务在此也。
夫知任贤,而任之之意不专,贤不可得而任矣;
知去邪,而迟疑不断,虽有去邪之意,邪亦不可得而去矣。
齐桓公管仲曰:「吾欲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
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非害霸也。
任贤而使小人间之,害霸也」。
又曰:「郭何以亡」?
管仲曰:「以其善善而恶恶」。
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何以亡」?
管仲曰:「善善而不得用,恶恶而不能去,郭由是亡」。
由此言之,人君不得任贤去邪之道,大不可以王,小不可以霸。
守而不变,将至于亡,其能霸且王乎?
管仲且犹知此,况不为管仲者乎。
宋兴一百五十馀载矣,号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
臣窃尝考致治之本,亦不过于开纳直言,善御群臣,贤必进,邪必退。
明道中亲揽万机,见政事之多僻,知辅佐之失职,自宰相吕夷简、枢密使张耆、参副夏竦、陈尧佐、范雍、晏殊等,一日皆罢去,天下已服其英断矣。
宝元之初,地震冬雷,用谏官韩琦之言,而宰相王随及同列陈尧佐、盛度、韩亿、石中立同时见黜。
尝用夏竦枢密使谏官欧阳脩论其奸邪,即日罢河阳
晏殊宰相谏官蔡襄言其不恤边事,广置田宅,即日出颍州
其后,不次擢用杜衍、范仲淹、富弼、韩,以致庆历嘉祐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几有三代之风。
仁宗牵于偏听,优柔不断,台谏备位,言不见用,贤善不进,朋奸不去,则安能飨四十有二年太平之福乎?
臣愿陛下远思尧、舜、禹、稷任贤去邪之道,中采齐桓、管仲善善恶恶之戒,近法仁祖纳谏御臣之意,则太平之盛,指日可见。
伏望陛下留神省察。
乞施行弹劾章惇劄子奏元符三年七月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一六
包藏阴谋,发为异议,非皇太后圣谋前定,则陛下清明之躬置之何地?
惇之罪恶,莫大于此。
伏望检会臣等劄子施行。
论幸潜宫观芝草元符三年九月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三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
恭闻今月六日驾幸懿亲宅蔡王位,观芝草于龙德宫。
圣人所居,明神栩之,德气覆之,发为禧祥,以表休应,宜屈万乘,以注清视。
臣伏见祖宗诏有司不得奏祥瑞,盖虑道未备,德未盛,虽祥图瑞牒溢于史馆,可以为美,终未为善。
唯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朝廷之祥瑞也。
阴阳气和,风雨时若,日月光华,星辰顺度,天地之祥瑞也。
百谷顺成,万民和乐,郡县之祥瑞也。
四夷安靖,五兵不试,边境之祥瑞也。
格此四瑞,仰赖陛下以道治心,以德为政而已。
心以道治则明,政以德为则仁,故能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甘露降,醴泉出,麟凤至,朱草生,理之自然,物之遂性耳,佞人乃谓之祥瑞,称颂归美,以骄帝王之心,祖宗所以戒之。
臣愚狂妄,或有小补,不避斧钺之诛,冒闻天听。
伏乞政事之暇,曲赐睿听,臣不胜拳拳之至。
论宣取画图奏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国朝诸臣奏议》卷六、《宋史》卷三四六《陈师锡传》、《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右编》卷五
臣伏闻今月八日,有圣旨宣取秘书省画图进览。
格人神妙,可以悦目,非有补于盛德。
《六经》载道,诸子谈理,历代史籍,祖宗图书,天人之蕴,性命之妙,治乱安危之机,善恶邪正之迹在焉。
以此为图,天地在心,流出万物;
以此为图,日月在目,光宅四海。
伏望圣慈观心于此,则天地冲气生焉;
注目于此,则日月祥光丽焉。
唐以山水图代《无逸》,左右前后,无所警戒,动静语默,无所龟鉴,社稷至于陵替,不可支持。
臣闻心以道观则正,目以德观则明,国寿可以不损,天下可以不乱。
愚夫之言,智者择焉,愿留圣怀。
无忽。
乞罢进士习律奏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宋史》卷三四六《陈师锡传》
陛下方大阐学校,用经术训迪士类,不应以刑名之学乱之。
夫道德,本也;
刑名,末也。
教之以本,人犹趋末,况教之以末乎?
望追寝其制,使得悉意本业。
请限约每岁迁升员额奏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宋史》卷三四六《陈师锡传》
铨法:选人用举者迁升,而岁有定额。
今请托者溢数,而寒畯有不足之患,请为之限约。
弹劾蔡京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宋史》卷三四六《陈师锡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嘉靖《建阳县志》卷一○
与弟卞同恶,迷国误朝。
好大喜功,锐于改作,日夜交结内侍、戚里,以觊大用。
若果用之,天下治乱自是而分,祖宗基业自是而隳矣。
援引死党至数百人,邓洵武内行污恶,󲦤绅不齿,岂可滓秽史笔?
向宗回、宗良亦阴为助。
是皆国之深患,为陛下忧,为宗庙忧,为贤人君子忧。
若出之于外,社稷之福也。
再弹劾蔡京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宋史》卷三四六《陈师锡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
自昔母后临朝,危乱天下,载在史册,可考而知。
至于手书还政,未有如圣母,退抑谦逊,真可为万世法。
蔡京阴通二向,妄言宫禁预政,以诬圣德,不可不察也。
殿中侍御史乞出外奏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宋史》卷三四六《陈师锡传》、嘉靖《建阳县志》卷一○
臣在职数月,所言皆当今急务。
若以为非,陛下方开纳褒奖;
若以为是,则不应遽解言职。
蔡京典刑未正,愿受窜贬。
陈莹中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皇朝文鉴》卷一二○
奉别累月,不敢作书为问,而倾乡之心,食顷不忘。
李君至,辱手书,伏闻谪官东去,裕如也。
继卫守急促回,又得所惠荅、喜聆起居冲胜,甚以为慰。
蒙示日录论及二编,具悉公之忠义,尊主之心,天日可鉴。
然其言数龃龉者,盖公之言未能信于人也。
未信于人者,以公之心于此事自未通彻耳,敢以所闻奉浼,傥以为然,当有禅助。
所谓尊私史而压宗庙者、公特谓曾丞相为人所卖,不当进日录以为国史之證也。
公知其为私史耳,而不知其为诬伪之书也。
公熟阅之,当尽见其诬伪者。
不知其为诋谤之书也,公精考之,当尽识其诋谤者。
昔尝见叶致远言荆公晚年自悔作此书,临终命门人焚之,卞焚他书以绐公。
公殁,卞遂纵横撰造,恣逞私意,甚者至于因事记言,为异日自便之计。
有知识者孰不欲辨明,第以人微言薄,不足以胜朋奸之凶焰,故隐忍耳。
吾友奋不顾身,挺然明此一大事,岂特怯懦之人仰叹不已,而宗庙之灵,圣考在天之愤,实有望于吾友也。
然吾友谓安石圣人也,与伊尹同侔,此何言之过也?
吾辈在学校时,应举觅官,析字谈经,务求合于有司,不得不从其说。
至于立朝行己,则是是非非,乌可私也。
《春秋》孔子之所作也,先儒断天下之事,决天下之疑者,《春秋》也。
安石废而不用。
正君臣、定名分,《春秋》之法也。
安石治平中唱道之言曰:「道隆德骏,虽天子北面而问焉,与之迭为宾主」。
夫天尊地卑,不可易也,明此南面尧之为君,明此北面舜之为臣。
自古未有君而北面者。
安石以性命道德为说,乃谓君可北面与臣迭宾主耶?
吾友谓安石神考师也,此何言之失也。
神考熙宁间两相安石,首尾不过九年。
逮元丰之亲政、安石屏弃金陵凡十载,终身不复召用,而亦何尝师之有?
自古有天下之君,未尝不守祖宗之成宪明训,后世子孙妄为更张,鲜不召乱。
岂有扫荡我祖宗之宪之训,远取三代渺茫不可稽考之事力行之者。
之时五子作歌,则述大禹之戒曰:「皇祖有训」。
商之时,傅说之训高宗亦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周之时成王命蔡仲则曰:「率乃祖文王之彝训」。
是三代之君,亦各述其祖宗训戒如此。
安石乃尽取而变乱之,可乎?
吾友又曰:「安石有刬弊革故之功」。
此何言之陋也!
祖宗之法,行之几百年,累朝圣君贤臣不敢轻议。
道则愈久而愈通,法则积久而必弊;
因其弊而革之,虽弊不穷。
仁皇之末,适当因革之时,而神考初政有为,必有刬弊革故之臣。
茍得忠厚之人,则祖宗之法尚可因弊革故,再新无穷。
不幸遇安石,力扫痛荡,一切颠倒之。
当是之时,士知其非,民不从令。
安石乃以商鞅必行之心,立赏罚以变天下之法,横目之民,但趋赏避罚,安知长久之利害!
于今五七十年,成败可见。
风俗之醇醨于祖宗时如何?
廉耻之废立于祖宗时如何?
人才之美恶于祖宗时如何?
民力之贫富于祖宗时如何?
今则元臣耆旧彫丧殆尽,遗民父老在者几希,而上之人方且绍之述之。
愚恐更一二十年,事穷力殚,弊蛊百出,土崩瓦解之势见,而祖宗之旧制上下罔知,虽欲绍复,不可得也。
孤忠所以痛心疾首者此耳。
若谓刬弊革故之功,非敢闻也。
吾友又谓安石有讲解经义之能,有作成人才之功。
此何言之蔽也!
安石之学,本出于刑名度数,性命道德之,实其所不足。
解经奥义,皆原于郑康成、孔颖达,旁取释氏,表而出之。
后学不考,其本因,受其欺耳。
吾友所论,善则善矣,而未尽也,辄以此浼闻。
此事匪易辩、更须熟考日录根本,识其真伪,乃可正此事矣。
至恳至恳,吾友方迁谪,然居善地,不足忧恼。
师锡缘编排旧疏,早晚必有行遣,决无轻恕之理。
相见无期,万万自爱。
李君遣人附此书,幸为秘之,勿重其罪也。
五代史记序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自生民已来一治一乱,旋相消长,未有去仁而兴,积仁而亡者。
甚哉,五代不仁之极也!
其祸败之复,殄灭剥丧之威,亦其效耳。
夫国之所以存者以有民,民之所以生者以有君。
方是时,上之人以惨烈自任,刑戮相高,兵革不休,夷灭构祸,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生民膏血涂草野,骸骼暴原隰,君民相视如髦蛮草木,几何其不胥为夷也?
逮皇天悔祸,真人出,宁易暴以仁,转祸以德?
民咸保其首领,收其族属,各正性命,岂非天邪?
方夷夏相蹂,兵连乱结,非无忠良豪杰之士,竭谋单智,以缓民之死,乃堙没而无闻矣。
否闭极而泰道升,圣人作而万物睹,指挥中原,兵不顿刃。
向之滔天巨猾,摇毒煽祸,以害斯人者,蹈鼎镬斧锧之不暇,岂非人邪?
天与人相为表里,和同于无閒。
圣人知天之所助,人之所归,国之所恃,以为固者仁而已,非特三代然也。
尧舜之盛,唐汉之兴,秦隋之暴,魏晋之亡,南北之乱,莫不由此也。
五代钜今百有馀年,故老遗俗往往垂绝,无能道说者。
史官秉笔之士,或文采不足以耀无穷,道学不足以继述作,使五十有馀年閒废兴存亡之迹,奸臣贼子之罪,忠臣义士之节,不传于后世,来者无所考焉。
庐陵欧阳公,慨然以此自任。
盖潜心累年而后成书,其事迹实录详于旧记,而褒贬义例仰师《春秋》,由迁、固而来未之有也。
至于论朋党、宦女,忠孝两全,义子降服,岂小补哉,岂小补哉!
按:《五代史记》卷首,四部丛刊本。
宋故左朝议大夫致仕上柱国陇西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韦公墓志铭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静嘉堂秘籍志》卷一○
公讳骧,字子骏姓韦氏
曾大父镐、父杲皆潜晦隐约,自公升朝籍,以恩累父至左正议大夫
韦氏本出风姓大彭,在夏为列侯,少康封其别孙亢哲于豕,韦因国命氏。
而公自大夫,而上世为衢州人,由正议始徙钱塘,故今为钱塘人
公生而警敏,年十有七,以文谒荆国王文公,见其《借箸赋》,大奇之,曰:「吾行江南,入吴越,见文士唯子与董顾行耳」。
由是藉甚。
当时每一赋之成,学者争传诵之。
皇祐五年进士第,调睦州寿昌县尉,以太夫人忧不赴。
后历兴国军司理参军婺州武义县,遂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袁州萍乡县,通州海门县通判滁州楚州,迁至尚书屯田员外郎
会官制行,改朝奉郎,为少府监主簿
元丰中遣使高丽,普选文士书状官宰执以公名闻,有旨召试笺启,公力辞焉。
论者以为高。
元祐初,诏近臣举可任诸路使者,于是资政大学士韩公维、学士承旨邓公温伯户部尚书李公常、户部侍郎杨公汲争荐公之才,遂擢为利州路转运判官,移福建路运判
会闽饥,咸议请赈贷。
公曰:「闽去京师往反数千里,今民朝不及夕,若上书待报,是冠冕从容以救焚溺者也」。
乃檄州县发禀,而请违法之罪于朝,民赖以全活者甚众。
时有群盗阻险,为闽数州患,官军屡到,州县吏畏怯,争言盗势猛炽,请招纳之。
公曰:「闽盗狃于姑息,曩者彭孙廖恩皆缘此列官于朝,故奸民以怙山谷市凶慝为得计,若遵前轨,是为民稔患也」。
因为处画所以斩捕方略,咸就法,部内肃然。
召为尚书主客郎中,久之,出为夔州路提点刑狱
秩满,知明州,将代乞閒局,遂提举杭州洞霄宫
其子寿隆衢州,迎公就养,公因告老,以本官致仕。
予方谪官,与公游见,公秀眉冰骨,语笑乐易,起居轻健,谓公寿考康宁未艾也。
忽病痢下,强卧旬馀,以崇宁四年九月二十三日,考终于郡邸,年七十有三。
积官至左朝议大夫,勋上柱国,爵陇西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
公性和侃清敏,安贫静退,廉平著于官政,孝友称于私门。
尝推任子恩以官其弟,燕居无声色之娱。
文章藻丽,以自嬉一时。
推先之逮,治命精采不乱。
料理平生文藁,示子孙曰:「吾之志在此耳」。
集成二十卷,藏于家。
赋二十卷行于时。
娶石氏,封崇安县君
男六人,寿隆左承议郎、任尚书司封员外郎、出知衢州
寿朋,早夭。
寿松,睦州军事推官
寿卿、签书池州军事、判官厅公事。
寿成兴化军仙游县
寿佐,未仕。
女四人,朝奉郎祥符县陈寿祺、湖州安吉县丞胡况、乡贡进士石师圣、通直郎太常寺奉礼郎裕民
男五人,能述、能定、能得、能勇、能惠。
孙女十一人,无为军无为县主簿孝仪南康军司法参军处仁蕲州司法参军陈览,馀尚幼。
诸孤以崇宁五年五月十八日奉公之柩,卜葬于杭州钱塘长寿乡之原。
公之子司封师锡昔与公同时为尚书郎,谪官三衢又获从公父子游,知公治行为详,大事有期,求铭以志墓中,所不得辞。
唯公文学见推士林,政事彰闻朝著,率德励行,有宿儒循吏之风,而位不称,德福不应,实士君子所叹惜也。
然公子多贤才,司封又以直谅文采振于台阁,为时名人,守衢逾月,以忧去吏,民至今思之。
士君子又知公之后将大,而乐为之道也。
谨按其行状,书大事可传者以贻后人。
附以铭曰:
循循韦公,粲粲文藻,易乐干禄,一节华皓。
入为郎吏,不激不矫。
出使一方,剪顽起殍。
优游道宫,未衰乃老。
贫非吾病,寿非吾少。
不至公卿,从吾所好。
公惟有子,公则不夭。
旁置万家,卜此新兆,镵石幽宫,来者斯考。
按:《钱塘韦先生文集》附录,武林往哲遗箸本。
宋故左班殿直杨君墓志并铭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
君姓杨氏,讳公佐字存忠,其先世以工书事杨行密,后遂为楚州山阳县著姓。
至和中,诏募助塞河堤,君应诏,以恩补三班奉职,稍迁至左班殿直,历监蕲州广济台州天台税。
绍圣元年七月戊辰以疾终于山阳县里正寝,享年五十有五。
君有强济之具,遇事无小大,率以谋胜,自少理家发必中机会,人莫能欺。
门内百口,事长抚幼义居数十年,亲疏无间言。
初执母丧,将禫除,有神降于繐帷之间,仪像若母之平生也,闻者异之。
岁饥,君大捐金谷,分赈闾巷,病者发药,死者给槥,赖以济者多矣。
处士徐积孝廉节行,远近宗之,少所许可,独谓可与游者,由是乡人加敬焉。
山阳据东南都会,老子久废不治,君力营之,踰年而成,斋宇严丽,遂冠一方。
娶邵氏,继室周氏,四男子,景庶宿州助教,景雍黄岗县令,景庠卫州司户参军,景序谷熟县主簿
女三人,适进士景纯盱眙县朱英右承务郎苗仲泾。
孙男女二十有二人。
始余自御史谪官为宿迁县,景雍实主县簿,好学,从余游,以书抵余曷得吉卜,以九月辛酉奉先君之丧,葬于县安乐乡祖茔之次,泣而求铭,辞不获命,铭曰:
笃义于宗,散利一乡,饰我子孙,服从义方。
谁其知之,行久则彰。
诚孝通幽,倏然灵光。
国士与游,乡论允臧。
纳铭黄垆,万世之藏。
男景雍泣血书,吴郡张振镌。
按:《江苏淮安宋代壁画墓》,《文物》一九六○年第八期。
岁晏帖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二、《六艺之一录》卷三九四
师锡顿首:岁晏,伏承德履休嘉。
辱手毕,沾饷名醪,野人岂当厚赐?
仁者之,怀惠为多。
馀面谢,不一一。
师锡顿首,方回监郡宣德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