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郭时亮北宋
次韵奉和杨圣咨李长者旧居 北宋 · 郭时亮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四部
李氏当年著佛书,此邦犹记旧居庐。
因公寻访生语,不识何人为守株(原注:绍圣二年十一月十二日提举河东路常平等事郭时亮明仲题,宣义郎、知寿县事孟天常立石。)
按: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五
请复青苗法等奏绍圣二年七月六日 北宋 · 郭时亮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八、《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之一六(第五册第四八六八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二一○页
愿复青苗之法,不课郡县定额,听民自便,而戒抑配沮遏之弊。
复诸路县邑抵当法,付令佐主行,而戒苛碎邀阻之弊。
常平司与郡县讲求民间沟洫之利,以备水患。
请特免畿甸百姓支移奏元符二年六月 北宋 · 郭时亮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一
畿甸百姓每岁租赋,乞令于所属县镇近便供纳,特免支移。
魏国韩忠献公祠堂元丰三年正月 北宋 · 郭时亮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八
元丰元年十月颍川韩公自并门拜命,以建雄之节来镇中山
公至,行政恺悌,临事果断,宽猛适中,民爱且畏,而相与语曰:我公之于政,疾恶好善,大概似魏忠献公也。
魏公亦韩姓也,惟我中山之民思魏公之深而为之堂宇,像其容貌,四时祭享,以厌吾思也久矣。
每惟官府之弗与,故不敢为之,今观我公之所存,有似魏公,又况乎姓氏之同,是岂不爱魏公之为人而欲见其髣髴也。
吾侪虽卑,亦当告其所志,宜若我公与之也。
乃属其士子之在学者,愿见我公而请焉,既而公果临学奠谒至圣先师,士子固得序进于前以请于公曰:「昔公之守中山凡五年矣。
方其下车,卒伍之众玩习偷惰,前为郡者徒务姑息,至是骄悍,恬不以约束号令为意,其间往往构为奸宄,摇惑党类,居民震恐,日不遑宁,魏公皆按以法。
繇是奸党丧魄,莫敢动气,民始能以相保。
继而境内饥馑,河水决溢,须堤防材,而又大农每岁出金币使民均售,有司拘文责办而不以饥馑为恤,众方患其无备而复有流离之虞。
于□公开仓廪,赈乏绝,因献策于朝,请自中山以北皆为边防州郡,愿罢去一切科调,使藏于百姓,以待缓急。
朝廷从之,而此邦之人遂大和会。
乃训练卒伍,劝课农桑,兵强民富,政尚宽简,则又建立学校,诱诲其为士者。
自彼时至今,民得安堵,而蒙被朝廷之惠泽,又得教其子弟而学先王之道者,皆魏公之力也。
愿为堂宇像其容貌,四时祭享,以厌其思」。
公喟然叹曰:「德之在人有至于此。
吾闻善为政者,上以禀君之命而不敢慢,下以从民之欲而不敢咈,今民诚思魏公而所欲如此,况在教令之不禁,其听尔为之」。
众闻之喜曰:「信乎,我公之恺悌也」!
乃聚材鸠工,未及堂成像立,公谓时亮曰:「宜有以记斯民之志也」。
时亮辞不获命。
盖闻昔召伯茇于甘棠之下,羊公憩于岘山之上,及其往也,民思其人,则有爱甘棠而戒以勿伐,即岘山而因以立庙,彼诚有以格民之心而使之久而不忘也。
若诗人之美、史氏之褒,岂欺我哉!
矧魏公弼亮之勋无替于古人,语其大则定策推圣,光绍帝绪;
语其小则镇抚方国,勤施猷训。
其严于祭享,则有英宗廷之配修,其铭于金石,则有上主圣作之渊懿。
若乃斯民之思慕,它人之称述,岂足以明魏公之善也。
然民服道化而能不忘旧德,则不可以不书也。
余于是喜斯民之信厚,而乐颍川韩公之不咈其民也如此,故取其民所请之意而详记之。
元丰三年正月十九日建。
按:民国定县志》卷一九,民国二十三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