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邵亢北宋 1014 — 1074
重过京口 北宋 · 邵亢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今春扬子渡,江柳拂人头。
转面庭帏远,伤心岁月流。
练塘荷芰晚,甘露黍禾秋。
此日南归路,云閒醉寿丘
按:以上清朱绪曾金陵诗徵》卷五
吴处厚 北宋 · 邵亢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流年直是隙中驹,别后情怀懒似疏。
天上又颁新岁历,床头未答故人书。
殷勤鱼雁功曹檄,狼藉杯盘上客鱼。
好在仲宣家万里,从军苦乐定何如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
方氏故居 北宋 · 邵亢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偶分鱼竹到稽山处士林泉一望间。
岁月自随流水远,姓名长与白云闲。
鉴中人去荒遗迹(自注:处士鉴湖有别业,今不知其处矣。)溪口僧来写旧颜(自注:处士祠堂真像即会稽溪口僧悦躬笔。)
何日放船访岩薮,吾门高第约跻攀(自注:处士远孙蒙,即仆同知贡举日敕放进士也。)
按:宋董弅严陵集》卷五
程给事越州 北宋 · 邵亢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澄江渺渺豫章楼,曾是双旌再岁留。
五马解鞍方北上,万艘蜚栗又南游。
说棠重到清阴在,埋剑将磨异气浮。
求得公閒且行乐,即看华发满人头宋黄康弼《续会稽掇英集》卷二)
乞差礼官往淮浙等路祷祈奏皇祐三年十二月 北宋 · 邵亢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太常因革礼》卷八一
臣谨案《周官》太祝,掌六祈之礼,所以祈禳凶厉、迎善祥而与民求福也。
淮、浙等路,仍岁饥疫,殍殣相望,动以千计。
承前郡县祷祈,类不如礼,仪物罕备,诚恪不修。
人之罹灾,无所除禬。
伏惟陛下天覆之仁,备于振恤,欲乞特降指挥,差礼官分往诸路,遍祀山川祠庙之在旧典者。
所冀达圣主忧人之心,兴明神观德之福,蠢兹民庶,实系安生
乞下太常礼院修撰颍王聘纳仪范奏治平三年二月 北宋 · 邵亢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言行龟鉴》卷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一、《续资治通鉴》卷六四
臣伏睹皇子颍王天资卓茂,婚姻及期。
方陛下即政之初,而元嗣克家之日,推之于礼,莫重于斯。
臣等伏见国朝亲王聘纳,虽《开宝通礼》具存旧仪,而因循未尝施行,至有敲门羊酒,镇匮钱银,乃里巷之常谈,盖󲦤绅之不道,行于圣旦,窃所未安。
欲乞降圣旨下太常礼院,博约旧典,修撰《颍王聘纳仪范》,其故事非礼者,一切罢之。
乞别选近臣知永兴军治平四年闰三月 北宋 · 邵亢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
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王举元,薄有干能,本无德望,四年之间,八易差遣,迁官改职,恩渥便蕃。
望别选近臣知永兴军,仍乞臣僚到任未及二年差遣者,更不推恩。
辨未尝建垂帘之议奏熙宁元年 北宋 · 邵亢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宋史》卷三一七《邵亢传》
方先帝不豫,群臣莫得进见,臣无由面陈,必有章奏。
乞索之禁中,若得之,臣当伏诛;
不然,则谗臣者,岂宜但已?
愿下狱考实。
弹劾吴奎熙宁元年 北宋 · 邵亢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东都事略》卷八一、《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四五、《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七
御史中丞,职在弹劾。
阴阳不和,执政之咎也,奎不自咎,而以咎人,其言岂不悖哉!
今陛下新即大位,命出辄废,何以令天下乎?
张龙图 北宋 · 邵亢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七
首夏清和,体履佳谧?
承出领留都,涓日视事,幸邻封畛,先辱缄诲,何愧如之!
未涯觏集,惟以时倍加保护。
匆匆脩谢,不宣。
众乐亭熙宁二年闰十一月 北宋 · 邵亢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六、《四明图经》卷九、《延祐四明志》卷八、成化《宁波郡志》卷一○、《四明文献考》第一○四页、雍正《浙江通志》卷四三、嘉庆《宁波府志》卷一九
嘉祐六年七月壬寅,诏以四明太宗钱君入直左右史
至之日,抵书其友丹阳邵亢曰:「我虽治明之日浅,然于明人为无恨矣。
岁和谷穰,愁叹息而驩豫行。
我乐与众人之乐而申之,为之亭于城西南偏之湖中,而以『众乐』名焉,吾友为我记之」。
既辞不获命矣,其词曰:明治故鄮,濒海之都。
厥初导江,源于南山,酾为漕河,以入于城。
吴越肇国,兹为辅州,率常近亲,以守以谋。
湖枝于河,盖数百亩,中为亭观、卉木、洲屿,于今百年,下下高高,颓圮坏隳,存者一毫。
维时钱君来守此邦,此邦之人,曰维政刑毋枉于直,曰维教化日迁于良。
山樵去耘,济之阜安,陶然大和,岁以有年,邦人怡怡,并寻于娱。
君曰:「从事与是同好,近而胜者,莫湖先焉」。
阏者辟之,洼者隆之,昔吏之租,削而捐之。
周为飞梁,于以往来;
合为大屋,鳞舒翼开。
远嵓近峰,烟矗雨青,水流廷阶,激激有声。
君曰:「从事盍往落之」?
荷房芰盘,凫飞鸿翻,飘浮满前。
凡州之人,月惟暮春,联航接舻,肴酒筦弦,来游其间。
环堤彷徉,风于柳杨,夕以忘还。
明人之忧,惟使君是求;
明人之乐,惟使君是度。
乐乎乐,而不与人同乐,安在其为乐哉!
他山之石,以镵以刻,以告后人,尚识其略。
熙宁二年闰十一月戊戌,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