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连南夫宋 1086 — 1143
滴水岩 宋 · 连南夫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滴水岩高路欲穷,佩环声响玉玲珑。
一天星斗堕青汉,万斛珠玑泻碧空。
沧海径归朝夕会,曹溪不隔本源通。
何妨凝伫龛岩下,更沐如来灌顶功清厉鹗《宋诗纪事》引《广东通志》)
谢和议成赦天下表绍兴九年正月 宋 · 连南夫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二、《中兴两朝圣政》卷二五、《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八、《舆地纪胜》卷八九
臣持櫜西清,分符南海,蔑著藩宣之效,敢忘献纳之忠?
虞舜之十二州,昔皆吾有;
然商于之六百里,当念尔欺。
莫知其是必有是,不信其然岂其然。
固知既来而则安,或且宁许以负曲。
有若食其之说,无忘韩信之师。
愿益戒于不虞,庶免贻于后悔。
乞令诸州县开陂湖以备灌溉御敌骑奏建炎二年四月 宋 · 连南夫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
请令诸路州县于近城十里内开凿陂湖,以备灌溉。
使春夏秋三时尝有水泽,则良民有丰年之望,敌骑有还泞之苦。
方冬水涸,即令耕犁硗确,则敌骑又有历块之患。
其自来不系种稻地分,即乞令依仿雄州开凿塘泺,亦有菱茨莲藕鱼虾之利可以及民。
仍免一年租赋,以为人工之费。
计置金帛等赴行在交纳奏建炎二年十二月 宋 · 连南夫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四(第四册第三二八○页)
被旨下诸路将常平钱物计置轻赍金帛,差官押赴行在交纳。
今刬刷起发到常平司在下系封桩钱若干贯,变转到银若干两,并预买绢抵当金银,及军资库见在未起夏税匹帛等,已计置赴行在交纳奏闻。
团结濒海居民擒捕海寇奏绍兴五年四月 宋 · 连南夫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八
国家每岁市舶之入数百万,今风信已顺,而舶船不来。
闻有乘黄屋而称侯王者,臣恐未易招也。
愿明下信令,委州县措置,团结濒海居民,五百人结为一社,不及三百人以下附近社。
推材勇物力人为社首,其次为副社首,备坐圣旨,给帖差捕。
盖滨海之民熟知海贼所向,平时无力往擒尔。
今既听其会合,如擒获近上首领,许保奏优与补官,其谁不乐为用?
乞免广州二税奏绍兴六年八月 宋 · 连南夫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九、《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六(第七册第五九八九页)
本州连年贼盗侵犯,须赡兵马守禦,因此财赋缺乏,所有秋夏二税,乞免一二年。
上封事论和议不可信绍兴九年正月 宋 · 连南夫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五、《中兴两朝圣政》卷二五、《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八、《宋史翼》卷九
臣闻老子之言曰「不信者吾亦信之」,又闻孔子之言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此皆大圣人之用心,陛下纳金国和议之约,允蹈其言。
又闻「信不足,有不信」;
又闻「言不必信,唯义所在」,此皆神圣通变之道。
《易》曰「几者动之微」,《传》曰「知几其神乎」。
大金素行凶诈,比年以来,两国皆堕其术中。
大概彼以和议成之,此以和议失之。
今陛下果推赤心信之,以其割河南之地遂恩之乎?
臣知陛下知几,有不信也。
何以言之?
丙午之祸,父母兄弟、六宫九族,咸被驱虏,逮今十四年,辱莫大焉。
使太上圣躬无恙,随所割地全而归之,十四年羁縻隔绝之恨,念之犹且心折。
得梓宫犹不足为恩,得土地顾何足以为恩乎?
况陛下于太上有终天之恨,于大金有不共天之雠,方且许还河南之地、许还梓宫、许还渊圣六宫,彼其计实老子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兵法所谓「不战而屈人兵」之术也,谁不怒发冲冠,握拳嚼齿而痛愤哉?
借使尽得所许,彼何加损?
汉王吕后曰:「使赵王有天下,顾少乃女乎」?
臣窃恐陛下天性孝悌,方感其恩,无「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之志。
盖用心不刚则四肢委靡,将士虽欲断发请战,有不可得,谁为陛下守四方者?
是陛下十馀年宠将养兵、殚财蓄力之意,一旦积于虚空无用之地,倒持太阿,捧手而付之矣。
太祖皇帝之南征也,李煜遣其臣徐铉朝于京师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柰何见伐」?
太祖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
安知大金之计不出于此乎?
岂吾太祖行之而陛下不悟者乎?
唐高祖借兵于突厥,尝臣事之;
至颉利为太宗所擒,后世称之为英主
陛下肯出唐太宗下哉?
臣伏见生灵戴宋几二百年,沦肌浃髓之恩,视陛下为亲父母。
不幸旧染腥膻之俗,视大金甚于仇雠。
韩愈曰:「叛父母,从仇雠,非人之情」。
民情大可见,大金岂不知之?
耶律德光之击晋也,述律后尝非之,曰:「吾国用一汉人为主,可乎」?
德光曰:「不可」。
述律曰:「然则汝得中国亦不能有,后必有祸,悔无及矣」。
许还之约,安知不出于此乎?
使大金用述律之言则可,窃吾太祖之言用之无乃不可?
是说也,陛下圣性高明,固知之矣,知之则不信,亦审矣。
然臣犹不能无疑者。
伏读正月五日赦文曰「戢宇内之干戈」,又奉圣旨不得诋斥大金
如此直堕其术中,使忠义之士结舌而不得伸,忠良之将缩手而不为用。
范增之说项王曰:「天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可不鉴哉?
此臣所以昧死上竭愚衷,愿有献纳。
臣闻张良汉王借前箸以筹挠楚之权谋,为汉王不能制项王死命,遽欲效武王休马放牛,具陈:「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陛下谁与取天下」?
审如诏旨,臣恐将士解体,鱼溃兽散,如张良所谓「谁与取天下」者。
然则计将安出?
臣方闭户深念,不觉大喜曰:河南之复殆天授,非人力。
《传》曰「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时至弗行,反受其殃」,又曰「机不可失」。
愿陛下因而图之,大事济矣。
近闻彼国新主厌兵,乃有此议。
臣谓使其果有厌兵之心,正当乘其懈而击之。
如其不然,先发制人,后制于人,陛下必知所决择矣。
议者若曰「强弱大小,犹且不侔,未易轻举」。
臣闻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所谓在德不在众。
汉高祖亭长除秦暴,唐高祖以一旅取孤隋,光武接十二帝之统而起自单微,以至中兴。
今陛下复河南之地,实以圣继圣,日新又新,挺真主之姿,应帝王之运,六师方张,旧民协力,抑又多助之至。
此臣所以愿陛下因而图之也。
臣闻陛下方遣侍从宗臣祗谒宗庙陵寝,将亲见宫室之禾黍,陵寝之盗掘,此正诗人徬徨不忍去之时也。
恐有扶老携幼,感泣而听诏者。
少者之哭,哭其父与兄也;
老者之哭,哭其子也。
戏笑甚于裂眦,长歌过于恸哭,天地日月亦必为之悽惨郁结。
陛下闻之,追悼其因,是谁之过欤?
与还地孰少孰多?
而我河南之民何啻百万,昔者乐生,今日效死,因民之欲,北向为百姓请命,而以王师甲兵之众随之。
此皆精锐愿战之师,彼皆悲歌感恸之士,河南起而河北应。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孟子之言,于今有验,旷世之举,不约而同。
此臣所以愿陛下因而图之也。
臣平居尝谓不复中原则不可以立宗社,不有四海则不可以子万民。
今有机会,河南归我,首尾同体,岂不中应,大河安得而间断哉?
此臣所以愿陛下因而图之也。
臣伏仰陛下英武天纵,孝弟性成,抚艰运于一纪,来和议于此时,然不知陛下愿为英武主乎?
愿为孝悌主乎?
臣昔守建邺,获望清光,首为陛下陈尧舜之道,非谓垂衣拱手坐视夫民而名尧舜也,愿陛下效汉高祖、唐太宗之英武,败戎狄,迎父母,以成尧舜之道也。
今陛下俯首和戎,端为父兄,是孝悌既如此。
臣愿陛下乘机应变,殄歼丑虏,雪祖宗之宿愤,扩天地之妖氛,英武又如此。
使天下万世皆仰陛下圣而不可知之神矣,越汉唐之所谓孝悌英武,顾不伟哉!
其如应变于耳目之前,或且经营于年岁之后,皆在陛下雄断,如陈蓍龟而决,期日月而已,臣犹迟之。
李渤上平贼三策,攻不失战,战不失守,河南以连河北
三策具存,乃敢以献。
欧阳修曰:「世徒见周师之出何速,而不知述律有可取之机也」。
是时述律以谓周师所取是汉故地,不足顾也,然则十四州之故地皆可指挥而取矣。
使新主果有厌兵之心,事亦类此。
臣区区之心,发于忠愤,若谓不识大体,不省几事,欲逃万死之罪,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乎!
方今堂下有耆老硕辅,阃外有良将奇兵,更乞睿慈,付之公议,熟计而行之。
臣不胜战汗待罪之至。
连南夫等题名 宋 · 连南夫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九、《金石续编》卷一五
绍兴九年岁在己未二月初吉药洲春水新涨,小舟初成,连南夫鹏举、□正明甫、周利见君遇、王勋上达、晁公迈伯咎载酒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