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谢景初北宋 1020 — 1084
禁烟即事 北宋 · 谢景初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时节一百五,疾风收雨天。
鸟催青帝驭,人重子推钱。
蹴鞠逢南陌,鞦韆送晚烟。
墦间无限醉,唯我独萧然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卷一三)
吴中复江渎泛舟 北宋 · 谢景初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雨飞暑馆变秋堂,息驾林祠意绪长。
脱万苞风韵玉,莲开百亩水浮香。
盘力战棋忘味,筠簟清吟扇递凉。
心惜吏闲文酒乐,雅欢未既即离觞宋程遇孙成都文类》卷三)
馀姚上林湖山 北宋 · 谢景初
 押真韵
山水有奇秀,何必耳目亲。
兹地世未知,偶游良可珍。
平湖瞰其中,翠巘围四垠。
青松千万植,落瀑如悬巾。
佛庙耸殿塔,装点绘图新。
清溪与断崖,水石声磷磷。
峰巅见沧海,日出常先晨。
花草时节异,宁问秋夏春。
陵谷千万古,岂无称道人。
德微言不信,又恐远故堙。
樽酒且乐我,醉来事事均。
馀姚海氛 北宋 · 谢景初
 押蒸韵
海上风与雨,未眹先气升。
泽卤杂山云,蓊郁相薰蒸。
交语面已障,安辨丘与陵。
衣濡带革缓,臭腥殊可憎。
自非昌其阳,疾疠得以乘。
君子却阴邪,何必医师能。
馀姚董役海堤有作 北宋 · 谢景初
 押马韵
五行交相陵,海水不润下。
处处坏堤防,白浪大于马。
顾予为其长,恐惧敢暂舍。
董众完筑塞,跋履率旷野。
使人安于生,兹不羞民社。
调和阴与阳,自有任责者。
仙居山瀑布 北宋 · 谢景初
 押养韵
落泉下峭壁,斗绝千万丈。
溅急雪片飞,望若匹练广。
曲岭隔青林,三里已闻响。
其旁有巨石,平润可俯仰。
愚俗所不道,我辈偶来赏。
须期秋色清,攀萝将尔上(以上宋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五)
观上林垍器 北宋 · 谢景初
 押词韵第十四部
作灶长如丘,取土深于堑。
踏轮飞为模,覆灰色乃绀。
力疲手足病,欲憩不敢暂。
发窑火以坚,百裁一二占。
里中售高贾,斗合渐收敛。
持归示北人,难得曾罔念。
贱用或弃朴,争乞宁有厌。
鄙事圣犹能,今予乃亲觇(同上书卷一三)
粤俗 北宋 · 谢景初
 押支韵
粤俗嗜海物,鳞介无一遗。
虾蠃味已厚,况乃蟹与蜞。
潮来浦屿涨,遮捕张藩篱。
潮去沙满滩,拾掇盈篱箕。
杀烹数莫记,琐碎臭且奇。
苟务贪咀嚼,宁识暴殄悲。
蛟蜃吐云气,腹以人为饴。
呀口日肥大,洪波谁敢窥(同上书卷一五)
法喜 北宋 · 谢景初
 押漾韵
虚堂庇风雨,结构不务壮。
外饰无髹髵,置物况容长。
开箧药剂灵,拈棋白黑抗。
阶花澹亦夭,庭石碧交向。
出门鸟雀喧,燕处物我丧。
吴俗夸有素,佛徒侈相尚。
独能守质静,坐以矫流宕。
栖之果自喜,何须山海上(《宋文鉴》卷一八)
唐介南迁 其一 北宋 · 谢景初
 押遇韵
长蛇齿牙毒,谁使赤手捕。
六月河破堤,捧块捍奔注。
匹夫徒昭昭,天下皆慕顾。
后世有至公,此计不为误。
其二
 押先韵
木秀风所折,膏明自煎然。
折固理之必,明性其可迁。
趋向人各异,公议日月悬。
开言死不测,喑噤贵且年。
其三
 押词韵第十五部
郁郁炎海旁,气蒸雾露毒。
得罪往投畀,幸贷吭颈戮。
彼心学圣贤,于义无不足。
奈何触主威,未尝有是辱。
其四
 押佳韵
身任言责地,眼见公路埋。
胡宁包心颜,践履天子阶。
言出谪随至,吏送南海涯。
一臣不足惜,喋筛狈与豺。
其五
 押支韵
谏逐古今有,例为朝政疵。
况与廊庙臣,世复恶其私。
安危治乱迹,此事姑置之。
傥未监谤者,失得何须悲宋陆游《家世旧闻》卷下)
其一 北宋 · 谢景初
 押先韵
倒著衣裳迎户外,尽呼儿女拜灯前宋陈师道《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谢师厚废居于邓。王左丞存,其妹婿也。奉使荆湖,枉道过之,夜至其家。师厚有诗云云。)
其二
 押泰韵
峰巅见沧海,日出常先最隆庆院)
按:《舆地纪胜》卷一○《两浙东路·绍兴府
请置簿籍拘管馀姚陂湖奏皇祐元年正月 北宋 · 谢景初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一二(第五册第四九一一页)
当县陂湖三十一所,并系众户植利荫田,内二十一所见于图经。
其间有被形势豪强人户请射作田纳租课,后来遂废水利去处。
虽累有诏敕及赦令,山泽陂湖不得占固,即无明言不得请射营种,及无簿籍拘管。
所以官司因循请托,或致受纳赂遗,令形势豪强人户请射作田,以起纳租税为名,收作己业。
民田荫溉之利,其毙不细。
请下本属明置簿籍拘管,永为众户荫溉之利,今后更不得以起纳租税为名,辄行请射;
如违,其所请人及所给官司,重行朝典。
成都以便宜释诛多不当奏熙宁五年十月 北宋 · 谢景初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九
成都从来妄以便宜从事,所释诛多不当,乃至有年十五已下,犯法至轻,皆先刺配,候其长之配所。
魏文侯墓碑嘉祐三年 北宋 · 谢景初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乾隆《孝义县志·艺文》一、乾隆《汾州府志》卷二八、嘉庆《介休县志》卷二
嘉祐戊戌岁,予为吏汾州,既至,考图牒,则曰:「魏文侯都之,墓在孝义县西五里。
东汉郭泰林宗之墓在介休县东二里,蔡邕作《林宗碑》在墓之侧」。
他日涉郡守园池,见唐开元二十年孝义杨仲昌所作《魏文侯碑》在焉。
其旁记墓在胜水之阳,与其周旋高大甚备。
至大中十年刺史崔骈自孝义移于此,且尽叙魏之世系始卒于下。
于州城之东,大中佛寺北庑得《林宗碑》,备刻二辞,其一蔡邕之文,其一记林宗后裔纤息,不刻立碑之年载,推本似隋唐间,不知何时移置州城也。
予遂摹二碑,畀孝义李令复介休闾丘访求二墓。
已而得魏文侯之藏,而林宗亡之矣。
盖杨氏所建文侯墓侧载述之详也,惜乎人知爱其碑,恐暴露毁折而徙之,不知其碑徙而墓夷也。
林宗墓既不可得,幸而得文侯之墓,如不表识,久之则亦削平磨灭如林宗无疑也。
于是使李令改石别刻杨氏之碑,与其所记墓之所在、周环高大、并崔骈所列者,尽镵而立之墓侧。
予是为记其由,庶几可考矣。
按: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九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汾州别立大宋磨崖碑文记嘉祐五年九月 北宋 · 谢景初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三、《蒐古汇编》卷五二、《汾阳县金石类编》卷五
狄武襄公之平侬氏蛮也,今吏部侍郎余公靖经略安抚使在行,乃即桂林之崖,磨而刻词,以记其功。
武襄公西河人,繇布衣自奋,暴露斩馘,裁十馀载,拥旌开府,出入宿卫,以至枢密副使,固已耸动天下之耳目矣。
及其破贼邕管,盖自数十年来征讨四方,未有禀受圣算,当长帅之任,其成绩实效可与之比者。
不唯四夷君长因是而詟惕,直亦中州士大夫惊视骇叹,以为一时之异也。
已而不擢拜枢密使,其后遂平章政事,正位外相以薨。
天子震悼不已,故诏册之赠典,谥诔之易名,赙赗恤孤,莫不加等;
又为亲题神道之碑首,所以褒宠之极厚。
其归葬西河之二年也,嗣子西上閤门副使咨与其昆弟族人谋曰:武襄邕管之功如此其盛,而桂林所纪莫详焉。
凡今天下之人,下至于士卒田野,无不喜道其事而愿见其词者,况吾姻旧之间哉!
桂林之远万里,其词不可常得,孰与即吾丘墓里巷之近,砻石而镵之,使与御题之碑并峙而共久,流布而传诵,为无穷之闻欤?
于是其昆弟族人皆欢且泣曰:「孝子之事,其何以加于此乎」!
乃摹余公之词于石,而立之于汾州奉亲显庆之佛寺,又来请文,以识其所以然。
嘉祐五年秋九月壬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