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袁默
与刚中适甫游惠山 宋 · 袁默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雨过山前翠欲飞,水云高下正含晖。
鱼跳细浪千花碎,蝉倚清阴一嘒微。
浮瓜吟齿尽,清风明月满船归。
超然不负寻幽兴,拂得荷香在葛衣明邵宝惠山集》卷四)
惠山(《梁溪诗钞》卷一作题惠山寺 宋 · 袁默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山翁自合老林扃,小有天中尽杳冥。
两面楼台驱作势,半崖松石倚为屏。
云归洞口纷纷见,泉入(《梁溪诗钞》作落)池心细细听。
胜景深藏谁到此,好须图绘入丹青(同上书卷三二)
季子庙 宋 · 袁默
 押缉韵
巢由高风不可及,后世家邦皆子袭。
东周不竞诸侯强,中原未许干戈戢。
修盟歃血血未乾,稷草离离战鬼泣。
阖庐释楚夫概奔,公子纠桓公入。
兄弟之间宁固多,旦正衣冠暮成执。
前规旧辙不远人,呜呼季子其肯立。
吴民犹有德吴心,庙貌相望在封邑。
怀古令人忆惨悽,日落疏林风习习。
君山 宋 · 袁默
君不闻吹箫得仙双帝子,宅门敕牌金书字。
又不闻马家堂宇色未昏,宅门题作奉诚园。
古来将相多高第,今不为园即为寺。
吾观黄歇相楚时,岂意异时真似此。
晚周诸国势相倾,齐赵信陵下士
何术能令楚复强,三千宾客多珠履。
一旦不谋毋望人,身亡家破神朱英
嗟乎养士漫如许,得失何异一老兵。
吴墟索莫故城在,庭殿但闻钟磬声。
猿哀鹤怨风里,遗恨江流终未平。
钓鱼台 宋 · 袁默
将相宁有种,屠狗饭牛皆可用。
富贵出长年,勿谓暮涂吾倒行。
先君太公望久矣,日老渭阳心以此。
君臣相得渔猎间,廓清八表公名起。
奠鼎扶周卜世长,洋洋齐封二千里。
曹公黄相俱尘埃,至今犹有钓鱼台
苔侵石剥夕阳里,滚滚寒江潮去来(以上康熙常州府志》卷三一)
石女冢 宋 · 袁默
君不见湘江不流湘水清,悲风愁雨能无情。
灵妃宝瑟声未绝,九疑云锁苍梧深。
又不见霸陵路入新丰道,顾念邯郸意悽恼。
夫人鼓瑟君为歌,北山为椁吾将老
古来死者不胜计,历历道旁犹可记。
人言梁女好鼓瑟(《江阴县志》卷二六作琴),琴心未许人知意(同上书作音)
高山流水声已虚,想像当时足幽思。
九原可作谁与归,秋风萧萧草凄凄,邱墟之下多狐狸。
次韵蒋不回惠山行见赠 宋 · 袁默
 押词韵第十五部
九龙山高茂松竹,冉冉岚光真泼绿。
重冈复岭势峥嵘,五里垂杨排岸曲。
云生洞口若拖缣,泉落田间如喷玉。
公乘若水遗迹在,潇洒儒冠与僧服。
夜蟾清影照寒流,春鸟新声答寒谷。
山畔人家农事闲,长得秋风鱼稻熟。
太湖光射夕阳间,涧泽相通财必育。
一生游赏心不足,忆与高人时往复。
梦魂应是念归欤,问舍求田无百斛。
身名牵制悼人心,收拾未能如水覆。
侵寻白发已盈簪,方此徘徊干寸禄。
乐安道人来自蜀,尚尔小官身仆仆。
惠然相访盖初倾,符采莹颜神满目。
徐言得道先辟谷,二年粒米不入腹。
日南先生韵超俗,授术为之留五宿。
发泄天机指下传,妙用圆通皆智烛。
见我情亲逾族属,劝以修持言满轴。
自惭正类鸡伏鹄,敢忘精心循所祝。
痊除多谢枕中方,臭腐岂为刀下肉。
斧斤牛羊肆残毒,古人已况牛山木。
深言元气须引续,起我衰羸丸射鹿。
烦胸一诀愿相传,卦体俨然存九六(以上清顾光旭梁溪诗钞》卷一)
白龙洞 宋 · 袁默
开元年中关辅旱,灵岳神祠祷几遍。
少监冯生能画龙,明皂命试新池殿。
落笔婉蜒势未已,素鬣冰鳞湿如洗。
池波汹涌雷电惊,云气之门白龙起。
吾观冯岂作霖人,画龙能雨疑有神。
深山大泽多窟穴,不应杳眇不似真。
澄江接海连空白,泓深当是神龙宅。
螭虬狡狯非其伦,河伯江妃敢驱役。
霜锁烟关昼不开,时倾膏雨苏民灾。
一炉香火动诚意,风马云车天际来。
吾闻泽国多水患,淮甸地乾多苦旱。
愿均神力遍四方,无令水旱常相半。
秦望山 宋 · 袁默
海上仙山与凡绝,迢迢弱水不可涉。
鸷膺蜂准岂不知,长生不死心未灭。
雄伯关中亦一时,并吞六国犹指挥
白矜功德愚黔黎,驱山塞海疑有之。
吾闻卢生言,辟恶真人至。
又闻徐市言,蓬莱药可致。
愿捕巨鱼连弩射,史迁记此不及彼,古老相传恐真是。
岷峨一夜失崔嵬,峨耳山从蜀道来。
嗟乎六丁汝狂斐,区区为役长城鬼(以上清李兆洛道光《江阴县忐》卷二六)
其一 宋 · 袁默
 押麻韵
高标远韵果何处,宜在小沼浮荷花(夏日招子明)
其二
 押麻韵
吴家风情所中欲,但欠乌贼并虾蟆(又)
其三
 押麻韵
劳生多故今老矣,览照飘然双鬓华(又)
其四
 押麻韵
归来联骑踏明月,南去眇然神思遐(又)
按:以上宋黄裳《演山集》卷二《酬子明冬后出思正夏日见招之什》
李秘校 宋 · 袁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九、《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七
前日特承左顾,仍以奇文一轴见遗于不肖,久此愧处,乍窥高蕴,如于蔀室获睹骊珠,光耀袭人,略无间断,一何伟丽卓绝以至于是耶!
感戢感戢。
春寒,伏惟德履万裕。
某今日适有数亲客见访,未及诣左右,专人聊此布谢万一。
不宣。
娄秀才 宋 · 袁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
某再拜。
前日辱携书见访,论庄周之《寓言》、扬雄之《太玄》为空文无所用,而又论古之尚《太玄》者,幸有人以沮息之;
今之尚《寓言》者,沮息之未有其人。
如此之论,在足下尤不当发也。
足下知庄周、扬雄为如何人,而视《寓言》、《太玄》为如何哉?
盖原道德之大宗以矫习俗之敝者,庄周之《寓言》也;
为仁义之不离以绝乱世非命之求者,扬雄之《太玄》也。
学不得于性命之理,则此二书未宜读,而读之则茫乎。
公知其意之所主矣,及反以其在己者,何有哉?
是无异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固又失其故行,且匍匐而归矣。
今夫为学之弊莫甚于词章,词章所以射利,故天下知务为此而不知所以。
学者惟剽掠片言数句,投有司之所好,彼一见之,往往惊眩,以为奇才奥学,故天下之习此风者,纷纷如也。
是何异制襜褕而更为冠也,巧逐时尚,以君于宫巷嫔妇之玩好为哉!
足下有意为学之际,不能知此之非,遽有言以排二子,二子非所排也。
古之学者,信于所已知,疑于所未知。
信于所已知,则学不失其序;
疑于所未知,则学不已其
足下果务审其在己者,己定而后读此二子之书,以会于心之所自明,则得之又至矣。
切观足下所论之意,亦止于恤词场之弊耳。
今夫徇辞场以为学者,其弊极矣,二子之书,岂能为弊于其间哉?
仁义与道之说,足下乃有取于韩子《原道》之言。
韩子实不知道,故其说已自颠谬。
请观介甫所谓「老子言其离,扬子言其合」之论,则尽矣。
以足下谦谦若不取而求于其故,不敢不道其未可者以为答。
圣俞赠潜甫诗后序 宋 · 袁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一
予少时闻临江萧公学士能文章,其才华有长吉之风,常访其遗篇而未得。
一日,潜甫示予梅圣俞答诗卷古诗一篇,首云:「吾先大夫临终时,梦中尝赋《晓寒歌」》。
即求所谓《晓寒歌》读之,其辞奇古,其韵险峭,其才豪而气猛,其格耸而体严。
斩绝巉岩,变怪卓伟,顾与魏阙之觚棱,紫微之缭曲,誇高而比壮,斗丽争妍,度越流辈,而类巧思工言者所能为之。
宜其有神物持卫于已生之时,收歛于将死之日,而梦中之灵爽愈踸踔凭陵也。
圣俞之于诗,最号难囗,何乃曰才如李贺,夫亦少宜其在世难为多,观其所与,可以疑其人矣。
潜甫屡与予酬唱,雅爱其诗幽隐详囗,囗务为奇辞险语以取异时人,惟欲输写胸中之所怀而后已。
故其体度重厚而不迫,秀丽而不浮。
圣俞诗云:「文章父子不相似,君今平易祖袭耶」?
然则圣俞之评诗,其知人之究竟,又可见矣。
文人才士,其禀气受质无非淑灵秀慧,而凡不同如物焉。
其清絜为冰玉,其美烂为绣锦,其耸而亢之为洪崖峭壁,其引而跃之为骧龙舞凤,其精明如日月,其浩渺如江河,其平如地之无寸畦,其淡如水之无五味,各因其人之所得,既有成就,自名一家。
盖古之诗具在,而体致未尝相似者,凡若是而已矣。
潜甫语予将摹圣俞之诗于石,愿求文以序其后。
于是与掇拾其大略而书之,且以见萧公父子之趣尚,为斯人所知者如此也。
潜甫名渊,官大理寺丞
介立亭记 宋 · 袁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三四
韩君士新,休宁人
学知其方,行有所立,从余游者十五年矣。
今年四月,余以罪罢太学,将出京师,乃造门叙别。
曰:「自公为博士,士新隶本经为学生,以法不可间见,见亦不敢相语。
今愿有请矣。
吾父于性为甚介,于众为难合。
居穷约,临事务,不与乡人相俯仰,惟屏迹自信而已。
近于县之西偏二里许灵岛之前,卜一小圃,疏治污滓,剪剔秽芜,畚腴土以栽花药,筑小畦以莳果蔬。
凿池灌泉,泉清而星月见;
傍山引,竹茂而云烟留。
其前则有涧,其东则有溪。
溪涧左右,重岗复岭相望而秀绝,澄虚廓清之气,常在眉睫间。
岩花之开落,谷鸟之呼吟,樵担渔舡,往来閒暇,可寓目而尽得之。
遂于其园构一小亭,基址不广,材植不精,土填其下,覆其上,平居无事,日坐其中,足以览胜而自适也。
于是以吾父所尚名其亭曰介立,愿求文以记之」。
余应之曰:「介然特立,乃君子所以矫世砺俗之行。
当于义为成德,若伯夷、颜渊、黔娄之徒是也;
不当于义为行怪,若申屠、陈仲子之徒是也。
君之父果何为而订此者耶」?
韩君曰:「人之趣操固不同,有隐于卜筑者,有放于耕钓者,有遁迹山林而人不可见者,有佯狂市井而不可知者。
其能志友于善而不为弱丧,则古之人皆以美之。
吾父之自为,其与文奸言以欺愚,饰伪行以惑众,务与人同而欲以卖名,急与人合而要以趋利,纷纷仆仆,书驰夜谒而不知已者异矣。
岂无取于斯欤」?
余怵然告之曰:「君能言其父之意如此,是宜所以名其亭者」。
因叙其意而书之。
毗陵袁默记。
山居记 宋 · 袁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三
陈君方中告予曰:「軧属籍太平繁昌,其居去县东四十里,其地名安贤埠,直岳山之阳。
其山在西北,竹木李樗植焉。
其港在东南,芹藻产焉。
距港之间有原隰,距山之间有冈阜。
就原隰以耕,因冈阜以,前有园,后有池,池则菱莲鱼鳖育焉,园则生焉。
岁时伏腊,庆吊宴饮,计入以为出者,仅自足于所居之左右。
若夫四时之变化,一日之朝晡,风雨之惨舒,雪霜之凌厉,日照昼而熙和,月照夜而涵虚,草木之华实,虫鸟之呼吟,千态万状,靡有穷已。
榜蓬艇,乘篮舆,昆弟之谐嘻,宾朋之笑语,老者杖扶,幼者手携,随其万物之自然,得其意趣之所寓。
终年没齿,乐于此而不知朝市之荣辱利害,不去乡闾丘墓而晏适如此,亦既幸矣。
吾非不愿仕,挟所有,游场屋,连斥不利,比遭忧患,谩不知外物之可求也。
今将静吾心,持吾身,洒然自得于徜徉,宽与田翁渔父相从以终焉」。
一日告予归有期矣,愿求言以记其所居。
予语之曰:「进而不知退,退而不知进,非士志也。
处义在此,可仕而不仕,为无义;
制命在彼,可止而不止,为无命。
方今明天子在上,求贤如不及,士有怀奇抱艺,负才任气,超然自放于山林湖海之上,不一出以致其义,与已出不偶,而戚戚终老于车尘马足之间,不自去以安其命者,要之,虽激污卑陬之不同,其背于道一也」。
若方中,可谓能致其义,安其命者欤!
方其少时,从学于今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李公,予尝闻其为人矣。
后数年官京师,乃识之。
观其色以察生于心之善,聆其言以考其发于心之正,其学之淳淳,其行之循循,一而不二,常而不变,与之往还且不厌也。
相别之久,今年复见于京师,其辞令恬平而静重,又能决于自信如此,愈可嘉也。
遂与书其乐于所居之意,又继之以诗曰:
有高斯山,左巉右环。
有泚斯水,势非汗漫。
彼君子居,幽哉两间。
沃若者,离离者苗。
岁则宜矣,既歌且谣。
或钓于池,或摘于园。
林其茂矣,殽核鲜繁。
壶奕欢欢,琴射济济。
笑言输申,孔燕岂弟。
瞰瞑一日,炎凉四时。
永念至止,吉履宜之。
我艺则有,挟出弗偶,爰适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