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卢多逊唐末宋初 934 — 985
南水村 唐末宋初 · 卢多逊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珠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
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
渔盐家给无虚市,禾黍年登有酒尊。
远客杖藜来往熟,却疑身世在桃源清郝玉麟雍正广东通志》卷六一)
新月应制 唐末宋初 · 卢多逊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太液池边看月时,好风吹动万年枝
谁家玉匣开新镜,露出清光些子儿宋陈师道《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太祖夜幸后池,对新月置酒,问:“当直学士为谁?”曰:“卢多逊。”召使赋诗。请韵,曰:“些子儿。”其诗云云。太祖大喜,尽以坐间饮食器赐之。)
西京开宝九年正月十三日 唐末宋初 · 卢多逊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皇朝文鉴》卷三一、《太常因革礼》卷三四、《宋大诏令集》卷一一八、《宋朝事实》卷四、《宋元通鉴》卷四、《宋史新编》卷一、《宋史记》卷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三六、《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一二二、乾隆《河南通志》卷三八
定鼎洛邑,我之西都
燔柴泰坛,国之大事。
况削平江表,厎定南方,惟率土之混同,自上天之鉴祐。
内惭凉德,感是洪休,得不罄以恭虔,申其告谢。
眷惟京而西顾,兆阳位于南郊。
豆笾陈有楚之仪,黍稷奉惟馨之荐。
朕今暂幸西京,取四月内选日,有事于圆丘。
宜令有司各扬其职。
礼容仪卫,典故在焉;
祗事肃成,无或烦扰。
道州府不得以进奉为名,辄有率敛。
凡在中外,当体予怀。
言贡举事奏乾德二年九月十日 唐末宋初 · 卢多逊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宋会要辑稿》选举一四之一三(第五册第四四八九页)
伏以礼部设科,贡闱校艺,杜其滥进,是曰宏规。
所以发解之时,必积程试,取其合格,方可送名。
岂有经试本州,列其贯籍,考其艺能,动非及格。
殊乖激劝之道,渐成虚薄之风。
请准周显德二年敕,诸州解发进士,差本判官考试。
如本判官不晓文章,即于诸从事内选差。
所试并得合格,方可解送。
诸科差录事参军考试,如录事参军不通经义,即于州县官内抡选,本判官监试
如有遥口相授,传与人者,即时遣出,不在试限。
纸先令长印,书至时给付。
凡贴经对义,并须监官对面,同定通否,逐场去留,合格者即得解送。
仍解状内开说当州府元若干人请解,若干人不及格落下讫,若干人合格见解。
其合申送所试文字,并须逐件朱书通否,下试官、监官仍亲书名。
若合解不解,不合解而解者,监试官为首罪,并停见任,举送长官,闻奏取裁。
诸科举人,第一场十否者,殿五举;
第二场、第三场十否者,殿三举;
其三场内有九否者,殿一举。
其所殿举数,于试卷上朱书,封送中书门下
请行指挥及罪发解试官等令,重举旧章,庶绝侥滥。
交阯事奏太平兴国五年七月 唐末宋初 · 卢多逊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宋史》卷二五四附《侯仁宝传》、《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
交阯内扰,此天亡之也。
朝廷出其不意,用兵袭击,所谓疾雷不及掩耳。
今若先召仁宝,必泄其谋,蛮寇知之,阻山海预为备,则未易取也。
不如授仁宝以飞挽之任,因令经度其事,选将发荆湖士卒一二万人,长驱而往,势必万全,易于摧枯拉朽也。
中牟县智度寺额牒太平兴国三年二月 唐末宋初 · 卢多逊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
中书门下牒:开封府奏,准敕析到诸县有存留名额寺额,见在殿宇、佛像、住持、僧人数目。
寺院共六十四所。
数内中牟县寺院六所。
内一佛道寺,古额,殿宇一十五间,佛像一十尊,僧五人,宜改赐「智度之寺」为额者。
牒,奉敕,宜令开封府依前项名额书扁悬挂。
钦准敕牒。
太平兴国三年二月十四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卢,右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
按:同治《中牟县志》卷九,同治九年刻本。
赐兴平县寺院额牒太平兴国三年四月 唐末宋初 · 卢多逊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
中书门下京兆府京兆府奏,准敕分析所管存留有无名额僧尼寺院,共陆拾壹所,伍拾柒所并合胜任额。
数内兴平县肆所并无额:一、清梵寺,宜赐「保宁之寺」为额;
一、西禅院,宜赐「净相禅院」为额;
一、志公塔院,宜赐「多宝之院」为额;
一、法花院,宜赐「惠安之院」为额。
牒,奉敕,据分析到先存留无名额寺院等,宜令本府系未胜任得额外,其诸寺院各依前项名额勒额悬挂。
牒到准敕,故牒。
太平兴国三年四月三十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卢,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
按:乾隆兴平县志》卷八,乾隆四十四年刻本。
明州传教院牒太平兴国六年十二月 唐末宋初 · 卢多逊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
中书门下牒:明州传教院僧延德乞改院额事。
牒,奉敕,宜令明州分析本院见在殿宇房廊、功德佛像、住指僧人数目并起置年代,疾速闻奏。
牒至准敕,故牒。
太平兴国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牒。
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平章事(押。)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押。)司徒、兼侍中
按:押。《宝云振祖集》,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六。
大宋新修周武王碑铭(并序开宝六年十月十五日 唐末宋初 · 卢多逊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金石萃编》卷三四、雍正《陕西通志》卷九○、乾隆《咸阳县志》卷一八、《咸阳金石遗文》卷一、《周陵志》卷七
古者,圣人体乾坤、树道德,功济天下,法施生民。
历代咸欲称其名,美其事,或乐章以歌之,或画像以赞之,亦以为宣扬前烈,敦厚王化。
其有济黔首倒悬之命,成域中太平之绩,盛德鸿业,垂光典坟,传万代而不朽者,其惟周武王乎。
尝观乐音,《大武》将阕,其歌云:「于皇武王,无竞维烈」;
又观画赞,黄初旧文,其词云:「桓桓武王,救世济民」,皆谓追美,褒扬遗德,历彼千祀。
往闻虚词,曾未若崇一时之典章,振列圣之耿光,访陵寝以奉之,析户人以守之。
乃建祠庙,乃崇祀典,先王不能有其制,前代未能行其事,出自我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冠绝古今之圣德也。
将以事实,刊于贞珉,乃命微臣,对扬休烈
谨再拜而称曰:伊昔皇风,肇兴西土。
磻溪协德,时雨降而山川出云;
孟津会盟,天机龙蛇起陆
既而威加四海,化成天下,武王之德,可得言焉。
若乃戎车虎贲,右旄左钺。
赤乌上屋,表天命也;
白鱼入舟,象人事也。
仗大义而平定,任纯诚而临御。
旌贤人而示来者,所以表商容之闾;
重烈士而悼云亡,所以封比干之墓。
先济民而后图国用,所以散鹿台之财;
轻积廪而重违物情,所以巨桥之
暴敛残毒,自我而息。
遂致群心翕然,义道斯应。
海内黎庶,舍涂炭而登春台;
寰中歌谣,释丰蔀而见白日。
及乎敦治本,澄化源,封五帝之后嗣,削五虐之弊政。
周公旦营成周而卜洛,命太公望授赐履而封齐。
分治西陕,委邵伯之共功;
保釐东郊,有毕公之继德。
宇内由是安泰,民风所以和畅。
岂直休牛归马,但美于偃兵;
保大定功,空歌于成德者哉。
扬积世之大业,成后嗣之丕基,生民已来,鲜能逾者。
我皇所以览虎观之史籍,披职方之图志,酆邑故地,得其旧陵。
因命守臣,躬往省视,乃曰:「陵寝如故,而荒榛之路弗禁于樵采;
庙宇甚陋,而牲牢之奠无闻于俎馔」。
上言至止,帝曰:「吁哉」!
以为废修寝园,无以褒圣王之德教;
守无人户,无以奉古陵之封植。
既而封植有所,守奉有户。
非严肃于庙貌,何崇重于瞻仰?
于是下明诏,命有司,楩楠杞梓集其材,公输匠石规其制。
将作图画以承式,宸扆临观而命使。
廷臣受诏,轺车载驰,揆程鸠功,不日而就。
徒观其殿宇巍巍,丹楹赤墀,瑶轩藻井,金阶宝砌,回廊环周,彫薨对飞,朱栏绮疏,交错光辉。
何修奉之所至,而轮奂之若是!
则知武王以大圣之德,恩济于人民;
我皇以不刊之典,光扬于祭飨。
使彼功不昧,而我德逾盛。
太牢致奠,极崇重也;
二时行礼,立典制也,呜呼!
天本无亲,惟有德而能亲之;
神非常飨,惟克诚而能飨之。
足使阴助景福,而明垂令典。
岂止牺象玄酒,江文通称荐德之辞;
簠簋香萁,陈叔达动八齐之作。
徵诸旧籍,谨为铭云:
卜世其昌,卜年其长。
以德嗣德,天钟武王
景祚无疆,神智无方。
以圣观圣,时惟我皇。
褒盛德而振起,追遗风而载扬。
读《武成》于《周书》兮,其功未彰;
歌《下武》于《周颂》兮,其道未光。
不若因我朝崇庙,飨亿万世,与国史而同芳。
开宝六年岁次癸酉十月辛巳朔十五日乙未建。
大宋新修嵩岳天王庙碑铭(并序开宝六年十二月 唐末宋初 · 卢多逊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金石萃编》卷一二四、《嵩岳文志》卷六、乾隆《河南府志》卷八四、乾隆《登封县志》卷一一、《说嵩》卷二五
《广雅》称「山大而高」者嵩也,诗人谓「峻极于天」者岳也,名义昭著,布在文籍。
齐德泰华而独峙于中方,俯视河洛而助成其秀气。
惟神是宅,炳灵孔昭
太史璇玑察乾文,知其协星辰之定域;
阳城土圭测日景,知其居天地之正中。
万山四顾而来向,峭壁高耸而直立。
太室少室,左右之势通;
朝阳夕阳,东西之分正。
神仙秘洞府,则浮丘、子晋隐别馆于岩峦;
帝王会众神,则秦皇、汉武著古迹于坛庙。
眇观历代,厥有祭法,播在典故,垂诸礼文。
四簋六豋,崇其仪制
一祷三祀,著为彝章。
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平一六合,澄清四海。
精诚贯于白日,德教加于百姓。
凝旒顾问,侍臣预对,谓:「天设神府、阴主人事者何也」?
曰:「岳神也」。
「地迩王畿、位正中土者何也」?
曰:「嵩高也」。
嵩高何神也」?
曰:「中天王也」。
「中天之封何代也」?
曰:「唐玄宗天宝五载也」。
帝曰:「吁,我其念哉!
尝闻天垂玄鉴,神助阴骘。
合道则祐之,反是则祸之。
神以我为有道之君,故祈祷应;
神以我为求理之代,故风雨调;
神以我有爱民之心,故稼穑丰穰;
神以我有惠物之志,故烟尘扫荡。
我今虔意,思有报者。
夫祀事,恒典也,何以加焉;
封爵,旧制也,无以增焉。
将欲隆万人之瞻仰,莫若严绘塑;
必欲垂永世之崇重,莫若阐庙貌」。
乃命尽轮奂之美,先列于画图;
又命择贞干之臣,就护其力役。
厥功告毕,有司上言,复命勒铭贞珉,以尽纪录。
盛矣哉,圣人之德,冠古无伦!
以乾覆坤载为楷模,申之以周物;
以尧步舜骤为轨躅,益之以缓辔。
犹能不以运祚自大,而让德于元功;
不以治平自高,而推谢于神贶。
不以丰登开托骄其志,每志务乎允恭
不以祠祀斋庄邀其福,欲福臻于黎庶。
修建既备,瞻奉有所。
牲牢蠲洁,豋俎罗列,使四望之礼焕赫于典章;
绵彼岁月,垂诸碑碣,俾百王之道无逾于法则。
夫如是,则每言执大圭,登泰坛,柴燎一举而天神下降者,信矣。
则知岳神奉上天以安物,因我皇而昭应
惟仁是助,潜契宽恕之德;
惟明是赞,默协和平之道。
是故言必从,祈必应,泰吾国,安吾民者,岂徒然哉,盖人神交感之若是也。
上古称以待风雨,易之以宫室;
后世谓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
本以纯素,渐崇壮丽。
以至左平右墄,著为礼容;
范金合土,穷其华饰。
先王或留心祠祷,崇奉虚诞。
望仙作宫,遂极土木之费;
梦蛇立畤,大设庙堂之飨。
虽纪在方册,而无所取法。
今之建岳庙、奉岳神,大增其华而不在奢侈,曲尽其美而曾无劳役。
严殿宇,崇门垣,雕梁彩栋,连薨接庑,庭轩洞邃,瞻之肃然。
有以见我皇稽古守正,为民崇祀之心,形容于斯庙也。
不假探策,知神有延洪之贶;
不俟磨崖,知我有永久之法。
然而冠古立制,敷祐垂德,不有撰录,其何宣著!
微臣职备禁署,目睹盛事,奉命叙述,文不逮意。
岂独使四海一统,汉臣传华岳之碑;
百堵九成,周史颂终南之庙?
敢用实录,而为铭云:
惟天保民,在乎岁功。
惟圣治民,畅乎时风。
奉天助圣兮,感而遂通。
昭昭岳神兮,镇于寰中。
备物有秩兮,祀事是崇。
所以古礼之垂文兮,五岳视三公
惟民戴君,尊乎宝位。
惟神祐君,伸乎大义。
爱民奉神兮,洁诚以祭。
皇皇圣王兮,重彼明祀。
昭以灵贶兮,显乎嘉瑞。
所以汉帝之告功兮,嵩山呼万岁。
三公兮,表崇重于荐神。
呼万岁兮,告延洪于圣人。
天地之中兮,嵩高磷磷。
寰海一统兮,景福无垠。
我之盛德兮,超彼前闻。
我之祈福兮,在于生民。
岂比夫献寿之声兮,标汉史而徒云。
开宝六年岁次癸酉十二月辛巳朔日建。
重修济渎庙开宝六年 唐末宋初 · 卢多逊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
地官》分四渎,其一曰「济」;
《洪范》辩八政,其三曰「祀」。
水以润下,百川独纪乎清源
国之大事,万务莫先于祭法。
是知神主川渎,炳灵以济苍生;
君临寰宇,设祠以答元祐。
非太平致理之代,其何交感之如是乎!
若乃大川会通,异源同注。
始也殊其派,或清浊之可分;
洎乎合其流,即混挠之无别。
未有清能独守,浊不可杂。
德冠百谷,名光四海,命之曰「渎」,不其宜乎!
《禹贡》称导沇东流,纪其原也;
刘熙谓济河南出,释其名也。
溢为荥,所以验伏流之异;
会于汶,所以正朝宗之路。
至柔成性,所谓和而不同者,孰可预焉;
至清立德,所谓挠之不浊者,我无愧也。
所以明神宅之为灵府,前圣著之为祀典。
《虞书》有之,曰「秩于山川」,所以明次序而视诸侯也;
周制有之,曰「沉以圭玉」,所以重荐奠而预四望也。
历代展祭,具有闻焉。
隋文帝开皇二年,始立庙貌而致享;
唐玄宗天宝六载,爰以公爵而建封。
历数会昌,天启大宋
恒序不忒,甘泽以时,岁贺丰穰,民无疾苦。
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睿圣之德,贯于神明,所祷无不通,所请无不应,惟神昭感,谓如此也。
于是降宸旨,流德音,以为所感在人心,所享惟邦教。
有道之君视民如赤子,神则应之;
不道之君谓己有天命,神则违之。
所以癸堙绪,辛毁商祀,山川鬼神,其何交感?
恒风若而恒雨若,不知飨应之源;
美轮焉而美奂焉,空务胜游之乐。
祠庙卑圮,置而不修;
礼仪废坠,弛而不举。
将以感威灵而得冥祐者,未之有也。
我今克己济物,洁诚以祀神,宜壮祠宇,以光典礼。
俄而下有司以肃事,降王人而护役。
建规立制,盖取诸《大壮》;
肯堂肯构,仰占于中星。
发虑宸衷,感而遂通。
程有秩,成之不日。
缭垣峻宇,崇阶邃户,肃然瞻望,赫奕神府。
牲牢既设,酒齐斯列。
簠簋铏豋,荐奠蠲洁。
我皇至诚,惟神昭悦。
何谓至诚?
陈其德也。
何谓昭悦?
言其应也。
我皇勤政无怠,惟民是恤。
动必思理道,言必干教化。
天下所以混一,远民所以怀柔。
端悫斋庄,以务荐享。
故终日优然,每如受其福。
惟神上应天命,阴助皇化
膏泽调顺,神之职也;
禾稼丰登,神之力也。
感我德政,歆我祠祀,故生民忻然,恒如受其赐。
信所谓非太平致理之代,其何致于交感哉!
神非明朝,无以昭灵应
明朝非祠庙,无以崇祀事。
使千载而下,赫然垂范者,非贞珉不能久。
故命树丰碑,勒斯文而纪述焉。
昔者,汧渭立祠,空传陈宝之异;
汾晋列祀,但闻秋风之歌。
未若因圣君、崇大典,由庙宇之重建,焕邦家之法则,垂文不朽,冠绝前古。
奉诏实录,臣得无愧。
铭曰/万派作流,孰得其清?
惟济水兮。
贯河不浊,孰跻其名?
通神理兮。
惟神是主,垂福苍生,崇祀事兮。
风雨调顺,稼穑顺成,瑞丰岁兮。
我皇祭享,斋祷是精,垂典礼兮。
惟神昭感,享兹克诚,助治世兮。
美矣哉!
保生民也,斯渎之灵。
大矣哉!
崇庙貌也,我皇之明。
永永不朽,为来者而作程,垂万祀兮。
开宝六年记。
按:《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四二三。又见同书山川典卷二四五、神异典卷二七,雍正河南通志》卷四八,乾隆《济源县志》卷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