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洙北宋 997 — 1057
狄国寅 北宋 · 王洙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每读梁公传,青编日屡开。
神交慕英烈,自喜见云来。
一命须朝禄,连章荐楚材。
凡升黄绶秩,世代乃身媒宋王钦臣《王氏谈录》)
戏改杜赠郑广文 北宋 · 王洙
五言绝句 押祃韵
景纯过官舍,走马不曾下。
蓦地趁朝归,便遭官长骂宋刘攽中山诗话》 《中山诗话》:刁景纯有见无类,必往复,归每至三鼓。宋祁判馆,集僚属,而刁或连日不赴,因邀而谯让之。王原叔戏改杜赠郑广文云云。)
春集东园赋得萼字 北宋 · 王洙
 押药韵
燕退朝事希,鸣驺出云阁。
近游速朋彦,名园接闉郭。
幽芳尚閒整,新樾已清漠。
欢谈一坐倾,递饮百分涸。
我亦醒而狂,遵溪纵行乐。
晚驾方惜归,正巾坠香萼宋宋祁景文集》卷五附)
重建岘山羊侯(原注:此诗及诸公和作俱刻祠内石幢。) 北宋 · 王洙
 押词韵第六部
襄阳南出大路奔,小山曰岘名特尊。
山形卑堕不峻极,屹若巨首临江濆。
大山半空不成霍,绝水阙左非其(《宋诗纪事》作为)亹。
砠巅赑屃戴危石,箕踞曼衍罗芳荪。
汉流长骛滨其足,东望瀰迤皆平原
槎头下瞰罟罶集,蔡洲近眺田园蕃。
何物兹山匪秀出,得使今古闻听喧。
自昔羊公好登览,山名直为贤者存。
鹿门望楚镇区境,凤林冠盖延山樊。
丹岩翠壁互幽胜,日月亏蔽烟岚屯。
公胡遗彼而乐此,谈者未始聊诊论。
吾谓圣达意超豁,高览便欲周乾坤。
孔登泰山天下,阮升广武叹竖昏。
会稽探穴禹书出,之罘望海云涛翻。
此中风景亦虚远,极目见尽江山源。
东吴未定劳机策,置酒啸咏纾忧烦。
数顾(《宋诗纪事》引作温)恤躬后,誓将百岁游清(《宋诗纪事》作精)魂。
对公盛德与山永,正唯湛辈如公言。
今兹去公仅千载,凛然英气犹轩轩。
我来追古一长息,旧迹废毁成悲吞。
民豪占山童其木,嘉植不得容本根。
利取薪苏积稛絭,粥之陶瓬供烧燔。
羊公无庙忽不祀,但纵淫鬼歆牲蘩。
中庭有碑即堕泪,至今观者怀仁恩。
于民何诛不足问,非民忘德由官惛。
下教邑里复祠宇,叙诸祭典跻之元。
思仁爱树恭所茇,禁止樵伐修壖垣。
且欲王命得守固,誊言状事驰九阍。
书闻天子蒙报可,金石款刻垂后昆。
使民永念古遗爱,勖尔风化常丕敦清陈锷乾隆《襄阳府志》卷三四)
北宋 · 王洙
 押阳韵
槐杪青虫缒夕阳(《王氏谈录》)
龙图阁直学士欧阳修翰林学士至和元年九月 北宋 · 王洙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欧阳文忠公年谱、《欧阳文忠公集》卷首
敕: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发号出令,一日万几。
其代予言,必资才哲。
龙图阁直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吏部郎中轻车都尉信都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赐紫金鱼袋欧阳某,言忠信,行笃恭,文参典谟,心固金石。
顷在谏列,以直诚尽规,弥缝衮阙;
迁登禁省,以深诏大册,振起国风。
出按朔垂,罢守列郡。
免丧还次,即蕲外补。
朕嘉其难进易退,有贤者之节,又文学旧老,宜居禁中。
是用延登玉堂,典司翰墨。
佥谋四及,咸曰得人。
当使炳焉之风,弗独汉迩三代也。
可特授依前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翰林学士散官、勋、封、赐如故。
薛绅不当为父所生庶母服三年之丧状宝元二年八月 北宋 · 王洙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宋会要辑稿》礼三六之七(第二册第一三一一页)、《宋史》卷一二五《礼志》二八
伏以礼、法二柄,合为宪章,本无异端,同底于治。
故君子蹈之则为礼,小人违之则及刑。
虽进退异名,而制度一体。
百官之守,所当奉行;
尺一之文,是为不易。
薛绅以父之所生庶母亡,疑所服,乞下有司详定。
众官会议,辄不凭用敕文,只据《义纂》定夺。
又直引《义纂》「受命为后,则服之无嫌」,此盖晋王廙解祖庶母之说,非庶祖母之事。
臣窃见自来有司或睹令敕不便者,必于无事之时或事毕之后,明具利害及冲改旧文奏上,再下有司,或差官定夺可否。
如实可冲改,即再具利害奏闻取旨,方降宣敕施行,未有临事之时别引他书,擅自不依敕文,一面定夺奏上。
况《五服年月敕》与新定及《通礼》正文内五服制度,皆圣朝典法,此三处并无「为父所生庶母服三年」之文。
唯《义纂》者,是唐世萧嵩、王仲丘等撰集,本名《开元礼义鉴》,开宝中改修为《开宝通礼义纂》,并依旧文,不曾有所损益,非创修之书,未可据以决事。
其所引《义纂》两条,皆近世诸儒之说,不出于六经之文,臣已别状奏驳。
若自今在外臣庶,或有值父所生庶母亡与薛绅事体一同者,如只准令敕,不行三年之制,未知处以何罪。
若使天下刑法之司舍令敕而守《义纂》,未见其可也。
又详《五服年月敕》系天圣五年两制太常礼院详定施行,此实本院所定之文。
今乃临事之时,自不遵守,岂谓令敕便为刑书,与礼文有异,略而不取?
亦未可也。
况敕文初因孙奭本朝名儒,常授经禁中,天下知其达礼,不应于《义纂》所载两条不出于六经,所以不取也。
今以令敕之条不载,六经之文不出,辄引以为据,废格制书,臣所以不敢雷同具奏。
臣非好立异议,唯知谨守敕文,不可临事改易。
且礼法之局所共执行,于法则议刑,于礼则制服,非一司独能专也。
伏乞降状付外,令御史台刑部审刑院大理寺礼院同共定夺闻奏。
所贵礼法之官参议其极,画一之典无辄重轻。
駮开宝通礼义纂为父所生庶母服三年说状宝元二年八月 北宋 · 王洙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宋会要辑稿》礼三六之七(第二册第一三一一页)、《宋史》卷一二五《礼志》二八
窃以《义纂》皆近世诸儒之意,不合经义,谨具辞正条駮如后。
《义纂》云「《礼》无庶祖母之文,有为祖庶母后者之服」者,此答问之人明知《礼经》之中并无庶祖母之事,乃有《丧服小记》祖庶母之说为比。
按《丧服小记》云:「为慈母后者,为庶母可也,为祖庶母可也」。
注云:「父之妾无子者,亦可命己庶子为后」。
疏云:「谓己父之妾为祖庶母」。
即今所谓父所生庶母者也。
又云「晋王廙议曰『受命为后,服之无嫌』」者,此王廙释祖庶母之事,谓妾子受父之命,为祖妾之后,服之无嫌疑也。
又云「妇人无子,托后族人,犹为之服,况其子孙乎?
人莫敢卑其祖也」者,此亦王廙引此,言妇人无□,或托夫宗姓之子与为之后,犹当服之,况其夫之庶子、庶孙也!
庶孙受父之命为祖妾之后,是莫敢卑其祖也。
又云「妾之父没,为母得申三年,孙无由独屈,当服之也」者,此亦王廙引此,言妾子父没,尚得为母三年,孙不可不服也。
臣谨按《丧服小记》云:「别子为祖」。
注云:「诸侯之庶子别为后世为始祖也」。
又云:「继别为宗」。
注云:「别子之世长子为其族人为宗也」。
又按《丧服小记》云:「慈母与妾母不世祭也」。
注云:「以其非正也」。
引《春秋传》曰:「于子祭,于孙止」。
疏云:「妾母为庶子,自为其母也,既非其正,故惟子祭之而孙则否」。
王廙虽知《礼经》正文无庶祖母之事,乃曲引祖庶母及妇人无子托后族人并父殁为母申三年者,凡三条,强为比类,而皆非经典本意。
殊不知承别子之后,自为大宗,所守者重,不得更为父所生庶母申三年也。
况妾母不世祭,岂于祭有厌降之文,又于服无衰杀之节?
其不然也。
王廙所议,不云受重与否,但云当服之也,不显言丧期之数,同蒙三年之文,非文之不具,盖不达礼之本意也。
况此议初问有服无服,本不在「三年」之章,亦不谓受重者也。
臣看详,绅为映之孙也,耀卿为别子始祖也。
绅继别之后为大宗也,所守至重,非如次庶子等承传其重者也。
不可辄服父所生庶母三年之丧,以废始祖之祭也。
《义纂》云:「《记》云『为祖母也,为后,三年』」。
此《义纂》引之,传写错缪也。
又云「不言嫡庶,然奉宗庙当以贵贱为差,庶祖母不祔于皇姑,己受重于祖,当为祭主,不得申于私恩」者,此释为祖之后,自然不得为祖母三年也。
又云「若受重于父,代而养,为后可也」者,此释子传父重者,代父修养庶祖母,亦得三年也。
臣谨按《礼经》所谓重者,皆承后之文。
据《义纂》称重于父,亦有二说:一者,嫡长子自为正体,受重可知。
二者,或嫡长亡,取嫡或庶次承传父重,亦名为重
若继别子之后,自为大宗,所承至重,不得更远系庶祖母为之服三年。
唯其父以生己之故,为之三年可也。
详《义纂》所谓受重于父者,指嫡长子亡,次子承传父重者也,但其文不周言耳。
臣窃详《义纂》,其间论说多不与《通礼》正文相副,若于条敕之外,辩详典礼,或取或舍,质正异论可也,非可便取为执据,移夺令敕也。
国子监学生实附本监听学满五百日者方许投状奏庆历二年闰九月 北宋 · 王洙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宋会要辑稿》崇儒一之二九(第三册第二一七七页)、《文献通考》卷四二
庠序之设,教化所先。
自顷学徒未逊师业,国子监每科场诏下,许品官子弟投保官家状,量试艺业,给牒充广文、太学律学三馆学生,多或至千馀人,即随秋试召保取解。
及科场罢日,则生徒散归,讲官倚席。
若此,但为游士寄应之所,殊无国子肄习之法。
常讲筵,无一二十人听读者。
以圣朝经籍道崇,儒雅日盛,岂兹学校弗著彝规?
必若稽于唐、汉,率之令典,则虑改作为重,尚难丕革;
诚能少加程约,亦将有所招来。
况之前日,渐可驯致。
欲望自今应国子监每遇科场敕下,授纳取解家状日已前须实曾附本监听学满五百日者,许投状。
令本授业学官取文簿勘会诣实,依例召京朝官委保,方得取应,每十人之中与解三人。
其未系监生,欲求试补者,亦不限时月,每有一二十人投状,即逐旋量试艺业收补。
只令在监听学,簿管姓名。
仍每日讲筵,应系听读生徒,并于本监授业学官前亲书到历。
如遇私故出入或疾告归宁,并于判监官处具状乞假。
候回日,于名簿开记请假日数。
若满一周年已上不来参假者,除落名籍。
大率数年一遇科场,若听学五百日许取文解,在其间游息之日多矣,然于学校之版、齿位之叙,必众于今日也。
愿下学官参议施行。
季秋大享请于大庆殿行礼奏皇祐二年三月十二日 北宋 · 王洙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太常因革礼》卷三四、《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二(第一册第九○○页)
臣谨按大享之礼,行乎南郊坛,非古也,自隋唐以来行之。
隋开皇十三载,议立明堂,以役烦不就,遂讫隋代季秋祀五方上帝于雩坛。
武德贞观之末,议立明堂,季秋大享则于圜丘行事。
斯皆制度未备,而寓祭于坛。
施于有司摄事则可也,于王者亲祀则非。
盖说《礼》者云:「明堂在国之阳,王者布政之宫也」。
《考工记》云:「夏后氏世室,商人重屋,周人明堂」。
郑氏云「世室者,宗庙也」;
「重屋者,王宫正堂,若大寝也」;
「明堂者,明政教之堂也」。
此三者互言之,明其同制。
是宗庙及路寝制度皆如明堂也。
明堂大享,乃严祖考以配上天于堂室之礼也。
夫当室祭于堂,而露祭于坛,恐失礼之本意。
臣以谓,古既云宗、路寝与明堂同制,则明堂未立而大享于路寝可也。
路寝者,天子听政治之所。
以今言之,则大庆殿者古之路寝。
臣欲乞就大庆殿行礼,是为得礼之本意。
每内降新物荐于宗庙请令礼院预行关报奏皇祐三年六月壬辰 北宋 · 王洙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宋会要辑稿》礼一七之八七(第一册第七三○页)
每内降新物荐于宗庙,有司皆择吉日,至涉三四日,而物已损败。
自今令礼院预行关报,于次日荐之,庶以称奉先勤尽之意。
天章阁侍讲官许依直龙图阁例赴秘阁供职宿直奏皇祐三年八月十二日 北宋 · 王洙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一二(第三册第二五四○页)、《愧郯录》卷一四
景祐中诏置天章阁侍讲,在本官之上,内朝班著与直龙图阁相次,其职仪、恩例并与带职官同。
臣昨与卢士宗并充天章阁侍讲日,臣以兼直龙图阁,即得与馆阁臣僚同例;
卢士宗唯赴讲筵供职外,其馀三九园苑赐筵及非时宣召颁赐,并不沾预,只同不带职人例。
此盖有司从初失于申明,恐非朝廷优待经术之意。
乞自今天章阁侍讲官如不兼带馆阁职名者,官许依直龙图阁例,赴秘阁供职宿直。
所冀设官典职,事体一均。
乞遵用崇天历毋轻议改移奏皇祐五年三月戊午 北宋 · 王洙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三、《宋会要辑稿》运历一之七(第三册第二一三一页)、《玉海》卷一○
司天监李用晦等称,十一月望,月食十分,七历并同,复圆在昼,不辨辰刻
惟验起亏时刻:内《宣明》算在丑正二刻,《仪天》在丑正三刻,《应天》、《乾元寅初一刻,《崇天》寅初二刻,《大衍》、《景福》寅初三刻,而其夜食寅初四刻,惟《大衍》、《景福》相近。
然《景福》算景祐三年四月朔日食二分,而《崇天》、《乾元》、《宣明》不食,后果不食。
《大衍历》算唐开元十二年七月戊午朔,日食八分半,十三年十二月庚戌朔,日食十五分之十三,至时皆不食。
所以一行《大衍历议》云:「假令理历者因开元二食,曲变交限以就之,则所协甚少,所失甚多」。
用晦等亦不敢指定《大衍》、《景福》为密。
伏缘历算日月交食,诸历互有亲疏,不可常为准的。
盖日月动物,岂不少有盈缩,亦变常不定,历象必无全密。
所谓天道远而人道迩,古来撰历名贤,如太史公洛下闳、刘歆、张衡、杜预、刘焯、李淳风、僧一行等尚不能穷究,况用晦浅学,止依古法推步,难为指定日月所食疏密。
又据羲叟言,古圣人历象之意,止于敬授人时,虽则预考交会,不必吻合辰刻,故有修德救食之理。
天道神变,理非可尽,设谓必可尽耶,则先儒不容自为疏阔。
又《大衍》等七历所差不多,法数大同而小异,亦是递相因藉,乘除积累,渐失豪釐。
辰刻更筹,惟据刻漏,或微有迟速,未必独是历差。
按隋《历志》,日月食既有起讫早晚,亦或变常进退,于正见前后十三刻半内候之。
今止差三刻,或是天道变常,未为乖谬。
又一行于开元中治历,以《大衍》及李淳风《麟德》、刘焯《皇极》三历校日食三十七事,《大衍》课第一,所中才二十三,《麟德》得五,《皇极》得十。
如一行聪明博达,时谓圣人,宣考古今,尚未能尽,如淳风辈,益以疏远。
况圣朝《崇天》历法颁用逾三十年,诞布海内,熟民耳目,方将施之无穷,兼所差无几,不可偶缘天变,轻议改移。
诘其本原,盖亦出于《大衍》。
其《景福历》行于唐季,非治世之法,不可循用。
乞依皇祐黍尺为法分铸大吕应钟钟磬各一奏皇祐五年四月乙未 北宋 · 王洙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四、《宋会要辑稿》乐五之三(第一册第三三四页)、《太平治迹统类》卷七、《玉海》卷一○九、《宋史》卷一二九《乐志》四、《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八、《续通典》卷八七、《宋史新编》卷三○
黄钟为宫最尊者,但声有尊卑尔,不必在其形体也。
言钟磬依律数为大小之制者,经典无正文,惟郑康成立意言之,亦自云假设之法。
孔颖达作疏,因而述之。
据历代史籍,亦无钟磬依数大小之说,其康成、颖达等即非身曾制作乐器。
至如言磬前长三律,二尺七寸;
后长二律,一尺八寸,是磬有大小之制者,据此黄钟为律。
臣曾依此法造黄钟特磬者,止得林钟律声。
若随律长短为钟磬大小之制,则黄钟长二尺二寸半,减至应钟,则形制大小比黄钟才四分之一。
九月十月无射应钟为宫,即黄钟、大吕反为商声,宫小而商大,是君弱臣强之象。
今参酌其镈钟、特磬制度,欲且各依律数,算定长短、大小、容受之数,仍以皇祐中黍尺为法,铸大吕、应钟钟磬各一,即见形制、声韵所归。
请命儒臣参稽典礼详定皇帝法服冕旒奏至和三年九月一日 北宋 · 王洙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太常因革礼》卷二四
皇帝法服冕旒,形度重大,华饰稍繁。
伏缘将来恭谢大礼在近,欲望特命儒臣,参稽典礼,别加详定,令合古制。
杜工部诗集序 北宋 · 王洙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永乐大典》卷九○五、《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四、《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一○五、《皕宋楼藏书志》卷六八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
审言膳部员外郎
父闲,奉天
少不羁,天宝中献三赋,召试文章,授河西,辞不行,代右卫率府胄曹。
天宝末以家避乱鄜,独转陷贼中。
至德二载,窜归凤翔,谒肃宗,授左拾遗,诏许至鄜迎家。
明年收京,扈从还长安
房琯罢相,上疏论有才,不宜废免,肃宗怒,贬邠州刺史,出华州司功
关辅饥乱,弃官之秦州
又居成州同谷,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遂入,卜居成都浣花里。
复适东川,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以道阻不赴,欲如荆楚
上元二年,闻严武成都,自阆挈家往焉。
归朝廷,浮游左诸郡,往来非一。
再镇两川,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
永泰元年夏,武卒,郭英乂崔旰英乂杨子琳、贞节举兵攻旰,大乱。
逃至梓州,乱定归成都,无所依,乃泛江游嘉、戎,次云安,移夔州
大历三年春,下峡至荆南,又次公安,入湖南,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尝至岳庙,阻暴水旬日不得食。
耒阳聂令知之,自具舟迎还。
五年夏,一夕醉饱,卒,年五十九。
诗与《唐实录》,犹概见事迹,比《新书》列传,彼为舛驳(传云「召试京兆兵曹」,而集有《官定后戏赠》诗,注云:「自授河西,辞,改右卫率府胄曹。」传云「遁赴河西,谒肃宗彭原」,而集有《喜达行在》诗,注云:「自京窜至凤翔。」传云:「严武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按东川入朝,拜散骑常侍乃卒;又集有《忠州高常侍亡》诗。传云「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游襄衡」,而集有居江陵及公安诗至多。传云「永泰二年卒」,而集有大历五年正月追酬高蜀州及别题大历年者数篇。)
集初六十卷,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馀,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矣。
蒐裒中外书,凡九十九卷(古本二卷,蜀本二十卷,《集略》十五卷,樊晃序小集六卷,孙光宪序二十卷,郑文宝序《少陵集》二十卷,别题小集二卷,孙仅一卷,杂编三卷。)
除其重复,定取千四百有五篇,凡古诗三百九十有九,近体千有六。
起太平时,终湖南所作,视居行之次与岁时为先后,分十八卷。
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为二卷。
合二十卷。
意兹未可谓尽,他日有得,尚图益诸。
宝元二年十月王原叔记。
按:《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首,四部丛刊初编本。
地理新书序 北宋 · 王洙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
翰林院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吏部郎中、充史馆修撰判国子监提举集禧观事、上骑都尉赐紫金鱼袋臣王洙等奉敕管句删修。
臣闻圣人包虑民之心,其制器大备,其示法详密,使民日去不善,居而蕃息者也。
父母之于子,推燥湿以养之,又教以水溺、火焚、矛戟、虎豹、蛇鼋之能害人者,丁宁反复,然后知而避之。
人识父母之于己生而养之者也,不识安而全之者,父母之教也。
人之于父母知其大而遗其细,知择福而不知避害。
圣人者为之宫室、耒耜、书契、舟楫、弧矢、网罟、臼杵、重门,皆所以兴利驱害,虑及万世。
当是时,庶工百执事黾勉于下,涖官以智,献功以时。
为之者百官也,成之者圣人也。
《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圣人为民父母,制器示法,既备且悉,周于无穷。
公刘居豳,太王居漆、沮,文王岐阳武王居镐,代皆相其吉凶,然后居之。
在《诗》曰:「笃公刘,既景乃冈,相其阴阳」;
「古公亶父,聿来胥宇,爰契我龟」;
「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
「考卜惟王,宅是镐京,惟龟正之,成之」。
及周公营新邑,亦使太保召公先卜宅献图兆。
商相傅说曰:「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
然则,建邦都,营邑屋,面方辨位以求其宜,本三王之法也。
在《周礼》有建邦国都鄙之法,以水地土圭表𣙗规日景,以极星正朝夕是也。
秦汉已降,术学蜂起,占家有五行、堪舆、建除、丛辰、太一诸学,世多习者,其书寖广。
大宋总一海内,天覆地载。
列圣爱民之心,疚然深思,农田耕垦、风雨祈禬,皆著敕法。
若医药针石不得其宜,则夭殇所由生也,论次为书,博士讽诵,与令格敕书藏于天下。
又若占家之,冠昏、行人、丘封、葬敛、日时、吉凶不得其法,则人逢百殃。
圣人之心,将欲纳民于富寿,其亦有取于斯也。
唐贞观中太常博士吕才奉诏撰《阴阳书》五十篇,其八篇地理也。
至先朝,更命司天监史序等分门总辑为《乾坤宝典》四百五十篇,其三十篇地理也。
书既成,高丽国王上表请于有司,诏给以写本。
然序之书丛杂猥近,无所归诣,学者抉其󸈠谬凡三千五百。
景祐初司天监王承用又指摘阙误一千九百。
始诏太子中允集贤校理稽颖,冬官正张逊,太卜署令秦弁与承用覆校同异,五年而毕。
诏付太常,命司天少监杨惟德与二宅官三十七人,详其可否。
惟德斟酌新历,修正舛盭,别成三十五篇。
赐名《地理新书》,复诏钩覈重复。
至皇祐三年集贤校理曾公定领其事,奏以浅漶疏略,无益于世。
有诏臣、臣禹锡、臣羲叟洎公定置局删修,以司天监主簿亢翼改正其旧,观文殿学士丁度典领焉。
薨,臣实掌其属。
于是具阅三观所藏,及古今占术验忌,披其奥窔,诘其苞柢,管以体要,区以轻重,而各从摛部,先后可寻。
吕才成书,名以地理,而专记冢墓,颇殽以室舍,吉凶同条,非著书之法。
今首以城邑、营垒、寺署、邮传、市宅、衢巷,则左阴右阳,刑祸福德所相也。
辨之以四方,叙之以五行,商之以五姓,宪之以九星,媲之以八卦,参之以八变,为地事凡二十篇。
终以冢穴、埏道、门陌、顷亩,则开三闭九,山垄水泉所相也。
任之以八将,齐之以六对,董之以三鉴,傃之以六道,为葬事凡十篇。
若乃冈原利害则绘之,以易民用,为地图一篇;
种次有汇则总之,以便看读,为目录一篇。
勒成三十二篇。
闿之以经义,辨凿空也;
质之以史传,信休咎也;
广之以异闻,求成败也。
巫史所传,则存其可据者,不专新见也。
辞质而易晓,便于俗也。
皇帝陛下以圣人制作之德,广祖宗爱民之心,将使斯民去夭伤刑害而远不善,则兹书之所以作也。
自有诏校正,距今二十一年,臣等以庸浅而黾勉于下,旷日弥月,然后能就。
若乃成而名之,皆陛下也。
四夷有求于中国,观其书则文而不俚,将以见册府藏书之盛。
其下则惠逮漏泉,宅兆以时。
圣人之仁如此。
惟文武受命,世世忠厚,诗人美之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谓草木微者犹能爱之,况于人乎!
故卜世三十,享国过历。
若然,大宋之仁,溥博上下,则爱民之报,祚以万年,天之道也。
按:《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二,莫友芝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