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钦若北宋 962 — 1025
送天柱冯先生 北宋 · 王钦若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郁萧空殿倚云霓,玉气珠辉冠紫微。
暂到帝城朝斗会,却思岩窦负琴归。
日奔内景乾坤静,泉漱清音杞菊肥。
却到水乡深邃住,晴岚掩映簇春晖(元孟宗宝《洞霄诗集》卷二)
泰山 北宋 · 王钦若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四顾无云道路开,黄麾迎从六龙来。
三神合祭光千古,万旅传呼动九垓。
幽鸟似通昆阆信,真松深隐栋梁材。
已知身世非常事,曾到天门十二回。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泰山
觉林寺 北宋 · 王钦若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暂拂尘襟思倍清,竹风山色乱泉声。
安民功浅君恩重,又策羸蹄向古城(清张豫章《四朝诗》卷六四)
华林书院 北宋 · 王钦若
五言排律 押阳韵
文明尊北极,孝友播南昌
礼法儿孙睦,雍和道路扬。
地灵浮喜气,山近接岚光。
投辖添宾榻,鸣鼙启食堂。
纸窗刍酒响,竹径焙茶香。
克己甘藜藿,矜贫济稻粱。
时平安九族,家计庆千箱。
每听游僧说,神清鬓未霜清宣统《甘胡氏十修族谱》)
张无梦天台山 北宋 · 王钦若
天台琼台标奇状,赤城瀑布悬千丈。
中有高人混姓名,不向迷涂随得丧。
闲寻棋侣过清溪,静拨云根种紫芝
八卦炉中调姹女,三田宫里守婴儿。
太平天子秉乾箓,内宁外肃均百福。
直符受事紫微宫,三捧灵文降黄屋。
冲漠玄台九真,清净洪基化兆民。
祥风拂袂来幽谷,志士乘蹻朝玉宸。
相见开怀忘岁月,因论微言鉴毫发。
万壑流泉岸不枯,四时春煦花常发。
却避红尘思旧麓,空羡冥鸿归势速。
囊中御制宠行歌,好与黄庭同诵读宋李庚天台续集》卷上)
冉耕伯牛鲁人赠郓侯今进封东平公赞大中祥符二年五月 北宋 · 王钦若
四言诗 押先韵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山左金石志》卷一五、《阙里志》卷一七、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一之七、乾隆《曲阜县志》卷二四、道光《滕县志》卷七、《曹南文献录》卷七四
圣门达者,德行为先。
洙泗来学,颜闵差肩。
天封展礼,公衮褒贤。
生则命寡,没则道宣
冉雍仲弓鲁人赠薛侯今进封下邳公赞大中祥符二年五月 北宋 · 王钦若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山左金石志》卷一五、《阙里志》卷一七
不佞之仁,具体之贤。
登彼堂奥,用之山川。
代逢偃革,礼毕升禋。
锡以三壤,贲兹九泉。
其一 北宋 · 王钦若
 押有韵
忆念西山玉隆友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六《江南西路·隆兴府》)
其二
 押庚韵
春渍苔纹沿石塔,月含松韵杂琴声(题栖霞阁
按:同上书卷二八《江南西路·袁州
其三
 押麻韵
石城松柏锁烟霞云顶山
按:同上书卷一六四《潼川府路·怀安军
其四
 押元韵
九重天阙梦掉臂,黄鸡白酒邻舍恩(题陶侃
宋吕祖谦《诗律武库》后集卷三 《诗律武库》:晋陶侃少时家贫,有友人见访,无以致诚。其邻人颇贤,谓曰:“子门有长者轩车,何不延之以论当世事?”曰:“贫不能备酒醴。”邻人密于墙头度以浊酒只鸡,遂成终日之乐。本朝王冀公钦若过其庙,题诗云云,用此事也。
其五
 押灰韵
须知尧历初釐正,玉烛初从献岁来元日立春
按:《翰苑新书》后集卷七
其六
 押阳韵
龙带晚烟归洞府,雁拖秋色入衡阳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一 《独醒杂志》:王冀分微时往观社求祭肉,众问所能,即取炭画猪皮上云云。)
僖祖谥册文天禧元年正月十日 北宋 · 王钦若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四(第二册一六一八页)、《宋大诏令集》卷一四○、《太常因革礼》卷九○
孝孙嗣皇帝臣恒谨再拜稽首上言曰:臣闻肇基王迹,实自于上仁;
贻厥孙谋,仰繄于至德。
矧茂克昌之烈,诞彰锡羡之灵。
佑宝绪之重熙,感先游之来格。
用展遹追之礼,式昭骏惠之风。
伏惟僖祖文献皇帝,潜隐韬明,广渊藏用,禀元精而毓粹,积纯嘏以流辉。
陟降上天,始恢于成命;
仪形后裔,大集于繁禧。
臣猥以眇冲,获膺嗣服。
奉宗祧之重,惟怀永图;
恤宇县之劳,敢忘丕则?
祗受贻训,驯致治平
属禋瘗之交修,穹昊之报降。
真期允协,飙驭载临。
谕长发之遐源,申聿怀之多福。
监观攸接,允谓于凝祥;
舄奕有开,实资于累洽。
谨奉玉册、玉宝,增上尊谥曰「僖祖文献睿和皇帝」。
道隆观德,孝极因心。
方期对越之灵,适播庞鸿之祐。
时万时亿,永矣无疆。
谨言。
太宗谥册文天禧元年正月十日 北宋 · 王钦若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二八(第二册第一六二五页)、《宋大诏令集》卷一四○、《太常因革礼》卷九○
臣闻有秩之祏,申锡无疆;
允文之功,克昌厥后。
矧惟丕烈,诞降景灵。
对越皇天,茂昭于道荫;
肆于累叶,克集于神休。
仰膺妙用之仁,敢怠显承之志。
伏惟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皇帝,二仪宅粹,五纬储精,德宇渊明,威霆震叠。
黎民于变,播陶唐惟大之功;
五典克从,秉虞舜慎徽之道。
惠和虽洽,英武涣扬。
拯汾晋之民,方隅底定;
吴越之款,天下同文。
爰偃节以建櫜,每临轩而旰食。
缀觉立制,昭式于典章;
类帝禋宗,发辉于礼乐。
登庸亮直,体象清明
报降有融,尚抑封崇之事
仪形是式,诞彰遹骏之声。
宣哲贻谋,积仁垂庆。
俾臣冲眇,获奉宗祧。
仰承燕翼之私,日励躬勤之志。
绍承景贶,保集大和。
四气凝祥,嘉生茂育;
百工献颂,毖祀交修。
荷上帝之鉴观,感高真之昭格。
睟容钦觌,谆诲亲闻。
谕宝胄之庞鸿,悟洪基之邃远。
广敷纯锡,遐被群生。
载惟永世之祥,实赖在天之庆。
方严陟配,合荐鸿名。
茂宣锡羡之祥,用极寅威之至。
谨奉玉册、玉宝,增上尊谥曰「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恭惟神超紫表,化炳几先。
混六合而一统,恢大宝于亿年。
踰绳越契,际地浃天。
仰妙道之行矣,实无象以名焉。
增崇圣绪,永祚仙源
真宗谥册文天圣二年十一月十日 北宋 · 王钦若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一(第二册第一六二七页)
孝子嗣皇帝臣祯谨再拜稽首言:伏以古之王者,侔天地之焘载,并日月以照临,功业臻乎盛隆,谥号以之尊显,盖所以昭播景铄、贻于来世者也。
伏惟真宗文明章圣孝皇帝,徽柔迪德,英睿在躬。
昔自上嗣,宅于丕后,事母仪以孝爱,协宗戚以敦睦。
登贤擢俊,去邪远佞。
却璧马以进道,丽云汉以为章。
慎狱恤刑,蠲徭削赋。
禹卑宫而敦俭,尧捐金而复朴。
政罔不举,泽无不洽。
疆陲尚梗,亲御戎轩,河朔再巡,大扬武节。
风行电照,陆慑水慄。
殊邻欸塞而修好,西鄙称藩而面内。
至于遐方叛寇,俶扰编民,绝徼群蛮,猖狂异域,莫不特授成算,指期扫定。
繇是要荒之众,连袂入朝,尽纳兵器,誓遵王化。
边城晏钥,戎部虚候。
遐琛远赆,月至风扬。
民富庶而知礼节,世鸿均而跻仁寿。
上灵降鉴,万祥毕臻。
锡珍符,格飙驭,彰宝命,悟仙阶,登封降禅,讲礼兴乐
太平之治洽,盛德之事备。
且居穆清而静拱,体渊妙以无为,遽遗末命,奄弃万国。
顾兹冲昧,获绍基图,旋考六籍,博求群议。
稽兹文德,虔易于尊名;
尚以武烈,未昭于徽称。
夙夜思省,惕然靡宁。
今禋享方伸,孝感增极。
敢遵旧典,载扬茂实。
谨遣摄太尉司徒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王钦若奉玉册、玉宝,上尊谥曰「文明武定章圣孝皇帝」。
伏惟皇灵昭格,睿圣幽赞,膺是典礼,介福无疆。
谨言。
上圣文睿武仁明孝德皇帝尊号册文天圣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北宋 · 王钦若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宋会要辑稿》礼四九之一三(第二册第一四九○页)、《宋大诏令集》卷六
太尉、守司徒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王钦若等上言:臣等闻大宝昌符,昊穹所以昭圣
鸿名显号,亿兆所以推尊。
于铄有宋,肇开炎历,三圣继统,八纮归化
功再造于寰海,德冠崇于往初。
莫不顺考前规,率循大卞。
膺群伦之欣戴,受典册之焜煌。
绳武垂鸿,为万代法。
伏惟皇帝陛下性与道秘,体含乾刚。
凝六气之粹和,合五精之题序。
春秋鼎盛,辉光日新。
爰初受命,屡启藩国。
佩瑜玉以常从,侍东箱之听断。
察寿街之牍,幽隐必闻;
膳宰之言,凊温无爽。
及夫震闱载辟,宗正是司,居一有之元良,系天下之根本。
寅奉谟诰,洪宣国经,内竭力以承颜,外协心而敷化。
烝烝尽其欢养,乾乾其永图。
乃膺审训,以陟元后。
于是酌典宪,修维纲,黜憸士,进方直。
文母于长乐,罄其肃恭;
接硕臣于延英,纳其忠谨。
淑慎机务,忧劳隐微。
刑以防邪,而蠲其靡密;
赏以耸善,而杜其觊觎。
序进群才,申严百职。
劝农而抑末,屏雕纂以崇俭。
勤小毖之求助,定彝伦而建极。
矧乃行敦天至,感倍时思。
易月虽遵于旧章,号旻盖守于经礼。
吉蠲茂于宗祏,崇建加于寝园。
惇尧族以斯和,合姬宗而维睦。
乘茵步辇,息三面之畋游;
虎观云台,集六儒之讲诵。
导声训以归厚,饬编齐之向方。
繇是表里协恭,岁时大顺。
三边绝惊,五稼屡丰。
天正上元,举国阳之肆类。
中外臣庶,藁街夷酋,咸以为景运袭熙,大猷踵武,宜享尊称,周光先烈。
陛下虔恭抑畏,载执劳谦,百辟抗封,至于五上,沛然宸恩,始降帝俞。
夫惟睿作圣,所以膺会昌也;
懿文经武,所以绍洪业也;
显仁翼明,所以佑中夏也;
孝为绝德,所以形万方也。
臣等不胜大愿,谨奉玉册、玉宝上尊号曰「圣文睿武仁明孝德皇帝」。
伏惟陛下徇黔首之归往,苍灵之眷怀,丕昭盛容,膺受多福。
然后执一以绥俗,持盈而守邦。
崇信忠贤,率由典常。
济柔克于高明,阜烝民于惠康
保神祖二宗之茂绪,以永于无疆。
钦若等诚欢诚抃,顿首顿首,谨言。
诸路逋负事奏咸平元年正月 北宋 · 王钦若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文献通考》卷二七
诸路所督逋负并十保人偿纳未尽者,请令保明闻奏。
均在吏属科理者,请蠲放之。
放逋欠释系囚请付史馆咸平二年正月辛丑 北宋 · 王钦若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
上登位以来,放天下逋欠钱物千馀万,释系囚三千馀人,请付史馆
大理寺逾月无公案请付史馆咸平二年八月癸丑 北宋 · 王钦若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文献通考》卷一六六、《玉海》卷六七
本寺公案,常有五十至七十道,近者三十日内绝无。
汉文帝决狱四百,唐太宗放罪三百九十人,然犹书之史册,号为刑措
当今四海之广,万类之多,而刑奏止息,逮乎逾月,足彰耻格之化,式渐太和之风。
请付史馆,用昭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