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岩叟北宋 1044 — 1094
钓台 北宋 · 王岩叟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桐江快人眼,江水绿于苔。
一棹中流去,千山两岸来。
风摇黄叶落,潮捲白沙开。
欲问严陵事,云中望钓台
公齐临替有感见寄 北宋 · 王岩叟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孤宦边城遇众贤,及瓜能不动依然。
风号古木叶堆地,云搅遥山水拍天。
篱菊开时寒有信,宾鸿过后暑无权。
古今惜别君须念,乘暇何妨倒酒船。
扬州感旧 北宋 · 王岩叟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隐隐芜城枕碧流,繁华曾是帝王州。
一声水调满明月,十里春风半画楼。
白鸟不离图上去,江云(原校:疑当作鱼)长在鉴中游。
废兴屈指千年事,何异行人寄传邮。
驾幸太学 北宋 · 王岩叟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享馀精意焕龙章,就促銮舆视上庠
亿万圜观人作堵,三千迎拜士成行。
虚心访道资洪业,异礼尊儒冠百王。
四海向风知自劝,足应愚鲁亦升堂(《宋诗纪事》引《中州题咏集》)
柳花 北宋 · 王岩叟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银毬抛出翠烟深,聚散高低不自禁。
飘去长郊迎暖日,飞来深院怯春阴(《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八)
北宋 · 王岩叟
水精冷浸碧丛玉,琉璃涌出青毛猬。
何人采得离波澜,劈破颗颗生光寒(同上书后集卷二)
延庆寺 北宋 · 王岩叟
龙影函潭寺已空,惟馀翠竹青松
路穷西北无他景(下缺)
按:以上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八
新除知亳州蔡确落职知安州元祐二年二月辛亥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八、《宋宰辅编年录》卷九
朕体貌大臣,务全终始。
有善则蕃饰褒显,以风励天下;
有过则迁就避讳,以曲全旧恩。
至于用法,盖不得已。
具宫蔡确,早以才力,奋于下僚,旋蒙器使,致位元宰
弟硕不类,贪冒有素。
而溺于私爱,以废公议,曲从举吏之请,遂成黩货之辜。
其骄奢淫纵之状,理无不知,而涵养蒙蔽之甚,殆非体国。
致烦言之并作,虽欲宥而不能,黜守小邦,仍褫旧职。
往自循省,尚体至恩。
蔡确责授光禄卿分司南京元祐四年五月辛巳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八、《宋宰辅编年录》卷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七、《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六、《宋四六选》卷二
人臣之义,莫重于爱君;
天下之诛,无先于讪上。
具官蔡确,奸回无惮,险诐不疑,以无文巧诋为身谋,以附下罔上为相业。
先帝与子,何云定策之功;
大母立孙,乃敢贪天之力。
阴结朋党之助,显为众正之仇。
日者,宠荣亢满于冢司,赃贿贯盈于季弟。
坐观奢靡之无度,不问贪叨之所从,阳若不知,阴与为地。
朕既屈邦宪,以贷硕万死;
又抑人言,而置卿两全。
曾不反思,尚兹归怨,形于指斥,播在歌谣,托深意以厚诬,包祸心而莫测。
味「思人」之作,见切愤于权宜;
览「观水」之章,知乐逢于变故。
夫岂沾沾之多易,盖皆怏怏之馀言。
虽朕欲容,顾法不可。
杨恽南山」之句,彼若无情;
孔融北海」之谈,汝为有实。
致之于理,谁曰不然。
犹以股肱,曲全体貌,徐为进退之理,获保终始之私。
尚以列卿,俾分留务,聊著为臣之戒,用严垂世之规,往服宽恩,罔贻尤悔。
蔡确责授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制元祐四年五月丁亥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八、《宋宰辅编年录》卷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七、《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六
圣人察言以观行,要在去凶;
《春秋》原意而定诛,贵乎当罪。
义之所在,朕不敢私。
具官蔡确象恭滔天,怀诈迷国。
同林甫之深险,固不易窥;
卢杞之奸邪,信其难辨。
忠义痛心于四海,善良侧目于两朝。
家积之殃,昧而不知;
己求之祸,大而莫解。
阴遣腹心之党,自称社稷之臣,期惑众人,邀求后福。
而神夺之鉴,天诱其衷,使以不道之言,发于缘情之作。
险意潜惊于众听,丑词妄诋于慈闱。
虽朕德之所招,顾母慈之何负?
昨奉圣训,稍从宽科,而公议沸腾,予心恻怛。
未丧朋邪之气,只伤慈孝之风。
优施笑君,犹行夹谷之戮;
驩兜党恶,尚有崇山之诛。
宜正典刑,以威奸慝。
假再生于东市,保馀息于南荒。
不独成朝廷今日之安,盖将为国家亡穷之计。
往服矜贷,无忘省循。
侍御史新除太常少卿盛陶责知汝州元祐四年五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七
辨天下之是非,明天下之邪正,使朝廷不惑,而人主信之以听断者,朕用御史之意也。
汝既不能如汲黯在朝,寝淮南之奸意,而见无礼于君者,又不能毅然奋张,惟力是视,以攻其恶。
而依违观望,进言于朝命之已行,措意于奸臣之复用,阴持两端,终无定论。
御史如此,朕何赖焉?
聊从薄责,出守近邦。
汝其循省,毋蹈后悔。
侍御史翟思通判宣州元祐四年五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七
朕以冲幼临位,而太母以帘帏听政,天下之耳目寄于御史者,又非异时之比也。
排奸除恶,以肃中外,汝当何如?
今确怨望讥讪,形于篇章,诋斥母慈,朕心惶愧。
人神共怒,幽明一意。
而汝等坐视,若无所闻。
以谓确之言是耶,则宜明以其义告朕;
以为非所宜言耶,则宜抗章请正其罪。
而乃阴拱不言,两无可否,汝不出于朋党,则生于畏避,无所逃矣。
长孺之秃翁,何为首鼠;
李陵之惜己,自同寒蝉。
汝辈则尔,朕且何赖?
不行罢斥,无以示惩。
乞停四方贡献以示俭薄奏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八、《宋会要辑稿》崇儒七之五八(第三册第二三一七页)
臣伏以陛下即政之初,宜示俭薄,为天下先。
臣窃知四方贡献甚有非国朝旧例,出于继增而创起者,所在不能无扰。
定州之花绫、祁州之花絁,臣所见而知之者;
婺州之细花罗、润州之大花罗,臣所闻而知之者。
臣见闻之所不及,若此类必多。
伏望诏皆停贡,庶成俭朴之风,以隆盛德。
按:《嘉定镇江志》卷五,宛委别藏本。
王安石熙宁五年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六
臣闻事之急者无徐行,心之痛者无缓声。
今天下事急而臣已痛矣,尚忍徐行缓声,以忽君亲之忧哉!
臣为此书,唯恐人知,臣不盗名;
今日之事,唯恐君父不知,臣不避祸。
使陛下自无心于生灵,臣虽抱忠,姑亦已矣。
盖潜听天下深识之士相与而言曰:夫畋游之快心,声色之悦意,浮华之玩情,喜有溢赏,怒有过刑,虽古之历尝艰难而老于为国者之所难免。
而吾君以鼎盛之春秋,临无事之天下,乃能不快心于畋游,不悦意于声色,不玩情于浮华,赏不以喜,刑不以怒,忧勤恭俭,唯以治道未举于尧舜三代之隆为急,此可谓盛德矣。
然而有人焉,有逆常理,蛊坏万事,以蠹陛下盛德,而使四海内外不得睹日新之光辉,而同登于尧舜三代之域,此忠臣义士之所以拊膺而切齿也。
臣谨按王安石性非忠良,心不造道,徒能著空文而欺世,谈高致以要君,可谓借凤羽翰以文枭音者矣。
人以为凤,臣以为枭。
天下皆知陛下所存,则是求治之心,而安石所为,乃召乱之本。
陛下以腹心委安石,而安石不以腹心事陛下。
自求死党,据满要津:司农曰布,彊悍而险刻;
中丞曰绾,善柔而阴谗;
曰向,剥下附上;
曰起,很深;
曰绛,苛佞;
曰绎、曰琥,险回忮忌;
曰定、曰秩,藏奸包慝;
曰坰、曰确,狂诞轻狡;
子厚、曰将,阿谀辩巧;
宦官昉,暴横凶忍,荼毒一方,威焰所向,人莫敢指;
曰唯惠卿奸邪之才,又冠其党,虽持丧家居,而中外畏之,犹若在朝。
其下蜮狐山鬼,夜号窟居,以恐动人者,处处皆是,不足一一为陛下道也。
盖未尝公心求一吉士以为朝廷,故天下谓其不以腹心事陛下者,非妄也。
陛下知以权与之,而不知与之之过;
知以诚信之,而不知信之之蔽。
与之过,故难制;
信之蔽,故易欺。
三四年来,天下不知有朝廷,而只知有安石,福随其喜,祸逐其怒,四方之人如瘖如哑,不敢吐气。
以至青天白日,舞奸攘权,以斲王室,而曾不畏人。
此臣所以不能徐行缓声而告也。
臣知王室作之甚苦,成之甚难,陛下岂不为祖宗爱惜之,而容他人坏之耶?
臣请为陛下疏其大者,至于纷纷交举,以挠万类者,未暇种种而数也。
夫王室之所以重者,虽以人主之尊,不敢以名器轻授人也;
而今也,涂巷之人朝游私门,则暮纡金朱矣。
取名器于万乘之旁,而曾不少顾。
安石可谓陵王室矣。
王室之所以尊者,以老成在侧,忠鲠在庭也;
而今也,离间老成,弃逐忠鲠,独为陛下引顽童,进柔佞。
安石可谓卑王室矣。
王室之所以彊者,以纲纪振,法度修,赏罚正也;
而今也,纲纪则乱之,法度则毁之,赏罚则倒之。
安石可谓弱王室矣。
王室之所以安者,以能使百姓有馀力而乐其生也;
而今也,敛于民者烦,督于民者急,夺于民者尽,而人人救死恐不暇。
安石可谓危王室矣。
夫王室之所以明者,以人情不壅于上闻,而万里兼听也;
而今也,朋邪壅之,或近在辇毂之下、国门之外,而君父不知,赤子嗷嗷,控告无路。
安石可谓翳王室矣。
忠臣义士言之及此,往往声泪俱发。
臣知陛下方倚望太平,必以臣言为非是。
然愿陛下密择一二正人,以他事使于四方,使潜采公议,及遴选一二亲信,访于都城,使尽录众说,则必有甚于臣所陈者矣。
臣犹恐未必敢以其实告陛下也。
其为忿嫉,亿兆所同,唯陛下穆然凝邃,独不得闻。
臣每思奉天之变,卢杞养成,未尝不为陛下寒心。
故人怨而不知,天下之深忌也;
以危为安,天下之深祸也。
惟陛下念之无忽。
臣尝读《易》,至于孔子之《杂卦》曰「亲寡,旅也」,不觉为君父掩书而泣。
夫惟天下之忠信为可亲。
陛下试察今左右前后之臣,皆忠信耶,非耶?
为权臣用耶,为陛下用耶?
彼其唯相朋以逢迎陛下,以窥伺陛下,以蒙蔽陛下,为权臣地尔。
而君父独立于群邪之中,可谓所亲者寡矣。
奈何以南面之尊、天下之势、多士之盛,而自谓旅人也?
陛下学备古今,独不见朱温之事乎?
先使昭宗孤然寄身于汴人之间,而后为乱。
唯天下之至明,为能见之于至微,而破之于未大。
愿陛下少回天几以照之,社稷幸甚。
陛下若惓惓于其贤,以为用之未尽,则何不静心潜思,自用之以来,四年于今,其益于陛下者何事?
成于天下者何功?
施于生民者何惠?
可垂后来者何法?
进于列位者何贤?
投于四荒者何佞?
陛下心通目明,能不昭觉,岂待臣一一指其人而条其事也?
意者,陛下数年以来,力排天下之议,主张斯人,而赧于卒不效,不果去之耶?
此又臣以为固无伤陛下之明,而适足示陛下之圣也。
前日闻天下誉之则用,今日见天下怨之则舍,是用以天下,舍以天下也,陛下何私哉?
不出反掌之间,而取泰于否,转危为安,圣人之能,孰过此者?
陛下幸思臣言,勿复以为疑。
且历古以来,贤王英主所与取天下、守天下者,莫非中原伟人。
今陛下坐中原,不与中原端厚之士共之,而独引远荒奇邪轻浅之人,与议大计,臣切恐中原豪杰,有侮笑陛下于林间者矣。
以陛下天资如此,自励又如此,真得忠贤而用之,尧舜三代不难到。
天下何时无真贤,今日取之者非其道尔。
彼真贤不以辩给为能,不以文采为高,不以聚敛为智,独能平心正意,深思远谋,为社稷久计尔,顾肯屑图近利以误苍生哉?
然其人谁不欲为君父用者,但耻以其身出于权臣之门,故逡巡晦缩而不肯进,岂尝须臾忘陛下?
陛下旷然奋英断,自收主权,诛大奸而窜群恶,以一清中外,而下半纸诏书以谢天下,曰:「听任之偏,大事几去,天启朕明,洞扫疑蔽,今愿复与士民相亲也」。
则可以激忠义于已阑,消祸灾于欲起,尧舜之治,咫尺在前,可不为陛下贺也!
如不留意于斯焉,后日之事,臣不忍言矣。
惟陛下察之。
论保甲之害奏元丰八年四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一、《文献通考》卷一五三、《宋史》卷一九二《兵志》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一
臣窃以保甲之法行之累年,朝廷固已知人情之所共苦,而前日下诏,蠲疾病,汰小弱,释第五等田不及二十亩者,省一月之六教,而为三日之并教,甚大惠也。
然其司尚存,其患终在。
今臣蒙恩,由河北知县擢置御史,敢以其所目见而身自历之者为陛下言。
不敢隐其实以欺朝廷,亦不敢饰其事以罔成法,惟陛下垂听,幸甚。
朝廷知教民以为兵,而不知教之太苛,而民不能堪;
知别为一司以总之,而不知扰之太烦,而民以生怨。
教之欲以为用也,而使之至于怨,则恐一日用之者不能如吾意矣,不可不思也。
民之言曰:「教法之难不足以为苦也,而羁縻之虐有甚焉。
羁縻不足以为苦也,而鞭笞之酷有甚焉。
鞭笞不足以为苦也,而诛求之无已有甚焉」。
方耕而辍,方耘而罢,方干而去,此羁縻之所以为苦也。
其教也,保长得笞之,保正又笞之,巡检指使巡检者又交挞之,提举司指使提举司之干当公事者又互鞭之,提举之官长又鞭之;
一有逃避,县令又鞭之。
人无聊生,每相与言曰恨不死尔。
此鞭笞之为甚苦也。
创袍、市巾、买弓、修箭、添弦、换包指、治鞍辔、盖凉棚、画象法、造队牌、缉牌架、僦倚卓、团典纸墨、看厅人雇直、均菜缗、纳秸粒之类,其名百出,不可胜数。
故其父老之谚曰「儿曹空手,不可以入教场」,非虚语也。
都副两保正、大小两保长,平居于家,婚姻葬丧之问遗,秋成夏熟,丝麻谷之邀求,遇于城市,一饮一食之责望,此迫于势而不敢不致者也。
一不如意,则以艺不应法为名而捶辱之,无所不至。
又所谓巡检者、指使者,多由此涂以出,贪而冒法,不顾后祸,有踰于保正、保长者。
此诛求之所以为甚苦也。
又有逐养子,出赘婿,再嫁其母,而兄弟析居,以求免者;
有毒其目,断其指,炙烙其肌肤,以自致于残废而求免者。
有尽室以逃而不归者,有委老弱于家而保丁自逃者。
保丁者逃则法当督其家出赏钱十千以募之。
使其家有所出,当未至于逃,至于逃则困穷可知,而督取十千,何可以得?
故县县皆常有数十百家老弱嗟咨于道路,哀诉于公庭。
如臣之愚且知不忍,使陛下仁圣,见之当如何也?
又保丁之外,平户之家凡有一马,皆令借供逐场教骑,终日驰骤,往往至于饥羸残坏而就毙,谁复敢言?
或其主家偶因出处,一误借供,遂有追呼笞责之害。
又或其家官逋督迫,不得已而易之,则有抑令还取之苦,故人人以有马为祸。
此皆提举司官吏倚法以生事,重为百姓之扰者也。
臣窃惟古者未尝不教民以战也,而不闻其有此,何则?
因人之情而为之法尔。
夫缘情以推法,则愈久而愈行,倚威以行令,则愈严而愈悖,此自然之理也。
兽穷则搏,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臣观保甲一司,上下官吏无毫发爱百姓之意,故百姓视其官司不啻虎狼,积愤衔怨,人人所同。
比者保丁执指使,逐巡检,攻提举司干当官,大狱相继,今犹未已。
虽民之愚,顾岂忘父母妻子之爱,而喜为犯上之恶以取祸哉?
盖激之至于此极尔。
臣以谓蓄而益深,安知其发有不甚于此者?
情状如此,不可不先事而处,以保大体为安静计。
夫三时务农,一时讲武,先王之通制也。
臣愚以谓一月之间并教三日,不若一岁之终并教一月
农事既毕,无他用心,自安于讲武而无憾,遂可罢提举司,废巡教官,一以隶州县,而俾逐路安抚司总之。
每俟教,则安抚司旋择教官,分诣诸邑,与令佐同教于城下。
一邑分番,当一月起发,则与正长论阶级罢教,则与正长不相谁何,而百姓获优游以治生,无终年逃遁之苦,无侵渔苛虐之患,无争陵犯上之恶矣。
且武事不废,威声亦全,岂不易而有功哉?
惟陛下深计远虑,断在必行,以省多事,以为生灵安乐之惠,以为国家安静之福。
天下幸甚。
论为君难四事奏元丰八年六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
臣闻孔子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臣窃以君道之大,无所不难,苟得其要而持之,则所难者少矣。
臣请略举其要,陛下试垂听,幸甚。
言无所隐之谓忠,心无所欺之谓信。
忠于主者不避嫌,信其己者不思谤,所以忠信或至于获罪,故人君以察忠信而主之为难。
巧于言之谓佞,顺于事之谓柔。
巧言则易得,顺事则易从,所以佞柔常至于日亲,故人君以辨佞柔而远之为难。
广大业者存乎勤,而人情常易于生倦,以隳其业,故人君以久而不倦为难。
成大谋者存乎断,而人情常牵于小不忍以乱其谋,故人君以弃小不忍为难。
臣以谓为国之要,能察忠信而主之,使得尽言,辨佞柔而远之,使不害政,行之以勤而无废弛之忧,济之以断而无优游之患,则治道成矣。
陛下盛德日新,四事之要,曾无所难,而皆自得益。
愿陛下不以易心处之,则德日新,又日新矣。
论治道贵清静俭约奏元丰八年六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九
臣观历代君臣讲治道者多矣,然莫如贵清静而敦俭约。
盖天下本无事,因扰之而事多,事多则民劳,民劳则怨,民怨则国家有缓急,虽赏之而不为用。
此所以莫如贵清静也。
天下之人所以养生送死者本自足,由夺之而后困,困而后为盗贼。
若不厚其本而徒严其末,虽杀之而不禁,此所以莫如俭约也。
臣窃伤比岁以来,好进之人纷纷建议,天下劳于多事,百姓困于不足,故臣愿陛下以清静俭约养天下,使百姓安且乐。
百姓安乐,则自然阴阳和而风雨时,海内将不胜其富矣。
人以为难,臣以为易,何则?
陛下自已有此心,惟在守之而勿失尔,不劳陛下费精神、用智力,臣故曰易。
如蒙采纳,乞以臣言诏辅臣,使体圣意。
幸甚。
乞罢提举保甲钱粮司奏元丰八年八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一
路提举保甲钱粮司名列监司,实无职事。
逐处郡县惟有封桩钱数百千文、历五七道,一月之间一转结而已。
每至巡教,无可指挥,从使州县有逢迎烦扰之弊。
若俾他司兼之,理无不可。
伏乞废罢,以省冗员。
宣仁皇后论察贤佞之说元丰八年九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七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七
臣闻治天下者不患乎无贤,而患乎有而不能用,用而不能尽,而使小人间之,以乱其治尔。
盖小人之杰者皆有材可称,有能可喜。
修威仪,正颜色,饰辞令,与贤并进于前,谁非贤哉?
此人主所宜察之而勿误也。
臣以谓旁求素履而深考之,博采公议而审观之,则贤佞可得而分矣。
臣请详道所以察贤佞之说,陛下垂聪明以听焉,幸甚。
贤人之所为,其进也难,其退也易。
利之所在不竞也,势之所居不趋也。
言行则惴惴以留而色不骄,言不行则迟迟以去而色不怨。
以百姓之安为乐,而不以己之安为乐;
以国家之危为忧,而不以身之危为忧。
矫世厉俗,有所不为,以触忌也而不变;
犯颜逆鳞,无所不尽,以婴祸也而不悔。
不蔽天下之善,不隐天下之恶,专以不欺事其君;
执德秉义,终始如一,不观当时之所好恶而顺之。
此所谓贤者也。
陛下试持此以取之,而天下之贤有不为陛下所得者,臣不信也。
佞人之所为无定志也,无定言也,上所欲为则为之,不惜其君之过举也,不恤其民之后害也。
进人不以为国家而以为己,谋事不以先社稷而以先身,天下有疾苦而不以告也,天下有善良而不以闻也。
怀禄耽宠,人情之所共厌,而不自知也;
前日以为是,后日以为非,而不愧也。
然而自古中材之主未尝不为所惑者,其巧言可听,其令色可悦,仁人君子之朴讷非所敌尔。
此所谓佞人也。
陛下试持此以照之,天下之佞人有不为陛下所见者,臣不信也。
孔子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
伏惟太皇太后陛下知足以知之,仁足以守之,勇足以行之,惟知之益深,守之益固,行之益笃,以终之而已。
延登忠贤,以辅成主上之圣德;
放远佞柔,使不为清明之瑕,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乞养诚心以来谏奏元丰八年九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
臣伏以社稷有安危,天下有治乱,群生有忧乐,系人君措之何如尔。
夫以一身之寡而应万机之繁,以九重之深而察万里之远,非谏诤以寄聪明于万有,使人人为我视,物物为我听,则何以遂群生之乐,成天下之治,保社稷之安哉?
然而听谏非难,来谏为难。
来谏非难,在诚心以好之,诚心以行之而已矣。
百姓至愚也,诚心则可以感;
四海至广也,诚心则可以达;
鬼神至幽也,诚心则可以通;
天地至大也,诚心则可以动,而况于其馀乎?
人主茍诚心于好谏而诚心以行之,则天下之人皆愿以诚心告之,惟恐其后尔,惟恐其不至尔。
好名之君,盖亦未尝不自以为好谏也。
然天下之善不至于前,而天下之美不归焉者,何也?
无诚心以将之也。
无诚心以将之者,患在蔽于有所偏好尔。
有所偏好,则小人得乘间以进,而君子之论远矣。
小人固亦自以为能谏也,特顺其所好而补助之以为说,岂谏也哉!
然其君自以为忠于我,而日加亲近,曾不知所以说己而成己之恶也。
君子之于谏,直拂其意,以攻其偏好,而勉之于大道。
然其君或以为异己而恶之,甚者至以为谤己而害之。
此安危、治乱、忧乐之所以分也。
臣以谓养诚心有道守之,以至静处之,以至虚持之,以至平行之,以至公而不置毫釐他意于其间,则诚心得矣。
诚心得则明,明则是非不乱而忠邪判矣。
忠邪一分,天下之治可坐而致也。
伏惟皇帝陛下始初清明,圣德方进,愿养诚心以来天下之善,不立偏好以杜小人乘间,而使君子之论日闻于前,天下幸甚,社稷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