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潘兴嗣北宋 1021 — ?
郭功甫 北宋 · 潘兴嗣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休恨古人不见我,犹喜江东独有卿。
尽怪阿戎从幼异,人疑太白是前生。
云间鸾凤人间现,天上麒麟地上行。
诗律暮年谁可敌,笔头谈笑扫千兵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七引《潘子真诗话》 《苕溪渔隐丛话》:袁世弼宦游当涂,时功甫尚未冠也。世弼爱其才,荐于梅圣俞,自尔有声。功甫尝谓吾大父清逸云:“数载汲引,二丈力也,蒿埋三尺,不敢忘其赐。”功甫既壮,颇恃其才力,下笔曾不经意,论者或惜其造语无刻厉之功。清逸云:“如功甫岂易得。但置作者中,便觉有优劣耳。”清逸尝有诗戏之云云。)
茂叔太博 北宋 · 潘兴嗣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心似冰轮浸玉渊,节如金井冽寒泉。
每怀颜子能希圣,犹笑梅真祇隐仙。
仕傥遇时宁枉道,贫而能乐岂非贤。
区区世路求难得,试往沧浪问钓船明桑乔庐山记事》卷一○)
滕王阁春日晚眺 北宋 · 潘兴嗣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重叠西屏对面开,巍城穹阁信雄哉。
眼中孤鹜云边没,望里长江槛外来。
蛱蝶图成春未晚,柘枝筵动客多才。
休论今古兴亡事,时倒金樽醉一回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一○)
八百石洞 北宋 · 潘兴嗣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八百仙来不记年,剑池丹井尚依然。
秀峰插汉含灵气,古洞通真锁瑞烟。
竹简漆书何处觅,神符白雪更谁传。
軿一去人间世,应念沧波又变田(清师方蔚同治《奉新县志》卷一)
凌云阁 北宋 · 潘兴嗣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萧峰顶上与云齐,一派溪流直下飞。
击破寒冰千万片,涵林幽响动清晖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六《江南西路·隆兴府》)
秦人洞 北宋 · 潘兴嗣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秦人当日避风烟,自种桑麻老洞天。
绿竹横溪鸡犬静,不知门外汉山川(同上书卷一五七)
西山翠岩联句 北宋 · 潘兴嗣
 押宥韵
苍龙夭矫西山来,凿破明珠成碧岫(任)
何人架空起楼阁,地灵不敢藏馀秀(潘)
锁窗云重衣巾润,梳木风清肌骨透(任)
客来一夜与僧谈,气觉浩然充宇宙(潘)
同上书卷五二引《潘子真诗话》 《苕溪渔隐丛话》:任大中……尝从清逸老人游西山,夜宿翠岩,联句云云。
逍遥亭 北宋 · 潘兴嗣
 押词韵第四部
作亭名逍遥,此理诚不虚。
宽于一天下,原宪惟桑枢。
况我卜清旷,风雨庇有馀。
方池容潋滟,小径足萦迂。
花木颇窈窕,松筠亦扶疏。
鸣蛙送鼓吹,好鸟来笙竽。
可琴亦可咏,可饮亦可娱。
盘虽无下箸,宾食亦有鱼。
恢论或申旦,隐几忘移晡。
困来展足眠,醉倒从人扶。
率尔但付畅,因烦而领无。
邺侯三万轴方朔五车书
弃置复弃置,任自相贤愚。
无妨吾逍遥,此乐诚何如。
师道 北宋 · 潘兴嗣
 押词韵第三部
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
破崖求圭角,务出己新奇。
恻恻去圣远,六经秦火隳。
不有传授学,涉猎安所为。
汉儒守一经,学者如云随。
承习虽未尽,模法有根基。
荐绅立朝廷,开口应万机。
附对皆据经,金石确不移。
熟烂见本末,较然非可欺。
吾愿下学官,各立一经师。
务尽道德业,不取章句辞。
庶几昔人风,炳然复在兹(以上宋吕祖谦《宋文鉴》卷一九)
濂溪 北宋 · 潘兴嗣
 押有韵
鳞鳞负郭田,渐次郊原口。
其中得清旷,贵结林泉友。
一溪东南来,潋滟翠波走。
清响动灵粹,寒光生户牖。
峨峨双剑峰,隐隐插牛斗。
疏云互明晦,岚翠相妍丑。
恍疑座中客,即是关中叟。
为歌紫芝,更击秦人缶。
窅然忘得丧,形骸与天偶。
君怀康济术,休光动林薮。
得非仁知乐,夙分已天有。
捉鼻固未免,安能混真守。
日暮车马徒,桥横莫回首清毛德琦庐山志》卷一一)
龙沙 北宋 · 潘兴嗣
 押词韵第三部
五陵无限人,密视龙沙记。
龙沙虽未合,气象已灵异。
昔时蛟龙湫,半作麻地。
地形带江转,洲浮有连势。
陵谷岂可常,渊窦在何岁。
微生久慕道,安恬辄忘味。
愧无及物功,碌碌尚匏系。
生蒙尘土厚,未受神仙秘。
何时与孤鹤,冉冉从此逝(清谢旻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八)
其一 北宋 · 潘兴嗣
丰狱剑飞云气尽,吴州仙去敢言轻。
其二
 押青韵
窥鱼白鸟明残照,抱石幽云点半青秋屏阁
其三
 押梗韵
拟将十幅绡,绘出云堂景(云堂院)
按:以上《舆地纪胜》卷二六《江南西路·隆兴府》。
赵希道 北宋 · 潘兴嗣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三、《皇朝文鉴》卷九九、《文章辨体汇选》卷三四○、《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七九、《四续古文奇赏》卷二一
予少时,以为天下功名,惟慷慨魁垒之士能奋力以取之;
睥睨而举目,优游而就步,则以为不若人矣。
既而熟视天下之士,颠仆寒饿之际,老死林谷之间,未必尽非才,而世之出于功名者,或异是焉。
犹中疑而未决也,则取史氏所载,上下数千载,泛滥而博求之,然后知功名立者,或偶于一时,不必皆奇男子,又有幸不幸也。
反而思之,则缩缩然不得其所欲。
因取文王、周公、孔子之书,颠倒散漫以观乎消息盈虚之际,则豁然若有所得。
嗟乎!
始予之狂,犹腾澜怒涛,横流逆奔,吞噬百川。
久之势旋气定,平入于海,虽蛟鱼百怪出没汹涌,而不知所以汨乎其中。
盖予与希道别,十有三年,予之锐气销铄顿挫如此。
希道平时尤喜功名,廓落敢言,今乃为小官奔走数千里外,宜其愤愤不得于心,乃俯首低气,视甔石焉不啻若千金之重。
岂其所徇者轻而无异于吾之说邪?
如无异于吾说,则笃吾以自信,如是功名之来也有馀,其去也无不足,乃所谓幸不幸者,豁然于胸中矣。
希道其勉之。
通论 北宋 · 潘兴嗣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三、《皇朝文鉴》卷九九、《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一七
昔者井法大坏,而天下之民病矣。
然而智者一出,则藏兵于民,藏食于兵,以全制胜,坐而收功,则谓之屯田者是也。
汉尝以数万之众临氐羌。
氐羌固小矣,而议者谓费而胜之,不若以全制也。
于是以万人留田,果无一矢一镞之费而虏平矣。
曹操出于扰攘之际,忧不先于天下,而忧食不出于兵也,于是大兴屯田,以示天下之形势。
势莫微于羌事,莫急于时,顾必先此者,盖不苟一切之便,而以深久之利为虑也。
昔者兵赋之法大坏,而天下之武备虚矣。
然而智者一出,则兵有府,府有帅,帅有统。
唐尝以六十万之众田于近辅之郊。
当四方有事时,长戈利戟,奋然而直往;
及其无事,则偃兵以就农。
故天下之言武备者,必先府兵。
今以数十万之众,宿于燕、秦、晋、魏之地,半天下之赋,长毂巨轴,逆险溯波而上,不足以给奉养。
重商贾之利,出内帑之金,不足以佐费用。
无事之时,顾且如此,一有事则重以四方之兵,倍数而益之,岂惟费广,而坐饲之骄,不足以临敌也。
亦尝以二十万之众弃于好水之上,只轮奇马无还者,此养之无制,备之不素故也。
夫燕、秦、晋、魏之郊,地非不广,民非不悍勇,田非尽辟也。
一旦索悍勇之民辟地而殖之,胡为而不可耶?
择天下之精兵,置之近辅之郊,拟府而为之制,亦胡为而不可耶?
不及十年,必盈于塞下,而黥墨之徒,可坐而铄也。
晁错削七国而七国反,主父偃建分封之法而诸侯不自知其弱,然则屯田、府兵之制行,而天下之骄兵亦不自知其削矣,何惮而不为也?
边粟已实,屯兵已强,中州之赋益宽,则北狄不敢爱其赆,羌人不敢慢其礼,此以全制胜也。
昔之骄,今也悍勇;
昔之不足,今也有馀。
不幸而有警,内府出节,外府出兵,拥钺而下,临燕而燕动,临秦而秦詟,此所谓庙胜也。
荆、楚、蜀、越,四分五裂之地,天下用武之处也,亦不可以不思。
及其有事而欲以巧胜之,不亦拙且缓乎?
争论 北宋 · 潘兴嗣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三、《皇朝文鉴》卷九九、《经济类编》卷二六
匹夫之贱,犹立子以争其恶,立友以议其过。
况万乘之贵,呼吸而霜露变,指顾而荣辱移,朝不争则暮有被其害,暮不争则朝亦然,至有顷刻而不及者。
孔子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又曰:「商有三仁焉,比干谏而死」。
其旨远矣。
或岂无谏与讽欤,譬之疾耳。
有缓补逸养而后定,有攻治而后胜,有针砭而后起者,盖时有缓急,势有盈虚,先后之理,不可以一途御也。
讽者依违而不切,《诗》所谓「主文而谲谏」,此缓补逸养之道也。
谏者直指其事,争者婴其鳞矣,此攻治之不效而至于针砭也。
若尧咨而舜俞,禹拜而舜赞,可以无事于谏争,犹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
君臣相与戒饬,兢业如此,后世之君,奚恤而不用哉?
昔者,汉高帝周昌曰:「我何如主」?
曰:「陛下桀纣之主也」。
高帝容之,决非桀纣明矣。
如使桀纣之君,虽无道,犹用争臣,亦不失天下矣。
原谏 北宋 · 潘兴嗣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三、《皇朝文鉴》卷九九、《经济类编》卷二六
舜命龙曰:「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于《皋陶谟》则曰:「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
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颜渊问为邦,孔子曰「远佞人」。
舜固聪明睿智,君臣之间,吁谟戒饬,忧此而已。
颜渊亚圣,亦云远佞。
然则圣哲之虑远矣。
谏之不行也,其原起于近习,始于纤微,成于浸润,终至于不可禦。
人君者喜则有赏,怒则有诛,不可不察也。
盖未尝滥诛矣,诛一小臣则大臣及之;
未尝滥赏矣,赏一佞人则大佞及之。
不窒其源,虽欲救之,将若之何?
予故曰谏之不行,其源盖起于近习,不可不虑也。
张唐公香城记后 北宋 · 潘兴嗣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三、《皇朝文鉴》卷一三一、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三、康熙《西江志》卷九六
唐公,国士也,立朝敢言,名动󲦤绅。
视万钟之禄,不易其操,一岳一壑,自谓过之。
方此时,仆齿发方少,已无仕宦意,第以琴书为乐,相视莫逆,至于忘年。
可谓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愧于古人矣。
每一至此,视公笔迹于坏壁间,字浸漫灭,惘然于怀。
真觉上人好事,次录其言,勒于石。
周茂叔墓志铭熙宁六年 北宋 · 潘兴嗣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三、《皇朝文鉴》卷一四四、太常周氏宗谱、嘉靖《九江府志》卷三、《周子抄释》卷二、《濂溪志》卷四、《周子年谱》卷一
吾友周茂叔讳惇颐,其先营道人
曾祖讳从远,祖讳智强,皆不仕。
考讳辅成,任贺州桂岭县,赠谏议大夫
君幼孤,依舅氏龙图阁学士郑向
以君有远器,爱之如子。
龙图公名子皆用惇字,因以惇名君。
景祐中,奏补试将作监主簿,授洪州分宁县。
君博学行己,遇事刚果,有古人风,众交口称之。
部使者以君为有才,奏举南安军司理参军
转运使王逵以苛刻莅下,吏无敢可否,君与之辨狱事,不为屈,因置手版归,取诰敕纳之,投劾而去。
为之改容,复荐之,移,改桂阳,皆有治绩。
用荐者迁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县。
其为治精密严恕,务尽道理,民至今思之。
太子中舍签判,覃恩改虞部员外郎通判永州
今上即位,恩改驾部
赵公抃入参大政,奏君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称其职。
虞部郎中提点本路刑狱。
君尽心职事,务在矜恕。
虽瘴疠僻远,无所惮劳,竟以此得疾,恳请郡符,知南康军
未几,分司南京
赵公抃复奏起君,而君疾已笃,熙宁六年六月七日,卒于九江郡之私第,享年五十七。
君笃气义,以名节自处。
郴守李初平最知君,既荐之,又赒其所不给。
初平卒,子尚幼,君护其丧以归葬之。
士大夫闻君之风,识与不识,皆指君曰:「是能葬举主者」。
君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馀以待宾客
不知者以为好名,君处之裕如也。
南昌时,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苏。
视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数百,莫不叹服。
此余之亲见也。
尝过浔阳,爱庐山,因筑室溪上,名之曰「濂溪书堂」。
每从容为余言:「可止可仕,古人无所必。
束发为学,将有以设施,可泽于斯人者,必不得已,止未晚也。
濂溪者,异时与子相从于其上,歌咏先王之道,足矣」。
此君之也。
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
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诗十卷,今藏于家。
母郑氏,封仙居县太君
娶陆氏,职方郎中参之女。
再娶蒲氏,太常丞师道之女。
子二,曰寿、曰焘,皆补太庙斋郎
其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窆于德化县德化乡清泉社母夫人之墓左,从遗命也。
寿等次列其状来请铭,乃泣而为之铭。
铭曰:
人之不然,我独然之。
义贯于中,贵于自期。
谫谫日甚,风俗之偷。
乃如伊人,吾复何求。
固在我,寿则有命。
道之不行,斯谓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