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林旦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西谷(由桃源以西至应真绝顶共为西谷) 宋 · 林旦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平昔山林性,今来水石乡。
栽花寻秀垄,泛酒掬沧浪
地暖春常早,云阴夏自凉。
岁成还北去,魂梦此难忘。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应真亭(亭在蓬莱山顶。予酌透瓶泉,得石井栏记,即大中时真乡,遂以名之) 宋 · 林旦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我爱井泉清,来逢井上铭。
佳名知故里,绝巘为开亭。
目外仙舟远,云闲拱木青。
茫然千古意,谁与问沧溟。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桃源 宋 · 林旦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十亩红桃径,穿花过水西。
清泉来不断,行客到应迷。
露锦披芳坞,晴霞倒碧溪。
年年春意在,当会自成蹊。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蓬莱泉(即炼舟山透瓶泉) 宋 · 林旦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采药瀛洲去,扁舟竟不还。
黄金成海外,故井独人间。
乳滴岩花润,苔封石字斑。
空令千载后,犹复望三山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濯缨亭 宋 · 林旦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早岁逐浮名,尘埃已倦行。
浩然临绝岸,聊此振烦缨。
世事随波远,吾心自水清。
营营朝市露,谁识孺歌声。
闲亭 宋 · 林旦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昔人尝种竹,此意为山林。
野翠何凌乱,羁怀得放吟。
化龙知有节,待凤岂无心。
怅望山阴客,飘然不可寻。
闲亭 曲水亭 宋 · 林旦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岩溜抱山急,传觞何太频。
回看野客醉,还笑浊醪醇。
汉曲人方远,兰亭迹已陈。
劳生无足校,酣放即天真。
闲亭 灌木亭 宋 · 林旦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行行竹间径,时此一登临。
为有凌霄干,长垂满座阴。
海云生远目,山月照闲心。
幸免材为累,无言弃掷深。
闲亭 观澜亭 宋 · 林旦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万古渊源会,凭栏誙一观。
云涛谁可际,勺水自为难。
日月闲中永,乾坤物外宽。
幽人休怅望,平地亦波澜。
闲亭 射圃 宋 · 林旦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百步开新圃,弯弧注采正。
樽罍供乐事,金鼓叠欢声。
敏手徒为妙,中心自要平。
何人能举觯,观堵定纵横宋张津《乾道四明图经》卷八)
虎丘示子虙昔与次中(疑当作子中游题榜尚存 宋 · 林旦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一望家山上虎丘,凄然魄动念同游。
林峦不改如平日,蒲柳先衰又几秋。
敢学登临小东鲁,却因零落恨西州
鸰原寂寞归鸿断,未拂前题已泪流清顾湄虎丘山志》卷八)
李定不可复加擢用奏(一 熙宁四年正月 宋 · 林旦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九
定始则以侍养便为行服之年,及闻朝廷议令追服,复称仇氏非其所生,本末反覆,实避追服。
伏以礼法二字系朝廷之大端,定既堕败人伦,不能自请,尚冀朝廷申明,以正薄俗,岂可曲徇定之私说,废蔑大义,复加擢用?
李定不可复加擢用奏(二 熙宁四年正月 宋 · 林旦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九
按定初言明知仇氏为母,虽未行服,但尝解官侍养,其情犹可恕者。
因朝廷再加审诘,既避追服,又惧得罪,遂作为缪悠不可考实之言,冀为终身之疑,内欺其心,上惑朝廷,此则天下之所共恶者。
使定自请追服,犹未能逃名教之责,况朝廷覆问,言者纷纭,经涉时月,曾无一辞以请,安然自得,略无愧畏,便已背亲,贼害忠孝,无甚于此!
朝廷方且迁官进职,置在劝讲,臣实不知其可也。
李定不可复加擢用奏(三 熙宁四年正月 宋 · 林旦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九
父子相隐,圣人以为直。
李问闺门之私,郜氏、仇氏平时不正之,偶缘定之故,暴其宿丑,喧布朝野,彰父不义之恶,忘母所生之恩。
王安石蔽护李定熙宁四年正月 宋 · 林旦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九
宰相王安石以定素出其门,力为荐引,虽旧恶暴露,犹曲折蔽护,言事者敷陈义理,一不省顾。
淮南转运使刘瑾,定阴相交结,希合附会,故作疑辞,附下罔上,表里欺蔽,致不孝之人擢为君侧。
臣至中书安石谓臣言:「此事自出上意」。
臣闻古之事君者,善则称君。
今众人知仇氏为定母,安石独以为非;
众人知定为不孝,安石独以为可。
乞察蔡确章惇等馀党阴谋奏(一 元祐元年三月 宋 · 林旦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三、《宋史》卷三四三《林旦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
伏闻广言路然后知朝政之得失,达民情然后知天下之利病。
古帝王立政制治,莫不先斯二者。
伏见去岁五月,陛下临御之初,自下明诏,以求谠言,此深得为政之先务也。
是时󲦤绅之士、闾巷之民欣睹德音,争欲自献。
及详观诏语,则名虽求谏,其实杜塞人言。
何者?
诏书凡二百馀字,求谏之言才数十句,馀者约束丁宁,使不得观望迎合,犯分干誉,终之以必行黜罚,以恐惧之。
于是人人相戒,虽怀欲谏之诚,重虞犯令之祸,言将出而复止。
当日陛下圣德可谓美矣,而权臣用事,恐彰己过,乃公托诏辞,阴藏奸慝,上以蒙蔽聪明,下以胁制臣庶。
赖庙社之灵,开悟圣心,是岁六月再申诏谕,而前诏遂不施行,自此远近之人言方达天聪。
如闻五月诏书乃是蔡确、章惇等造为此谋,其辞乃出惇手。
惇之敢走弄事权,欺蔽朝野,扬扬自得,略无畏惮,以此观之,可见奸臣用事,其为害如此之深!
陛下深居九重,不可不常察此辈走弄事权也。
、惇继出,少快天下之心矣,然其馀党二三执政终以不便于己,常怀丑正恶直之心,尚虑进对之际,却谓近日台谏官论事太烦,动摇人心,以致不安,此言不可轻听也。
陛下试推前日、惇之奸谋,则今日言者之措意,乃是又为自安之计,非纳忠于陛下也。
唐宰相李义府阴邪倾险,既窜岭南,天下忧其复用,及其死也,内外乃安。
大抵人心安危,全系奸臣之用舍,非系于台谏官言事多少也。
蔡确、章惇、吕惠卿、王安礼,天下共知其为大奸也,其资性皆至险谲,其才智又各敏给。
则卖恩报怨,潜布奸党,使上之人信其深重而不之疑,下之人畏其忍刻而莫敢议。
惇则素行卑污,阴结权倖,专为强辩,朋奸害正。
惠卿饰诈遂非,贪功妄作,中伤良善,巧自营进。
安礼贪污恣横,公为不道,侵凌朝士,姑息小人。
此四人者始缘王安石而进,后或分朋,自为死党。
张璪、李清臣,则又雷同附会于其间者也。
向来吕温卿、和卿、升卿以惠卿之弟,蔡京、蔡卞以安石之亲,骤迁迭用,多据要剧,乃、惇、璪等以此报安石、惠卿之恩也。
凡此朋类,相济以权,相交以利,相报以恩,中外侧目,孰不畏惧?
先帝雄才大略,驾驭此辈固自有术,虽时时小有欺蔽,然不敢肆为大恶。
惇与惠卿、安礼又各尝以罪逐去,独以内深险而外固密,人无敢白其奸者,故得容身最久,至陛下而后去之,其去之可谓难矣!
使四人者今日尚留朝廷,天下之安危殆未可知也。
、惇外补,等在朝,与其党逐日夜冀其复用,但畏陛下圣明,照见情状,阴谋邪计,未敢即发,反指台谏官论事太烦,动摇人心,以惑圣聪。
伏望陛下臣区区之诚,特赐省览,每因执政进对之际,特留宸虑,深究群情,如涉倾邪,毋惮斥逐,以折奸谋,尽使消沮。
如此,则言路开广,民情通达,忠邪悉判于上,权势不分于下,幸甚!
乞察蔡确章惇等馀党阴谋奏(二 元祐元年三月 宋 · 林旦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续资通鉴长编》卷三七三
执政用事旧人,未免尚怀欺罔,援引非类,排辟正人,宽当罪之诛,回已行之令。
人心罔测,为之不安,臣须至论列。
但得此辈所为尽合公议,岂敢妄加捃摭,自求立异?
进拟之际,防微杜渐,烦陛下更加审察。
乞察蔡确章惇等馀党阴谋奏(三 元祐元年三月 宋 · 林旦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三
吕惠卿本与王安石同谋共事,后却争权相倾,先帝素恶其奸邪,屏于外任,不令预政者十有二年。
今遇圣明,内自嫌畏,一旦无故托疾而求宫观,则其包藏奸心不浅。
璪辈日夜尚冀其复来,伏望常赐深察。
乞察蔡确章惇等馀党阴谋奏(四 元祐元年三月 宋 · 林旦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三
邢恕日夜出入蔡确、章惇、张璪等门下,干预时政,又传达意指,与台谏官黄履等阴相表里,走弄事权,以致骤加进用,趋附者盈门,气焰可畏。
尚赖陛下圣明,照见奸邪,令与外任差遣朝士闻之相庆。
之资浅罪大,出知节镇,已是宽恩。
窃虑执政中有素党者,密加营救,渐乞召还,以为鹰犬。
奸邪入朝,必无安静之理,伏望留神省察。
乞重黜邓绾元祐元年四月 宋 · 林旦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五
御史中丞邓绾,人质猥下,天性险佞。
先帝圣明,察见之情状,正其罪而黜之。
待制,又复龙图阁直学士,自邓徙扬,而顽然无知,尚怀不足。
伏望特出圣断,重行诛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