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冲元
姑孰 宋 · 李冲元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琉璃万顷碧如堆,画栋连云户牖开。
晴嶂势吞三楚尽,暮潮声带九江来。
六朝寂寞惟流水,孤垒荒凉只旧台。
惆怅骑鲸人已老,夜船空棹月明回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八《江南东路·太平州》)
仰山 宋 · 李冲元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孤云欲作人间雨,流水空传物外声。
老柏倚岩高转瘦,寒花著雨坠还生。
鞠城等铭 其四 枷铭 宋 · 李冲元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
尔负虽重,负尔之负。
予也亦重。
尔负若去,则亦释予之负。
宋 · 李冲元
 押删韵
窄径随溪转,悬崖带藓斑太平山
按:以上明严嵩正德《袁州府志》卷一
投子山青和尚颂古集 宋 · 李冲元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投子义青禅师语录、同治《浮山志》卷四
大阳山中,木人孤坐,石女怀胎,频年不举。
山前瑞草,付与谁耘;
岭畔泥牛,何人收放。
空王殿上,车轴将摧;
古佛渡头,船舷欲破。
惟有半穿皮履,无缝布衫。
当时觌面呈人,到底承当不下,月华圆鉴,攒眉浩叹。
携归金谷岩中,分付白云老子
于是金鸡抱卵,丹凤生雏,玉钵开花,蟠桃结子。
直得山河震动,天地掀腾,不妨特地新鲜,也是一场奇怪。
从此卖汕市上,旧店重开,古庙香炉,祥烟再起。
胡笳曲子,韵出清霄,写向无孔笛中,未知谁人侧耳。
诸方传去,各善护持,若遇知音,大家吹唱。
时元丰七年四月望日,龙眠李冲元序。
按:康熙安庆府志》卷三二,康熙十二年刻本。
莲社图记元丰四年一月 宋 · 李冲元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停云馆帖》卷六、《式古堂书画记》卷二二、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四
龙眠李伯时,为余作《莲社十八贤图》,追写当时事。
十八贤行状,沙门慧远初为儒,因听道安讲《般若经》,豁然大悟,乃与其弟慧持俱弃儒落发。
太元中,至庐山
沙门慧永先居香谷,欲驻锡是山。
一夕,山神见梦,稽首留师,忽于后夜雷电大震,平旦,地皆坦夷,材木委积。
江州刺史桓伊表奏其异,为师建寺,是为东林,因号其殿为神运
时有彭城遗民刘程之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南阳宗炳、张诠、张野凡六人,皆名重一时,弃官舍禄,来依远师。
复有沙门、昙常、惠睿、昙诜、道敬、道生、昙顺凡七人,又有梵僧佛驮跋陀罗、佛驮邪舍二尊者,相结为社,号庐山十八贤
陈郡谢灵运以才自负,少所推与,及来社中,见远师,心悦诚服,乃为开池种白莲,求预净社,远师以其心杂,拒而不纳。
陶潜时弃官归栗里,每来社中;
或时才至,便攒眉而去,远师爱之,欲留不可得。
道士陆修静,居简寂观,亦常来社中,与相善。
自居东林,足不越虎溪
一日送陆道士,忽行过溪,相持而笑。
又尝令人沽酒,引渊明来。
故诗人有云:「爱陶长官醉兀兀,送陆道士行迟迟。
沽酒过溪俱破戒,彼何人斯师如斯」。
又云「陶令多招不得,谢公心杂去还来」者,皆其事也。
此图初为入路,与清流激湍,萦带曲折。
踰石桥,溪回路转,石岩一;
又缭而上,石岩一。
二岩之间有方石池,种白莲华。
岩之旁有石梯,度山迤逦而去,不知所穷。
当图穷处,横为长云,蔽覆树腰岩顶,其高深远近,盖莫得而见也。
傍石池有高崖悬泉,下潴为潭,支流贯池,下注大溪,漱石而激浪者,虎溪也。
岩之外游行而来者二人:一人登岭出半身者,宗炳也;
一人蹑石磴而下者,昙顺也。
岩中为经筵会讲者六人:一人踞床凭几挥麈而讲说者,道生也;
一人羽扇目注悬猿而意在深听者,雷次宗也;
一人合掌坐于床下者,道敬也;
一人相向而坐者,昙诜也;
一人执经卷跪听于其后;
童子一舒足搔首,有倦听之意。
莲池之上,环石台坐而笺经校义者五人,石上列香炉、笔砚之具。
一人凭石而坐者,刘程之也;
一人手开经轴倚石而回视者,张诠也;
一人正坐俯而阅经者,惠睿也;
一人回坐拱手傍视而沉思者,慧持也;
一人如意而指经者,慧永也。
一人捧经籍与童子如意立其后;
又童子跪而司火,铗向炉而吹;
一人俯炉而方烹;
捧茶盘而立者一人,傍有石,置茶器。
又一岩中有文殊金像,环坐其下为佛事者三人:一人执炉跪而歌呗者,昙常也;
一人坐而擎拳者,道炳也;
一人执经卷而坐者,周续之也。
临溪耦坐者二人,皆梵僧:一人袒肩短锡者,跋陀罗也;
一人举如意据膝而坐者,邪舍也。
童子一,卷发胡面,羽扇立其后。
一人露顶坦腹仰视悬泉,坐而濯足者,张野也;
童子巾立其侧。
又蹲而汲者一人。
石桥之旁,峭壁崛起,前有僧与道士相捉而笑者,远公陆道士过虎溪也。
一人貌怪雄视,捉胆瓶而立者,捕蛇翁也;
童子负杖却立而侍。
一人乘蓝舆者,渊明之回去也。
渊明有足疾,尝以竹篮为舆,其子与门生肩之。
前者若欲憩而不得,后者若甘负而忘倦,盖门人与其子也。
童子负酒瓢从之。
一人贝叶,骑而方来者,谢灵运也;
旁一人曲笠,童子负籍前骑而行。
凡为人三十有八焉,一猿、一鹿、一器用,草木不复以数计。
人物洒落,泉石秀润,追千载于笔下,萃群贤于掌中,开图恍然,若与之接。
挥麈而谈者,如欲悬河吐屑,肆辩而未停;
默坐而听者,如欲屏息杜意,审谛而冥冥。
沉思者,如欲钩深味,叩伭关,宅灵府,而游恍忽之庭;
梵呗者,如欲转喉鼓舌,而有云雷之响,与潮海之声。
行往来者,如御风而遐举;
坐临水者,如骑鲸而将去;
笑执手者,轩渠绝倒,达于衣冠。
盖其心手相忘,笔与神会,而妙出意表,故能奴隶顾、陆,童仆张、吴,跨千载而独步。
非十八人不足以发伯时之笔,非伯时者不足以写十八人之趣。
岂非泉石膏肓,烟霞痼疾,其臭味相似,故形容之工,若同时而共处者也。
伯时于余为从兄,实山林莫逆之友。
为此图凡三十八日而成,余得之,游居寝饭其下。
客来观者,或未知莲社事,因记其后,览者当自得之也。
图成于元丰庚申十二月二十五日明年辛酉正月二十六日,龙眠李冲元元中记。
按:《庐山志》卷一二上,同治刻本。
华盖山浮丘公王郭二真君记元符二年七月 宋 · 李冲元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光绪《抚州府志》卷八一、民国《华盖山志》卷七、道家金石略
临川山秀水灵,颇多前代神仙遗迹,丹井仙坛,往往杂出于图记文字间,可以考信,而崇仁华盖山王、郭二真君祠灵迹尤著。
唐颜鲁公隋开皇五年旧碑所载事为记,不著名字州里,而世系复舛谬。
惟曰于金华山浮丘公授教,后居此山,能飞符走石,兴云致雨,使死者苏病者愈。
晋元康二年上升。
其后州县岁时水旱祷之立应,而又男女疾疫,祈禳无不之焉,至走旁郡数千里。
人皆恭敬洁斋,然后敢登山,不尔,风雷雨雹、虎豹蛇虬蜂虿之变立至。
祠中并立浮丘公像,山下犹有仙坛存焉。
熙宁中,州以王、郭异事上之,神宗皇帝封王为冲应真君,郭为诚应真君,而偶遗浮丘公事,故旌号不及。
元符二年洪州不雨,民有忧色。
右正言王公桓漕使权领州事,闻三真人感应如此,乃疏食斋居,迎请真像至府城,率僚属迓于城门之外,馆于天庆观中,阴云随至。
焚香恳祷,雨即大霪,三日始霁,稼穑勃兴,郡人欢呼,叹未曾有,莫不德公之赐。
公曰:「浮丘为二真人师,而褒礼未加,甚非所以严奉高真之意」。
乃符临川主者具浮丘公始末,将请命于朝廷,而属门吏李冲元考覈其事记之。
冲元谨按刘向《列仙传》称王子晋浮丘公,接以上嵩山
而《汉书》言浮丘伯吕后时犹在长安楚元王交从之授《诗》学,盖齐人也。
唐林宝《元和姓纂》亦载浮丘伯云子师之。
子晋周太子,然则浮丘盖又出于子晋之先,莫知其来之远近。
意其汉时隐于儒生,犹老子之隐于柱下也。
呜呼!
神仙之学,古无有也,自秦皇、汉武好方士长生不老之术,世始知有神仙。
刘向因之为《列仙传》,独载王子晋浮丘,而浮丘公反无传,然则当向时已莫得而考矣。
王、郭当晋元康时浮丘,则疑若常在人间,岂有意于接引后来耶?
夫神仙之学,大抵宗本黄帝、老子,以清净无为、虚心寡欲为本,而佐以阴功密行及炼丹服气之术,要之,非超迈洒落者不能也。
方其混迹人间,未必有显称,皆以名为深戒;
迨其仙去,始著异迹,使人知所向而已。
此其用意,岂浅识狭虑者所能髣髴?
而秦汉之君,富有天下,穷兵黩武,心伪意盛,神荒气蠹,乃欲长生不死,是果足以出造化、越古今乎?
然近世为是学者,反以钓名贾利,仆仆公卿之门,来献其说,且偃然居之不疑,自谓已尝经昆崙,涉太虚,而乎恍惚之庭矣。
闻其风者,至或危坐启听,不敢窃议,曾不察其人真超然世表者乎?
历观前代诸仙,皆卓绝不群,摆脱尘累,率有造微参寥之致,虽未御风乘云,伍迹人间,已不与世俗并轨方驾矣。
推是心以往,庶几近之。
王公高明厚德君子也,颇以鄙言为然,故叙浮丘公事而并记之。
元符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按:同治《崇仁县志》卷一,同治十二年刻本。
鞠城等铭 其一 鞠城铭 宋 · 李冲元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
孔子曰:“罪疑惟轻”又曰:“罪疑惟轻”盖自大道既隐,纯朴已散,虽尧舜之世,犹曰“罪疑惟轻”,又曰“孔子曰:又曰:盖自大道既隐,纯朴已散,”。然则听狱之际,圣人专以敬慎而哀矜者,岂以民陷非辟之习,冒金木之讯,上之人亦有罪焉。三代以还,教民无党庠遂序之法,养民无井田夫家之制,饥寒困苦,逼于垂死之地,而又于先王忠信孝弟,未尝闻知。一旦陷于有罪,而刑之无所不至,此志士仁人所以挟书永叹。思致主于三代之隆者,其说有在是也。冲元不敏,而复迂僻鄙陋,不通事故,承乏法曹掾,虽小官贱吏,而实民命之所悬,愧无皋陶种德之实,而忧不能致孔子使无讼之道。故因修治囹圄既成,乃为《鞠城》等铭,凡十一篇,置于座右,以自励云。
画地不入,刻木不对,敢或为此,底民于罪。
使死灰而复燃,匪予心之所畏。
回也盗饭,参乎杀人。
唯谷驽而养虎,未知焉得仁。
其二 盂铭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
曩也挈德以饱汝,今也数粒以食汝。
予为黍则勤,而德则弗新。
予一食而九覆俎,思平反以谷汝。
其三 门铭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
仁汝宅也,汝奚不居?
礼汝门也,汝安可踰?
既出彼,则入此,固将食汝以同鱼。
冠缨不足带有馀,将曰繄谁之辜。
予忍为董子百仞之深渊,亦不蕲于公驷马之高车。
其五 杖铭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
能自杖也,而后可以杖人。
无倚榜掠,而曰吾能得其真。
弱者茹恨以自屈,强者捍楚而获信。
咎孰于归,归乎予身。
其六 梏铭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
与其梏罪人之手也,毋若梏吏之手。
宵人之滋,君子之丑。
其七 匣铭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
尔之所蹈,曾弗谋于道。
匪曰弃汝,不言教告。
古之人一举足不敢忘其亲,盍视尔履,乌有表端而影跛。
其八 绁铭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
听讼者欲其如绳之直,不欲其如绳之急。
呜呼!
莫纽于好出而恶入,莫弛于吏纵而弗戢,莫酷于系一而连十。
苟遁理而禁,虽纠固而何及。
其九 杻铭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
福生有基,绝恶者于其微。
两兵斗于桑女,杀人起于扬灰。
初则弗戒而悼绝者之不属,犹不稼而悯饥。
其十 衣铭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永乐大典》卷八二六九、洪武《永州府志》卷六、《古今图书集成》祥刑典卷一四七、乾隆《袁州府志》卷三一、道光《宜春县志》卷三一
呜呼!
教之不勤,俾尔残义而贼仁。
余不能与物为春,徒俾尔不寒而温。
阴德堂铭 宋 · 李冲元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八、道光《宜春县志》卷三一,道光三年刻本
兔狡起于猎狡,民诈由乎吏诈。
虽得情而不冤,顾何功之可谢。
唯全德之君子,功被物而不有。
以予眇眇之身,跂古人而敢后?
与其为濡辙之鱼,宁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