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朱彦北宋
读齐云院碑有感 北宋 · 朱彦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玉像传香火,金钟警旦昏。
建蓝知有自,种德岂无门。
善力归慈母,馀波到远孙。
拂碑今日泪,挥洒旧松根清柏春同治《南丰县志》卷四五)
安仁寺 北宋 · 朱彦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一洞寒云锁翠虬,水声长绕影边流。
令人坐忆南泉路,满目春山几万秋(以上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一○)
黄山 北宋 · 朱彦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
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清闵麟嗣黄山志定本》卷六)
方氏清芬阁 北宋 · 朱彦
 押词韵第一部
干戈唐季风尘中,一代文章扫地空。
先生诗鸣最晚出,句法未减元和工。
玉壶藏冰不受垢,卜隐宛蹈严陵踪。
至今名字照人目,直与山水为无穷。
我舟南纪坐烦促,接岁风波仍转蓬。
缅怀先生酌溪水,梅花如霰落晚风。
清芬筑室家有法,亦见裔孙白云翁
叔今策得待三接,仲也昔跨御史
乃翁归来三十载,语笑但觉朱颜红。
翁不见东飞百劳西飞燕,南飞乌鹊北飞鸿。
人生游宦正如此,我欲买田归江东
严子陵钓台 北宋 · 朱彦
 押词韵第十一部
泊舟钓台侧,敬谒严子陵
碧山如佩环,水作锵然声。
定知千载后,尚复有遗灵。
长啸明月下,缅怀今古情。
世利浊于酒,末俗遭尘冥。
毫发不一直,戈矛岂相争。
先生得高蹈,万钧独可轻。
持钓偶自适,潜鱼不吞醒。
清风在人耳,凛凛见典刑。
不如台下水,方可濯尘缨
寒光阁 北宋 · 朱彦
 押词韵第七部
驾舟掠杭越,小泊清溪门。
平生江令尹,邀我溪南园。
丹碧气成霞,楼疏何郁盘。
江城春事起,腊候已向残。
的皪小梅花,暗香媚山樊。
冰髯绝可爱,青士联苍官。
君家艺兰畹,岁久有荪。
我生真漫浪,嗜好无一存。
尚作山水想,十年劳梦魂。
历眼沧洲趣,兹盟那可寒。
他年钓竿手,来傍沈郎滩(以上宋董弅严陵集》卷六)
江楼 北宋 · 朱彦
麻源山压盱江水,江楼迥对江山起。
波平月满千里空,金斗栏干露如洗。
此时想见一尊开,杳杳征帆破浪来。
挥毫写尽江山景,何有飘零庾信
自怜久作红尘客,梦断江南烟水白。
会歌黄鹄赋前溪,不作区区吟越舄。
麻姑山 北宋 · 朱彦
六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羽驾龙车旧宅,金炉玉简幽宫。
双练亭前秋水,七星杉下春风。
莲沼何年变白,桃源几度翻红。
明月清阴轩上,星冠羽褐髯翁。
一弄瑶池新曲,夜寒风入霜松明夏良胜正德建昌府志》卷二)
乞罢太常职事奏元祐七年十月 北宋 · 朱彦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八(第四册第三八九一页)
昨与侍从官集议南郊合祭事,今曾肇既罢礼部,则臣元系与同论之人,备员礼官,俱为失职。
乞赐罢黜。
延陵季子崇宁二年四月 北宋 · 朱彦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八、《江苏金石记》卷一○、金石苑、康熙《常州府志》卷三四、乾隆《阳湖县志》卷五、道光《江阴县志》卷七、《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二、民国《重刻高山志》卷四
常州,故延陵也,吴季子所封之地。
西汉毗陵,又至东晋晋陵
宋、齐因之。
隋平陈,废晋陵常州
唐因之。
或曰晋陵郡晋武帝太康二年曲阿延陵,至隋徙治丹徒
唐武德三年延陵,还治故县,今润之延陵镇是也。
杜佑曲阿延陵季子,非古之延陵,古之延陵在今晋陵县,其说明矣。
孔子所书季子墓碑,岁久盖湮没。
开元中明皇殷仲容摹刻之。
大历十四年润州刺史萧定重刻石延陵庙中,于是俗习徒见润之延陵季子,而不知常实古延陵季子之所封也。
崇宁元年,余以罪谪守是州,因考《太史公书》、历代《地志》、《通典》、《图经》,得其详矣。
又得其所谓季子墓,在晋陵县北七十里申浦之西,又曰暨阳乡。
暨阳隶今之江阴县,乃属令赵士淝访之。
得大冢于暨阳门外三十里申港之侧,旁有季子,与《史记》、《地志》、《通典》、《图经》合。
于是表识其墓,谨樵牧耕凿之禁。
又摹取孔子所书十字,刻碑墓上,设象祠之学中,以时率属吏诸生拜焉,所以示邦人贵有德也。
又备论历世废兴与俗习之变易,刻之碑下,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明年四月十五日,降授奉议郎、知常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飞骑尉赐紫金鱼袋朱彦记。
敕赐灵虚观记大观元年二月 北宋 · 朱彦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八
歙之山水甲于江东,黟之为邑又甲于歙,灵虚为观又黟之最佳处也。
初名洞灵,去县一里许,龙尾山环之。
事载《图经》。
名存实亡,化为污莱之区者盖不知其几千百岁。
元丰中,常有紫气覆其上,得天尊像一躯石岩之侧,邑人祷祀辄应,合言之州,愿复为观,选祁门道士范处修者主焉。
处修智辨强敏,善符水治病,立愈,人争趋之。
于是富者输财,壮者出力,智者献巧,凡二十年而观成。
堂殿门庑,斋庖楼阁,与凝神之庵,栖客之舍,百用具修。
其广十馀亩,其周数百楹。
其材甓坚完,其形制宏丽。
来者骇瞩,以为天作地藏,变化而出也。
昔道人许坚诗所谓「黟邑小桃源」,兹其是焉。
崇宁四年秋,处修赴京师图上其事,具乞赐名。
制曰可,遂赐今名。
余时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处修过谒余曰:「观成得名,公记之」。
余叹曰:「方今圣明天子在上,以道御天下,视民如赤子。
凡道释神祠可以与民蕲福者,无不举也。
子于是时据摭累黍,披攘荆棘,惫心罢力,磨以岁月,卒能成志。
又以山林匹夫,徒步千馀里,操数寸劄,投登闻鼓,遂动天听,得所欲而归,可不谓壮哉!
彼窃然私其利于己者,闻子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始予使江东,常过是观,处修以未得赐名为恨,余曰:「徙外门直丙后当得名」。
众曰:「然」。
已而果然,乃为之记。
大宋大观改元丁亥仲春月之二十七日也。
按:嘉庆《黟县志》卷一三,嘉庆十七年刊本。
通州海山楼大观四年 北宋 · 朱彦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八
为州,极淮之南,距江海之滨。
其地舄卤而瘠,无丝粟之饶。
其民苦窳而贫,有鱼盐之利。
按:《舆地纪胜》卷四一,粤雅堂本。又见《方舆胜览》卷四五,《记纂渊海》卷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