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景北宋 971 — 1019
诗一首 北宋 · 张景
五言绝句 押麌韵
我非东方儿,不是牛耕土。
欲识我踪迹,一气万物母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 《湘山野录》:张晦之景以古学尚气义,走河朔,与冀州一侠少游。后侠者不轨,事败,亦连继,捕之甚急,遂改姓名李田,遁窜四海。所至即题云云。)
题董真人 北宋 · 张景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桃花谩说武陵源,误教刘郎不得仙。
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舆地纪胜》卷三○《江南西路·吉州》)
探梅 北宋 · 张景
 押震韵
跨蹇度溪桥,处处寻春信。
青枝摊蓓蕾,唤仆频频认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四引《梅花百咏》按:查元冯子振释明本梅花百咏》及元韦圭梅花百咏》均不见此诗。)
其一 北宋 · 张景
 押尤韵
两岸绿杨遮虎渡,一番青草覆龙洲(《舆地纪胜》卷六五《荆湖北路·江陵府》)
其二
 押文韵
新粟米炊鱼子饭,嫩冬瓜煮鳖鱼裙(《宋诗纪事补遗》卷四引《舆地纪胜》 按:查《舆地纪胜》无此诗。)
其三
若以山形比人骨,此池应合似泥洹宋陈舜俞都官集》卷一三《天池院》题下注引)
河东先生集序 北宋 · 张景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柳开《河东先生集》卷首、《皇朝文鉴》卷八五、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二、《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二五、《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二
一气为万物母。
至于阴阳开阖,嘘吸消长,为昼夜,为寒暑,为变化,为死生,皆一气之动也。
庸不知斡之而致其动者,果何物哉?
不知其何物,所以为神也。
人之道不远是焉。
至道无用,用之者有其动也,故为德为教,为慈爱,为威严,为赏罚,为法度,为立功,为立言,亦不知用之而应其动者,又何物也?
夫至道潜于至诚,至诚蕴于至明。
发蕴,其至而不知所至者,非神乎哉?
尧、舜之揖让,汤、武之征伐,周公之制礼乐,孔子之作经典,孟轲之拒杨、墨,韩愈之排释、老,大小虽殊,皆出于不测,而垂于无穷也。
先生生于晋末,长于宋初。
五代之横流,扶百世之大教,续韩、孟而助周、孔,非先生孰能哉!
先生之道,非常儒可道也;
先生之文,非常儒可文也。
离其言于往迹,会其旨于前经,破昏荡疑,拒邪归正,学者宗信,以仰以赖。
先生之用可测乎?
藏其用于神矣。
然其生不得大位,不克著之于事业,而尽在于文章。
文章,盖空言也,先生岂徒为空言哉?
足以观其志矣。
今缉其遗文,得共九十六首,编成十五卷,命之曰《河东先生集》。
先生名氏、官爵暨行事,备之《行状》,而系于集后。
咸平三年夏五月己亥,门人张景述。
默书序 北宋 · 张景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柳开《河东先生集》卷一
先生将没,而遗此书也。
盖得之于心,记之于言,言虽有句,句未成章,或前或后,皆离其辞,莫贯其义。
景乃缉而联之,名曰《默书》。
其言渊深而宏大,非上智不能窥其极。
呜呼,先生以数年之虑,默而著之,后必有默而观之、默而行之者,默之义远矣哉!
凡六百二十三言。
河南县厅壁记 北宋 · 张景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七、全宋文卷二七一、《皇朝文鉴》卷七七、《文章正宗》续集卷一三、《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六五九
县尉能禦盗,而不能使民不为盗。
盗贼息,非尉之能;
盗贼繁,过不在乎尉矣。
上失其平,下苦其情,弱者困死,彊者偷生,盗之常也,岂乐为盗哉?
无竭民力,民心安逸;
无尽民物,民利丰实。
居乡聚族,有良有睦;
履诈迹伪,有责有愧。
民之常也,孰肯为盗哉!
故曰:能与过,不在乎尉,在时政之得失尔。
若夫平斗讼,慑凶狡,惟盗是禦者,尉之职也。
茍失其人,则贪残诬枉,民不胜弊,反甚于盗焉。
今郡县至广,庸不知所得者几何人哉!
太原王昭度字世范,登进士第,为河南
尉之职,无所不举焉。
虽然,诚不足展世范之才。
顾其所得,亦斯民幸矣。
世范与景有旧,因求记刻于厅壁,庶有信于后,于是乎书。
如京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沧州军州事兵马钤辖御史大夫上柱国河东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柳公行状 北宋 · 张景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柳开《河东先生集》卷一六
公讳开,字仲涂
曾祖佺,祖舜卿,皆不仕。
承翰,为监察御史,以公赠秘书少监
世居魏。
公生于晋开运末,幼而卓异,举族奇之。
周显德末少监南乐,公年十三,夜与家人众立于庭庑间,有盗入其室,皆惊畏不能动。
公呼走取剑,盗踰垣而出,公从而挥之,断其足之二指。
闻者叹其胆气之异焉。
初,唐末构乱,朱、李扼河相持,魏为干戈之地,文儒荡然,学者名为儒,不知为儒之谓。
公凡诵经籍,不从讲学,不由疏义,悉晓其大旨。
注解之流,多为其指摘,是从百家之说。
汉、魏迄隋、唐间,文史悉能阅之。
天水赵生,老儒也,持韩愈文数十篇授公曰:「质而不丽,意若难晓,子详之何如」?
公一览,不能舍,叹曰:「唐有斯文哉!
其馀不足观也」。
因为文章,直以韩为宗尚。
时韩之道独行于公,遂名肩愈字绍先,又有意于子厚矣。
韩之道大行于今,自公始也。
公方以述撰为志,博采世之逸事,居魏郭之东,著《野史》;
自号东郊野夫,作《东郊野夫传》。
年踰二十,慕文中子王通续经,且不得见,故经籍之篇有亡其辞者,辄补之,自号补亡先生,作《补亡先生传》,遂改今名今字,其意谓「开古圣贤之道于时也,必欲开之为涂矣」。
今《野史》、《补亡》虽且不存,而《野夫》、《先生》二传俱在,足以观其志焉。
公为布衣,神貌奇伟,尚气自信,不顾小谨。
凡所结交,皆求豪杰有出于人者,视龌龊俗儒辈不与言。
大谏范公杲方好古学,少有大名,特爱公文,常口诵于朝野间,为公之誉,世因称为「柳、范」。
当时有名之士,咸望公求交焉。
故閤老王公祜方守魏,公以书谒之。
时王公与陶谷、扈载齐名,未尝以文许人。
及得公书,谓公曰:「不意子之文出于今世,真古之文章也」。
自是学者益大信于公。
公一日与所友者坐酒肆酣饮,其侧有一士人,亦与人酌,气貌稍异,语言时若可听。
公问之士人,姓名,即至自京师,以贫不能葬父母暨家之数丧,闻府主王公祜名士也,将求之以襄其事。
公召以与同席,审之得实,意甚可悯,谓之曰:「生之费将用几也」?
曰:「得二十万钱为可」。
公潜计,复谓曰:「且就舍,吾为生谋之」。
公虽大族,然以重义好施,颇耗其家。
以是人故,竭其资蓄,得白金百馀两,钱数万遣之。
议者以郭元振之义,不能远逼。
以是四方之士游魏者,毕归之,故声名喧赫于远迩。
及游场屋,携文诣故兵部尚书杨公昭俭,杨公曰:「子之文章,世无如者已二百年馀矣」。
崖相卢公方在翰林,一见公,谓公「奇士无敌」。
开宝六年太祖讲武殿复试礼部贡士,公年二十有七,一举登进士第
太祖方注意刑政,去州郡马步使立号,新立司寇参军
八年,公释褐,首其任于宋州
九年,以治狱称职,就迁录事参军
太宗即位四年,亲平晋,擢公为赞善大夫
公从驾,督楚、泗八州刍粟,皆先期集事,太宗嘉之。
会常、润二州群盗起,命公知常州
公至,使谕盗曰:「吾来,汝速归,归则生,又厚赏汝;
不归,将尽死矣」。
遂设奇,多捕获,咸戮之。
贼惧,稍稍有归者,公抚慰之,给府库衣物,私出缗钱益之,自解衣加其酋首,皆致于左右。
或说公曰:「寇不可近,且虞或变之祸也」。
公曰:「彼失所则为盗,得其所则吾民矣。
始惧死,而我亲爱之,出其望也。
我亦赤心感之,未归者尽思归我矣」。
果如其言,不半岁,阖境肃宁
殿中丞
明年,移知润州,拜监察御史
润人熟公治常之迹也,畏公如神明。
太平兴国九年,诏归,出贝州,加殿中侍御史
明年,坐与兵马都监执公事争斗,贬上蔡时雍熙二年也。
公在常州多所杀戮,蔡人畏公之名也。
公即蔡,悉召父老与言,政有害民者,以利除之;
民有辞讼,非故斗至伤者,必尽其理而赦之。
民皆曰:「公非不能震畏,实爱我之深也」。
督租赋不以利劝,谕其约而已,民怀公仁,莫敢逋负。
明年春,大举兵取幽蓟,公率民馈粮从军
初,王师将之涿州,数与契丹战。
有酋帅领万馀骑,与我军帅米信相持不解,忽遣使来欲降。
公知之,谓人曰:「《兵法》云:『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彼必有谋。
急攻之,必胜」。
米信迟,越二日,约未定,酋帅骤引骑来战。
后闻之,盖矢乏,徵矢于幽州也。
其见机如此。
公自涿州还阙下,乃上书乞从边军效死,太宗怜之,复得殿中侍御史,使河北
多言边事,太宗颇纳之。
又上书曰:「臣以幽州未归,匈奴未灭,望陛下于河北用兵之地,赐臣步骑数千,令臣统帅行伍。
况臣年今四十,胆气方高,比之武夫,粗识机便。
如此,则得尽臣子忠孝之道」。
明年,诏文臣中有武略知兵者,公奉诏,崇仪使,知宁边军
公至,治以仁爱,士卒专训练,明赏罚。
冬十二月,沿边州郡相驰告以契丹将犯边,急设备。
居数日,连受八十馀牒,公独不告。
宣徽使郭公守文主军阵,公驰书陈五事,料蕃贼必不犯边。
契丹果不动,其料敌如此。
宁边者,定州博野县也,以其控要,始建军,以公莅之。
万德者,镇州真定人也,为契丹贵人,沿界蕃族七百馀帐,皆万德往来辖之。
博野之豪杰,或为万德姻族故人者,往往出入界上,以见万德
公潜知之,乃阴结豪杰,渐与亲密,夜引豪杰入卧内,与之饮,谓曰:「汝能为我说万德,则幽州可立取,汝必为贵人也」。
豪杰许诺。
公使谓万德曰:「中原失幽、蓟,六十馀年,今朝廷大兴师众,必将取之。
尔生中国,则朝廷为父母之邦,奈何弃礼义而事胡虏?
尔能南归,则分茅列土,为公为侯,世世不绝,功在史册,非尔何人也」!
万德大喜,使豪杰请约。
公再使,谓万德曰:「必也顺动,尔始终受虏文命,可先示我。
我崇仪之命,亦为尔质」。
豪杰去,未返,会有诏罢公归阙。
其夜豪杰返,公曰:「尔遽止,吾去矣」。
因叹曰:「吾将使万德为内应,而密奏于上。
我先以轻骑直走,掩其不备,命诸将分道提精兵疾入,则幽州可下也。
不集吾事者,非天矣夫」!
抵阙下,去知全州端拱元年也。
全民方苦蛮寇。
先是,全西溪洞有氏者,聚族五百馀口,率常杀掠民,虏民妇女。
以至户无积糗,野无耕牛,皆为氏攘夺,虽只鸡斗粟,悉致民乏。
今朝廷遣使臣,置峡口、香烟、羊状等七寨禦之,不能制其为患。
公至,乃出府库帛制衣,造银带暨巾帽数百副,选衙吏之勇力可使者,得三人,俾入溪洞,谕氏曰:「天子择我来此,尔辈倚山恃崄而害我民。
尔出,当与尔赏,与尔屋,为尔居,与尔田,为尔业。
不然,将益兵深入,尽灭尔类矣」。
氏惧,留衙吏二人为质,其一与氏酋长五人俱出,公赐以衣帽、银带、缗钱,亲犒劳抚慰,谓吏民曰:「氏自此不为尔患,可犒之」。
吏民争以鼓乐饮氏。
居数日,公命氏乘马还洞,口约日并族而出。
至日,酋长先率数十人来归。
不月,携老幼尽数百口俱至,公赏犒如一,遂营室而使聚居焉,作《时鉴》一篇,刻石以诫之。
酋首诣京师太宗命五酋首皆为全之上佐官
至今被命服,有俸给,而完其族也。
太宗以公为能,赐钱三十万。
淳化元年,移知桂州
明年,诏归。
明年,为黥徒诉,入台狱,贬滁州团练副使
初,公治全也,有僧暨吏教全人诬告公,公劾之,挞其背,黥而送京师
至是,二人谓罪不至此,故公当之。
明年,诏还,复得崇仪使,赐钱三十万,命公知环州
州与吐蕃接。
先是,吐蕃常与环人贸易,环人悉诈其斗秤,其物直之增减,与汉价不类,蕃汉民多以此斗。
官司党汉而虐蕃,故蕃情常怨于我。
公至,平其斗秤,一其物直,擒民之欺蕃者刑之。
蕃情翕然爱公,每见公出,欢呼号喜。
明年春,移邠州
民方困辇馈,初运稍绝,再运又起,而发其半,富民大贾悉荡其业。
转运使又遣使至,起第三运,皆赴环州
百姓惶骇,聚数千人,争入州署号诉,曰:「力已不逮,愿就死于公矣」。
使者起立,厉声谕之曰:「尔无虑,必为尔罢之」。
因命吏遗书于运使曰:「开近离环州,知其粮草如不增,大兵可有四年之蓄。
今蚕农方作,再运半发,老幼疲蔽,畜乘殆竭,奈何又苦之?
如不罢,即驰诣阙言于上前」。
三日,吏回,罢之。
邠民大呼,叩头感公,多泣下者,阖境图公像而拜之。
,诏归,邠民拥城门不得出,因夜潜去。
时曹民多讼,屡搆大狱。
至道元年,以公知曹州,不数月,辞斗咸息。
公上书言祖父暨叔母而下,皆未定葬,愿得近官,谋葬也。
许之。
秋八月,赐钱二十万,移邢州
明年,葬尊幼二十三丧,求假归魏。
公遍抚其柩,尽哀而声不绝者数日,皆自志其墓。
魏人以公孝爱之厚,可化于世也。
明年太宗升遐,加如京使
明年,今上改元咸平,公秩满入觐,寻出知代州
既受命,又上书言边事,及谏减省职官、训练士卒。
书奏,上颇悦之。
公至代,代城多坏不葺,公曰:「昔太宗躬被戎衣,而有此地。
咫尺寇敌至,何以禦之」?
代之将帅,耻不能先公之谋,皆沮其议曰:「边寇不动,劳民不可」。
公曰:「俟其动,何及也」?
力奏而葺之。
诸将怨公。
公谓侄滉曰:「吾观胡星有光,云气多从北来,犯我境上,寇将至也。
吾闻师克在和,今诸将怨我,若有动,彼必搆危于我也」。
因奏曰:「代为重地,臣不材,不可居,愿得一小郡治之」。
明年夏,移忻州
契丹果动。
九月,公上书乞圣驾起河北
十一月,郊祀毕。
十二月,车驾幸魏,虏骑悉引去。
明年春正月,车驾还京师,上以契丹入寇,皆由雄、霸、沧州路,诏公知沧州,兼兵马钤辖
二月,公受命,疽发于其首,自忻乘肩舁至并州
三月有六日,卒于并,年五十有四。
公之仕也,积阶至金紫,检校司空,兼秩至御史大夫,勋至上柱国,爵至河东县食邑九百户
公病亟,命笔曰:「吾十年著一书,意今未毕,可传于世,吾将死矣」。
门人张景名其书曰《默书》,其言渊深而宏大,非上智不能窥其极。
公以默而著之,后必有默而观之、默而行之者,默之义远矣哉!
公以大儒名于天下,学者率以公为蓍龟,得公一顾,声名四出。
公好宾客,乐道人善,不以己之能而扬人之不能也。
尝谓张景曰:「吾于《书》,止爱《尧典》、《禹贡》、《洪范》。
斯四篇,非孔子不能著之,馀则立言者可跂及矣。
《诗》之《大雅》、《颂》,《易》之爻、象,其深焉,馀不为深也」。
公于经籍,皆极圣人之心膂,况经之下哉。
历代之兴亡治乱,星辰、气候、山川、地理,如示诸掌。
颇究《阴符》、《素书》,孙武之术,故其道不滞于物。
其为大贤人也,天下用文治,公是以立制度,施教化,而建三代之治;
天下用武治,公足以削暴乱,攘夷狄,而成九伐之勋。
惜乎不竟其用也,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