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孙谔北宋 ? — 1100
资圣院 北宋 · 孙谔
五言绝句 押冬韵
四山藏一寺,方丈压诸峰。
回首坐禅处,白云深几重。
僧道澄 北宋 · 孙谔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一部
闻说虞山有道澄,白云深处不闻扃。
自言古佛何为者,只是无心一老僧(《舆地纪胜》卷一八八《利州路·蓬州》)
题江滨驿 北宋 · 孙谔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渡江始至长江县,返照雨馀村落明。
此地曾经诗客到,九秋风月至今清(以上《舆地纪胜》卷一五五《潼川府路·遂宁府》)
未与元绛族孙请受自诉疏元丰六年十二月 北宋 · 孙谔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一
太学之弊,臣不与焉。
陛下怜臣于众中,而有司案臣于事外。
况臣与元绛本不相识,就令今日见臣,终不识臣面。
上解释画一韵字及诗赋式状元祐五年七月 北宋 · 孙谔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九、《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之五三(第五册第四二八八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五
伏睹朝廷近颁贡举法,经义之外,添诗赋一场。
窃惟《贡举条制》诗赋格式,该载或有未尽者,今举人初习声律,动多疑虑,加以经传音释与《礼部韵》间有不同,及自来传袭,又多讹谬。
主司考校,亦无定论,临时率以私意去取。
开封府国学,试官众多,尚可佥议可否;
而远方州郡,所差试官不过一二人,虽有程文优长,用字偶涉疑似,三司无以商较,又仓卒无所检据,狃于畏谨,或至闇行黜落,往往收平凡而退优异,深可悯惜。
故韵有一字一义而两音者,如「廷」字、「防」字、「寿」字之类,不敢辄指一声押用;
字有合用而私相传为当避者,如「分寸尺丈引」之「引」、「杼柚其空」之「杼」之类,举人不敢用,有司不敢取。
又有韵合押而《礼部韵》或不收者,如「傅说」之「说」及「皞」字、「扩」字之类,自合收用。
虽经传所用字,《礼部韵》多所不载,今亦且取举人常用者,收附入韵。
谨采摭经传及《广韵》、《礼部韵》校对得字及诗赋式,各具解释画一如后。
按:《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附《韵略条式》,四部丛刊续编本。
乞显黜杨畏绍圣三年正月 北宋 · 孙谔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四
杨畏元丰之间御史,其议论趋向,皆与朝廷合。
元祐之末大防、辙等用事,则尽变其趋向而从之。
绍圣之初,陛下躬亲总揽,则又欲变其趋向。
偷合茍容,交结执政,倾乱朝廷,至今天下之人谓之三变。
圣世含忍,久稽典刑。
罢帅真定府,仍以宝文阁待制河中,非所以慰公议也。
伏望陛下揭其奸险,特行显黜。
论免役法奏绍圣三年五月 北宋 · 孙谔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九、《宋会要辑稿》食货一四之八(第六册第五○四二页)、《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四、《文献通考》卷一三、《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八
窃惟免役者,一代之大法。
在官之数,元丰多,元祐省,虽省未尝废事也,则多不若省;
散役人之直,元丰重,元祐轻,虽轻未尝废役也,则重不若轻。
大纲立矣,随时不能无损益者,众目也。
数省而直轻,则民之出泉者易矣。
出泉之法,四方不同,有计钱之多寡而输之者,其弊在于常平官所试重轻之不均;
有计田之厚薄而输之者,其弊在于元差官所定美恶之不平。
若使轻重均,美恶平,而后行焉,则民之出泉者易,而法可久矣。
今役法优下户使弗输,所取并归上户,意则美矣,而法未善也。
假一县有万户焉,为三分而率之,则民占四等、五等者常居其二,专赋一分之民,则其力不足。
况今畿甸之民,并随五等等第量出,今若使诸路郡县如畿甸之民,并随五等等第量出,则民之出泉者易,而法可久也。
杂职嘉州犍为一县投名,书手池州贵池一县支钱,是法有不齐者。
立额有多,散钱有重,是法有不均者。
钱乘轻重之赋,田失美恶之实,是法有不平者矣。
然先帝免役之法固多难矣,经熙宁元丰之异论,复遭元祐之变法者,以其不能无弊也。
今上下因循,宿弊不革。
愿陛下博采群言,无以元丰元祐为间,要以便元元,至于无不均不平之患而止,裁为成书,贻之后世,则先帝之烈,昭然如日月之光明矣。
禁百姓杀牛埋藏告庙文 北宋 · 孙谔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九、《祠山事要指掌集》卷五
伏见乡村百姓因仍故事,买牛作乐,迎至庙廷,号为埋藏
祷神祈雨,不卜于神,便行止约,虽亡状,岂有事神如此其敬,而独爱一牛乎?
此虽神灵亦当察,谓之不如是也。
然牛不宰杀,民不埋藏,而大雨随应,此虽愚民亦明知王之不好杀也。
始闻传言,初牵牛而至堂下,先卜于王,至二三十数,皆不得吉,然后知王之不欲杀。
若因兹以革陋俗、易弊事,亦足以昭吾王之灵,德在于救物,而不在于杀物也。
谨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