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孙何北宋 961 — 1004
北宋 · 孙何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去路馀千里,行行雪洒衣。
诸峰何日别,一锡犯寒归。
夜宿谁闻磬,晨斋自采薇。
遥知到禅宇,猿鸟共开扉《锦绣万花谷》后集卷二八)
北宋 · 孙何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殷红鄙艳,淡白笑梨花
落处飘微霰,繁时叠碎霞。
苑宜开帝里,坛称在儒家。
丽日明(《诗学拦江网》丁集作色侵)珠箔,清(《诗学拦江网》作饮)香袭绛纱(同上书卷三七)
正旦病中 北宋 · 孙何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千官簪笏俨成行,春逐銮舆出建章。
丹凤案明分曙色,绛纱袍暖起天香。
旌旗影里陈方物,金石声中举寿觞。
可惜龙墀立班处,刘生独自卧清漳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卷二)
石桥 北宋 · 孙何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六月岩崖似九秋兴公辞赋好淹留。
杉松迤逦连华顶,钟磬依稀近沃洲
枕水古碑卿相撰,拂云新刹帝王修。
高僧尽解飞金锡,谁是当年白道猷宋林师蒧天台续集》卷下)
桐柏观 北宋 · 孙何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玉坛三级接秋空,此是仙家第几重。
羽客有时来驾鹤,王人无岁不投龙。
微吟海月生岩桂,长啸天风起涧松。
司马先生何处去,篆碑犹有白云封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五引《天台山志》)
吴江 北宋 · 孙何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晚滩如雪起沙鸥,咫尺姑苏亦胜游。
逸势泻归沧海远,冷声分作太湖秋。
葑田几处连僧寺,橘岸谁家对驿楼。
鲁望不存无可语,片帆中夜渡清流(清陈𦳣纕乾隆《吴江县志》卷四七)
诗三首 其一 北宋 · 孙何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贝阙琳宫紫雾深,凤凰仙乐尚愔愔。
鼎湖往事三千载,石笋青春一万寻。
挺立不教凡草长,削成应免俗尘侵。
霓旌绛节知何处,空有莲花送好音。
其二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薜荔无因挂一毫,化工镌削亦应劳。
圭形直指明河落,桂影遥分涨海涛。
发地五千何足贵,去天三百未为高。
轩辕辙迹今犹在,斗上丹枕著羽袍。
送弟侑(一作送弟侑之鄂) 北宋 · 孙何
五言绝句 押阳韵
武昌名地,英秀森琳琅。
既号诗书窟,复称云水乡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六七《荆湖北路·鄂州下》,又见卷八一《荆湖北路·寿昌军》)
上元 北宋 · 孙何
五言绝句 押鱼韵
淡月微云外,街泥小雨馀。
人如墟市散,灯似晓星疏(以上宋刘克庄后村千家诗》卷三)
诗一首 北宋 · 孙何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张乐鱼龙侵岸听,赋诗贾客倚船看。
他年得第彤庭直,拜疏终求鄂渚(《舆地纪胜》卷六七《荆湖北路·鄂州下》)
华林书院(《舆地纪胜》作题华林胡氏读书堂) 北宋 · 孙何
七言排律 押歌韵
六阙旌门事若何,诸生常不绝弦歌。
鲤庭共禀诗书训,隐巷齐登俊造科。
宗族有光传孝弟,乡闾无讼化淳和。
芝兰子弟相薰习,金石交朋互切磋。
遥望楚江波迥急,却分庐阜影偏多。
题名石鼓围松桂,讲易高堂绕芰荷。
采药路从洪井出,买书船自孺亭过。
我惭已在瀛洲直,不得西山薜萝(《甘胡氏十修族谱》)
诗三首 其三 北宋 · 孙何
 押删韵
黄帝升天去不还,空留片石在人间。
千寻杳杳撑红日,倚云乔木羽林閒。
时人不信飞升路,辙迹龙髯竟可攀(元陈性定《仙都志》)
文箴 北宋 · 孙何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皇朝文鉴》卷七二、《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二五、《渊鉴类函》卷一九六
尧制舜度,绵今亘古;
周作孔述,炳星焕日。
是曰六经,为世权衡。
万象森罗,五常混并。
游、夏之徒,得粗丧精。
空传其道,无所发明。
后贤谁嗣,惟轲洎卿。
仁门义奥,我有典刑。
圣人观之,犹足化成。
嬴侯、刘帝,屈指西京
仲舒、贾谊,名实绝异。
相如、子长,才智非常。
较其工拙,互有否臧。
扬雄欻焉,刷翼孤翔。
可师数子,擅文之场。
东汉而下,寂无雄霸。
亹亹建安,格力犹完。
当涂之后,文失其官。
家攘往迹,户掠陈言。
陵夷怠惰,至于江左
轻浅淫丽,迭相唱和。
圣心经体,尽坠于地。
千词一语,万指一意。
缝烟缀云,图山画水。
骈枝俪叶,颠首倒尾。
治乱莫分,兴亡不纪。
齐顿梁绝,陈倾隋圮。
奕奕李唐,木铎再扬。
文之纪纲,断而更张。
钜手魁笔,磊落相望。
凌轹百代,直趋三王。
续典绍谟,韩领其徒。
还雅归颂,杜统其众。
土德既衰,文复喧卑。
制诰之俗,侪于四六。
风什之讹,邻于讴歌。
怀经囊史,孰遏颓波?
出入五代,兵戈不称。
天佑斯文,起我大君。
蒲帛诏聘,鸿硕纷纶。
邪返而正,漓澄而淳。
凡百儒林,宜师帝心。
语思其工,意思其深。
勿听淫哇,丧其雅音。
勿视彩饰,亡其正色。
力树古风,坐臻皇极。
无俾唐文,独称往昔。
贱臣司箴,敢告执策。
其一 北宋 · 孙何
 押虞韵
谁如张璪工松石,拟裂鲛绡画作图(咏吴兴
按:《宣和画谱》卷一○
其三
 押阳韵
美人与月正同色,客子折梅空断肠梅花
按: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卷一
其四
 押东韵
飞泉落翠巘,爽籁生寒空(听琴)
按:《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三四
其五
 押阳韵
欲谒元戎无介绍,薛能诗版在雕堂(《宋诗纪事》卷五引《补续高僧传》 《宋诗纪事》:太平兴国末年曹彬出领节制,闭阁谢客孙何京师来,久不得见,以诗自诮云云。)
真宗乞参用儒将至道三年九月壬午 北宋 · 孙何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四
臣远祖武有言曰:「将者,人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盖得其人,则用无弱卒,战无坚敌;
失其人,则祸有不测。
宗社攸寄,黎民所赖,其委任而尊崇之也。
故有筑坛、告庙而授者,有推毂、分阃而遣者。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
参佐僚属,许之自辟。
赵衰郤縠晋侯曰:「敦诗书而说礼乐」;
晏婴穰苴于齐曰:「文能附众,武能却敌」。
非谓弯弧击剑,蒙轮拔棘,矜匹夫之勇,决一旦之命也。
历代将帅,多出儒者。
臣不敢援引三代,请以炎汉之后言之。
光武邓禹刘备诸葛亮西晋羊祜、杜预,东晋祖逖、谢玄,苻坚则有王猛后魏则有崔浩,梁则有谢艾,隋则有高颎
至于唐室,儒将尤多,若郭元振之镇陇右,狄仁杰之帅河北裴度之平淮蔡,温造之定兴元
此数臣者,皆有尊主庇民之功,善始令终之德,一时武臣,未有出其右者。
梁、后唐,以马上为治,文武之柄,离而为二。
文者专治笔砚,耻言军旅之事;
武者狃习戈戟,罕有帷幄之谋。
交相是非,坐观成败。
今塞北有未宾之狄,河西有强项之羌,偶未成擒,病在此耳。
夫善师不阵,上将伐谋。
事权宜专,号令贵一。
古者元戎之外,馀皆偏裨,悉授指踪,且无顾望。
近代加以副贰,参以监临,事有嫌疑,动相牵制。
而为将者又多武人,崛起军候,稍迁恩不足以怀,杂虏威不足以御。
群校鲜有司马之兵法,韩信之谋画,亚夫之持重,关羽之勇敢。
或逗留而玩寇,或险果而轻敌。
黠虏假息,事皆由此。
历观前代之备边也,或振旅薄伐,或整兵深入,或取赡于军市,或因粮于敌境,或以屯田周给,或以轻赍自随。
而士皆宿饱,师出无敌。
亦有旁招小国,近抚诸蕃,或厚赂以结其心,或反间而收其效,不困己之士卒,不竭己之馈饷,计中术内,使之挫衄。
晁错有言曰:「用蛮夷攻蛮夷,中国之长算」。
陈汤乌桓而郅支灭,任延西域匈奴败。
未闻空荒之地,使者旁午
动息之间,赢粮景从。
臣尝窃算,国家士人之众,土地之广,已百倍于羌虏。
而兵戈屡动,未能垂藁街之首;
辇运交驰,未能撤榆塞之警,其故何哉?
盖选将之术,任人之道,或有所未尽之也。
今之节度使,昔之大行台
今之都部管,昔之大总管
将帅列衔,至今犹带度支营田使者,盖元戎之任,无不统摄也。
原其责成之道,欲使民不告劳,师有必胜,且耕且战,足食足兵也。
爰近代始有供军粮料之名,随军转运之目,使额既众,适从无所。
司计者不知尺籍伍符之数,握兵者不恤飞刍挽粟之苦。
群口交沸,互相督责。
托称上旨,而实戾成算;
动必中覆,而大费官帑。
陛下何惜上将之旗鼓,通侯之印绶,不于文资大臣择访,委以节制,而使此二虏,时耸边方?
唯祀与戎,斯为大事;
唯名与器,必在得人。
改而更张,正在今日。
伏愿陛下洞开城府,妙选公卿,勿俾武人擅其权,勿使中使挠其事。
阃外之漕挽,一以付之;
境内之租赋榷利,一以与之。
使其有牛酒而犒军,有黄金而倾敌。
旧所谓监阵、先锋之类,咸取偏将为之,仍令禀其节度
果用是道,臣见幽蓟之故地,河湟之旧墟,三年之内,皆为国家郡县。
与夫列校齐驱,近臣迭往,不可同年语矣。
难者或曰:「利器不可以示人,大柄不可以归下」。
此又胶柱之常谈也。
夫为国者患贤之不得,不患权之分;
保民者患边之不宁,不患将之重。
茍得其人,则可以寄社稷之事,况疆埸之任乎?
苟非其人,则州县之职亦不可委,况貔貅之众乎?
陛下若谓今之武臣,宣力已久,不可勃然改革,自可伺其秩满,俟其员阙,互以儒将,代之统兵,酬其前劳,改授近地。
况文武参用,典故具存,亦非圣朝创立此制。
太祖以不杀之略降巴蜀,平升、润,下荆湖
太宗以非常之谋取并汾,朝吴越,来漳、泉。
丰功厚利,炳在信史。
天其或者留此二虏,启发神武,待陛下而荡平剪灭之,不可稽诛如此之久也。
斯事机要,非小臣所当议。
然备位谏列,受诏谠言,茍此际不能罄竭狂瞽,即尸禄旷官甚矣。
沥恳章奏,惟陛下特达而行之(《国朝诸臣奏议》卷六四。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六。)
原文末题「咸平元年」,今改从《长编》。
又本文及以下四篇皆同时所上,总称《五议》。
真宗请申明太学 北宋 · 孙何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七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四
臣闻《书》称教胄,有虞庠、辟雍之文;
《易》载宾王,有乡举、里选之制。
皆所以导王化,育官材,牢笼英雄,陶冶风俗。
必见推于太学,方获誉于公朝。
从古洎今,斯道不易。
东汉诸生三万,李唐则学生八千。
上所拣求,必由此出。
亦有定兹岁贡,择彼时英,或州举谓之茂才,或公车宣为有道,县次给食,俾与计偕。
下诏虽频,中选尤寡。
及乎孝廉立格,进士设科,尚皆聘自高年,召从太守,上中下郡,人数有差。
馀皆附学读书,方得上名礼部。
其后士风浇薄,世态销刓,贱古道于儒宫,慕他岐于天府
阘茸之士,始入泮林;
英豪之流,例趋京兆
而又兵戈继起,经制莫存,弦诵之义皆亡,郡县之学尽废。
原乎所以,抑有其由,盖以定令之初,纲条疏阔。
六馆升降,纵限门荫之高卑;
两京荐论,曾无科禁以釐革。
遂令浅俗,扇以成风,外地绝无学生,神州悉号乡贡。
下至工商杂类,方游太学广文。
伏见近降明制,惩科场之积弊,立贡士之新规,申命有司,十取其二。
违则有辟,令在必行。
斯实圣哲教导之方,朝廷画一之法。
然臣以为尚有未尽者,请为陛下陈之。
夫理归宗极,事有根源,将陈救弊之谋,须有从长之论。
且生徒弃本,为日斯多;
庠序不修,其来自久。
国家必欲开孤进之路,辟至公之门,莫若再举令文,复严经术。
使寒畯之士,由乡里以升闻;
世禄之家,自成均而出仕。
太学不得补庶人之子,神州不得贡乡士之门。
贵介绮罗,府送者有罪;
草莽韦布,监牧者黜官。
其外郡或骈繁县之富庶者,按旧典重立学官,俾选耆儒硕生,为之博士助教,精加课试,公与荐延,岁终仍依新条,限以人数发解。
必有轶群之异行,拔俗之英才,匪由乡庠,亦许公议。
得其士,受荐贤之赏;
非其人,坐谬举之刑。
寻常之流,一准上法。
易贵变而能久,政在改而更张。
此令既行,可使斯文复振,岂直四科取士,自当三代同风。
难者或曰:「今古异宜,质文迭用,但求至艺,勿系前言」。
此又委巷之谈,陋儒之见。
夫以文取士,既已失之;
取之乖方,弊将安救?
今士子目为乡举,其实自媒,贽投于郡府之门,关节于公卿之第。
属词比事,合格者不过彫虫;
任传弃经,入流者未逾章句。
若不收之学校,选自州闾,实虑他时,益成薄俗。
兹事体大,惟陛下特达而行之。
臣出身之初,亦自府解。
岂敢忘本,遽陈此谋?
盖目击轻浮,心知谬滥,是以冒不测之罪,罄狂夫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