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吴元美北宋
濯缨石 北宋 · 吴元美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杖履叨从五马行,山翁舞乐升平。
昨朝台上观垂钓,今夕江边伴濯缨。
瘴水东流头半白,仙山南望眼双明。
他时诵得使君句,绝似寒潭彻底清。
都峤山 北宋 · 吴元美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五部
群峦环翠绣江隈,八叠中峰洞府开。
剑戟香炉空际列,马鞍兜子上方排。
烟笼丹灶鳌擎稳,云盖仙人鹤驾来。
观此宝玄真胜境,何须航海觅蓬莱(以上清汪森《粤西诗载》卷一四 清雍正广西通志》卷一四:都峤山,在容县南二十里。山有八峰,曰:马鞍、香炉、仙人、丹灶、八叠、兜子、云盖、中峰。中峰有岩曰中宫,名为宝玄之天。)
跋新唐书纠谬绍兴八年四月 北宋 · 吴元美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
《新唐书纠谬》二十卷,《五代史纂误》五卷,此二书皆元祐中朝请大夫吴君缜所撰。
君字廷珍成都人
熙、丰时名公师孟之子。
历数郡守,俱以惠政闻。
生平力学,博通古今,多求前史谬误而参订之,然未尝示人,间有传者,此二书而已。
今直宝文阁宇文公时中自蜀来守吴兴,以郡庠有《新唐书》、《五代史》版本,而吴君此书不可不附见也,遂令并刻之,且俾元美序其后。
元美曰:唐人称杜征南、颜秘书左丘明、班孟坚忠臣。
今观其推广发明二子,信有功矣;
至班、左语意乖戾处,往往曲为说,以附会之,安在其为忠也!
今吴君于欧、宋大手笔,乃能纠谬纂误,力裨前阙,殆晏子所谓献可替否,和而不同者,此其忠何如哉!
然则唐人之论忠也陋矣,惜乎君之志徒见于其书也。
绍兴戊午四月望左从政郎、充湖州州学教授长乐吴元美跋后。
按:《新唐书纠谬》卷末附,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重光寺绍兴十年四月 北宋 · 吴元美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
绍兴庚申四月朔,住重光寺僧世英与邑之耆艾踵门请曰:「寺有转轮法藏,始于政和间,既作中辍,且二十年。
今喜就绪,愿书之以告来者」。
仆应之曰:佛在心,不在言。
书,纸上语耳,况又严饰土木,神而藏之,轮而转之,击鼓鸣钟,环绕惊叹,以是为佛,不亦几于戏欤?
虽然,此可与知佛者语,难与学佛者言。
余尝论佛之心甚恕,道甚广,欲随其分量,各有所得而后已。
上士即心悟佛,一言不立矣,然其心以为天下后世,安能使人尽皆如己,指迷觉妄,为大道师,则其言其书不获已也。
其次者,闻佛之风而说之,诵其言,因得其心,还以所得,欲广诸人而传诸后,则尊其言而藏其书,不敢忘也。
其下者,匹夫匹妇之愚,目不识书,平居钳于财利,锢于罪恶,奸欺顽戾,靡所不至,虽刑赏不能劝惩,一旦信吾佛之说与善恶之报,遽捐所吝,输之浮屠,对像设则屈伏瞻礼,能于俄顷间使善信之心恍然皆然,是孰使之然哉?
彼皆不得于心而求之言,不得之言而求之书,书与言卒未有得,而求之于闻睹,目骇心回,转相告语,则其所求如佛者,亦或有得于一念之间也。
抑吾夫子之言曰:「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曰:「人性无有不善」。
由善与信而积之,终为圣为贤矣。
愚夫愚妇方其有求于佛也,一念由中,谓非善与信可乎?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由此一念,广而大之,岂无日增月益,驯然而致者乎?
又岂无醉醒梦觉,恍然而悟者乎?
噫!
由前之说,一佛之道广而为三乘;
由后之说,三乘之归同于一佛。
江河沼沚,水皆润下;
槐檀,火皆炎上。
善学佛者,其勉之哉!
余素不熟西方之书,姑取其有合于吾孔、孟者,并为之说。
大博吴元美记。
按:民国永泰县志》卷三,民国十一年铅印本。
勾漏山十洞记 其一 灵宝观 北宋 · 吴元美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
天下洞凡三十有六,容南西及鬼门关内,一郡而得三焉。南都峤北,白石西,勾漏西山之南,去郡一舍而近,古铜州也。平川中,石峰千百,皆矗立特起。周围三十里,其岩穴多勾曲穿漏,故以是名。予足迹半天下,所阅名山多矣。卓绝雄杰,鲜或俪此者。爱而不可失,列为十图,置诸座右,朝夕自其外而想其内。外所见者,毫楮可及,然特彷佛一二耳,若三洞中所有,须至者自知。譬如乾坤容日月之光,安可绘画也!
西山巅,涉落桑江,豁然平川。
旷野中石山绵延,直抵北流之西。
其南跨大江之半,古勾漏城也,距今邑凡十里。
群峰屹然,如中天观阙,旌旄棨戟,武库五兵,森罗在上,而道出其閒,行者皆愕惊不敢前。
灵宝观盖直当其门户。
观后石峰千仞,独以一柱擎天
三朝宸奎,阁藏其迹。
案图经,此有观久矣,南汉始更今名。
殿庭卑隘,门径荒芜,碑碣可考可询,令人慨叹不已。
然土木虽俭陋,而气象雄古,云物轮菌,真灵仙所宅。
香火洒扫虽无人,而奎璧照耀,云汉昭回,自有神物护持之。
左右数里,虽绝无居者,岂仙圣之意,乐闲旷,厌嚣烦,故不欲廛井畜牧之混其所也?
观百馀步,临大道,傍有龙潭洞。
披荆而入,俯伏蹲踞,渊渟幽閟,冷袭毛骨。
村氓云神龙所蛰伏,勿以瓦砾投也。
直观后二小洞,南向者曰太阳,有浮屠象,其北曰太阴,浅塞不通,然名义所稽,第恐俚语以南北分阴阳耳。
故附之书,或有知其详者。
其二 宝圭洞记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
灵宝观后,西北行二百步,如倚屏门,辟象魏,榜其上曰「勾漏洞天正宝圭洞」,此葛仙翁修炼所也。
洞前小亭俯瞰,横塘倚栏,四顾则列峰回环,如众星之拱北辰
其魁磊而秀伟者,如冠弁圭璋之列侍;
其挺特雄毅者,若干戈剑戟之森卫也。
石室中有玉宸道君及真人石像。
室之东为宝圭洞,雄伟壮观。
秉烛而入,有丹灶、床几、盘瓮、碾臼,皆石乳自然凝结而成,奇怪万状,神摹鬼刻,非人閒所有。
约半里至水涯,循梯直下,拿竹筏以行,历瓮门三四重,閒关委蛇,烛尽而回。
翌日,棹小舟再往,乃穷水际,益广益奇。
波光澄明,蒸霭温燠,严冬如三四月。
时同游者皆惊骇,以为神龙窟中不可久居,乃归。
中流矫首,见一点烟,如长虹出天表,盖石罅之容光也。
舍舟蹑梯,攀跃而上,曲磴飞栈,粒点如瑶阶云径,小石罗列如琼杯玉斝,琐碎如杨梅荔枝,充实其内,不可名状。
转左侧身而入,直穿太阳洞后山半而出,盖宝圭之东掖也。
其中室曰蟠桃,深三四百步。
仰视高处,杳不见顶。
蟠桃之名,图经不载,他无所考据。
其西小室,洞明外达,连榻周遍,可踞可卧,盖宝圭之西掖也。
曩予尝游都峤,怪其山奇秀,岩穴在下,其色黑青而多膏乳,每疑二洞其受阴阳之殊。
近见寺丞王君,云:「凡阳洞,灵仙所宅;
阴洞,鬼神所居。
勾漏,阴洞也。
抱朴乃于此修炼者,盖宝圭众峰,左右拱揖,受阳和之气,水火既济,故能成功」。
予谓其语颇中理解,遂记于此,以俟识者。
其三 白沙洞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
予生平俗眼未洗,尝观宝圭之胜,以为天下极美,而客有言曰:「白沙其尤美乎」。
予闻,喜而不寐。
黎明杖履崎岖乱石閒,秉烛从窦入,俯伛扶伏,凡经六七窦,所过益宽,而所见益奇。
行里馀,至中洞,纵广一顷,高数十仞,石膏玉英,散彩流光,大者齐雉堞,小者杂毫芒,奎璧交加,星宿焜煌,愈于宝圭不可为量数。
仰睇之,如崩云,如飞幄,如栋梁,如榱桷;
俯盼之,如惊湍,如怒涛,如畦畎,如丘阿。
如鼎俎、如笾豆、祝敔、笙竽之为礼乐器者,如弧矢、刀剑、戈矛、甲胄之为兵戎具者,如杵臼、犁轴、瓶罂、瓮盎为农庶家所费用者,如塔像、台案、幢幡、钟磬为僧道居所严设者。
如齐缟、吴纻、霜缣、雾縠,其文彩铺张于椸架;
如赵璧、楚璞、圆环、方玦,其雕琢堆叠于府藏。
其朴如蒉桴土鼓,其奇怪如神鬼形状。
千岭万壑,不可殚尽。
或考击之,则锵然如洪钟,轰然如震雷,厉然如长风吼众籁,泠然如飞瀑泻谷,令人神思飞扬,形容不逮。
但索笔书曰:「勾漏甲于天下,而此洞为勾漏第一」。
既而俯视之,于下有涸井数十,皆旧时采砂处。
凡砂生于此独白,盖坎离之交,自然变化,非若铅石有假人力也。
予俯拾之,得数块,如粉。
道人云:「春水满谷,而砂始凝。
采者宿于其傍,候凝白滉漾,乃可取。
间或得之,亦不常有」。
近闻有好事者,以厚赏募少年乘索悬而入下,方至地,闻霹雳声,若数千牛吼然,少年惊仆,久之乃苏,以为游观者之戒。
自旦达午,予迟留不能去,从者告饥,乃侧身由小道出。
行数步,豁然见天。
其旁罗周遍,怪怪奇奇,间架邃延,帏幄参差,下阅斋房,上耸观阁,玉精荡射,星斗错落。
出门四顾,则飞檐峻宇,嵯峨峻岋,若过清都阊阖之下。
前视峰峦,拱对列侍,翕然一都会也。
始客导予入,曰:「洞当从后门出」。
盖古来谓此为后门。
至是,予大笑曰:「何倒置也!
凡居其间,有正堂在其中,列舍揖其后。
今此门高数百尺,与五凤楼相似,丽谯翼然,内外朗然,自庭徂堂,高广数丈,如之何其后之也」?
遂令置栈磨崖,将求善书,大其题曰「白沙之门」。
其四 韬真观记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
白沙洞门而西,左右皆小峰相对,山北平畴,孤烟落照。
茅茨篁竹閒,始有人居,曰道村。
东南诸峰,间见层出。
寒松古樾,蓊郁杳霭。
有洞掩映其閒,曰韬真观。
中有《石碣记》,南汉时中官陈君所经营。
及今近二百年,醮坛道院,故址尽没,榛莽道芜不可行。
予至,亟令火而焚之,课仆从葺茅斋一閒,为食息处。
修治扫除,鸣钟鼓,奉香火,已觉洞前山川改观矣。
左右二石室,其深四五寻。
石林相对,大冬亦温,疑下积硫磺气而然。
其一狭而长,扪壁度穴,直抵玉虚洞后山而出,约不啻里馀也。
观之上重重如层楼复阁,其下溪涧映带,如长虹巨蟒,其外乱石崖立,绝如人家假山。
有靡丽如罗縠者,有雕镂如珠带者,有明洁如金玉者,有涟漪如渊波者。
其各体异状,亦多怪也。
读其《碣》云:「岩洞多嵌空,或深数尺,遂积土以实之」。
予陋之曰:「大为洞,小为穴。
凡石以嵌空为奇,正欲空所有,安可实所无?
故今俯观者如绮疏藻井,旁通者如瓮牖圭窦,凹者如圈如臼,凸者如簦如盖。
阴阳阖辟,呀天穴地,岂不奇哉!
乃实而夷之,使吾不获见造化之全巧,顾不惜哉」!
茅斋之右有石窟,高深丈馀,古木垂盖,藤萝圜绕。
予终日坐卧其中,遂私语其仆从曰:「兹观当勾漏之中,旁邻玉虚,面揖玉田,东望宝圭,三里抵普照岩,前抵独秀岩,渔歌樵吹,鸡犬相闻。
吾侪得三四人,从者五六人,相与耕田凿井,暇则往来徜徉其间。
或有葛翁之来,秘方刃圭,可幸而观也」。
因问村氓曰:「道人有居此者乎」?
村氓曰:「一老黄冠隶名兹观久矣。
然去四十里而家,岁或一来,来未尝留宿」。
予额蹙曰:「有志于此者,何惮远而不来?
有此佳景,迷不肯往,世间凡骨,何其滔滔耶」?
其五 玉虚洞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
予寓韬真洞,与道村老农周游遍览,酷爱东南群峰杰出烟林之表,丹崖翠嶂与洞穴相间,晴岚雾霭,变态无穷。
缭绕如城郭,罗列如屏幢,堆垒如囷仓,驰驱如车马。
上而高室者,下而突灶者,浮图而合其尖者,大圭而挫其首者,如指日之戈,如倚天之剑,如囊脱之锥,如垂云之翼,如承露之掌,如威象之齿,如芒星之光,如堂阶之设虡业列羽,如坛壝之俎簋尊登。
竞巧效奇,谲怪百出。
虽公输之巧,不能琢削;
虽龙衍之辨,不能形容也。
每疑其下韬虚孕秀,各有洞府,但不能得其门入耳。
村氓陈访者,颇晓通识时人语言。
予始叩之,不肯吐,久乃曰:「此岂无有,但父老戒我勿以告人耳」。
询其故,则曰:「官客来游,吏卒有追呼之扰。
若缮桥道,备薪火,尚有可为。
其需物品,备饮食,何其甚也!
驱逐捶詈,虽鸡犬不得宁,顾何益于我哉」!
予闻其语而然之,遂止,不复与语。
他日复来,劳以酒食,笑指观旁一峰曰:「此念经窟也。
旧有净行僧讽诵于其上,相去跬步,能可登乎」?
予从之扪萝而上,由空穴数重至其腰,有岩深广二丈,可坐卧,外阚东野,如观画图,循缘跻攀,如旋羚羊之角,如披蜗牛之壳。
久之直彻峰顶而出,凭高遐瞩,去天尺五,令人有飘然凌云,冷然御风之态。
既而复指其下曰:「此观冲洞也」。
复随之从穴而入。
其峰势支分派别,开拓旁午,纡馀屈曲,如列众柱而成室屋。
南北东西,路脉交通。
火光四烛,洞焕太虚。
俯者,仰者,蟠者,飞者,走者,倚者,负者,皆莹如玉,烂如银也。
有潭碧色,或云每枯旱时,云气中蒸,上彻霄汉,如薰炉,如吹甑,雨必立至。
雨止则四风飒然,橐籥而入,盖龙之升降也。
予谓此峰上摩天轮,下控地轴,其中洞然凝结如玉色,而名曰念经窟、观冲洞,皆不雅,辄更其名为玉虚洞云。
其六 巫山寨记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
玉虚洞之坤维,得冯道士石寨而望之,天地设险,隐然铁瓮城也。
其岿然当前者,排敌也;
洞然旁达者,睥睨也;
巉然下瞰者,逻庭也;
崒然上耸者,烽台也。
拂云而铦指者,牙纛也;
射日而森布者,干橹也;
屹立而齐整者,守卒也;
踞坐而挥领者,主帅也。
行将逮门,则横屋骈罗,曲蹬周遭,万兵叩关,一夫谁何。
风松鸣杵,烟萝张幕,蛇行雀步,乃至北落。
入其中,规圜二顷,绝壁千仞,十有二峰,四庙一围,接郭连郛。
前植楼观,后峙香炉,左拱而俟,右倚而趋。
其色紫翠,间以尖峰悬崖,卓荦连蔓,巑屼怪奇,可骇可愕。
踵插重泉,顶摩九天,接武差肩,揖逊相先,信乎瞻在前,忽在后,仰弥高,钻弥坚也。
予拱手还曰:「此寨之景,得非吴许十二神仙宴座,壶中日月长处乎!
不然,则妙严圆梵大士如来光明藏也」。
遂规地薙草,列石环坐,且仰而叹曰:「彼冯道士何人,乃托名于此」!
而易名之为巫山寨,其何如哉?
其七 玉田洞记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
玉田洞在韬真观之西,巫山寨之北,其界相望也。
洞辟三门,其高者险绝难攀,其卑者偪塞难行。
独由中而入,路分三岐。
右则坎阻杳黑,左则虚明朗快。
受明之所,则洞门高处也。
庭中广深,如在观阁之下。
盘石皆翠碧色,平夷通明,可以偃仰。
其膏乳则玉石流光,悉具物象。
缘石栈行百步,倾身而入,乃至玉田
其田数丘,广有二丈,长三倍之。
中且平,其塍畔皆匀续蜿蜒,刻镂精致,如今人食用器皿所为;
其傍有花瓣寸馀,纯然玉色,亦如今人器皿日用铜银为饰。
造化巧妙琐屑,遂至于此,安可以描模亿度也!
田中积水,无间夏冬,不溢不涸,不增不减,气常温和,盖万乳所融泄耳。
越疆而东,其窍多钟乳,垂而四五寸者,光采晔然,时可采取,旧曰石田。
予谓石田何所用之,此正仙人种玉处,遂更名曰玉田洞。
出洞而南半里,至玉田寨。
寨高至十馀仞,其坳中潴蓄湛然,如挼蓝泼黛,厉风不能动摇。
广四五丈,深莫测也。
蓧萝阴翳,怪石蹲踞,如神守鬼护。
其北流为二池,中有小岛屿状。
其南则潜流北出,溢入大江
春时江中大鱼逆跃入此,似有知也。
玉虚洞至此,皆氓陈访所导。
疑访尚有隐秘处,然此游亦观止矣。
虽有他奇,吾不敢请已。
其土人好事者,亦往来山间,三十年未尝有至此者。
然予观览之胜,其凿空固自我发之,异时车马踵至,晨夜嚣呼,扰及田桑,则作俑之罪,将何逭之!
既而自觉曰:嗟乎!
箪食瓢饮,芒鞋布袜,曳短筇,探饿虎之穴,与猿猱为伍,世间嗜好如我者宁有几,而谁肯为此来乎?
其八 普照岩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
普照岩距韬真观五里,山如覆釜,洞穴当其胸。
唐时有草亭于上,芜没久矣。
或以洞中之奇来谂,遽到其麓。
从者厌高陟,剪萝蔓,荆榛杂然,因以兔窟见欺。
予曰:「第焚,吾先登」。
既至岩下,旧址岿然,回首却顾,则西望东皋,南北阡陌,尽在足下。
黄坡翠巘,与石峰相间,历历落落,尤可观也。
入门数步,上通,若中霤状,古木覆之。
几之右,有玉貌立于旁。
堂之中帘幕高张,筵几肆列。
仰视则如玉京山紫虚府,郁秀不可阶升也。
俯瞰室内,恍敞森严,诡怪绝特,令人毛发飒然,与月夜扁舟于千崖万壑,风烈水寒无异。
其中仙坛台塔,低昂交错,灵幡宝幢,霓裳羽衣,皆猎猎如龙夭矫,如鳌赑屃,如龟拆甲,如麟有趾。
以火烛之,鳞甲耀目;
以物击之,声响骇耳。
旁睇壁间,则虫篆琐碎,土壁成交,绿质白章,骈花斗锦,浓纤疏密,各有态度。
不知雕琢之奇,绘绣之工,果谁为之?
当安僧迦于岩,以实其名,以传不朽可也。
其九 独秀岩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
普照岩之西,长坡巨坂,川原遐旷,石山到此稀矣。
远瞩平野中,郁然孤峙者,独秀岩也。
予初望如廪状,意颇隘之。
既至,则洞门闳邃,古木萧森,与韬真观抗衡。
石室中广六丈,高倍之,虚明平夷,可容千数人。
石乳挂壁上如弥陀大士像,此又韬真所无者。
徐升其巅,徘徊倚望,四顾豁然。
前虽小室附庸,亦足观者,此盖勾漏别峰也。
车马往来,距邑十里。
云山莽苍,西入郁平
松湾竹坞,樵木出没。
此异人居止处,倘在中州,堂上列钟鼓,外来名士可时刻已乎?
然游遨宝圭、独秀,姓名岁月,题刻宛然,记此奇胜,何忍略耶!
岂以迁谪之故,日怀惴惴,惮于来远耶?
将驻旌倚马,偬偬去来,未暇遍历耶?
殆亦有记之,而断碑漫版荒陋中,无好事者为之流传爱护耶?
予方远来,假道过此,不敢赋诗,姑为偈曰:「远役鬼门关,遍历仙世界。
岂敢问丹砂,庶欲销挂碍」。
此为写兴而不已者也。
其十 金󷼆山记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
图经:俗名为真武岭,高八十丈,在邑东二里,山色苍苍黄黄。
其背穹窿,陂陀四垂,首戴巨石,高十馀仞,崟嵚突出,间色青黑,且有口吻状。
四围远近视之,如真灵龟也。
天下峰峦岩谷,若龙、若马、若狮子之像多矣,然彷佛而得四五,独此粹然逼真,顾不伟哉!
水流大江,直西南来,龟从东北举首而赴之。
或云隔岸有山曰会灵,相对而起,此上有坛,而彼上有台。
予未能至,不知状貌何如也。
是山最与勾漏为邻,而龟闯然于洞前,故附于图之末(光绪《北流县志》卷二一,清光绪六年刻本。又见《方舆胜览》卷四二,《粤西文载》卷一九,雍正广西通志》卷一○九,《舆地纪胜》卷一○四,同治《梧州府志》卷二一。)
夏二子传略 北宋 · 吴元美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宋史全文》卷二一下、雍正《福建通志》卷六六、《宋史翼》卷一二
天以商代夏,是以伊尹相汤伐桀,而声其割剥之罪。
当是时,清商飙起,义气播扬,劲风四扫,宇宙清廓。
夏告终于鸣条,二子之族无小大长少,皆望风陨灭,殆无遗类,天下之民始得安食酣寝,而鼓舞于清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