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韦处厚中唐 773 — 829
盛山十二诗 隐月岫 中唐 · 韦处厚
五言绝句 押尤韵
初映钩如线,终衔镜似钩。
远澄秋水色,高倚晓河流。
盛山十二诗 流杯渠 中唐 · 韦处厚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引用典故:习家池
激曲萦飞箭,浮沟泛满卮。
将来太守,早向习家池
盛山十二诗 竹岩 中唐 · 韦处厚
五言绝句 押寒韵
不资冬日秀,为作暑天寒。
先植诚非凤,来翔定是鸾。
盛山十二诗 绣衣石榻(为温侍御置) 中唐 · 韦处厚
五言绝句 押啸韵
(一作岩)巉雪中峤,磊磊(一作落)方峭
勿为枕苍山,还当础清庙。
盛山十二诗 宿云亭 中唐 · 韦处厚
五言绝句 押江韵
雨合飞危砌,天开卷晓窗。
齐平联郭,带绕抱城江。
盛山十二诗 梅溪 中唐 · 韦处厚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引用典故:傅说羹
夹岸凝清素,交枝漾浅沦。
味调方荐实,腊近又先春。
盛山十二诗 桃坞 中唐 · 韦处厚
五言绝句 押侵韵
引用典故:武陵 一子千年见
喷日舒红景,通蹊茂绿阴。
终期王母摘,不羡武陵深。
盛山十二诗 胡卢沼 中唐 · 韦处厚
五言绝句 押蒸韵
疏凿徒为巧,圆洼自可澄。
倒花纷错秀,鉴月静涵冰。
盛山十二诗 茶岭 中唐 · 韦处厚
五言绝句 押微韵
顾渚吴商绝,蒙山蜀信稀。
千丛因此始,含露紫英肥。
盛山十二诗 盘石 中唐 · 韦处厚
五言绝句 押先韵
缭绕缘云上,璘玢甃玉联。
高高曾几折,极目瞰秋鸢。
盛山十二诗 琵琶台 中唐 · 韦处厚
五言绝句 押庚韵
褊地难层土,因厓遂削成。
浅深岚嶂色,尽向此中呈。
盛山十二诗 上士瓶泉(为柳律师置) 中唐 · 韦处厚
五言绝句 押震韵
绠汲岂无井,颠崖贵非浚。
愿洒尘垢馀,一雨根茎润。
秪(疑当作「抵」)剡 中唐 · 韦处厚
 押青韵
秋渚涵容碧,秋水刷眼青。
排头烟树老,扑面水风腥。
上濑复下濑,长亭仍短亭。
夜船明月好,客梦满流萤。
按:(《记纂渊海》卷九)。
中唐 · 韦处厚
 押蒸韵
缘崖踏石层。
按:(见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卷三十《次韵吴季野岳上人澄心亭》引)。
李德裕丹扆箴诏 中唐 · 韦处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五
卿文雅大臣。方隅重寄。
表率诸部。肃清全吴。
化洽行春。风澄坐啸。
眷言善政。想叹在怀。
卿之宗门。累著声绩。
冠内廷者两代。袭侯伯者六朝
果能激爱君之诚。喻诗人之旨。
在远而不忘忠告。讽上而常深虑微。
博我以端躬。约予以循礼。
三复规谏。累夕称嗟。
置之座隅。用比韦弦之益。
铭诸心腑。何啻药石之功。
卿既已投诚。朕每怀开谏。
苟有过举。无忘密陈。
山川既遐。眷瞩何已。
必当勉已。以副深诚。
进六经法言表 中唐 · 韦处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五
臣闻三皇讲道。五帝讲德。
三王讲仁。五霸讲义。
所讲不同。同归于理。
理道之极。备于六经。
虽质文相变。忠敬交用。
损益因时。步骤不一。
然而释三纲越五常而致雍熙者。未之有也。
自秦火荡爇。孔壁穿蠹。
曲学异辨。专门多惑。
营道之轨并驰。希圣之堂盖寡。
文错起。浮义互生。
简册混散。篇卷繁积。
劳神于累代。弊形于当年。
其知愈博。其得愈少。
夫然。通方之士。
达识之儒。且犹不为也。
况南面之尊。司道之契。
岂不贪其精而遗其粗者乎。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精义神授。
博识天资。山峻词峰。
泉蓄学海。膺休运则混六合而不让。
思屈己则舞两阶而不疑。故当希皇踵
肩王轹霸。可以区区近躅。
拟于圣德哉。臣处厚臣随采合易诗书左氏春秋孝经等。
因其本篇。掇其精粹。
论纪先师微旨。今亦附于篇末。
总题曰六经法言。合二十卷献上。
取诸身必本于五事。通诸物兼畅于三才。
始九族以及于百姓。刑室家以仪于天下。
圣君良主之往行。哲人壮士之前言。
天人相与之际。幽明交感之应。
穷理尽性之辨。药石攻磨之规。
尧舜禹汤文武理乱之道尽在。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义必举。
其兴可以劝。其违可以戒。
此其所存者也。至如爻象错综。
阴阳难名。比兴箴诲。
幽隐难释。诰命训论。
古今不合。威仪数制。
命诸有司。褒贬扬㩁。
归诸史法。此其所遗者也。
商鞅之说秦王。叹帝道之难行。
太宗之纳魏徵。流王泽而广被。
繇是言之。道无远近。
德无重轻。能者挈之如毛羽。
不能者举之如嵩岱。今逢希代之君。
当难合之运。故不能以百家邪说。
六国纵横。秦汉刑名。
魏晋偷薄。为盛时道。
历代帝王。皆务纂集。
魏称皇览。梁著进略。
邺中则有修文之作。江左则有寿光之书。
但誇衒于闻见。非垂谋于理本。
臣今所贵。实异斯作。
陆贾奏甚卑之论。尚称善于高皇
方朔献杂糅之说。犹见知于武帝
伏惟陛下机务之馀。燕息之暇。
时降省览。天下幸甚。
裴度淮西事宜表 中唐 · 韦处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五
臣某言。臣伏以方岳之任。
职主分忧。苟事涉安危。
利深社稷。词得专达。
臣敢备言。是用轻冒上闻。
伏惟少纾仅踰数月。朝廷未议所伐。
臣恐日长奸谋。彼将胶固士心。
必希侥倖啖利。滋蔓事则难图。
当其神情尚摇。足以观衅。
臣自闻少阳权主留务。众未甚宁。
昨知少诚之子。诱扇其军。
又以诛戮。天其或者剿绝奸类。
大振皇纲。陛下得不上顺天心。
乘时废置。而又谋之迟久。
臣窃为陛下惜之。何则。
夫以少诚怙兵偷安。二十馀载。
恩惠自己。人知素怀。
众之所怀。必厚其子弟。
其势以分。臣具闻不与者半。
所以人心持两。至有动摇。
以斯观之。或未尽附少阳。
又以新杀其子。必有疑众之心。
今若及未宁。出其不意。
择四方节制之臣可为其帅者。使驰而入之。
移少阳于他镇以待之。彼得所安。
必效顺承。而无固众之志。
则其党自离心矣。因其所离。
而制其命。何求而不克哉。
易所谓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然以方布大信。不宜隐情。
若先命中贵奉明诏。将告易位。
以诚谕之。从而后行。
事可以济。臣又当今节制可以处淮西任者。
莫若河中节度使王锷。宽厚慎重。
练识军情。必能悦慰偫心。
镇抚疑党。若将移淮西
而俾与少阳不远矣。朝廷立迁授之权。
而内足以除奸蠹之本。使少阳感恩以效命。
王锷推诚以莅众。是淮西绝继代之业。
朝廷存宏贷之德。亦将以息河北狐鼠之势。
示去逆效顺之利。自然风靡以成化。
从此不希于苟得矣。斯事体大。
伏惟陛下行之。议者以为少阳兵戎贼臣。
曾居叛党。若将易处于关辅之地。
宠任以兵戎之权。何异夫朝四暮三
而终不离其数。是不然也。
夫根深者难拔。源长者难绝。
彼深结众根其人久矣。我能绝之使安。
植施于他。以变其所。
庸非至计乎。且事不先渐化之道。
而欲顿归于大政。亦难矣。
方今征承宗以名闻于天下者。岂不恃众违命邀爵乎。
若使少阳复而行之。则其罪均矣。
不可独赦。则必分师以讨之。
当淮楚灾旱之馀。徵赋耗竭之日。
是使苍生兴流亡之叹。甲兵无暂息之时。
上以伤陛下子育之心。下以竭邦赋资用之费。
得不审慎其举而保其成算哉。伏以国家艰难已来。
何北戎臣。窃据州郡。
父殁子代。兄终弟及。
皆朝廷稽缓其事。不时即谋。
使生人之心。率以沿习。
为患久矣。陛下神略独断。
超冠百王。事当其机。
宜以时革。臣不胜诚恳悃款之至。
裴度不宜摈弃疏 中唐 · 韦处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五
臣闻汲黯在相。淮南不敢谋反。
干木在魏。诸侯不敢加兵。
王霸之理。皆以一士而止百亿之师。
以一贤而制千里之难。伏以裴度勋高中夏。
声播外夷。庭凑克融。
皆惮其用。吐蕃回鹘。
悉服其名。今若置之岩廊。
委其参决。西夷北虏。
未测中华。河北山东
必禀庙算。况幽镇未静。
尤资重臣。管仲曰。
人离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理乱之本。非有佗术。
顺人则理。违人则乱。
伏承陛下当食叹息。恨无萧曹。
今有一裴度。尚不留驱策。
此所以冯唐感悟汉文。虽有廉颇李牧
不能用也。夫御宰相
当委之信之。亲之礼之。
于事不效。于国无劳。
则置之散寮。黜之远郡。
如此则在位者不敢不励。将进者不敢苟求。
陛下存终始之分。但不永弃。
则君臣之厚也。今进皆负四海责望。
退亦不失六曹尚书。不肖者无因而劝。
臣与逢吉素无私嫌。臣被裴度无辜贬官。
今之所陈。上答圣明。
下答偫议。披肝感激。
伏地涕流。伏乞鉴臣爱君。
矜臣体国。则天下幸甚。
论左降官准旧例量移疏 中唐 · 韦处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五
伏见赦文节目中。新左降官有不该恩泽者。
在宥之体。有所未宏。
臣窃闻物议。皆言逢吉恐李绅量移。
故有此处置。若如此。
则应是近年流贬官。因李绅一人。
皆不得量移。事体至大。
岂敢不言。李绅先朝奖任。
曾在内廷。自经贬官。
未蒙恩宥。古人云。
人君当记人之功。忘人之过。
管仲拘囚。齐桓举为国相
冶长缧绁仲尼选为密亲。
有罪犹宜涤荡。无辜岂可终累。
况鸿名大号。册礼威仪。
天地百灵之所鉴临。亿兆八纮之所瞻戴。
恩泽不广。实非所宜。
臣与逢吉素无雠嫌。与李绅且非亲党。
所论者全大体。所陈者在至公。
伏乞圣恩。察臣肝膈。
倘蒙允许。仍望宣付宰臣
应近年左降官。并编入赦条。
令准旧制。得量移近处。
请明察李逢吉朋党疏 中唐 · 韦处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五
臣窃闻朋党议论。
李绅贬屈尚轻。
臣受恩至深。
职备顾问。
关圣听。
不合不言。
先朝奖用。
擢在翰林
无过可书。
无罪可戮。
今偫党得志。
谗嫉大兴。
询于人情。
皆共叹骇。
诗云。
萋兮菲兮。
成是贝锦。
彼谮人者。
亦已太甚。
又曰。
谗言罔极。
交乱四国。
古帝王
未有远君子近小人而致太平者也。
又古人云。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李绅是前朝任使。
纵有罪愆。
陛下犹宜洗衅涤瑕。
念旧忘过。
以成无改之美。
逢吉门生故吏。
遍满朝行。
侵毁加诬。
何词不有。
所贬如此。
犹谓太轻。
曾参有投杼之疑。
先师有拾尘之戒。
伏望陛下断自圣虑。
不惑奸邪。
天下幸甚。
建中之初
山东向化。
只缘宰相朋党。
上负朝廷。
杨炎元载复雠。
卢为刘晏报怨。
兵连祸结。
天下不平。
伏乞圣明。
察臣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