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陆质中唐 ? — 806
送最澄阇梨日本 中唐 · 陆质
 押麻韵
海东国主尊台教,遣僧来听《妙法华》。
归来香风满衣裓,讲堂日出映朝霞。
按:见日本比睿山无量院沙门慈本〖一七九四--一八六八〗在文久二年〖一八六二〗撰《天台霞标》第四篇第一卷。转录自《中国哲学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刊日本户崎哲彦撰《留传日本的有关陆质的史料及若干考證》。此篇承束景南先生告知。(按:慈本于诗下注云:「此诗未知出于何书。慈本获之希烈宿称钞书中也。原本海作汝,妙作于,慈本依义改之。或曰:此诗载在《禅宗日工集》,又数字载之《本朝高僧传》某传也。」户崎氏考證此诗又见于《空华老师日用工夫略集》卷一,第二句作「故遣僧来听《法华》」。约在公一三○○年前后即传为陆质诗。但吴顗等九人送最澄诗,皆为五言律诗,唯此首为七言古绝,「因此,该诗疑为后人假托之作,或以意采录。」)。
武成王 中唐 · 陆淳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八
臣闻统天下者礼法也。救天下者权数也。
拯难者常以权变礼。以数易法。
有国者则尚德而贱数。尊礼而晦权。
何者。礼法行则民安其分。
务于修身。权数骋则人思变常。
务于苟得。安其分。
理之源也。思变常。
乱之本也。故救一时之弊者。
事不可贻于将来。垂万世之法者。
道不必行于当代。窃以武成王殷臣也。
之暴不能谏。而佐武王以倾之。
于周则社稷之臣矣。于殷谓之何哉。
且夫尊其道者。必师其人。
必尚其行。使天下之人。
入是庙也。登是堂也。
稽其人可以思见。师其道所由致法。
则俾夫立节死义之士。安所措其心乎。
圣人所以尊尧舜。贤夷齐。
不法桓文。不赞伊吕。
先之以敬让。尊之以礼乐。
盖谓此也。使武成之名与文宣为偶。
权数之略与道德齐衡。恐非不刊之典也。
臣愚为宜罢上元追封立庙之制。依贞观于磻溪置祠。
令有司以时享奠。斯得礼之正也。
定祧献懿二祖议 中唐 · 陆淳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八
臣窃寻七年百寮所议。虽有一十六状。
总其归趣。三端而已。
于颀等一十四状并云复太祖之位。张荐状则云并列昭穆。
而虚东向之位。韦武状则云当祫之岁。
献祖居于东向。行禘之祀。
太祖复延于西。谨按礼经及先儒之说。
太祖之位。位既正矣。
义在不疑。太祖之位既正。
献懿二主当有所归。详考十四状。
其义有四。一曰藏诸夹室。
二曰置之别庙。三曰迁于园寝。
四曰祔于兴圣。藏诸夹室。
是无享献之期。异乎周人藏于二祧之义。
礼不可行也。置之别庙。
始于魏明之说。礼经实无其文。
晋义熙九年虽立此义。巳后亦无行者。
迁于园寝。是乱宗庙之仪。
既无所凭。殊乖礼志。
事不足徵也。惟有祔于兴圣之庙。
禘祫之岁。乃一祭之。
庶乎亡于礼者之礼。而得变之正也。
东皋子集序 中唐 · 陆淳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八
淳闻于师曰。秉仁义。
立好恶。方之内者也。
等是非。遗物我。
方之外者也。冥内而游外。
圣人也。圣人吾不得见之矣。
方内者时有焉。其惟方外之徒。
莫得而测也。岂践迹之道易。
忘言之理难邪。将偫于人而内自得邪。
何乃庄叟之后。绵历千祀。
几于是道者。余得之王君焉。
心与物冥。德不外荡。
随变而适。即分而安。
忘所居而迹不害教。遗其累而道不绝俗。
故有陶公之去职。言不怨时。
有阮氏之放情。行不忤物。
旷哉渊乎。真可谓乐天之君子者矣。
生于隋季。人莫之知。
故其遗文高迹不显。余每览其集。
想见其人。恨不同时得为忘形之友。
故祛彼有为之词。全其解悬之志。
庶乎死而可作。无愧异代之知音尔。
其祖宗之由。出处之行。
前序备矣。此不复云。
春秋集传纂例序 中唐 · 陆淳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八
啖子所撰统例三卷。
皆分别条疏。
通会其义。
赵子损益。
多所发挥。
今故纂而合之。
有辞义难解者。
亦随加注释。
兼备载经文于本条之内。
使学者以类求义。
昭然易知。
其三传义例。
可取可舍。
啖赵俱已分析。
亦随条编附。
以袪疑滞。
名春秋集传纂例。
凡四十篇。
分为十卷云。
春秋例统序 中唐 · 陆淳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八
先生讳助
字叔佐
关中人也。
聪悟简淡。
博通深识。
天宝末客于江东
因中原难兴。
遂不还归。
文学入仕。
台州临海
复为润州丹阳主簿
秩满。
因家焉。
陋巷狭居。
晏如也。
始以上元辛丑岁集三传释春秋。
至大历庚戌岁而毕。
赵子时宦于宣歙之使府
因往还浙中。
途过丹阳
乃诣室而访之。
深话经意。
事多向合。
期反驾之日。
当更讨论。
呜呼。
仁不必寿。
是岁先生即世。
时年四十有七。
是冬也。
赵子随使府迁镇于浙东。
淳痛师学之不彰。
乃与先生之子异躬自缮写。
共戴以诣赵子。
赵子因损益焉。
淳随而纂会之。
至大历乙卯岁而书成。
春秋集传微旨序 中唐 · 陆淳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八
传曰。
惟天为大。
惟尧则之。
韶尽美矣。
又尽善也。
武尽美矣。
未尽善也。
又曰。
禹吾无间然矣。
推此而言。
宣尼之心。
尧舜之心也。
宣尼之道。
三王之道也。
故春秋之文。
通于礼经者(谓凡郊庙朝聘雩社婚姻之类是也)
斯皆宪章周典。
可得而知矣。
其有事或反经。
而志协乎道纪侯去其国之类是也)
迹虽近义。
而意实蕴奸(楚子虔诱蔡侯般之类是也)
或本正而末邪(楚杀徵舒楚子入陈之类是也)
或始非而终是(晋人纳捷菑不克纳之类是也)
贤智莫能辩。
彝训莫能及。
则表之圣心。
酌乎皇极。
是生人已来。
未有臻斯理也。
岂但拨乱反正。
使乱臣贼子知惧而已乎。
今故掇其微旨。
总为三卷。
三传旧说。
亦备存之。
其义当否。
则以朱墨为别。
其有与我同志。
思见唐虞之风者。
宜乎齐心极虑于此。
得端本清源之意。
而后周流乎二百四十二年褒贬之义。
使其道贯于灵府。
其理浃于事物。
则知比屋可封。
重译而至。
其犹指诸掌尔。
宣尼曰。
如有用我者。
期月而已可也。
岂虚言哉。
岂虚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