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谏
登石伞峰 唐 · 陈谏
 押冬韵
贤相昔未遇,耶溪藏卧龙。
宛然东山居,已韵西林钟。
仲氏亦遐旷,尔来习高踪。
杨公偶閒暇,中贵同游从。
曲渚拥驺驭,回潭转艨艟。
既登寅缘岸,遂践岧峣峰。
径侧萦巨石,磴危攀茂
伞开自罗列,笥闭谁箴封?
迥立霄汉表,俯看严嶂重。
远村暮杳杳,秋海晴溶溶。
染翰纪胜绝,飞觞畅心胸。
仍闻待新月,归棹何从容。
按:见《会稽掇英总集》卷四
劝听政表 唐 · 陈谏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臣某言。伏以大行皇帝导扬天命。
付陛下以宗社。托陛下以殷忧。
俾抑情以顺人。节哀以听政。
伏惟皇帝陛下哀思至孝。与天罔极。
不忍遵奉。丧过乎哀。
偫臣上陈。未蒙降允。
荒迫之至。不知所措。
伏以上天降祸。率土号慕。
哭泣之哀。丧纪之节。
凡在臣子。所宜同哀。
岂合此时。再三陈请。
但四郊尚有师旅。万国未登和平。
众事从宜。兆人思理。
当通变之日。非慕已(疑)之时。
陛下临之浃辰。则雍熙可睹。
废之一日。则忧虑或生。
所以遗旨殷勤。俾三日而听政。
非欲抑陛下至哀之情。盖为社稷万人之计。
不得不尔也。臣闻周称成康
汉称文景。咸为至理之主。
百王则而象之。然成王有顾命。
康王翌日而践祚。文帝著遗令。
景帝释服而视朝。夫岂无私怀。
为至公抑也。伏惟陛下省当时安危之理。
顺普天延企之望。睿谋光于八叶。
成天子不匮之孝。答先圣乃眷之情。
凡在生灵。孰不悲戴。
臣等时逢继圣。位忝通班。
犬马之心。不胜哀恳。
第二表 唐 · 陈谏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臣某言。臣闻先王立礼。
所以安邦国定社稷也。帝王丧制之义。
古今损益不同。盖时有安危。
礼有沿革。当万邦无事。
可以谅闇。属百度思理。
固当节哀。时殊事异。
不得不然。至于罔极之情。
孝思之感。皆由率天性。
隐痛深焉。或不在丧服之轻重。
临朝之迟速也。臣谨案孝经云。
事天明。事地察。
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又礼中庸曰。
武王周公。其达孝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
善述人之事者也。臣等伏考前典。
保宁家邦。严荐胙于九庙。
流庆祚于万叶。此所谓继先皇之志也。
哀痛既往。经营将来。
致干戈于不用。登兆庶于寿域。
此所谓述先皇之事也。陛下倘忘此二者。
未忍哀情。固违百辟之诚请。
不咨前王之故实。其若天地宗庙何。
其若万方四海何。臣等位忝班行。
同国所戚。不任哀迫之至。
第三表 唐 · 陈谏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臣某等言。
袁盎以汉文孝过于曾参
臣今伏以圣情之恸。
过于汉文远矣。
凡在偫下。
孰不归仁
臣等荒迫之中。
窃有所感。
伏以大行皇帝深惟天下之重。
凭几顾命。
俾陛下三日而听政。
今熙熙万国。
企闻王言。
已七日矣。
而御哀永慕。
未忍抑从。
尚可谓奉先皇之旨。
行天子之孝乎。
大行皇帝封植万邦。
传之陛下。
属艰难之运。
当金革之辰。
庶务权宜。
悬于晷刻。
如或一夫不获。
一事不理。
虽陛下心同大舜。
迹齐武丁
岂可谓负荷祖业。
永利兆庶之望也。
臣等荒愚。
未见其可。
所以前后三表。
血诚上请。
祗冒宸扆。
战越伏深。
无任忧戚之至。
心印铭序 唐 · 陈谏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安定梁肃字敬之。学止观法门于沙门元浩
其未知也患不能知之。既知之患不能至之。
于是作心印铭。盖几杖盘盂座右之类。
取其自省也。其文自偫生至有无云云。
言未知也。自本则不然至终篇。
言其既知也。以既知之心。
印其未知。号曰心印铭
大抵与经论合而归于无相。庶乎哉。
谏获与敬之游。又尝闻浩公之言。
故序其所由然。著于铭之首云。
登石伞峰诗序 唐 · 陈谏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中书侍郎平章事高阳齐公。昔游越乡。
阅玩山水者。垂三十载。
初栖于剡岭。后迁于玉笥。
自解薜此山。未二纪而登台铉。
乃施旧居之西偏。为昌元精舍。
其东偏石伞岩。付令弟秀才推。
俄而中书即世。推高尚之致。
文行之美。与伯氏相侔。
至元和九年秋九月七日。浙东廉使越州御史中丞杨公洎中护军王公。
僚佐宾旅。同游赋诗。
纪登览之趣。小子承命。
序其梗槩以冠篇。窃谓斯地也。
斯文也。必传于后世。
兰亭东山。俱为越邦之不朽者矣。
刘晏 唐 · 陈谏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开元天宝间。天下户千万。
至德后残于大兵。饥疫相仍。
十耗其九。至充使。
户不二百万。通计天下经费。
谨察州县灾害。蠲除振救。
不使流离死亡。初州县取富人督漕挽。
谓之船头。主邮递。
谓之捉驿。税外横取。
谓之白著。人不堪命。
皆去为盗贼。上元宝应间
袁晁陈庄方清许钦等乱江淮。十馀年乃定。
始以官船漕而定吏主驿事。罢无名之敛。
正盐官法。以裨用度。
广德二年。尽建中元年
黜陟使实天下户收三百馀万。王者爱人。
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纴。
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
大率岁增十之一。而犹能时其缓急而先后之。
每州县荒歉有端。则计官所赢。
先令曰。蠲某物。
贷某户。民未及困。
而奏报已行矣。议者或讥不直振救。
而多贱出以济民者。则又不然。
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
善救灾者。勿使至赈给。
故赈给少不足以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
国用阙则复重役矣。又赈给近侥倖。
吏下为奸。彊得之多。
弱得之少。虽刀锯在前不可禁。
以为二害。灾沴之乡。
所乏粮耳。它产尚在。
贱以出之。易其杂货。
因人之力。转于丰处。
或官自用。则国计不乏。
多出菽粟。恣之粜运。
散入村闾。下户力农。
不能诣市。转相沾逮。
自免阻饥。不待令驱。
以为二胜。又以常平法。
丰则贵取。饥则贱与。
率诸州米常储三百万斛。岂所谓有功于国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