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苏晋唐 676 — 734
咏萤 唐 · 苏晋
五言绝句 押微韵
的的黄金色,□□白玉辉。
既能明自照,何用暗中飞。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唐 · 苏晋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引用典故:茏舍 七擒
方汉比周年,兴王合(一作今)在宣。
亟闻降虏拜,复睹出师(一作军)篇。
祈父万邦式,英猷三略传。
算车申夏政,茇舍启戎田。
严问盟(一作盈)胡苑,军容济洛川
皇情怅关旆,诏饯列郊筵。
路接禁园草,池分御井莲。
离声轸去角,居念断归蝉。
三捷岂云尔,七擒良信然。
具僚诚寄望,奏凯秋风前。
过贾六 唐 · 苏晋
 押陌韵
主人病且闲,客来情弥适。
一酌复一笑,不知日将夕。
昨来属欢游,于今尽成昔。
努力持所趣,空名定何益。
贤良方正科对策(并问) 唐 · 苏晋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
问。妙尽黄间。
期于(一作乎)百发。术该(一作穷)元女。
宁无七纵。声苟中律。
不惮撞钟之求。服必称儒。
何辞解衣之试。况今徵工意匠。
搴秀谈丛。枭鸾即事于分区。
牛骥伫从于别皂。谓其淩厉顾盼。
以雪陈琳之耻(一作陈侯之疑)。何乃罔敞迁延。
不答马卿之难。岂时英所病。
共设于翟酺。将高尚在怀。
不屈于周党。荐举之法。
抑有多途。取舍之方。
莫能折衷。何则。
含光隐迹。不盗处士之名。
介立寡徒。安获知已之荐。
举逸之法。应有通规。
取舍之言。非为(一作无)尽善。
文武之道。方册所不坠。
德怨之报。人情之大纲。
射为诸侯。杜预无穿札之力。
士为知己。崔洪有挽弓(一作弩)之悔。
相圃泽宫。失之远矣。
子皮鲍叔。夫何言哉(一作夫何有哉)
举贤受赏。非才有罚。
国柄(一作秉)所加。期乎必当。
验之从政。效无断限之年。
试以(一作之)文才。智有迟速之别。
知而不举。闻讥窃位。
举而非(一作非其)人。宁当显戮。
臧孙之犯。既是虚刑。
子文之辜。复当何典。
内外齐举。援亲岂不致嫌。
师锡具陈。行庆又谁为首。
凡此歧路。罔识攸从。
迟冀如律(一作知律)。宏其利涉。
对。物以类升。
方以类降。故大小趋舍。
未始离乎类也。所谓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云从龙
风从武。时其效欤。
矧惟生人。怀五常。
含好恶。自然之势也。
安可处非其类乎。斯固士君子砥行立名。
伸首抗迹。思欲奋迅泥滓。
淩迈云汉。与鸾凤为伍矣。
岂不能折其锋。沮其目。
诚谓类有聚。偫有分。
下流不可久居。且无其时。
犹欲干进之若此。况乎师旷倾耳。
卞氏拭目。将欲察异音。
求奇彩。苟有留者。
谁肯迁延于解衣之试哉。策曰。
荐举之法。抑有多途。
取舍之方。莫能折衷。
何则。含光隐迹。
不盗处士之名。介立寡徒。
安获知巳之荐。举逸之法。
应有通规。取舍之言。
非无尽善者。夫人洪然则深其心。
饰其状。不可知以貌。
不可穷以言。将为辨者不可也。
求乎其端。或有可知矣。
夫天之岩乎其上者。施人以气。
地之坎乎其下者。成人以形。
高下之间。不可逃者。
形气而巳矣。气之积者彰乎形。
形之动者感乎物。彰于形。
故可以象察。感于物。
故可以类求。察其象。
长短之材可量矣。求其类。
邪正之气可识矣。虽则含光隐迹。
介立不偫。终不能以形逃。
不能以气隐明矣。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古圣王之观人也。
未尝越于是。取舍之言。
非不尽善也。但夫怀诈饰伪。
举世有之。干禄者不尽善。
举人者不尽智。或以势逼。
或以利兴。观象察言。
以难其识。附威藉利。
谀媚其心。有于此者。
则取舍之方。何所施矣。
呜呼。负舟登山。
诚难事也。策曰。
文武之道。方策所不坠。
德怨之报。人情之大纲。
射为诸侯。杜预无穿札之力。
士为知已。崔洪有挽弓之悔。
相圃泽宫。失之远矣。
子皮鲍叔。夫何有哉。
夫射者。先王所以定人之心。
和人之志。亦以示威仪耳。
以为诸侯分我茅土。育我黎蒸
抚有威衡。持秉生杀。
当审心定志。敷德和。
故为其立饮射之法。以导达其志。
不在穿札贯的矣。子曰。
射不主皮。即其义也。
则夫丽龟贯石者。将武夫之伎耳。
非不侮鳏寡。保其社稷之业。
夫有大功者获大赏。异哉当阳
诚无间然矣。古之君子。
冠业而立于朝。则必有益于时矣。
以为益时者。莫先于进贤
苟得其人。则没齿无怨矣。
又何可顾望默识乎。子曰。
定其交而后求。夫古之人定其交者。
将宏济时务。克清代几。
恐夫道不吾行。才为时弃。
是用定其交。求其达。
岂徒跼促存于情之所好哉。若以情之所好相求。
则是便僻比周之人。岂得为文雅君子乎。
崔侯必不以挽弓为悔。假使子皮荐国产。
叔牙夷吾。终不能光兴郑邦。
匡合齐社。亦未足以纷昭载籍矣。
策曰。举贤受赏。
非才有罚。国柄所加。
期乎必当。验之从政
效无限断之年。试以文才。
智有迟速之别。知而不举。
闻讥窃位。举非其人。
宁当显戮。臧孙之犯。
既是虚刑。子文之辜。
复当何典。内外齐举。
援亲岂不致嫌。师锡具陈。
行庆又谁为首。夫天之平分万物。
体不俱举。有其才者童其首。
挥其翼者两其足。德不必备。
才难尽善。其人善于政者。
不必有其文。工于词者。
不必敏其事。书曰。
无求备于一人。详矣。
先王均其曲直。任其事宜。
物各有所长。工拙不相害矣。
故书曰。明试以功。
车服以庸。则尧试其人以官。
备在方册矣。夫政有序。
化有渐。时有险夷。
功有隐显。为政者当责其岁晚。
不可中道而废也。施政立德。
不过乎三年。人情大可见也。
孔子曰。期月而化成。
书曰。三载考绩。
何得无限断之年欤。夫文者。
贵其能书理论。宣道其业。
非得意之实。乃无意之筌欤。
夫传曰。言以足志。
文以足言。又曰。
非文无以自达。苟欲考之文词。
求之迟速。则志有可得。
在政斯亨。言之无文。
用亦何害。且夫官爵者。
至公之器也。荐贤者。
至公之道也。君子持至公之道。
守至公之器。进思尽忠。
何可回隐。复俛荐嫌疑亲雠之间哉。
昔者先王之立制。进贤受上赏。
蔽贤蒙显戮。举非其实。
寘其阿党之诛。荐得其人。
介以汇征之赏。行庆之典。
不偏于师锡矣。时理则德存。
代乱则道丧。难乎鲁无君子。
楚不足徵。使子文安居。
臧氏无咎。痛哉政不难矣。
不有仲尼蔿贾之喻。千载之后。
何知其过焉。谨对。
又应贤良方正科对策(并问) 唐 · 苏晋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
问。
朕闻处域中之大。
据天下之图。
莫不设簴以思贤。
解琴而愿化。
虽君唱臣和。
而明鲜晦多。
所任者或非其人。
所行者傥乖其道。
归于浸弊。
罔弗由兹。
朕寅畏上元
负荷先构。
静言为国。
有若涉川。
风俗未淳。
政教犹郁。
黎元寡遂。
鸾凤不臻。
当宁永怀。
良深愧叹。
子大夫讲圣人之高议。
明王事之大纲。
蓄愤谋忠。
历年载矣。
何施而反本于古。
何用而救末于今。
何术而人物阜安。
何德而神灵滋液。
尔其无隐无忽。
悉之究之。
通其条贯。
朕当亲览。
对。
臣闻圣人法天而理。
察道而行。
心膂俊贤。
子惠黎献。
吏恭尔位。
人乐其业。
朝无秕政。
咏康哉
书曰。
惟天聪明。
惟圣时宪。
惟臣钦若。
惟人从乂。
此其谓也。
虽根英异辙。
火木殊途。
革去故而鼎就新
变咸池而歌大夏
然而无易兹典。
其故何哉。
盖以因天人之和。
顺阴阳之数。
不可替也。
皇上道高西圣。
德迈南薰。
黄龙荐图。
翠凤为宝。
至于膺正历。
享灵符。
朗七曜于铜仪。
安万人于宝历。
延祥降福。
陟酌登封
八表黎元。
歌皇风而周地络。
四夷酋长。
颂元化而建天枢。
此皆以刻于玉版。
载于金匮。
为帝者之祖宗。
乾元而始终。
至于坐衢室。
端冕旒。
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
赫赫明明之美。
无声无臭之化。
固以荣镜宇宙。
发扬神人。
振古以来。
未有如斯之盛矣。
犹复寅畏上帝。
忧念下人。
思反朴于鹑居。
伫迁讹于鸿古。
夕惕勤止。
良以深焉。
爰降纶言。
俯询舆议。
此陛下冲谦之道也。
愚臣何足以知之。
然而忝迹明时。
敢忘披露。
臣闻帝王之道。
藉英彦以张风。
邦国之图。
资明谟以垂化。
故能庶徵有序。
美政无亏。
当今制礼作乐。
章布宪
可谓文物大备。
刑政中和。
紫宸宏卷舒之风。
黔首罕阜安之业者。
良以官僚空旷。
守宰荒宁。
不能宣裕皇明。
洗蒸徒之耳目。
发挥神化。
变浇薄于闾阎。
夫迁物化人。
著诚去伪。
岂惟君上之道。
实亦官联之职。
文翁好儒。
蜀学比于齐鲁
毛玠崇质。
士素其裘裳。
是知易俗移风。
使天下回心而向道者
非俗吏之所能为也。
故董生云。
黎人未济。
吏不明。
使至于此也。
贾谊亦云。
下之有过。
吏之罪也。
夫闻伯夷之风者。
贪夫以廉。
柳下惠之迹者。
鄙人以恭。
故曰教人莫若垂范。
垂范必仰良材。
阜俗莫若兴农。
兴农必由循吏。
且择贤而处。
其弊犹滥。
负乘为政。
何以克堪。
今若选英杰而实百僚。
自朝廷而及州县。
法易之道。
慎德刑之教。
赏以春夏。
慎其滥矣。
罚以秋冬。
敬其刑矣。
夫赏刑中则庶人
庶人则财用足。
财用足则百志成。
百志成则天人和。
天人和则神灵滋液矣。
然后垂训而理。
勤法而行。
宣九式以均财。
修六礼以节性。
明七教以兴德
齐八政以兴邦。
道格元亨。
风还太古。
时雍之和可致。
济俗之义可宏。
唐虞之美可逾。
文景之声可越。
谨对。
丞相少傅拜职天子作三杰之诗以命宴序 唐 · 苏晋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
惟圣宝贤
以齐皇极。
有若左丞相燕国公
右丞相广平公。
太子少傅安阳侯
皆生人硕德。
皇国元老。
道著廊庙。
绩宣华戎。
由是懋其成功。
锡以元吉
咨日于朔。
择时于秋。
俾对命王庭。
受职公府。
见偫属。
揖庶寮。
礼官辨章。
掌舍陈次。
工备佾。
饔献蒸。
六卿拜下以成仪。
三事自天而来贺。
秩秩宾序。
晖晖旅酬。
玉纬垂文。
南风和雅颂之变。
金浆降醴。
云天光饫酌之宜。
宰德贵和。
尽庄敬具瞻之范。
偫情尚洽。
预周旋晏语之欢。
方将一心天工。
勠力帝载。
黑山之柝。
青海之戈。
云雨贤才。
水火菽粟。
日咏鱼藻。
岁陈由庚。
颐殷赵之年。
鲁阳之景。
爰命在宴。
乃赓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