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僧义净初唐 635 — 713
相关著作
玄逵律师言离广府还望桂林去留怆然自述赠怀 初唐 · 义净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
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
叶落乍难聚,情离不可收。
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
题取经诗(一作无名氏诗)。(载《翻译名义集》,云唐义净三藏作) 初唐 · 义净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余以咸亨元年西京寻听于时与并部处一法师莱州弘祎论师更有三二诸德同契鹫岭标心觉树然而一公属母亲之年老遂怀恋于并州祎师遇玄瞻于江宁乃叙情于安养玄逵既到广府复阻先期唯与晋州小僧善行同去神州故友索尔分飞印度新知冥焉未会此时踯躅难以为怀戏拟四愁聊题两绝 其一 初唐 · 义净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我行之数万,愁绪百重思。
那教六尺影,独步五天陲。
其二
五言绝句 押支韵
上将陵师,匹士志难移。
如论惜短命,何得满长祇。
西域寺(一作 释慧轮 悼叹诗) 初唐 · 义净
五言绝句 押侵韵
众美仍罗列,群英已古今。
也知生死分,那得不伤心。
道希法师求法西域终于庵摩罗跋国后因巡礼希公住房伤其不幸聊题一绝 初唐 · 义净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百苦忘劳独进影,四恩在念契流通。
如何未尽传灯志,溘然于此遇途穷。
西国怀王舍城(一三五七九言)。(一作 释慧英 诗) 初唐 · 义净
 押尤韵
游,愁。
赤县远,丹思抽。
鹫岭寒风驶,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年颓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城难遇,终望持经振锡住神州。
无行禅师同游鹫岭瞻奉既讫遐眺乡关无任殷忧聊述所怀为杂言诗(一作慧净诗) 初唐 · 义净
引用典故:火宅
观化祇山顶,流睇古王城。
万载池犹洁,千年苑尚清。
髣髴影坚路,摧残广胁𡺡。
七宝仙台亡旧迹,四彩天花绝雨声。
声华日以远,自恨生何晚。
既伤火宅眩中门,还嗟宝渚迷长坂。
步陟平郊望,心游七海上。
扰扰三界溺邪津浑浑万品亡真匠。
唯有能仁独圆悟,廓尘静浪开玄路。
创逢肌命弃身城,更为求人崩意树。
持囊毕契戒珠净,被甲要心忍衣固。
三祇不倦陵二车,一足忘劳超九数。
定潋江清沐久结,智剑霜凝斩新雾。
无边大劫无不脩,六时悯生遵六度
度有流光功德收,金河示灭归常住。
鹤林权唱演功周,圣徒往昔(一作圣得佳音)传馀响。
龙宫秘典海中探,石室真言山处仰。
流教在兹辰,传芳代有人。
沙河雪岭迷朝径,巨海鸿崖乱夜津。
入万死,求一生。
投针偶穴非同喻,束马悬车岂等程。
不徇今身乐,无祈后代荣。
誓舍危躯追胜义,咸希毕契传灯情。
劳歌勿复陈,延眺且周巡。
东睇女峦留二迹,西驰鹿苑去三轮。
北睨舍城池尚在,南睎尊岭穴犹存。
五峰秀,百池分。
粲粲鲜花明四曜,辉辉道树镜三春。
扬锡指山阿,携步祇陀
既睹如来叠衣石,复观天授迸馀峨。
伫灵镇梵岳,凝思遍生河。
金花逸掌仪前奉,芳盖陵虚殿后过。
旋绕经行砌,目想如神契。
回斯少福涧生津,共会龙华舍尘翳。
大唐西域法高僧传序 初唐 · 释义净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四
观夫自古神州之地。轻生循法之宾。
显法师则创辟荒途。奘法师乃中开正路。
其间或西域紫塞而孤征。或南渡沧溟以单逝。
莫不咸思圣迹。罄五体而归礼。
俱怀旋踵。报四恩以流望。
然而胜途多难。宝处弥长。
苗秀盈十而盖多。结实罕一而全少。
实由茫茫象碛。长川吐赫日之光。
浩浩鲸波。巨壑起滔天之浪。
独步铁门之外。亘万岭而投身。
孤漂铜柱之前。跨千江而遗命(跋南国有千江口)
或忘飧几日。辍饮数晨。
可谓思虑销精神。忧劳排正色。
致使去者数盈半百。留者仅有几人。
设令得到西国者。以大唐无寺。
飘寄悽然。为客遑遑。
停托无所。遂使流离萍转。
罕居一处。身既不安。
道宁隆矣。呜呼。
实可嘉其美诚。冀传芳于来叶。
粗据闻见。撰题行状云尔。
其中次第。多以去时年代近远存亡而比先后。
少林寺戒坛 初唐 · 释义净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四
粤以长安四年岁次甲辰四月七日。此寺纲维寺主义奖大上座智宝都维那大举法济禅师及众徒等。议以少林山寺。重结戒坛。欲令受戒忏仪。共遵其处。遂乃远之都下。屈诸大德。慇勤致礼。延就山门。是时我老苾刍义。及护律师禅师律师律师律师律师等。既至寺所。解旧结新。佥议此边。名为小界。标相永定。冀无疑惑。于是护鹅珍之嘉士。无召自来。存草结之英贤。不期而会。数逾一百。行道三旬。共系颈珠。俱修趺足。诚五浊之希有。慕四依之住持。虚往实归。绍隆无替。庶乎桑田属改。长存立石之基。沙界时迁。无爽布金之地。恐田成碧海。岭变青川。迷此结诚。乃为铭曰。
羯磨法在。圣教不沦。
式得金口。是敬是遵。
目睹西域。杖锡东巡。
睹盛事而随喜。聊刊刻乎斯文。
南海寄归内法传 初唐 · 释义净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四
原夫三千肇建。爰彰兴立之端。
百亿已成。尚无人物之序。
既空洞于世界。则日月未流。
实阒寂于惨舒。则阴阳莫辨。
暨乎净天下降。身光自随。
因餐地肥。遂生贪著。
香稻。转次食之。
身光渐灭。日月方现。
夫妇农作之事兴。君臣父子之道立
然而上观青象。则妙高色而浮光。
下察黄舆。乃风荡水而成结。
而云二仪分判。人在其中。
感清浊气。自然而有。
阴阳陶铸。譬之以洪炉。
品物财成。方之于埏埴者。
盖寡听曲谈之谓也。于是岳峙星分。
含灵蔓延。遂使道殊九十六种。
谛分二十五门。僧祛乃从一□而万物始生。
世则因六条而五道方起。或露体拔发
将为出要。或灰身椎髻。
执作升天。或生乃自然。
或死当识灭。或云幽幽冥冥。
莫识其精。眇眇忽忽。
罔知所出。或云人常得人道。
或云死便为鬼灵。或谈不知蝶为我己。
不知我为蝶形。既偫迷于蜾羸。
复聚惑于螟蛉。比混沌于鸡子。
方晦昧于孩婴。斯皆未了由爱。
欲生藉业。而有轮回苦海。
往复迷津者乎。然则亲指平途。
躬宣妙理。说十二缘起。
获三六独法。号天人师
称一切智。引四生于火宅。
拔三有于昏城。出烦恼流。
登涅槃岸者。粤我大师释迦世尊矣。
创成觉龙河。九有兴出城之望。
后移光鹿苑。六道盛归依之心。
初转法轮。则五人受化。
次谈戒躅。则千生伏首。
于是阐梵响于王舍。获果者无穷。
酬恩惠于父城。发心者莫算。
始自了教。会初愿以标诚。
终乎妙贤。契后期于结念。
住持八纪。宏济九居。
教无幽而不陈。机无微而不纳。
若泛为俗侣。但略言其五禁。
局提法众。遂广彰乎七篇。
以为宅有者大。非戒兴则非灭。
存生者小。过律显则过亡。
且如恚损轻枝。现生龙户。
慈济微命。交升帝居。
善恶之报。固其明矣。
于是经论兼施。定慧俱设。
摄生之纲。唯斯三藏乎。
既而亲对大师。教唯一说。
随机拯物。理亡他议。
及乎糵舍初辞魔王。或欢喜之志。
熙连后唱无灭。显亡疑之理。
可谓化缘斯尽。能事毕功。
遂乃迹灭两河。人天掩望。
影沦双树。龙鬼摧心。
致使娑罗林侧。泪下成泥。
哭者身边。血如华树。
大师唱寂。世界空虚。
次有宏法应人。结集有五七之异。
持律大将。部分为十八之殊。
随所见闻。三藏各别。
著下裙则裾有偏正。披上服则叶存狭广。
同宿乃异室绳围。两俱无过。
受食以手执画地。二并亡愆。
各有师承。事无和杂。
诸部流派。生起不同。
西国相承。大纲维四。
其间离分出没。部别名字
事非一致。如馀所论。
此不繁述。故五天之地。
南海诸洲。皆云四种尼迦耶。
然其所钦。处有多少。
摩揭陀则四部通习。有部最
信度则少兼三部。乃至正量尤多。
北方皆全有部。时逢大众。
南面则咸遵上座。馀部少存。
东裔诸国。杂行四部。
子洲并皆上座。而大众斥焉。
南海诸洲。有十馀国。
纯唯根本有部。正量时钦。
近日已来。少兼馀二。
斯乃咸遵佛法。多是小乘。
唯末罗游少有大乘耳。诸国周围。
或可百里。或数百里。
或可百驿。大海虽难计里。
商舶惯者准知。良为掘伦。
初知交广。遂使总唤昆崙国焉。
唯此昆崙。头捲体黑。
自馀诸国。与神州不殊。
赤脚敢曼。总是其式。
广如南海录中。具述驩州正南。
步行可馀半月。若乘船才五六潮即到。
上景南至占波。即是临邑
此国多是正量。少兼有部。
西南一月至跋南国。旧云扶南
先是裸国。人多事天。
后乃佛法盛流。恶王今并除灭。
迥无僧众。外道杂居。
斯即赡部南隅。非海洲也。
东夏大纲。多行法护
关中诸处僧祇。旧兼江南岭表。
有部先。而云十诵四分者多是处。
其经夹以为题目。详观四部之差。
律仪殊异。重轻悬隔。
开制迢然。出家之侣。
各依部执。无宜取他经事。
替己重条。用自开文。
见嫌馀制。若尔则部别之义不著。
许遮之里莫分。岂得以其一身。
遍行于四。裂裳金杖之喻。
乃表證灭。不殊行法之徒。
须依自部。其四部之中。
大乘小乘。区分不定。
北天南海之郡。纯是小乘。
神州赤县之乡。意在大教。
自馀诸处。大小杂行。
考其致也。则律检不殊。
齐致五篇。通修四谛。
若礼菩萨。读大乘经。
名之为大。不行斯事。
号之为小。所云大乘。
无过二种。一则中观。
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
体虚如幻。瑜伽则外无内有。
事皆唯识。斯并咸遵圣教。
孰是孰非。同契涅槃。
何真何伪。意在断烦惑。
济众生。岂欲广致纷纭。
重增沈结。依行则俱升彼岸。
弃背则并溺生津。西国双行。
理无乖竞。既无慧目。
谁鉴是非。任久习而修之。
幸无劳于自割。且神州持律。
诸郡互牵。而讲说撰录之家。
遂乃章钞繁杂。五篇七聚。
易处更难。方便犯持。
显而还隐。遂使覆一篑而情息。
听一席而心退。上流之伍。
苍髭乃成。中下之徒。
白首宁就。律本自然。
落漠读疏。遂至终身。
师弟相承。用为成则。
论章段则科而更科。述结罪则句而还句。
考其功也。实致为山之劳。
覈其益焉。时有海珠之润。
又凡是制作之家。意在令人易解。
岂得故为密语。而更作解嘲。
譬乎水溢平川。决入深井。
有怀饮息。济命无由。
准检律文。则不如此。
论断轻重。但用数行。
说罪方便。无烦半日。
此则西方南海。法徒之大归矣。
至如神州之地。礼教盛行。
敬事君亲。尊让耆长
廉素谦顺。义而后取。
孝子忠臣。谨身节用。
皇上则恩育兆庶。纳隍轸虑于明发。
偫臣则莫不拱手。履薄呈志于通宵。
或时大启三乘。广开百座。
布制底于八泽。有识者咸悉归心。
散伽蓝于九宇。迷途者并皆回向。
皇皇焉农歌畎亩之中。济济焉商咏舟车之上。
遂使鸡贵象尊之国。顿颡丹墀。
金邻玉岭之乡。投诚碧砌。
为无为。事无事。
斯固无以加也。其出家法侣。
讲说轨仪。徒众俨然。
钦承极旨。自有屏居幽谷。
脱屣樊笼。漱岩流以遐想。
坐林薄而栖志。六时行道。
能报净信之恩。两期入定。
合受人天之重。此则善符经律。
何有过焉。然由传受讹谬。
轨则参差。积习生常。
有乖纲致者。谨依圣教。
及现行要法。总有四十章。
分为四卷。名南海寄归内法传。
大唐西域高僧传二卷。并杂经论等十卷。
并录附归。愿诸大德。
兴宏法心。无怀彼我。
我善可量度。顺佛教行。
勿以轻人。便非重法。
重曰。然今古所传。
经论理致。善通禅门。
定潋之微。此难悬嘱。
且复粗陈行法。符律相以先呈。
备举条章。考师宗于实录。
纵使命沦夕景。希成一赞之功。
燄绝朝光。庶有百灯之续。
阅此则不劳尺步。可践五天于短阶。
未徙寸阴。实镜千龄之迷躅。
幸愿检寻三藏。鼓法海而扬四波。
皎镜五篇。汎慧舟而提六欲。
虽复亲承匠旨。备检元宗
然非浚发于巧心。终恐受嗤于慧目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