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常衮唐 729 — 783
薛县还家 唐 · 常衮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之子一为别,秋霜万里心。
野花山路冷,明月柳边阴。
聚首情犹浅,垂鞭意更深。
望君自珍重,幽赏托瑶琴。
赴京旅次感怀 唐 · 常衮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万里云烟绕画楼,客居无事转深愁。
秋风翠阁看初动,玉露金茎望欲流。
廿载承恩谁报主,一生僚属且封侯。
明朝努力长安道,不为晴川恋旧游(以上二诗见沁泉山郭柏苍校刊本《唐制诏集》。)
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 唐 · 常衮
五言排律 押鱼韵
引用典故:严徐 庾薛
穆穆上清居,沈沈中秘书
金铺深内殿,石甃净寒渠。
花树台斜倚,空烟阁半虚。
缥囊披锦绣,翠轴卷琼琚。
墨润冰文茧,香销蠹字鱼
翻黄桐叶老,吐白桂花初。
旧德双游处,聊芳十载馀。
北朝庾薛西汉严徐
侍讲亲华扆,徵吟(一作诗)步绮疏。
缀帘金翡翠,赐砚玉蟾蜍
(一作移)秩东南远,离忧岁月除。
承明期重入,江海意何如。
浮萍赋附歌 唐 · 常衮
 押尤韵
大江之水东西流,别有孤萍朝夕浮。
莫言此中长汎汎,终当结实触王舟。
按:见《文苑英华》卷一四九
唐 · 常衮
风候已应同岭北,云山仍喜似终南(《题漳浦驿》,《方舆胜览》)
春蒐赋(以畋狩得时献禽合礼为韵)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上方究心政理。
惕虑游畋。
顺时而行。
仁育之恩克洽。
酌古取则。
春蒐之义攸先。
所以示军容于有众。
发号令于初年。
时维仲春
景则清昼。
列武卒于天仗。
选龙媒于御厩。
野有鸣鹿。
尔则食君之苹。
巷无居人。
我亦从王于狩。
其仪可觌。
其理可究。
春者蠢也。
象其动以宣威。
蒐者求焉。
薄于求而在宥。
固将明其校阅。
非取乐于驰骤。
想熊罴之士。
必在于求贤。
驱貔豹之师。
宁惟于逐兽。
夫其将陈于野。
先训于国。
执铙备卒伍战阵之教。
执镯尽进退疾徐之则。
六军之节制可观。
三畋之礼文斯得。
而原其初也。
敕司马。
致高旗。
行火弊。
薙畬菑。
弯良弓而发彼。
破修眦以毙之。
择可取而克成旧事。
舍将孕而用表深慈。
虽四海久清。
礼且崇于国典。
三冬尚隙。
役无夺于农时。
然后算其获否。
以行赏劝。
皆贾艺以求功。
极忠而上献。
若然者。
岂徒倒逸材之兽。
落翰飞之禽。
大发以彰其武力。
小杀以宜其道心。
事且载于周礼。
迹宁诫于虞箴。
夫如是。
子云无以讽其羽猎。
相如未足言其上林。
于是天旋景从。
飙轶电杂。
皮冠且进。
虞人之守斯存。
䌽仗前驱。
天子之围方合。
有司乃申誓人之词。
具表貉之礼。
献禽以报其生植。
充豆以遵其孝悌。
君子谓是蒐焉。
足观国家之大体。
浮萍赋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居洪泉而不根植者。
惟浮萍而已矣。
不怀芳以贾害。
不衒色以标美。
动不忤物。
卑以安已。
乘流则游。
得坻则止。
如识变而知时。
似委命而顺理。
故能无幽不涉。
无远不寻。
长汀而自汎。
值惊浪而不沈。
既不迁其清浊。
亦何避乎浅深。
可以明逍遥之意。
可以警滞著之心。
然而推移河海。
凌历隈澳。
溜缓而去迟。
水急而浮速。
秋遇枫浦。
与坠叶以齐奔。
春暖桃源。
共落花而相逐。
披拂丹藻。
摇演青蘋
出入经其潭洞。
高下归其奫沦。
择利而行。
有似见机之士。
不常厥所。
同乎漂梗之人。
歌曰。
大江之水东西流。
别有孤萍朝夕浮。
莫言此中长汎汎。
终当结实触王舟。
萧昕等分祭名山大川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有天下者祭百神。
盖存乎统法也。山川出云而致风雨。
列在明祀。其来久矣。
春秋传曰。水旱疠疫之不时。
于是乎禜之。致其诚信。
与其忠敬。精意以享。
则神明保佑。命之不疾而速。
古之岳渎。秩视公侯。
以其所生者繁。所济也广。
镇厚地而不动。朝沧海而不泄。
如是正直。长发其祥。
百王相承。五等不易。
先朝礼神以明德。恭事以严禋。
进其位号。崇其典策。
用三代之乐。金石必备。
合九州之味。笾豆有加。
俾国之大臣。每岁颁祀。
执事而有恪。亦莫不宁也。
朕纂戎八载。外寇未平。
多废旧章。尚劳戎备。
巡狩之事。有旷于虞书。
封禅之仪。尚惭于汉史。
虽命方伯牧长。以时致祭
而事之不亲。诚有不达。
所以分遣八使。祷于偫望。
各供于事。以服官常。
宜令某官等分祭名山大川。仍敕有司备具礼物。
敬陈明荐。无失正辞。
禁藏天文图谶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
天文著象。
职在于畴人。
谶纬不经。
蠹深于疑众。
盖有国之禁。
非私家所藏。
裨灶明徵。
子产尚推之人事。
王彤必验。
景略犹寘于刑典。
况动涉讹谬。
率皆矫诬者乎。
故圣人以经籍之义。
资理化之本。
仄言曲学。
实紊大猷。
去左道之乱政。
俾彝伦而攸叙。
自四方多故。
一纪于兹。
或有妄庸。
辄陈休咎。
假造符命。
私习星历。
共肆穷乡之辩。
相传委巷之谈。
饰诈多端。
顺非而泽。
荧惑州县。
诖误闾阎。
怀挟邪妄。
莫逾于此。
其元象器物天文图书谶书七曜历太一雷公式等。
准法官人百姓等私家并不合辄有。
自今以后。
宜令天下诸州府切加禁断。
各委本道观察节度等使与刺史县令严加捉搦。
仍令分明榜示乡村要路。
并勒邻伍递相为保。
如先有藏蓄者。
限敕到十日内。
赍送官司。
委本州刺史等对众焚毁。
如限外隐藏。
有人纠告者。
其藏隐人先决杖一百。
仍禁身闻奏。
其纠告人先有官及无官者。
每告得一人。
超资授正员官。
其不愿任官者。
给赏钱五百贯文。
仍取当处官钱。
三日内分付讫。
具状闻奏。
告得两人以上。
累酬官赏。
其州府长史县令判官等不得捉搦。
委本道使具名弹奏。
当重科贬。
两京委御史台切加访察闻奏。
准前处分。
咨尔方面勋臣。
洎十连庶尹。
罔不诚亮王室。
简于朕心。
无近憸人。
慎乃有位。
端本静末。
其诫之哉。
禁僧道卜筮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左道疑众。
王制无舍。妖言蠹时。
国朝尤禁。且缁黄之教。
本以少思寡欲也。阴阳者流。
所以敬授人时也。而有学非而辨。
性挟于邪。辄窥天道之远。
妄验国家之事。仍又托于卜筮。
假说灾祥。岂直闾阎之内。
恣其诳惑。兼亦衣冠之家。
多有厌胜。将恐寖成其俗。
以生祸乱之萌。明艰已来。
禁网疏阔。至令此辈。
尚有矫诬。害政之深。
莫过于此。将归正道。
必绝奸源。宜令所司举旧条处分。
禁天下寺观停客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释教本以助化。
道家先于理国。惩恶劝善。
以齐死生。薰然慈仁
美利天下。所庇者大。
所益者深。故历代崇尚而弗易也。
朕以元元烈祖。庆我昌运。
西方圣人。福兹下土。
常所尽敬。敢忘致诚。
且至真之体。尚于精洁。
流俗所尊。不宜亵慢。
如闻天下寺观。多被军士及官吏诸客居止。
狎而黩之。曾不畏忌。
缁黄屏窜。堂居毁撤。
寝处于众设之门。庖厨于廊庑之下。
缅然遐想。慨叹良深。
自今已后。切宜禁断。
其军士委州县长吏与本将商量。移于稳便处安置。
其官吏诸客等。频有处分。
自合遵承。仰敕到当时发遣。
应尊像有损坏处。俾随事修补。
其有诸神所居。载在祀典。
灵迹昭著。福及生人者。
如有毁废。亦宜增葺。
且王者以清净统法。圣人以神道设教。
精意所在。感而遂通。
非徼福于朕躬。期降祥于黎庶。
申明诏旨。用悉劳怀。
禁诸道将校逃亡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
军兴以来。
十有四载。
未息戎备。
尚劳师徒。
各以名数。
于麾管。
朕念三军之勤役。
率万姓以供馈。
躬自节俭。
而赡济之。
定尺籍伍符。
厚其资粮屝屦。
掖庭织室。
俾给戎衣。
钩盾弄田。
亦调军食。
推诚惠养。
靡不至焉。
虽感激忠义。
勇于赴难。
而差次官赏。
固不遗劳。
诚宜戮力。
以永所事。
如闻诸节度团练使下官健。
多有逃入诸军。
去其所从。
犯我明禁。
在于国令。
固合惩奸。
眷其戎勋。
尚容改过。
自今已后。
切宜禁止。
应有此色。
诸军不得辄容。
差人递还。
各付所统。
其额内官健有逃死者。
不须更填。
宣示军州。
令知朕意。
河南等道副元帅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
古者分建戎号。
以张威武
必因事而制。
亦有时而戢。
以天下征伐之重。
方镇之大。
宜有总一。
则以元老抚和之。
乃者国家平定之后。
□理之始。
与其休息。
则以诸侯训缉之。
河南之南。
至于沧海。
往属难故。
久劳师徒。
连城之镇累百。
授钺之将十数。
主其经略
委在台臣
号令耳目。
以之咨禀。
服柔灭叛。
罔不肃清。
今万里无尘。
思解戎备。
况分阃之重。
各任勋贤。
悉心忧国。
所统皆理。
何必更有□属。
适重其烦。
军书取决。
又失要会。
息人罢镇。
□亦便之。
河南淮南西山南东等道副元帅宜停。
其兵马宜充东都留守兵马。
张延赏宜权知东都留守事。
常休明宜充副留守东都镇兵马使
天下三等已上亲赴上都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尧之敦叙。
以协万邦。周之宗盟。
必先同姓。莫远具迩。
怀德惟宁。俾强捍于京师
思同奖于王室。所以洽中和之道。
明补察之义也。惟我近属。
联华本支。以文昭武穆之宗。
有锡土建侯之嗣。往以艰难之际。
流寓颇多。或僻在江山。
载经时序。或杂居州里。
亦既淹留。等威不分。
无以自给。俭将逼下。
卑或踰尊。将恐合族展礼之文阙。
燕毛序齿之仪废。言念及此。
良深耿耿。其三等已上亲。
除州县官及带职掌应在外者。委本道节度观察量事给发。
遣赴上都。仍先录名闻奏。
劝天下种桑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诗有豳风。
陈王业也。八月剥枣。
以助男功。蚕月条桑。
俾修女事。赡人之道。
必广于滋殖。分地之利。
非止于耕耘。益之以织纴。
杂之以果实。则寒有所备。
俭有所资。如旨蓄之禦冬。
岂无衣以卒岁。顷属多难艰食。
必资树艺。以利于人。
庶俾播种之功。用养之化。
天下百姓。宜劝课种桑
仍每丁每年种桑三十树。其寄住寄庄官荫官家。
每一顷地。准一丁例。
仍委节度观察州长吏躬亲勉率。不得扰人。
及时。各使知劝。
一一勉谕讫。具数奏闻。
华州屯田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间者戎旅未息。
徵求烦重。四郊之赋。
乃至五税其一。居人荡析。
邦廪空虚。遂命宰臣
大修农政。天下郡国。
散诸屯田。转漕入关。
以资均济。兼诏中尉右内史
表属州县闲田。分署农官。
俾其耕凿。南至于华。
濒渭而东。林麓州渚之间。
榛莽窊邪之处。非吾人所占者。
悉举籍劝分。载芟载柞。
稼多农硕。亩获数钟。
岁既少殷。军储差赡。
郡县之税。于是十而减七。
数从其旧。殆复厥常。
今宿麦颇登。秋苗益茂。
私田加辟。公用渐充。
华州人户。土地非广。
其屯田并宜给以贫下百姓。自顷关中乏牛力。
封圻千里。半是邱荒。
置屯田已来。皆变良沃。
惠散其利。以及困穷。
藏之于人。孰与不足。
宣示郡县。宜悉朕怀。
李季卿右散骑常侍李涵尚书右丞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门下。侍从出入。
赞清禁之事。管辖纠正。
中台之书。多用儒雅。
必求公亮正议大夫尚书吏部侍郎集贤待制陇西县开国子赐紫金鱼袋李季卿
硕量宽宏。雄词典丽。
道素可尚。风猷自远。
银青光禄大夫前行尚书右丞御史大夫河北宣慰使襄武县开国公李涵。文以礼乐。
主于忠信。雅有学行。
通于理体。并才望推重。
华茂著。竭诚之效。
早见于艰虞。从政之绩。
备彰于事任。简廉无私。
纯白不染。守以直道。
行其至公。载驰輶轩。
善喻中旨。历践台阁
率由旧章。拔选部之滞才。
左曹之駮议。士林公族。
归美攸多。或久次懋官。
已深于满岁。或外除过礼。
且闻于踰月。宜迁顾问之职。
俾膺总典之授。季卿可守右散骑常侍
馀如故。尚书右丞
散官封如故。主者施行。
崔昭右散骑常侍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门下。
散骑以赞导侍从
承答顾问。
前代参用言语政事之臣。
俾其尽规忠益。
以穆朝化也。
今位望逾重。
选之更精。
银青光禄大夫京兆尹御史中丞博陵县开国子崔昭
经之以文敏。
纪之以宪则。
直而不肆。
刚而能容。
精识知微。
长材致远。
不易于风雨之晦。
不争于险易之途。
常所委遇。
多在雄剧。
理平之美。
居最一时。
任畿甸千里之重。
齐赵张三王之政。
事当其适。
义合于权。
检肃奸豪。
抚怀孤老。
资奉军国。
从容赡济。
翼翼之化。
布于四方。
子欲左右有人。
访求得失。
服兹旧列。
俾尔回翔。
可守右散骑常侍
散官封如故。
能元皓左散骑常侍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门下。
联八貂之贵。
二府之品。
望尊而事不亲。
地近而职非密。
盖贤达之所尚。
俾劳臣而处休。
命所以广其员而盛其选也。
太子宾客光禄卿上柱国河南郡开国公能元皓
以忠烈自将。
以勇谋用师。
夷险一心。
精刚百鍊。
不夺之节。
贯于风霜。
殊常之勋。
铭在钟鼎。
累更任遇。
休有令闻。
出入龙楼。
已先调护之列。
游骑省
载升顾问之地。
可行左散骑常侍
馀如故。
郭晞左散骑常侍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切问之司。
实参朝议。佥谐之命。
允属时髦。同朔方节度副使特进殿中监察御史大夫充朔方先锋司马使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郭睎。
文武成器。公忠亮节。
言多雅正。理适经通。
诗礼之方。服于庭训。
韬钤之略。禀自朝谋。
以少年之才雄。有老成之持重。
俾张我武。克定西疆。
业其勋以象贤。大其门而出将。
兵严既解。朝选攸归。
举以令闻。允兹近侍。
可行左散骑常侍散官勋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