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冯道五代 882 — 954
天道 五代 · 冯道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偶作 五代 · 冯道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北使还京作(诗凡五章,今仅存其一。) 五代 · 冯道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
殿上一杯天子泣,门前双节国人嗟。
龙荒冬往时时雪,兔苑春归处处花。
上下一行如骨肉,几人身死掩风沙。
五代 · 冯道
五言绝句 押豪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
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古今图书集成人事典》一四《口部》)
放鱼书所钥户(《诗史》云:“道性仁厚,家有一池,每得鱼放池中。其子监丞每窃钓之,道闻之不悦,于是高其墙垣,钥其门户,作诗书其门。”) 五代 · 冯道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高却垣墙钥却门,监丞从此罢垂纶。
池中鱼鳖应相贺,从此方知有主人。
赠窦十 五代 · 冯道
 押阳韵
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
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五代 · 冯道
朝披四袄专藏手,夜覆三衾怕露头(虏中大寒,赐道锦袄、貂袄、羊狐貂衾各一。每入谒,悉服四袄衣。宿馆中,并覆三衾,故云)
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虏以道有重名,欲留之,命与其国相同列,所赐皆等。虏赐臣下以牙笏,及腊月赐牛头,皆殊礼也,道皆得之,以诗谢。以上见《丛苑》)
已落地花方遣埽,未经霜草莫教锄(《吟治圃》,见《事文类聚》)
视草北来唐学士,拥旄西去汉将军(《同光中承旨卢质节制河中赠》,见《续翰林志》)
使虏诗 五代 · 冯道
 押寘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曾叨腊月牛头赐(见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三《牛鱼》。)
唐明宗徽号册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维长兴元年岁次庚寅四月甲午朔二十五日戊午
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太徵宫使宏文馆大学士上柱国始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一百户冯道银青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判集贤院事上柱国天水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臣赵凤及文武百官特进太子少傅上柱国酒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臣李琪等五千八百九十七人言。
臣闻天不称高而体尊。
地不矜厚而形大。
厚无不载。
高无不覆。
四时行乎内。
万物生其间。
总神祇之灵。
叶帝王之运。
日出而星辰自戢。
龙飞而雷雨皆行。
元气和而天下和。
庶事正而天下正。
伏惟皇帝陛下天授一德。
时历多艰。
太祖以兴邦。
佐先皇而定难。
拯嗣昭于潞困。
德威于燕危。
遏思远而全邺都
彦章而下梁苑
成再造之业。
由四征之功。
洎纂鸿图。
每敷皇化
内库而省庖膳。
宫人而减伶官
轻宝玉之珍。
却鹰鹯之贡。
淳风既洽。
嘉瑞自臻。
故登极之前。
人皆不足。
改元之后。
时便有年。
遐荒旋毙于戎王
重译往来于蛮子。
东巡而守殷殪。
北讨而王都歼。
契丹而燕赵无虞。
灵武瓜沙并复。
近以飨上元而荐太庙。
就吉土而配昊天。
辂己降而雨沾。
事欲行而月见。
燔柴礼毕。
作解恩覃。
帝命咸均。
人情普悦。
非陛下有道有德。
至圣至明。
动不疑人。
静惟恭己。
常敦孝礼
每纳忠言。
则何以临御五年。
澄清四海。
时久缠于灾害。
民骤见于和平。
休徵备载于简编。
徽号过持于谦让。
三年不允。
众志皆坚。
天不以上帝自崇。
日不以大明自贵。
于蒸民有惠。
于元后同符。
列圣皆然。
旧章斯在。
今以明庭百辟。
列土诸侯。
中外同辞。
再三沥恳。
臣等不胜大愿。
谨奉玉宝玉册。
上号曰圣明神武文德恭皇帝
伏惟皇帝陛下体尧舜之至道。
法日月于太虚。
威于夷狄。
恩及虫鱼。
奉国者继加荣宠。
违天者咸就诛锄。
典礼当告成之后。
夙夜思即位之初。
千秋万岁
永混车书。
请以圣寿日为启圣节表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臣等闻大电绕枢。哲后继牺农之运。
五星聚井。真人启文景之基。
昌图允洽于千年。嘉号宜光于载诞。
不有称述。曷显休明。
伏惟皇帝陛下玉律调元。金华启旦。
上帝锡九龄之梦。遒人闻下武之诗。
德协无为。民知有庆。
当大雨时行之日。乃常星不见之辰。
将欢宇县之心。窃效华封之祝。
臣等不胜大愿。望以六月二十七日为启圣节。
著于甲令。告彼万方。
使地角天涯。望南山而祝寿。
九州四海。仰北极以倾心。
诚垂致主之功。辄敢称君之美。
请上尊号表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先以中外同词。
华夷叶庆。
敬尊往制。
特上徽名。
天眷未回。
王言叠降。
过持谦柄。
尚拘偫情。
将永显于洪休。
须再陈于丹素。
伏惟皇帝陛下中兴缵祀。
下武应期。
务华去实。
还浮返朴。
有闻善必行之圣。
有无幽不烛之明。
神武戡定四方。
以文德怀柔八极。
惟恭与孝。
继祖承祧。
臣等考寻帝载。
奉扬休烈
请上尊号曰圣明文武恭孝皇帝
约就望而臆谭尧德。
叙声身而首赞禹谟
此际陛下以郊禋未展于泰坛。
飨未修于清庙。
易水之残妖未殄。
江陵之阖境未宁。
坚违丹赤之诚。
更待和平之日。
今则乾坤大定。
书轨混同
北暨幽陵。
南穷丹徼。
东踰沧海。
西越流沙
率梯航者。
布腹心。
俟干羽者。
已陶声教。
圜丘报本。
显陈燔燎之仪。
宗祏告虔。
亲奉云韶之荐。
而况万邦胥悦。
百谷顺成
天垂上瑞之文。
人乐繇庚之化。
鸡竿作解。
凤纪维新。
野喧击壤之歌。
兵入櫜弓之咏。
人祇䜣合。
日月重光。
明哉康哉。
美矣盛矣。
臣等生逢景运。
仰缵丕图。
是将亿兆之心。
虔贡再三之请。
冀茂实永光于图史。
徽猷式冠于古今。
上契天心。
下从人欲。
凡厥臣庶。
恭俟允俞。
请上尊号表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粤以惟帝奉天
惟臣奉主。
就阳展礼。
一人虔报本之心。
揆德宏猷。
万国切归尊之愿。
载扬明号。
思称洪休。
瞻旒冕以献言。
望昊穹而垂允。
臣等顿首。
臣闻德所以诞敷四海。
名所以驰裕万邦。
苟黼藻之颂不传。
则就望之容何著。
故质文迭用。
宾实相符。
礼有常尊。
子合遵于旧典。
功无与让。
君亲当协于至公。
伏惟皇帝陛下清明在躬。
纯德受命。
宏要道于天下。
畅贞风于域中。
通达无方。
渊源不测。
此所谓圣以合道也。
外宣百度。
上法三光。
铜浑昭乾健之规。
玉烛朗阳舒之景。
无幽不烛。
有感皆通。
此所谓明以烛远也。
至如用姬公之典。
以御十伦。
孔子之祠。
以兴四教。
观书乙夜。
徇铎孟春
远服殊邻。
王道无偏而荡荡。
亲平叛垒。
天网不漏而恢恢。
虏帐以是销魂。
并土以之胁息。
此所谓文以兴教。
武以宅功也。
又若煦妪万物。
昭苏九围。
协天载以无声。
恢帝猷而有截。
涵如东海
固比南山
此所谓仁以阜成。
德以顺正者也。
皇帝陛下圣广造化。
明均照临。
同文班黼黻之章。
常武蓄雷霆之势。
仁兼孝以并率。
德与道而相权。
总集众方。
光扬茂实。
臣等不胜大愿。
谨上尊号曰圣明文武仁德皇帝。
恭惟雍熙之代。
开泰之朝。
君臣崇相正之规。
天地无不交之象。
书曰一人有庆。
当皇极之盛隆。
诗曰万国作孚。
在鸿名之远逮。
臣等幸逢景运。
获事朝廷。
表端位而列偫司。
各承丰泽。
章至尊而舒盛德。
敢怠前规。
沥恳倾输。
望恩俞允。
请徽号内加广道法天四字表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臣等闻乾文上布。
尝居莫大之尊。
坤体下凝。
克阐无疆之道。
以是发生悠久。
亭育运行。
人识元功。
遂配高明之号。
世详阴德。
爰标博厚之名。
皆彰得一之灵。
尽合通三之义。
帝王继统。
古今同符。
皇风愈至于治平
偫愿并虔于将顺。
伏惟圣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陛下乾坤正气。
日月并明。
千年广出震之期。
万乘发承祧之日。
宽仁大度。
映惇史于前王。
俭德淳风。
契徽猷于太古。
而自削平多难。
纂绍洪基。
视兆庶以如伤。
致八纮之丕变。
蛮夷率服。
稼穑丰登。
普天扬溢美之声。
当宁固持谦之旨。
夙坚众志。
久抑鸿名。
洎展礼祖宗。
告虔天地。
乃从人而降命。
获奉册以陈诚。
纪述圣谟。
但务属词之实。
申明邦典。
方谐得理之宜。
郊祀以来。
日新其化。
四年益理。
九土咸宁
恶党挺妖。
伏天威而悉殄。
远藩效顺。
感帝德以皆来。
塞外休兵。
域中无事。
保深根而固蒂。
延地久以天长。
臣等辄据偫情。
虔徵故事。
合增加于徽号。
免漏略于宸猷。
伏以道为广大之宗。
天布生成之惠。
惟一德。
宜总二名。
臣等伏请于尊号内加广道法天四字。
庶得彰明典礼。
若倾翊戴之心。
辉焕简编。
永表雍熙之运。
请依旧置枢密使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窃以枢密使创自前朝。置诸近侍。
其来己久。所便尤多。
顷岁枢密使刘处让。偶属家艰。
爰拘丧制。既从罢免。
暂议改更。不曾显降敕文。
永停使额。所愿各归职分。
岂敢苟避繁难。伏请依旧置枢密使
请以圣寿日为天和节奏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臣闻惟睿作圣。
千年乃契于贞期。
大德曰生。
万国咸思于令节。
将诠懿号。
仰庆休辰。
倾心未出于常名。
近意有尘于嘉会
伏惟皇帝陛下应天顺人。
握图御宇。
拯寰瀛于否极。
俾动植以泰来
允符鸣社之祥。
方显绕枢之瑞。
而况斗柄正卯。
律吹仲春
帝王出震之方。
是天地同和之月。
斯辰诞圣。
众灵咸归。
顾前代而罕同。
在旧章而宜举。
垂诸不朽。
简编既溢于徽猷。
必也正名。
称谓须符于景贶。
伏愿以来年二月二十八日为天和节。
庶夫觞称万寿。
稍申将顺之心。
节配四时。
永洽好生之德。
请正朝班奏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宰臣朝见辞谢。
朝堂横街之南。
逮至馀官。
则悉于崇元门内。
夫表著之列。
岂可踰之。
故古先明王。
必正其位服。
此实事因偶尔。
习以为常。
又入阁礼毕之时。
偫官退于门外。
定班如初。
俟宣放仗。
翰林学士前任郡守等。
不随百辟。
即时直出。
二者礼僭序失。
其使正之。
论安不忘危状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臣为河东掌书记时。
奉使中山
井陉之险。
惧马蹶失。
不敢怠于御辔。
及至平地。
谓无足虑。
遽跌而伤。
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
居安者患生于所忽。
此人情之常也。
长乐老自叙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余世家宗族。
始平长乐二郡。
历代之名实。
具载国史家牒。
余先自燕亡归晋。
庄宗明宗闵帝清泰
又事晋高祖皇帝少帝
契丹汴京
为戎二主所制。
镇州与文武臣僚马步将士归汉朝
高祖皇帝今上。
顾以久叨禄位。
备历难危。
显祖宗。
下光亲戚。
亡曾祖讳凑
累赠至太傅
亡曾祖母崔氏。
追封梁国太夫人
亡祖讳景。
累赠至太师
亡祖母褚氏。
追封吴国太夫人
亡父讳良建。
秘书少监致仕。
累赠至尚书令
亡母张氏。
追封魏国太夫人
余阶自将仕郎朝议郎朝散大夫朝议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
职自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
再为翰林学士
改授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太微宫使
再为宏文馆大学士
又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南郊大礼使明宗皇帝晋高祖皇帝山陵使
再授定国军节度同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一为长春宫使
又授武胜军节度使邓随均房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官自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检校尚书祠部郎中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侍中
又授检校太师中书令
正官自行台中书舍人再为户部侍郎
兵部侍郎中书侍郎
再为门下侍郎刑户吏尚书右仆射左仆射
三为司空
两在中书
一守本官。
又授司徒侍中
赐私门十六戟。
又授太尉侍中
又授戎太傅
又授汉太师
爵自开国男开国公鲁国公
再封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
食邑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
食实封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
勋自柱国上柱国
功臣名自经邦致理功臣至守正崇德保邦致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宁邦翊圣功臣
先娶故德州户掾褚讳濆女。
早亡。
后娶故景州弓高县孙明府讳师礼女。
累封蜀国夫人亡。
长子平。
秘书郎右拾遗工部度支员外郎
次子吉。
秘书省校书郎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屯田郎中
第三亡子可。
秘书省正字殿中丞工部户部员外郎
第四子幼亡。
第五子义
秘书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
定国衙内都指挥使
职罢改授朝散大夫右春坊太子司议郎
太常丞
第六子正。
协律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
定国军节度使。
职罢改授朝散大夫太仆丞
长女适故兵部崔侍郎讳衍子太仆少卿名绚
封万年县君
三女子早亡。
二孙幼亡。
唐长兴二年敕。
瀛州景城县庄来苏乡改为元辅乡。
朝汉里改为孝行里。
雒南庄贯河南府雒阳县三川乡灵台里。
晋天福五年敕。
三川乡改为上相乡。
灵台里改为中台里。
时守司徒侍中
又奉八年敕。
上相乡改为太尉中台里改为侍中里。
时守太尉侍中
静思本末。
庆及存亡。
盖自国恩。
尽从家法。
承训诲之旨。
关教化之源。
在孝于家忠于国。
口无不道之言。
门无不义之货。
所愿者。
下不欺于地。
中不欺于人。
上不欺于天。
以三不欺为素。
贱如是。
贵如是。
长如是。
老如是。
亲事君事长。
临人之
旷蒙天恕。
累经难而获多福。
曾陷蕃而归中华。
非人之谋。
是天之祐。
六合之内有幸者。
百岁之后有归所。
无以珠玉含。
当以时服敛。
以籧篨葬。
及择不食之地而葬焉。
以不及于古人。
故祭以特羊。
戒杀生也。
当以不害命之物祭。
无立神道碑。
以三代坟前不获立碑故。
无请谥号。
以无德故。
又念自宾佐至王佐。
及领藩镇时。
或有微益于国之事节。
皆形于公籍。
所著文章篇咏。
因多事散失外。
收拾得者。
于家集
其间见其志。
知之者罪之者。
未知众寡矣。
有庄有宅有偫书。
有二子。
可以袭其业于此。
日五盥。
日三省。
尚犹日知其所亡。
月无忘其所能。
为子为弟。
为人臣为师长
为夫为父。
有子有犹子有孙。
奉身即有馀矣。
为时乃不足。
不足者何。
不能为大君致一统。
定八方。
诚有愧于历职历官
何以答乾坤之施。
时开一卷。
时饮一杯。
食味别声被色。
老安于当代耶。
老而自乐。
何乐如之。
时乾祐三年朱明月。
长乐老序云。
文宣王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清泰中。道初领镇之时。
遍谒庙之际。再拜宣圣。
久立荒祠。后临街而地位穷。
前逼城而日光少。羊触藩而来者众。
豕负途而去者多。雨信纳污。
风知逐臭。顾以滥为子弟。
忝作公侯。得富贵而因诗书。
拥旌旄而轻俎豆。何以为汉相。
何以见鲁人。遂申如在之诚。
别卜维新之所。乃移于通衢之北。
冯翊县之西。龟筮相从。
官吏相合。不烦隧正。
不扰里胥。不妨农。
不害物。畚锸者桢干者斧斤者藻绘者一无阙。
垣墉栋宇榱桷阶序门屏一无阙。自山龙已降至絺绣一无阙。
河自海口尧头舜项之像亦依然。其文也布在四方。
其教也传于万代。依其教者顺而正。
违其教者逆而邪。德与天地齐。
明与日月等。昔贤云。
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
非此心此口而可称赞。时以拙于为政。
昧于立功。民未苏而责躬。
庙才成而赴阙。别离七县。
倏忽十年。今又此来。
固非所望。手持龙节。
奉新恩。目睹象环。
虔瞻旧制。于漆沮之地。
有洙泗之风。念伯鱼之学诗。
可知家法。想祖龙之焚处。
自坠皇图。今逢下武之时。
无失上丁之节。公卿沕穆。
侯伯皆忠。将戢干戈。
永安宗社。文武之道。
邦家之基。共分宵旰之忧。
同保车书之运。老夫之幸。
明神所知。谨以崇儒移庙之恳。
纪于公门南之左。时开运三年正月十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