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郑以庠清末至民国 1869 — 1937
全台诗
郑以庠(?
~?
),字养斋新竹人
光绪年间1875~1895台北府学生
乙未(1895)割台时,西渡厦门
后返台,为社社员〖参考郑鹏云新竹县志初稿》〗。
(施懿琳撰)
全台诗
郑以庠1869~1937)〖张子文等撰《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谓郑以庠生卒年为1873~1939。
然大正七年(1918)《台湾日日新报》有数首〈寿养斋社长五十〉诗,郑以庠亦有多首和诗,由此推算,其生年应为1869年
此外,据陈琬琪《张纯甫儒学思想研究》考据,郑以庠卒于1937年12月12日,享寿六十九(政大中文系国文教学硕士论文,2004年1月,页247),此亦可推算郑氏生年应在1869年
至于卒年,张子文认为应在昭和十四年(1939),且谓是年郑氏曾邀集全台诗人举行「五州联吟会」。
查《台湾日日新报》,全岛诗人大会于1937年以后已停止未活动,1939年之说应有误。
此处姑采陈琬琪说,将卒年定在1937年
〗,谱名安国,号养斋蜕窝新竹人
为乡先贤郑用鉴之孙,因家学渊源,幼年即入台北府就读。
乙未割台,内渡泉州原籍,不久又回竹堑,此后闭门读书,不问世事,有「高士」雅名。
曾任「台湾文社」理事,为新竹吟社」成员、「社」社长。
社」经常与台北「瀛社」、桃园社」三社联吟,每逢该社值东,往往于郑氏家宅「北郭园」举行集会,蔚为盛况。
郑以庠曾历沧桑之变,诗多感伤,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
人物志》谓其著有《拾翠园诗稿》,恐误〖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
人物志》皆谓郑以庠有《拾翠园诗稿》。
查「拾翠园」为新竹人士曾宽裕的庭园,《台湾日日新报》上有新竹林幼侯〈题曾君拾翠园〉、樱井儿山〈曾君宽裕招饮拾翠园席上赋此〉,曾宽裕亦有和诗〈喜儿山先生小园〉。
林钟英有诗〈赠宽裕芸兄〉,注云:「宽裕君园名拾翠。
」由此看来,王国璠之说,恐须再考索。〗。
今郑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诗报》、《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等报刊合集编辑校录。
(翁圣峰撰)
全台诗
郑以庠1869~1937)〖张子文等撰《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谓郑以庠生卒年为1873~1939。
然大正七年(1918)《台湾日日新报》有数首〈寿养斋社长五十〉诗,郑以庠亦有多首和诗,由此推算,其生年应为1869年
此外,据陈琬琪《张纯甫儒学思想研究》考据,郑以庠卒于1937年12月12日,享寿六十九(政大中文系国文教学硕士论文,2004年1月,页247),此亦可推算郑氏生年应在1869年
至于卒年,张子文认为应在昭和十四年(1939),且谓是年郑氏曾邀集全台诗人举行「五州联吟会」。
查《台湾日日新报》,全岛诗人大会于1937年以后已停止未活动,1939年之说应有误。
此处姑采陈琬琪说,将卒年定在1937年
〗,谱名安国,号养斋蜕窝新竹人
为乡先贤郑用鉴之孙,因家学渊源,幼年即入台北府就读。
乙未割台,内渡泉州原籍,不久又回竹堑,此后闭门读书,不问世事,有「高士」雅名。
曾任「台湾文社」理事,为新竹吟社」成员、「社」社长。
社」经常与台北「瀛社」、桃园社」三社联吟,每逢该社值东,往往于郑氏家宅「北郭园」举行集会,蔚为盛况。
郑以庠曾历沧桑之变,诗多感伤,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
人物志》谓其著有《拾翠园诗稿》,恐误〖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
人物志》皆谓郑以庠有《拾翠园诗稿》。
查「拾翠园」为新竹人士曾宽裕的庭园,《台湾日日新报》上有新竹林幼侯〈题曾君拾翠园〉、樱井儿山〈曾君宽裕招饮拾翠园席上赋此〉,曾宽裕亦有和诗〈喜儿山先生小园〉。
林钟英有诗〈赠宽裕芸兄〉,注云:「宽裕君园名拾翠。
」由此看来,王国璠之说,恐须再考索。〗。
今郑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诗报》、《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等报刊合集编辑校录。
(翁圣峰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