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林纾清末民国初 1852 — 1924
全台诗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蠡叟冷红生……等。
福建闽县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
曾于福州苍霞精舍、杭州东文精舍、京师金台书院讲学。
光绪二十七年(1901)担任京师五城学堂教习三十二年(1906)任教京师大学堂。
教学之馀,由他人口译,以古文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馀种(或言共二百馀种),世称「林译小说」,乃引介西方文学之先驱,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与王寿昌合译之《巴黎茶花女遗事》最为著名。
平生著述丰富,与古文相关者如《畏庐文集》、《觉斋论文》、《文法讲义》……等数十种;诗作如光绪二十三年(1897)所出版的《闽中新乐府》收仿乐府体诗歌三十二首,激议时政,倡导改良,是其平生第一部著作,风行海内,王松台阳诗话》特别予以介绍;此外画作《畏庐遗迹》、理论专著《觉斋话论》,都为世人所赞誉 。
全台诗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蠡叟冷红生……等。
福建闽县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于福州苍霞精舍、杭州东文精舍、京师金台书院讲学。
光绪二十七年(1901)担任京师五城学堂教习三十二年(1906)任教京师大学堂。
教学之馀,由他人口译,他以古文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馀种(或言共二百馀种),世称「林译小说」,乃引介西方文学之先驱,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与王寿昌合译之《巴黎茶花女遗事》最为著名。
平生著述丰富,与古文相关者如《畏庐文集》、《觉斋论文》、《文法讲义》……等数十种;诗作如《闽中新乐府》收仿乐府体诗歌三十二首,内容激议时政,倡导改良,是其于1897年所出版的平生第一部著作,风行海内,王松台阳诗话》特别予以介绍;外如画作《畏庐遗迹》、理论专著《觉斋话论》,都为世人所赞誉。
  林纾曾经二度来台,其一是在1867年时,从福州搭乘「华福保」轮船来台湾省父,其《畏庐琐记》提及此事,当时滞居淡水三载,曾拜访板桥林家;其二是在1878年时,奔其弟林炳耀之丧而来,此次亦在台约三年之久〖参见汪毅夫台湾近代文学丛稿》(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页32-33。〗。
然有关林氏寓台活动,目前缺乏文献,详情难稽。
(黄美娥撰)
词学图录
林纾1852-1924初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践卓翁
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光绪八年举人,主京师大学堂讲习,入民国任教北京大学
有《畏庐诗存》,并译西洋小说170余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学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