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恒政中唐 757 — 8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7—843 【介绍】: 唐僧。
德州平原人俗姓周
出家于本州延和寺。
登戒后,问道嵩山
寻入居太一山。
文宗大和间李德裕荐入内殿,文宗宣问而悦之,遂留内道场。
累辞归山,诏住长安圣寿寺
武宗毁佛时,避入终南山,卒于山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周氏
平原人也。
幼入乡校。
然于儒书。
略不加意。
见佛经则玩味莫释手。
后就郡之延和寺诠澄法师薙染。
既登戒。
问道嵩少。
遁居三峰。
以养圣胎。
无几何。
太乙山
受徒阐化。
大和中
上嗜蜃蛤。
太官每以进沿海诸郡并缘为民害。
一日其壳。
有力擘之而坚莫能开者。
上异焉。
焚香以祷。
俄而自开。
现观音菩萨像。
仅寸许于内。
仪容服饰。
比世所塑𦘕者。
尤可爱。
上命盛以金粟香合
覆以玉绵锦帕。
兴善寺供养。
因集群臣宣问。
以何祥瑞。
宰相李公德裕进曰。
此非臣所能知。
惟知陛下圣德所昭感尔。
若其他佛法大意。
则有终南山恒政禅师在。
于是诏问政。
对曰。
贫道闻之。
物无虚应。
此所以启沃陛下之信心尔。
故经云。
应以此身得度者。
即现此身而为说法也。
上曰。
菩萨此身则已见矣。
然所谓说法则未之闻。
曰。
今陛下见此为常耶。
非常耶信耶不信耶。
上曰。
非常之事。
朕深信焉。
曰。
如是则陛下已闻说法矣。
上大悦。
因留内道场中。
累辞还山诏居圣寿寺
武宗初即位
谓人曰。
吾仇至矣。
可不避乎遽遁入终南山
久之卒于山舍。
寿八十七。
阇维获舍利四十九粒。
会昌三年九月四日
塔葬焉。
后诏废教避仇之语果验。
释恒政
姓周氏
平原人也。
未入法前随入乡校。
殊不嗜书籍。
或见佛经耽味不舍。
后弃俗从师。
就本州延和寺诠澄法师下受诵经法。
既登戒已问道于嵩少。
决了无壅。
遁迹三峰放荡自在。
无几入太一山中。
甫行风教学人蚁慕。
太和中文宗皇帝酷嗜蜃蛤。
沿海官吏先时递进。
人亦劳止。
一日御馔中盈柈而进。
有擘不张呀者。
观其异即焚香祝之。
俄为菩萨形。
梵相克全仪容可爱遂致于金粟香合
以玉绵锦覆之。
兴善寺令致礼之。
始宣问群臣斯何瑞也。
相国李公德裕奏曰。
臣不足知。
唯知圣德昭应其诸佛理。
终南山恒政禅师大明佛法博闻强识。
诏入宣问。
曰贫道闻物无虚应。
此乃启沃陛下之信心耳。
故契经中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也。
曰。
菩萨身已见未闻说法。
曰。
陛下睹此为常非常耶。
信非信耶。
曰。
希奇事朕深信焉。
曰。
陛下已闻说法了。
皇情悦豫得未曾有。
敕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以答殊休。
其菩萨至会昌毁佛舍乃亡所在。
因留内道场中。
累辞入山。
宣住圣寿寺
至武宗即位忽入终南
或问其故。
曰吾避仇乌可已乎哉。
后终山舍年八十七。
阇维收舍利四十九粒。
会昌三年九月四日入塔。
后有废教之敕。
之先见若合符节焉。
系曰。
蜃蛤中胡得菩萨像乎。
通曰。
有所警发时一现耳。
近闻伪唐李氏国境荐饥陂湖间多生螷蚌。
百姓竞取而食。
其年免殍仆者十有七八。
明年丰。
民犹采之。
无何有获巨蚌可二尺馀。
提归擘磔击𤅢曾无少损。
其人咒垂放之。
俄自开张吐出佛像。
长仅尺许。
相好具全若真珠色。
号曰珠佛焉
献李氏。
后遗与梵僧焉。
此意所不及处。
现形者盖经中化肉山鱼米以资饥馑。
岁既丰登。
胡不属厌。
故现相止足之地。
姓周
平原人
未入法前。
幼入乡校。
见佛经。
耽味不舍。
就本州延和寺诠澄法师
受诵经法。
既登戒已。
问道于嵩少。
决了无壅。
遁迹三峰。
放荡自在。
无几入太一山中。
甫行风教。
学人蚁慕。
太和中
文宗皇帝酷嗜蜃蛤。
一日御馔中。
盈柈而进。
有擘不张呀者。
观其异。
即焚香祝之。
俄为菩萨形。
梵相克全。
仪容可爱。
遂至于金粟檀香。
合以玉绵锦覆之。
兴善寺致礼。
始宣问群臣。
斯何瑞也。
相国李公德𥙿奏曰。
臣不足知惟知圣德昭应其诸佛理。
终南山恒政禅师
大明佛法。
博闻强识。
诏入宣问。
曰。
贫道闻物无虚应。
此乃启沃陛下之信心耳。
故契经中。
应以此身得度者。
即现此身而为说法。
曰菩萨身已见。
未闻说法。
曰。
陛下睹此为。
常非常耶。
信非信耶。
曰。
希奇事。
朕深信焉。
曰。
陛下已闻说法了。
皇情悦豫。
得未曾有。
敕天下寺院。
各立观音像以答殊休。
因留内道场中。
累辞入山。
宣住圣寿寺
至武宗即位
忽入终南
或问其故。
曰吾避仇。
乌可已乎哉。
后终山舍。
年八十七。
阇维。
收舍利四十九粒。
会昌三年九月四日入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