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居遁五代 835 — 9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923 【介绍】: 五代时僧。
抚州南城人
俗姓郭
十四岁出家于吉州满田寺
后至嵩山受戒。
历参翠微无学、德山宣鉴,终嗣洞山良价
楚马殷,住潭州龙牙山妙济院,世称龙牙和尚
后梁末帝贞明初赐号證空大师
喜作偈颂,语言通俗,除阐释佛法禅旨外,亦咏及僧人修习生活。
诗僧齐己为作序,广行于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5—923 俗姓郭抚州南城(今江西南城)人。
14岁出家于吉州满田寺,后至嵩山受戒。
曾历参翠微无学、德山宣鉴,终嗣洞山龙价。
湖南马殷,住潭州龙牙山妙济院,世称龙牙和尚
梁末帝贞明初赐号證空大师
祖堂集》卷八、《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七有传。
其所作歌偈颂,广行于世。
诗僧齐己为之作序。
禅门诸祖师偈颂》、《宗镜录》、《景德传灯录》等书存其诗偈97首,语言通俗,除阐释佛法禅旨外,亦咏及僧人日常生活。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禅师名居遁
生于郭氏。
抚州南城人也。
年十四。
依吉州满田寺剃落。
六年嵩岳受具。
风骨癯。
甚视瞻凝。
远性夷粹语论英发。
初谒翠微不契。
临济亦不契。
乃造洞山悟本价禅师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曰。
待洞水逆流即告汝道。
豁然大悟。
研味其旨。
悲欣交集。
服勤八年
日增智證。
称其能。
马氏方据有长沙
兴崇梵坊。
名请
说法于龙牙法济禅寺
僧问。
如何是道曰无异人心。
又曰。
夫言修道者
此是劝谕之词。
接引之语。
从上已来。
无法与人。
只是相承种种方便。
为说出意旨。
令识自心。
究竟无法可得。
无道可修。
故云菩提道自然。
今言法者。
是轨持之名。
道是众生体性。
未有世界。
早有此性。
世界坏时。
此性不灭。
唤作随流之性。
常无变易。
作么生可持以与人。
又可作意。
而修得哉。
僧又问。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曰。
待石乌龟解语。
即向汝道。
进曰。
石龟语也。
曰。
向汝道什么。
其僧亦悟。
又僧问。
大庾岭提不起时如何。
曰。
六祖为什么将得去。
又问。
维摩掌擎世界。
未审维摩在什么处立。
曰。
汝道维摩掌擎世界。
其对机峻峭无渗漏类如此。
伪梁龙德五年癸未八月示疾。
九月十三日夜半。
有大星殒于方丈前。
诘旦加趺而化。
阅世八十有九。
坐六十有九夏。
赞曰。
予观龙牙偈曰。
学道先须有悟由。
还如曾斗快龙舟。
虽然旧阁闲田地。
一度嬴来方始休。
君若随缘得似风。
吹沙走石不劳功。
但于事上通无事。
见色闻声不用聋。
皆清深精密。
如其为人。
疑问翠微临济祖意。
度禅板蒲团。
机语在已见洞山之后。
雪窦以瞎龙死水罪之。
龙牙闻之必大笑。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郭氏
临川南城人
年十四。
出家于庐陵田寺
旋诣嵩山受具。
因入翠微禅会不契。
德山又不契。
遂止于洞山
一日问。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洞曰待洞水逆流。
即向汝道。
从此始寤。
碌碌众底。
八年
楚王马氏承其誉。
而敬慕之。
居龙牙山妙济院。
负锡而至者。
常半千。
示众云。
夫参学人。
须透过佛祖始得。
所以古德道。
佛教祖教。
是生冤家。
方有共语分。
若透佛祖不过。
即被佛祖谩去也。
时有僧问。
佛祖还有谩人心也无。
云汝道江湖还有碍人之心么。
僧无语
云江湖。
虽无碍人之心。
为时人过不得。
江湖成碍人去。
不得道江湖不碍人。
佛祖虽无谩人之心。
为时人透不得。
佛祖成谩人去。
不得道佛祖不谩人。
若透得佛祖过。
此人却过于佛祖。
始是体得佛祖意。
方与向上古人不别。
如未透得学佛学祖。
万劫无有得。
时僧因问。
如何得不被佛祖谩去。
云即须自悟去。
在翠微时。
问如何是祖师意。
微云与我将禅板来。
遂过禅板。
微接得便打。
云打即任打。
要且无祖师意。
又问临济
济云与我将蒲团来。
遂过蒲团。
济接得便打。
云打即任打。
要且无祖师意。
贞明初赐紫伽梨。
證空龙德三年。
癸未九月十三日。
终于所居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