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玄光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朝北魏僧。
新罗国(今朝鲜)熊州人。
渡海进中土学禅于衡山思和。
曾讲学于衡山
北魏太武时太子晃师。
太武帝废佛立道,玄光著《辨惑论》,攻击道教“矫诈谋荣,必行五逆,威强导蒙,必施六极。
虫气霾满,致患非一”。
讥道教诸经“制杂凡意,教迹邪险”,彰佛理为“贯空有之美”,“实学者之渊海,生民之日月”。
太武帝迫其缢于郊南。
全齐文·卷二十六
玄光俗姓、时代未详。
(案:论中引陆修静事,修静南齐人,《宏明集》此论编在梁刘协之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新罗国熊州人。
少则精进梵行。
逮壮乃涉溟涨。
学禅法于中土。
衡山大和尚
證法花三昧。
既蒙记莂。
因辞归阐化乡里。
方附舶捩柂离岸。
忽有神人。
持绛节自虚空下。
传呼云。
天帝驾幸龙宫。
召海东玄光禅师
说亲證法门。
俄而青衣导前。
鳞介卫后。
登殿升座。
随问谈演七日。
而倏觉身在舟中。
盖舟泛漾不进。
才经半日耳。
其异类景晷之促如此。
久之卓锡其国之翁山。
而气求声应之士踵至。
道陶德冶。
得善火光三昧者一人。
善水光三昧者二人。
则其馀门生。
可例知矣。
释玄光者。
海东熊州人也。
少而颖悟顿厌俗尘。
决求名师专修梵行。
迨夫成长愿越沧溟求中土禅法。
于是观光陈国利往衡山
见思大和尚开物成化。
神解相参。
思师察其所由。
密授法华安乐行门。
利若神锥无坚不犯。
新犹劫贝有染皆鲜。
禀而奉行勤而罔忒。
俄證法华三昧。
请求印可。
思为證之。
汝之所證真实不虚。
善护念之令法增长。
汝还本土施设善权。
好负螟蛉皆成蜾蠃。
光礼而垂泣。
自尔返锡江南
属本国舟舰附载离岸。
时则䌽云乱目雅乐沸空。
绛节霓旌传呼而至。
空中声云。
天帝召海东玄光禅师
拱手避让。
唯见青衣前导。
少选入宫城
且非人间官府。
羽卫之设也。
无非鳞介。
参杂鬼神。
或曰。
今日天帝降龙王宫请师说亲證法门。
吾曹水府蒙师利益。
既登宝殿次陟高台。
如问而谈略经七日。
然后王躬送别。
其船泛洋不进。
光复登船。
船人谓经半日而已。
熊州翁山。
卓锡结茅乃成梵刹。
同声相应得法者蛰户爰开。
乐小回心慕膻者蚁连倏至。
其如升堂受莂者一人。
入火光三昧一人。
入水光三昧二人。
互得其二种法门。
从发者彰三昧名耳
其诸门生譬如众鸟附须弥山皆同一色也。
末之灭罔知攸往。
南岳祖构影堂。
内图二十八人。
居一焉。
天台国清寺祖堂亦然。
系曰。
夫约佛灭后验入道之人。
以教理行果四法明之则无逃隐矣。
去圣弥近者修行成果位證也。
去圣稍遥者学教易见理亲也。
其更绵邈者学教不精见理非谛。
夫一念不生前后际断。
斯顿心成佛也。
理佛具足行布施行。
曾未尝述行佛。
具体而微。
东夏自六祖已来。
多谈禅理少谈禅行焉。
非南能不说行。
且令见道如救头然。
之故。
南岳思师切在兼修乘戒俱急。
是以学者验诸行果。
其如入火光三昧者。
处胎经中以禅定摄意入火界三昧刹土洞然。
愚夫谓是遭焚。
若入水界三昧
愚夫见谓为水投物于中。
菩萨心如虚空不觉触娆者。
此非二乘所能究尽也。
斯乃急于行果焉无令口说而身意不修何由助道耶。
释玄光者。
海东熊州人也。
少而颖悟。
衡山见思大和尚
后返锡江南
属本国舟舰附载离岸。
时䌽云乱目。
雅乐沸空。
绛节霓旌。
传呼空中声云。
天帝召海东玄光禅师
拱手避让。
唯见青衣前导。
少选入宫城
且非人间官府。
羽卫之设也无非鳞介参杂鬼神。
或曰。
今日天帝降龙王宫
请师说亲證法门。
吾曹水府蒙师利益。
既登宝殿次陟高台。
如问而谈略经七日。
然后王躬送别。
其船泛洋不进。
光复登船。
船人谓经半日而已。
熊州翁山。
卓锡结茅乃成梵刹。
厥后罔知攸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