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赐荀勖诏(太康中) 其一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尚书令荀勖,既久羸毁,可赐乳酪,太宫随日给之(《御览》八百五十八引《晋康起居注》。案,今本《御览》不云云「诏」,又无「既久可」三字,张采所辑本如此,疑宋本也。或别有所据也。今据补录。)。
立琅琊王议(穆帝升平五年) 东晋 · 王述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九
推宗立君,以为人极,上古风淳,必托有道。洎乎后代,争乱渐兴,故继体相传,居正守位,以塞奔统,非私其亲。或时有艰难,而嗣胤幼劣,故有立长。成皇帝深达帝道,不私亲爱,越授天伦,庙无毁迁,统业桓固。康皇帝既受命于成帝,宗庙社稷之重,已移于所授,主上宜为康王嗣(《通典》八十)。
康帝改元告庙议 东晋 · 徐禅
出处:全晋文
案鲁文公之书即位也,僖公未葬。盖改元之道,宜其亲告,不以丧阙。昔代祖受终,亦在谅闇,既正其位于天郊,必告成命于父祖。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传曰,元,始也,首也,善之长也。故君道重焉。谓应告(《通典》五十五)。
康帝讳议 东晋 · 徐禅
出处:全晋文
谨案,辄关博士王质、胡纳、许翰议。案《尔雅》无旧训,非可造立。五山之名,取其大而高也。其《诗》曰,于皇时周,陟其高山。高山则岱、衡、华、恒也。《周礼》谓之五岳,诗人谓之高下,字无诂训,而有二名。今若举名之别,宜曰高;取义为训,宜如前曰嵩(《通典》一百四康帝讳岳,是五山之大名。)。
为康帝改元告庙文 东晋 · 徐禅
出处:全晋文
维建元元年正月日,子孝曾孙嗣皇帝讳,谨遣使持节兼大尉某官某甲,敢昭告于皇祖高祖宣皇帝,讳以眇身,属膺明命,为兆人主。惟神器之重,夙夜祗厉。夫首元正位,改物承天,先王之典刑,建国之大礼,今改咸康八年,为建元元年,享祖宗之保佑,膺乾坤之休灵。敢荐告事,一元大武,芗合芗萁,嘉荐庶羞,清涤清酌,明告于皇祖高祖宣皇帝、穆皇后张氏,尚飨(《通典》五十五)。
太傅褚褒碑 东晋 · 孙绰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二
公资清刚之正气,挺纯粹之茂质,深量体于自然,冲识足乎弱冠,含章内映,而不运吁敫察之明;玄识沈通,而不以浮藻曜物;穆然忘容,尘务不干其度;默尔独得,肤受莫测其奥。加以温恭孝友,少思寡欲,都督兖州刺史,将以藩屏畿甸,绥授分内。会康皇晏驾,太后临朝,总己之重,民无异望,乃征将军、中书令录尚书事。公要终之识,定于介石,虽事已未来,而情以本应,顾以主少国危,方难未夷,思清函夏,以一天宇。且帝命所存,以社稷,为寄,谋身虽重,方此为轻,深为意疾,俯首抚顺。公志在芟夷凶类,拯拔晋民,缮甲练卒,日不暇给者久矣。遂见机而作,遗其剑履,将龙马河洛,电扫司豫。庙算以逆徒尚繁,困兽难逼,命公还旆,以俟齐举,虽元勋未捷,义声亦足以振暴于华夷矣。铭曰:
邈邈远游,亹亹令图。将激淮海,洒涤中区。雅业未究,哲人其徂。敢勒玄石,敬刊高谟(《艺文类聚》四十六)。
康帝哀策文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感广厦之空寂,悲俎奠之虚陈,痛皇神之邈远,哀灵景之长泯。仰瞻辰极,俯凭鸾轩。五情摧裂,号恸烦冤。遂命国史,述德铭熏。事以言显,功以名存,其辞曰:
招拒降灵,笃生我皇。岐嶷妙哲,幼有圭璋,含贞发曜,兰风载芳。厥初肇建,宗国是胤。祇承师友,执心淑慎。徽猷恺悌,金质玉润。固天所启,应兹灵运。入继皇祚,龙腾凤迅。因假任物,惟精委顺。穆穆我皇,风流凝广。聪鉴遐照,思心内朗。应变无方,从善如响。矩仪可虑,法物可象。覆寿群生,靡物不养。如何一旦,神游灵爽。仰攀擗踊,触物咸想。卜吉有期,将即玄冥。太常既建,千乘列庭。皓皓舆服,翩翩素旌。笳箫寥咧,挽夫齐声。六骥踌躇,萧萧悲鸣。是用增哀,雨泣沾缨。痛贯五内,哀切三情。道隆名贵,德享弥光。灼灼皇猷,终焉允臧。垂美兆祀,芳风休扬(《艺文类聚》十三)。
遗诏 东晋 · 晋成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朕以眇年,获嗣洪绪,托于王公之上,于兹十有八年。未能阐融政道,剪除逋祲,夙夜战兢,匪遑宁处。今遘疾殆不兴,是用震悼于厥心。千龄眇眇,未堪艰难。司徒、琅邪王岳,亲则母弟,体则仁长,君人之风,允塞时望。肆尔王公卿士,其辅之!以祗奉祖宗明祀,协和内外,允执其中。呜呼,敬之哉!无坠祖宗之显命(《晋书·成帝纪》)。
答有司请权降丧礼诏(元年六月) 东晋 · 晋康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礼之降杀,因时而寝兴,诚无常矣。至于君亲相准,名教之重,莫之改也。权制之作,盖出近代,虽曰适事,实弊薄之始。先王崇之,后世犹怠,而况因循,又从轻降,义弗可矣(《晋书·康帝纪》)。
诏遣使诣安西骠骑(元年七月) 东晋 · 晋康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慕容皝摧殄羯寇,乃云死没八万馀人,将是其天亡之始也。中原之事,宜加筹量。且戴开已帅部党归顺,宜见慰劳。其遣使诣安西、骠骑,咨谋诸军事(《晋书·康帝纪》,《十六国春秋》卷十六无末句。)。
尚书增禄诏 东晋 · 晋康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尚书万事之本,朕所责成也,而廪秩俭薄,甚非治体。今虽军国多费,不为元凯惜禄,其依令仆给尚书各亲信五十人廪赐(《御览》二百十二引《晋康帝起居注》)。
开陵皇太后服膳 东晋 · 曹耽
出处:全晋文
为人后者为之子。元帝继武帝,于康帝为曾祖,《礼》,为曾祖后斩衰三年,《小记》与诸侯为兄弟者斩衰,则无齐。皇太后宜正服斩衰,改葬当缌。郑注止于臣、子、妻,王氏通谓三年者。王氏近情,则宜缌(《通典》一百二,永和十二年,修复峻平四陵,大使开陵,表至尊及百官皆服缌,尚书符问皇太后应何服,博士曹耽胡讷议。)。
奏谏山陵用宝器 东晋 · 江逌
出处:全晋文
以宣皇顾命终制,山陵不设明器,以贻后则。景帝奉遵遗制。逮文明皇后崩,武皇帝亦承前制,无所施设,惟脯昭葡之奠,瓦器而已。昔康皇帝玄宫始用宝剑金舄(《御览》作内实金乌錥。),此盖太妃罔(《御览》作因。)已之情,实违先旨累世之法。今外欲以为故事,臣请述先旨,停此二物(《晋书·江逌传》,《御览》五百五十二,又七百五十七。)。
立琅邪王议 东晋 · 谢奉
出处:全晋文
夫帝位自以君道相承,至于昭穆之统。《礼》“兄弟不相为后”,明义也。今应上继康帝,意谓不疑。此国之大事,将垂之来代(《通典》八十)。
又议 东晋 · 谢奉
出处:全晋文
五帝之道,以天下为公,唯德与贤,不私其亲。逮殷周,则继代承业。虽百王迭建,而典谟不易,所以镇系人心,闲邪息乱。今大晋宗祀配天,成帝疾痛,皇嗣幼冲,深惟社稷,迁于康皇,轨同唐虞,高义大行。天祚不永,迁嗣本位。考之先典,求之人情,咸谓主上应继成帝(《通典》八十)。
立琅邪王议 东晋 · 江夷
出处:全晋文
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成皇帝舍胤嫡之受,而授重天伦,道崇先代。康皇帝祗承明命,正统既移,至尊应继康皇帝嗣(《通典》八十,升平五年五月,穆帝崩,皇太后令立琅邪王丕,太常臣夷等五人议。)。
晋江左宗庙歌十一首 其八 歌康皇帝 东晋 · 曹毗
四言诗 押职韵
康皇穆穆,仰嗣洪德。
为而不宰,雅音四塞。
闲邪以诚,镇物以默。
威静区宇,道宣邦国(同上)。
与王彪之书 东晋 · 范汪
出处:全晋文
寻起居注,九月是康皇帝忌月,礼止云忌日不乐,都无忌月语,不审是疑不。若当疑于九月建八月,其闲当下六礼,便为至逼不复展,如此,当伸至十月忌,不应以为忌邪?足下可以示曹诸贤取定也(《通典》一百)。
丧未终不乐议 南朝 · 何佟之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九
昔舜受终文祖,义非胤尧,及放勋徂落,遏密三祀。近代晋康帝继成帝,于时亦不作乐。怀帝永嘉元年,惠帝丧制未终,于时何充议云,古帝王相承,虽世及有异,而轻重同礼(《南齐书·礼志》下,建武二年朝会,时世祖遏密未终,朝议疑作乐不,祠部郎何佟之议。)。
南郊明堂异日议 南齐 · 王俭
出处:全齐文卷十一
前汉各日,后汉亦不共辰,魏晋故事,不辨异同,宋立明堂,唯据自郊徂宫之义,未达祀天旅帝之旨。何者?郊坛旅天,甫自诘朝,还祀明堂,便在日昃,虽致祭有由,而烦黩斯甚,异日之议,于理为弘。《春秋感精符》云:「王者父母地」。则北郊之祀,应在明堂之先。汉、魏北郊,亦皆亲奉,晋泰宁有诏,未及遵遂。咸和八年,甫得营缮,太常顾和秉议亲奉。康皇之世,已经遵用。宋氏因循,未遑厘革。今宜亲祠北郊,明年正月上辛祠昊天,次辛瘗后土,后辛祀明堂,御并亲奉。车服之仪,率遵汉制。南郊大驾,北郊明堂,降为法驾。衮冕之服,诸祠咸用(《南齐书·礼志》上。永明二年,尚书令王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