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奏劾赵皇后姊娣 西汉 · 解光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六
臣闻许美人及故中宫史曹宫皆御幸孝成皇帝,产子,子隐不见。
臣遣从事掾业史望验问知状者掖庭狱丞籍武,故中黄门王舜、吴恭、靳严,官婢曹晓、道房、张弃,故赵昭仪御者于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宫即晓子女,前属中宫,为学事史,通《诗》,授皇后
房与宫对食元延元年中宫语房曰:「陛下幸宫」。
后数月,晓入殿中,见宫腹大,问宫。
宫曰:「御幸有身」。
其十月中,宫乳掖庭牛宫令舍,有婢六人。
中黄门田客(《汉纪》作田闳)
诏记,盛绿绨方底,封御史中丞印,予武曰:「取牛宫令舍妇人新产儿,婢六人,尽置暴室狱,毋问儿男女,谁儿也」!
武迎置狱。
宫曰:「善臧我儿胞,丞知是何等儿也」!
后三日,客持诏记与武,问「儿死未?
手书对牍背」。
武即书对:「儿见在,未死」。
有顷,客出曰:「上与昭仪大怒,奈何不杀」?
武叩头啼曰:「不杀儿,自知当死;
杀之,亦死」!
即因客奏封事,曰:「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惟留意」!
奏入,客复持诏记予武曰:「今夜漏上五刻,持儿与会东交掖门」。
武因问客:「陛下得武书,意何如」?
曰:「瞠也」。
武以儿付
受诏,内儿殿中,为择乳母,告:「善养儿,且有赏。
毋令漏泄」!
择弃为乳母,时儿生八九日。
后三日,客复持诏记,封如前予武,中有封小绿箧,记曰:「告武以箧中物书予狱中妇人,武自临饮之」。
武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蹄书,曰:「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
女自知之」!
伟能即宫。
宫读书已,曰:「果也,欲姊弟擅天下!
我儿男也,额上有壮发,类孝元皇帝
今儿安在?
危杀之矣!
奈何令长信得闻之」?
宫饮药死。
后宫婢六人召入,出语武曰:「昭仪言女无过。
宁自杀邪,若外家也?
我曹言愿自杀」。
即自缪死。
武皆表奏状。
弃所养儿十一日,宫长李南以诏书取儿去,不知所置。
许美人前在上林涿沐馆,数召入饰室中若舍,一岁再三召,留数月或半岁御幸。
元延二年怀子,其十一月乳。
诏使严持乳医及五种和药丸三,送美人所。
呼客子、偏、兼闻昭仪成帝曰:「常绐我言从中宫来,即从中宫来,许美人儿何从生中?
许氏竟当复立邪」!
怼,以手自捣,以头击壁户柱,从床上自投地,啼泣不肯食,曰:「今当安置我,欲归耳」!
曰:「今故告之,反怒为!
殊不可晓也」。
帝亦不食。
昭仪曰:「陛下自知是,不食为何?
陛下常自言『约不负女』,今美人有子,竟负约,谓何」?
曰:「约以赵氏,故不立许氏。
使天下无出赵氏上者,毋忧也」!
诏使严持绿囊书予许美人,告严曰:「美人当有以予女,受来,置饰室中帘南」。
美人从苇箧一合盛所生儿,缄封,及绿囊报书予严。
严持箧书,置饰室帘南去。
帝与昭仪坐,使客子解箧缄。
未已,帝使客子、偏、兼皆出,自闭户,独与昭仪在,须臾开户,呼客子、偏、兼,使缄封箧及绿绨方底,推置屏风东。
恭受诏,持箧方底予武,皆封以御史中丞印,曰:「告武:箧中有死儿,埋屏处,勿令人知」。
武穿狱楼垣下为坎,埋其中。
故长定许贵人及故成都平阿侯家婢王业、任㛤、公孙习前免为庶人,诏召入,属昭仪为私婢。
成帝崩,未幸梓宫,仓卒悲哀之时,昭仪自知罪恶大,知丛等故许氏、王氏婢,恐事泄,而以大婢羊子等刚予业等各且十人,以慰其意,属无道我家过失。
元延二年五月,故掖庭令吾丘遵谓武曰:「掖庭丞吏以下皆与昭仪合通,无可与语者,独欲与武有所言。
我无子,武有子,是家轻族人,得无不敢乎?
掖庭中御幸生子者辄死,又饮药伤堕者无数,欲与武共言之大臣,票骑将军贪耆钱,不足计事,奈何令长信得闻之」?
遵后病困,谓武:「今我已死,前所语事,武不能独为也,慎语」!
皆在今年四月丙辰赦令前。
臣谨案永光三年男子忠等发长陵傅夫人冢。
事更大赦,孝元皇帝下诏曰:「此朕不当所得赦也」。
穷治,尽伏辜,天下以为当。
鲁严公夫人杀世子,齐桓召而诛焉,《春秋》予之。
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
前平安刚侯夫人谒坐大逆,同产当坐,以蒙赦令,归故郡。
昭仪所犯尤悖逆,罪重于谒,而同产亲属皆在尊贵之位,迫近帷幄,群下寒心,非所以惩恶崇谊示四方也。
请事穷竟,丞相以下议正法(《汉书·外戚》下《孝成赵皇后传》)
治问成帝发病状诏绥和二年三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
皇帝暴崩,群众欢哗怪之。
掖庭令辅等在后庭左右,侍燕迫近,杂与御史丞相廷尉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汉书·外戚传》下,成帝崩,民间归罪赵昭仪皇太后大司马莽、丞相大司空云云,赵昭仪自杀。)
上书言王氏世权 西汉 · 杜业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王氏世权日久,朝无骨鲠之臣,宗室诸侯微弱,与系囚无异,自佐史以上至于大吏皆权臣之党。
曲阳侯根,前为三公辅政,知赵昭仪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周,恣意妄行,谮诉故许后,被加以非罪,诛破诸许族,败元帝外家。
内嫉妒同产兄姊红阳侯立及淳于氏,皆老被放弃,新喋血京师,威权可畏。
高阳侯薛宣有不养母之名,安昌侯张禹奸人之雄,惑乱朝廷,使先帝负谤于海内,尤不可不慎。
陛下初即位,谦让未皇,孤独特立,莫可据仗,权臣易世,意若探汤
宜蚤以义割恩,安百姓心。
窃见朱博忠信勇猛材略不世出,诚国家雄俊之宝臣也,宜征置左右,以填天下。
此人在朝,则陛下可高枕而卧矣。
昔诸吕欲危刘氏,赖有高祖遗臣周勃陈平尚存,不者,几为奸臣笑(《汉书·杜周附传》:哀即位,业复上书言。)
桓子新论:祛蔽 其二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四
余少时见扬子云之丽文高论,不自量年少新进,而猥欲逮及。
尝激一事而作小赋,用精思太剧,而立感动发病,弥日瘳。
子云亦言,成帝时赵昭仪方大幸,每上甘泉,诏令作赋,为之卒暴。
思精苦,赋成,遂困倦小卧,梦其五藏出在地,以手收而内之。
及觉,病喘悸大少气,病一岁(《北堂书钞》作「病发一年而死」。《甘泉赋》注作「明日遂卒」。《御览》三百九十三作「一年卒」,三百九十九、七百三十九作「病一岁卒」,皆误。)由此言之,尽思务精神也(《意林》,《北堂书钞》一百二,《艺文类聚》五十六,又七十五,《文选·甘泉赋》注,《文赋》注,《白孔六贴》八十六,《御览》三百九十三,又三百九十九,又五百八十七,又一百三十九)
奏遗王莽王仁就国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七
新都侯莽,前为大司马,贬抑尊号之议,亏损孝道,及平阿侯臧匿赵昭仪亲属,皆就国(《汉书·元后传》:傅太后帝母丁姬皆称尊号,有司奏。案《哀纪》事在建平二年。)
红芭蕉 唐末 · 韩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九
瞥见红蕉。
魂随魄消。
阴火与朱华共映。
神霞将日脚相烧。
谢家之丽句难穷。
多烘茧纸洛浦之下裳频换。
剩染鲛绡。
鹤顶尽侔。
鸡冠讵拟。
受露以殊忝。
枫经霜而莫比。
赵合德裙间一点。
愿同白玉唾壶
邓夫人额上微殷。
却赖水晶如意。
森森𡾼𡾼。
脉脉亭亭。
旧玉之瑳来若指。
彤云之剪出如屏。
莺舌无端。
妒天而未咽。
猩唇易染。
嬲浮蚁以难醒。
在物无双。
于情可溺。
横波映红脸之艳。
含贝发朱唇之色。
僧虔密炬。
烁桂栋以难藏。
潘岳金釭。
蔽绣帏而不隔。
大凡人之丽者必动物。
物之尤者必移人。
不言而信。
其速如神。
所以月彩下蠙珠之水。
梅酸生鹤嗉之津。
宁关巧运。
自合天真。
有影先知。
无声已认。
体疏而意密。
迹远而情近。
天穿地巧。
几人语绝色难逢。
万古千秋。
唯我眷红英不尽。
周礼致太平论五十一篇 其四 内治第四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五
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
凡群妃御见之法,月与后妃其象也。
卑者宜先,尊者宜后,十五日而遍,自望后反之。
其不使九嫔、世妇掌之,而使女御者,防上之专妒也。
盖以女御官卑,不敢嫉妒自专,则九九之法行矣。
九九之法行,则内无怨女,而子孙众多矣。
夫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一有失时,则为怨旷。
七月》「女心伤悲」,《东山》「妇叹于室」,君子掸于人情,周道所以兴也。
安得聚少艾之色,幽于深宫之中,而无进御之路,则其性情之所感动何如哉?
四时何以能和?
百神何以降福?
至于继嗣,社稷之重事,甚有宠之人,或不宜子,非广其礼,将无及也。
霍光上官皇后擅宠有子,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而昭帝无嗣。
成帝约不负赵昭仪,掖庭中御幸生子者辄死,饮药伤堕者无数,终以国统三绝,王莽篡之,爱有所偏之过也。
薄姬输织室而生孝文,为汉太宗
晋简文徐贵人,弥年无子。
李后在织坊,形长色黑,谓之「昆崙」,帝以大计召之,乃生孝武
天命所在,不以贵贱美恶论也。
然则九九而御,使无专妒者,圣人之意远矣。
奏内中车子争道乱行劄子1092年11月13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五、《皇朝文鉴》卷五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文章类选》卷三四、《文编》卷一五、《右编》卷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七二、《三续古文奇赏》卷七、《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六三、《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卷五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七年南郊,为卤簿使导驾。
内中朱红车子十馀两,有张红盖者,争道乱行于乾明寺前。
于车中草此奏。
奏入,上在太庙,驰遣人以疏白太皇太后
明日中使传命申敕有司,严整仗卫,自皇后以下,皆不复迎谒中道。
元祐七年十一月十三日,南郊卤簿使、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守兵部尚书、兼侍读苏轼劄子奏:臣谨按汉成帝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而赵昭仪常从在属车间。
扬雄待诏承明,奏赋以讽,其略曰:「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虙妃」。
言妇女不当与斋祠之间也。
臣今备位夏官,职在卤簿。
准故事,郊祀既成,乘舆还斋宫,改服通天冠,绛纱袍,教坊钧容,作乐还内,然后后妃之属,中道迎谒,已非典礼,而况方当祀事未毕,而中宫掖庭得在勾陈、豹尾之间乎?
窃见二圣崇奉大祀,严恭寅畏,度越古今,四方来观,莫不悦服。
今车驾方宿斋太庙,而内中车子不避仗卫,争道乱行,臣愚窃恐于观望有损,不敢不奏。
乞赐约束,仍乞取问随行合干勾当人施行。
取进止。
上皇帝乞辨忠邪书元符三年 北宋 · 崔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七五、《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六、《东都事略》卷一○五、《少微通鉴续编节要》卷八、《宋史》卷三五六《崔鶠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六、三○四、《宋元通鉴》卷四六、《经世八编》卷一二五、《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八
臣闻谏争之道不激切不足以起人主意,激切则近讪谤。
夫以人臣而有讪谤之名,此谗邪之论所以易乘而世主所以不悟,天下所以卷舌吞声,以言为戒也。
臣尝读史,见汉桓帝以灾异数见,博求直言,及刘儒上书,则不能容。
又观曹鸾讼党人而被诛,李少良元载而见戮,未尝不掩卷兴嗟,矫然有山林不返之意。
比闻国家以日食之异,诏求直言,蚍蜉区区,欲报万一,而诏有「言之失中,朕不加罪」,又曰「尚悉乃心,无悼后害」,则感极而继之以泣。
盖陛下披至情、廓圣度以来天下之言如此,而私秘所闻,不肯一吐,是天下臣子负陛下也。
伏读诏书曰:「凡朕躬之阙失,左右之忠邪,政令之臧否,风俗之美恶,朝廷之德泽有不下究,闾阎之疾苦有不上闻,咸听直言。
臣以谓方今政令烦苛而民不堪扰,风俗险薄而法不能胜。
德泽非不厚而施设不得其当,疾苦虽欲闻而询求不得其人。
此特未暇为陛下一二陈之。
而特以左右之忠邪为本,忠邪判,天下无馀事。
惟其有忠不能明,有邪不能去,则陛下之阙失莫大乎此。
贱臣于草莱,不识朝廷之士,特以陛下左右之人有指元祐之臣以为奸党者,此必邪人也。
侯览曹节尝以党人之论藉口诛李膺杜密,捕夏馥党魁,指范滂所用为范党,海内涂炭二十馀年,废锢诛徙者不可胜计,汉自此亡。
李宗闵牛僧孺李德裕各植党与,更相报怨,搢绅之祸不解者四十馀年,唐亦自是不复振。
以本朝社稷之灵,宗庙之福,而憸人乘间以党人为名,扫除天下善士,汉唐衰乱之祸,将复见于今日,甚可骇也。
夫毁誉者,天下之公论,臣切怪朝廷毁誉与天下大异。
故责授崖州司户参军司马光,陛下左右之人以为奸,而天下皆曰忠。
宰相章惇,陛下左右之人以为忠,而天下以为奸。
此何理也?
臣请略言奸人之迹,而陛下试以是观之。
夫乘时抵巇以盗富贵,探微揣端以固权宠,专营一己之私,不顾国家成败者,谓之奸可也。
变乱是非,倾移主意,怀道德者必加诬染,负高名者志在剪除,谓之奸可也。
苞苴满门,私谒踵路,阴交不逞,密结禁庭,谓之奸可也。
以奇技淫巧荡上心,以倡优女色败君德,然后独操刑赏,自报恩雠者,谓之奸可也,蔽遮主听,排迮正人,微言者坐以刺讥,直谏者陷以指斥,以杜天下之言,以掩滔天之罪,谓之奸可也。
凡此,光有之乎?
有之乎?
皆惇之所有而光之所无也。
夫有其寔者名随之,无其寔者而与之名,天下其谁信之?
《传》曰:「谓狐为狸,则非特不知狐,又不知狸」。
是故以佞为忠,则必以忠为佞。
于是乎有缪赏滥罚,缪赏滥罚行而佞人徜徉矣。
如此为国不乱者,未之有也。
凡事四朝,以忠信长者闻于天下,危言正色,奋不顾身,虽古名臣无以远过。
而谓之奸,欺天下也,欺后世也。
夫一人可欺也,朝廷可欺也,天下后世不可欺也。
周勃木强敦厚,故属大事、安刘氏,非不可。
汲黯好直言,面折人短,故能寝淮南之言,辅少主守成,不能夺。
由是言之,姑欲周旋奉事,便佞捷给,则人人皆可为公卿。
必期于利害安危之际,无负国家,非正人不可。
臣孤生晚辈,平生不识,而又已死,何所爱惜?
所惜者,国家为奸邪报仇而负天下之谤耳。
至如狙诈险贼,臣不能尽知,可怪天下士大夫呼曰贼。
李栖筠御史大夫,天下尊之而不敢呼名,曰赞皇公侯。
仅一布衣之士,西河之人尊之而不敢名,呼曰侯君。
贵为宰相,人所具瞻,天下以名呼之,又指以为贼,何也?
辜负主恩,盗窃国柄,忠臣痛愤,义士不服,故贱而名之,又指其寔而名之以贼也。
且以一事中外所共知者言之。
指元祐之臣尽以为党而投之必死,独苏颂无恙。
固天下之贤者,然所逐皆等夷,以谓不预政事,则元祐时宰相,此何理也?
窃国柄也。
自陛下承天宝命,入绍大统,海内翘然,日跂新政
京师人曰「大,殃及子孙」,又曰「大,无地安身」。
章惇,小御史中丞安惇也。
夫百姓至愚而神,此言虽小,可以见天下之心也。
公议所在,借使陛下史臣不书,而天下之人必有书之者。
晋侯一国耳,六官之长皆用,民誉而无谤言,于是乎能霸。
陛下广有四海,选择一二臣顾反若此,臣恐伤天地之鉴,累日月之明,失天下之心,贻后世笑。
夫小人譬之毒蛇蝮蝎,其凶忍害人根于天性,随遇必发。
天下无事,国势安强,不过贼害忠良,破碎善类。
至缓急疑危之际,则必有反覆卖国之心,跋扈不测之变。
何以知之?
盖自古欲尽去正人者,非奸臣则逆子。
萧望之张猛苏建京房贾捐之者,石显也。
韩瑗来济褚遂良长孙无忌上官仪者,许敬宗也。
张九龄,诬王忠嗣,杀李适之者,李林甫也。
杜佑,陷李揆,杀颜真卿者,卢杞也。
孔融杨脩荀彧者,曹操也。
诛戮关中旧族者,董卓也。
尽去中朝名士者,粲也。
夫正人者,君之羽翼,奸贼患之,必剪其翼然后得志。
唯陛下前知诡计,密挫奸谋,力收骨鲠之臣,自为羽翼,其所以消灾变于无形,守太平于长久也。
宰相者,使百官各任其职者也。
比年以来,谏官不闻论得失,御史不闻劾奸邪,门下不闻封駮诏令,共持喑嘿,主事媕娿,非宰相使之而谁也?
李林甫以其罪大灭顶,恶极通天,则招天下邪人佞夫,布在言职,胁以祸福,无敢正言
由是窃相位十有九年,罪大恶盈而人主不知。
此可以为后车之戒也。
且以一事言之。
汉成帝欲立赵昭仪皇后太中大夫刘辅上书,以忠切得罪,而师丹谷永辛庆忌之徒交章请救。
夫以汉绪中衰,犹有清议主张争臣
顷者谏官邹浩以言事得罪先朝,左右大臣拱而观之,谏垣同列无一语者,又从而挤之去。
失左右大臣股肱心膂,而言官其耳目也,皆天下安危之所系,而一切奸谀若此,则陛下亦欲柬拔忠荩,图回太平,孰为陛下言之?
孰为陛下行之?
奸词互至,邪说沓进,陛下亦有之聪明不得行,朝进一人而后止,暮逐一佞而再收,是非纷纭,邪正参错,而天下之事败矣。
恭惟陛下躬睿圣之资,体温文之德,皇天眷睐,宗庙顾享,畀何神器。
今欲钦承上帝,慰答祖宗之灵,而国势若此,此臣所以为陛下虑也。
夫日者阳也,阳为君子。
食之者阴,为臣,为小人。
日有食之,臣侵君,小人胜君子也。
且四月正阳之月,阳极盛,阴极衰之时,而阴且侵阳,故其变为大。
其所以消复之道,臣不敢曲牵异说,旁取杂家,姑以经传所陈闻于陛下。
《十月之交》,日食之诗也,刺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上至卿士司徒,下至趣马师氏,咸非其人。
《左氏传》曰:「国无政,不用善,则自谪于日月之灾。
弭灾之道有三,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
唐臣宋璟曰:「日食脩德,使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止女谒、放谗夫,所谓脩德也」。
此言播于《诗》,著于《传》,可以覆视。
惟陛下畏天威,听明命,独运乾纲,大明邪正,毋违经义,毋郁臣心,则天意解矣。
若夫伐鼓用币,素服彻乐而无修德善政之寔,则非所以应天也。
《传》曰「应天以寔不以文」,惟陛下至诚无忽。
赵飞燕外传杂诗七首 其七 宋 · 张嵲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合德来嫔帝甚欢,温柔乡里胜求仙。
武皇虽被白云误,犹得垂衣到暮年。
偶得一种疏枝清香附萼之花五出与江梅无异但花色微红而五出之上复有一重或十叶或九叶他日皆并蒂双实俗呼为鸳鸯昔上林有赵昭仪所植同心疑即此也因成四绝 其一 南宋 · 洪适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却月凌风一种香,更匀粉面作红妆。
枝头自结鸳鸯社,为倩东风谢海棠
偶得一种疏枝清香附萼之花五出与江梅无异但花色微红而五出之上复有一重或十叶或九叶他日皆并蒂双实俗呼为鸳鸯昔上林有赵昭仪所植同心疑即此也因成四绝 其二 南宋 · 洪适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重重香蘤故多情,索笑初闻带(四库本作开解)薄酲。
翻恨前村雪深处,一枝幽独太憨生。
偶得一种疏枝清香附萼之花五出与江梅无异但花色微红而五出之上复有一重或十叶或九叶他日皆并蒂双实俗呼为鸳鸯昔上林有赵昭仪所植同心疑即此也因成四绝 其三 南宋 · 洪适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客子逢花心欲灰,异方初见眼还开。
故应临水横斜日,曾作于飞一念来。
偶得一种疏枝清香附萼之花五出与江梅无异但花色微红而五出之上复有一重或十叶或九叶他日皆并蒂双实俗呼为鸳鸯昔上林有赵昭仪所植同心疑即此也因成四绝 其四 南宋 · 洪适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开花已作鸳鸯侣,著子还成鸿雁行。
旧日同心上林种,至今千载亦流芳。
赵昭仪春浴行 南宋 · 刘克庄
花奴一双鬓垂耳,绿绳夜汲露桃蕊。
青桂寒烟湿不飞,玉龙呵暖红薇水。
翠靴踏云云帖妥,燕钗微卸香丝鬌。
小莲夹拥真天人,红梅犯雪攲一朵。
鸾锦屏风画水月,鵁鶄抱颈唼兰叶
刘郎散尽金饼归,笑引香绡护痴蝶(以上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九)
赵飞燕姊妹 南宋 · 赵崇嶓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甲帐初停燕子飞,小雏相趁共差池。
春风吹水粼粼长,又有披香博士(《隐居通议》:汉成帝以淖方成为披香殿博士,时赵飞燕之妹赵昭仪方幸,方成见之曰:此祸水也,灭火必矣。故白云翁之诗云云。)
七月二十九日进故事 宋 · 高斯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四九、《耻堂存稿》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
上方郊祠甘泉、泰畤,召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幸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盛言车骑之众、参丽之驾非所以感动天地、逆釐山神,又言屏玉女、却虙妃以徵戒斋肃之事(原注出《前汉书·扬雄传》。)
闻人主事天之道,惟质与忱而已矣。
盖质者天地之性,而忱则天地之道也。
大路越席,扫地不坛,器用陶匏,牲用茧栗,皆尚质也;
立择听誓,皮弁听报,斋明盛服,三宿七戒,皆致忱也。
外尽乎质,内尽乎忱,则天之亲德飨道也宜矣。
秦汉以后,文缛而掩其质,敬心弛而汩其忱,千乘万骑以为华,宝鼎天马以为饰,而事天之本废矣;
牡荆灵旗以祷兵,方士秘术以求福,而事天之心荡矣。
成帝者则以文减质、以欲汩忱之尤者也。
甘泉、泰畤之祠,正承武帝奢侈之后,丞相匡衡欲少去华就实,乃奏罢鸾路龙鳞黻绣周张之饰,更定其仪与其乐章,帝虽勉从,而终不能改,故赋甘泉,极道八神警跸、星陈天行、万骑中营、玉车千乘之盛,以致靡丽之讥。
是时赵昭仪又大幸,每上幸甘泉,常从,故赋复云「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虙妃
玉女无所眺其清卢兮,虙妃曾不得施其蛾眉」,以戒斋肃之事。
惜乎帝之驰骛于纷华,湛溺于逸欲,而不能用也,欲以感动天地,逆釐三神,不亦难乎?
陛下穆卜季秋中辛以行赐馆之祀,今有日矣,咸秩之礼、昭事之忱,所宜蚤戒而豫定者,圣心固已孜孜于此。
盖自乾、淳以来,每遇郊禋,必诏有司,自祭天仪物及诸军赏给之外,凡车服仗卫、声明文物之具,莫不裁约而归于俭,锡赉推恩亦减承平之半或三之一,可谓尚质之至矣。
至于前期斋殿,致其精明,以对越在天者尤极其严,行事之际,避黄道而不履,虚小次而不御,可谓致忱之极矣。
是以神天顾歆,或积雨而顿霁,或微恙而立瘳,以迄成熙事,此陛下之家法也。
四郊多垒,财力单匮,远不逮乾、淳之时,臣愿陛下于阜陵节约之外,损之又损,庶几曰祀曰戎,二者皆济。
乃若以忱事天,又其大本。
《记》曰「齐者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言不敢散其志也。
今距斋宿之期虽曰尚赊,然臣愿陛下以圣人久祷为心,兢兢业业,已如上帝临汝、神在其上之时,则积此真纯,用于一日,天人相与,如响应声,天神之不降,地祇之不格,风雨之不节,寒暑之不时,臣不信也。
惟陛下力行之,臣不胜惓惓。
赵昭仪 元 · 杨维祯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六十二
通仙门里春昼长,侍儿新拥试兰汤。
君王空散黄金饼,不见宫中赤凤凰。
宫中行乐词六首 其二 元末明初 · 王逢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梧溪集卷二
望幸影娥池,微吟纨扇词。
露盘迎月早,宫漏出花迟。
佩杂銮和响,云连雉尾移。
君王肯时顾,从爱赵昭仪
怨歌行 元末明初 · 高启
 押支韵 出处:大全集卷一、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九十二
妾始充下陈,娇容常自持。
上宫三千妓,一一妒蛾眉
弦急有断声,镜暗无妍姿。
遂令开时花,遽作落后枝。
昨夕歌吹欢,今夕蛩语悲。
从来班婕妤,不胜赵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