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韩观王昶 曹魏 · 杜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一
韩观王昶信有兼才,高官重作,不但三州(《魏志·徐邈传》注引《魏名臣奏》,黄门侍郎杜恕表。)
对诏访征吴三计 曹魏 · 傅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五
嘉平四年四月孙权死。
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毋丘俭等表请征吴。
朝廷以三征计异,诏访尚书傅嘏对曰:
夫差齐陵晋,威行中国,不能以免姑苏之祸;
齐闵辟土兼国,开地千里,不足以救颠覆之败;
有始不必善终,古事之明效也。
孙权自破蜀兼平荆州之后,志盈欲满,罪戮忠良,诛及胤嗣,元凶已极。
相国文侯先识取乱侮亡之义,深建宏图大举之策。
已死,托孤于诸葛恪
若矫苛暴,蠲其虐政,民免酷烈,偷安新惠,外内齐患,有同舟之惧,虽不能终自保完,犹足以延期挺命于深江之表矣。
等或欲泛舟径渡,横行江表,收民略地,因粮于冠;
或欲四道并进,临之以武,诱间携贰,待其崩坏;
或欲进军大佃,逼其项领,积谷观衅,相时而动:凡此三者,皆取贼之常计也。
然施之当机,则功成名立,苟不应节,必贻后患。
自治兵已来,出入三载,非掩袭之军也。
贼丧元帅,利存退守,若撰饰舟楫,罗船津要,坚城清野,以防卒攻,横行之计,殆难必施。
贼之为寇,几六十年,君臣伪立,吉凶同患,若恪蠲其弊,天去其疾,崩溃之应,不可卒待。
今边壤之守,与贼相远,贼设罗落,又特重密,间谍不行,耳目无闻。
夫军无耳目,校察未详,而举大众以临巨险,此为希幸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
唯有进军大佃,最差完牢。
可诏昶、遵等择地居险,审所错置,及令三方一时前守,夺其肥坏,使还耕塉土,一也;
兵出民表,寇钞不犯,二也;
招怀近路,降附日至,三也;
罗落远设,间构不来,四也;
贼退其守,罗落必浅,佃作易之,五也;
坐食积谷,士不运输,六也;
衅隙时闻,讨袭速决,七也。
凡此七者,军事之急务也。
不据则贼擅便资,据之则利归于国,不可不察也。
夫屯垒相逼,形势已交,智勇得陈,巧拙得用,策之而知得失之计,角之而知有馀不足,虏之情伪,将焉所逃。
夫以小敌大,则役烦力竭;
以贫敌富,则敛重财匮。
故敌「逸能劳之,饱能饥之」,此之谓也。
然后盛众厉兵以震之,参惠倍赏以招之,多方广似以疑之。
由不虞之道,以间其不戒。
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
可坐算而得也。
昔汉氏历世常患匈奴,朝臣谋士早朝晏罢,介胄之将则陈征伐,搢绅之徒咸言和亲,勇奋之士思展搏噬。
樊哙愿以十万之众横行匈奴季布面折其短。
李信求以二十万独举楚人,而果辱秦军。
今诸将有陈越江陵险,独步虏庭,即亦向时之类也。
以陛下圣德,辅相忠贤,法明士练,错计于全胜之地,振长策以御之,虏之崩溃,必然之数。
故兵法曰:「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若释庙胜必然之理,而行万一不必全之路,诚愚臣之所虑也。
故谓大佃而逼之计最长(《魏志·傅嘏传》注引司马彪《战略》。又本传亦载此对,有删节。)
考课疏嘉平元年 曹魏 · 王昶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六
唐虞虽有黜陟之文,而考课之法不垂。
周制,冢宰之职,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又无校比之制。
由此言之,圣主明于任贤,略举黜陟之体,以委达官之长,而总其统纪,故能否可得而知也(《魏志·王昶传》)
陈治略五事嘉平元年 曹魏 · 王昶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六
其一,欲崇道笃学,抑绝浮华,使国子入太学而修庠序;
其二,欲用考试,考试犹准绳也。
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
其三,欲令居官者久于其职,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
其四,欲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
其五,欲绝侈靡,务崇节俭,令衣服有章,上下有叙,储谷畜帛,反民于朴(《魏志·王昶传》)
奏吴蜀事状嘉平二年 曹魏 · 王昶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六
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可乘衅而制吴、蜀;
白帝夷陵之间,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民夷与新城郡接,可袭取也(《魏志·王昶传》)
家戒 其一 曹魏 · 王昶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六
夫人为子之道,莫大于宝身全行,以显父母。
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陷于灭亡之祸者,何也?
由所祖习非其道也。
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
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此行成于内,名著于外者矣。
人若不笃于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
浮华则有虚伪之累,朋党则有彼此之患。
此二者之戒,昭然著明,而循覆车滋众,逐末弥甚,皆由惑当时之誉,昧目前之利故也。
夫当贵声名,人情所乐,而君子或得而不处,何也?
恶不由其道耳。
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语曰:「如不知足,则失所欲」。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
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古者盘杅有铭,几杖有戒,俯仰察焉,用无过行
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
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戒阙党也。
范丐对秦客,至武子击之,折其委笄,恶其掩人也。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
伐则掩人,矜则陵人。
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
故三郤为戮于晋,王叔负罪于周,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
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
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
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
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必有所试」。
又曰:「子贡方人
也贤乎哉?
我则不暇」。
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
伏波将军马援戒其兄子,言:「闻人之恶,当如闻父母之名;
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也」。
斯戒至矣。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
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
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
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
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斯言信矣。
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
其害深矣,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顾言,其为浮浅,较可识别;
而世人惑焉,犹不检之以言行也。
济阴魏讽山阳曹伟皆以倾邪败没,荧惑当世,挟持奸慝,驱动后生。
虽刑于鈇钺,大为炯戒,然所污染,固以众矣。
可不慎与!
若夫山林之士,之伦,甘长饥于首阳,安赴火于绵山,虽可以激贪励俗,然圣人不可为,吾亦不愿也。
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义为名,守慎为称,孝悌于闺门,务学于师友。
吾与时人从事,虽出处不同,然各有所取。
颍川伯益,好尚通达,敏而有知。
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余;
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
吾以所知亲之昵之,不愿儿子为之。
北海徐伟长,不治名高,不求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务。
其有所是非,则托古人以见其意,当时无所褒贬。
吾敬之重之,愿儿子师之。
东平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然性行不均,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补。
吾爱之重之,不愿儿子慕之。
乐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污,怯而义勇,在朝忘身。
吾友之善之,愿儿子遵之。
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汝其庶几举一隅耳。
及其用财先九族,其施舍务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论议贵无贬,其进仕尚忠节,其取人务道实,其处世戒骄淫,其贫贱慎无戚,其进退念合宜,其行事加九思,如此而已。
吾复何忧哉(《魏志·王昶传》。又略见《御览》六百九十四)
三戏论 曹魏 · 王昶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六
《礼记》有投壶之宴,《论语》称博弈之贤,兹三戏者,君子末事,不足为也。
樗蒲、弹棋,既不益人,又国有禁,皆不得为也。
吾见坐围棋而死,近事非远。
晋侯以投壶丧,宋公好博弈亡,岂不哀哉?
诸戏中唯有射者,男子之事,在于六艺。
若欲戏,惟得射而已,其馀不得为也(《御览》七百四十六引《王昶集》)
王浑封爵诏五月庚辰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京陵侯王浑督率所统,遂逼秣陵,令贼孙皓救死自卫,不得分兵上赴,以成西军之功。
又摧大敌,获张悌,使途穷势尽,面缚乞降。
遂平定秣陵,功勋茂著。
其增封八千户,进爵为公,封子澄为亭侯、弟湛关内侯,赐绢八千匹(《晋书·王浑传》)
王昶增邑迁官诏(三年三月 曹魏 · 高贵乡公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一
孙膑佐赵,直凑大梁,西兵骤进,亦所以成东征之势也。
增邑千户,并前四千七百户,迁司空持节都督如故(《魏志·王昶传》)
孔严蔡谟谥书 东晋 · 王彪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一
按谥法布德执义曰穆,谓此名目殊为不轻。
太始初张皇后大宁庾太后,并谥曰穆魏司空陈泰王昶贺循,皆名士也,并谥曰穆
此与蔡公名体相应。
中朝亦不胜单安平献王孚齐献王攸并单谥。
自顷,非大晋旧典必重复谥也,盖是近来儒官相承近意耳。
皆顾命重勋,或居分陕,或处阿衡
蔡公存谦素之怀,不当此任,于今咏之。
所以不复谥,欲令异于数公,所以标冲虚述德美也。
又中朝及中兴曾居师傅及录台事者,亦皆不复谥,山、李二司徒、吾族父安丰侯,近贺司空、荀太尉觊、周光禄顗,或曾师傅,或曾总录,并不复谥
吾谓此谥弘美,不应翻改。
谥法条有限,而应谥者无限,亦何得令名德必皆齐同。
远准周之文武,则后代不应复得通用此名;
近校晋朝旧比,山涛荀顗周顗谥康羊祜荀勖谥成,此例甚众,不可悉载。
近朱伯高谥简,时尚书符却已不应与和、峤同谥。
蔡为太常,据上论可同,理甚有义,遂便施行。
蔡家固当有此故事。
准例如此,复无所为疑(《通典》一百四)
王昶引谚 魏晋 · 无名氏
 押尤韵
魏志曰: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遂书戒之曰:谚曰:
(《御览》或作止。)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三国志》王昶传。《御览》四百九十六、六百九十四。)
王昶引语 魏晋 · 无名氏
 押沃韵
魏志曰: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遂书戒之曰:语曰:
如不知足。则失所欲(○《三国志》王昶传。)
博昌人为蒋任二姓语 魏晋 · 无名氏
 押东韵
任嘏别传曰:乐安博昌人。世为著姓。夙智早成。故乡人为之语曰:
蒋氏翁。任氏童(○《三国志》王昶传注。《初学记》十七。《白帖》六。)
名子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
魏司空王昶名子制谊。
咸得立身之要。
前史是之。
然则书绅铭器。
孰若发言必称之乎。
今余名尔长子曰咸允。
字信臣
次曰同廙。
字敬臣
欲尔于人无贤愚。
于事无小大。
咸推以信。
同施以敬。
俾物从而众说。
其庶几乎。
夫忠孝之于人。
如食与衣。
不可斯须离也。
岂俟余勖哉。
仁义道德。
非训所及。
可勉而企者。
故存乎名。
夫朋友字之。
非吾职也。
顾名旨所在。
遂从而释之。
夫孝始于亲。
终于事君。
偕曰臣。
知终也。
王文恭公圭神道碑元丰八年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上卷八
元丰八年四月丞相王公圭感疾,诏国医诊视,遣尚宫数就问,赐以御膳珍药。
五月己酉,薨于位。
讣闻,两宫震悼,特辍视朝五日,谕三省悉裒故事,恤用优典,赙金帛五千,赐寿昌坊大第处其孤,加赠太师,锡符陵录婆律香,俾佐歛具。
贵臣护丧,恩礼视魏国韩忠献公,敕使督将作穿土斲石治圹。
开封东明县清陵乡之原,曰:「广阜在旁,小顿大起。
五音地学,于商家吉」。
将以九月辛酉襄事。
有诏尚书右丞李清臣,其为太师圭铭。
清臣顿首曰:「臣浅陋,大惧晦太师显行,天子有命,踧踖弗敢辞」。
臣窃观熙宁以来,先皇帝忧劳天下,内孝养两宫,友睦宗姓,外经纬文武,训兵足食,歛为训言,陈为法度,皆天子神智。
太师陪辅十有五年,其赞策纳议为最多。
及先皇帝厌万几、托国事,宝慈宫建立皇太子以定大统
未几,今圣践祚,太皇太后同听断,所以安慰人心,肃宁宫禁,流泽兆庶,怀服戎貊,至于天下卒无事。
原其功德,实自宝慈宫开佐圣孙,为宗庙计,而太师一时元臣,与其列请命福宁阁,以及双日朝延和,谋谟陟降,癯瘁滋力,克终大事,有勋烈焉。
谨推考世次。
公五世祖及暨高祖景图,成都华阳人
曾祖永为西畿令,从蜀王昶归朝,授右补阙,迁起居舍人
祖贽历侍御史三司判官,九为转运使,更领十州,所至有能名;
考讳准,以辞学擢秘阁校理,终盐铁判官
自公贵,三世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而曾祖封公于荥国,母尹氏封太夫人于燕国,祖封魏国,考封汉国,祖母丘氏、妣薛氏封太夫人,各从其国。
由荥国以下,葬河南,始徙籍于舒。
公字,幼警悟力学,日诵数千言,识者奇之。
十二能文辞,二十四举进士,名在第二,授大理评事通判扬州
召试优等,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
对便殿,赐五品服,同修《起居注》,为太常丞博士
中书,以右正言知制诰,加三品服,拜翰林侍读学士,入翰林学士
丁内艰,丧除复职,兼史馆修撰,又兼端明殿学士,进承旨
起居舍人四迁为给事中,修《仁宗实录》成,进尚书礼部侍郎
熙宁三年参知政事
九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元丰三年,朝廷用阶官寄禄,超授银青光禄大夫,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五年四月,复三省官,为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上日御史中丞率百官班贺。
仁宗英宗加徽号,为仁宗册宝使。
礼成,封郇国公
上即位,恩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岐国公
初任扬州,既还朝,遂极文章之选,自是不复更外,无事任要重,靡不历试。
尝为三司盐铁判官,又判句院国子监纠察刑狱,修《三司条例》,判礼部刑部,知吏部流内铨审官审刑院提举集禧观判昭文馆权发遣开封府,接伴契丹使,奉使契丹提举诸司库务权尚书都省
同议茶法,考转运使提点刑狱课绩,判太常寺者再,知贡举者四。
英宗南郊,先帝两祀明堂,及原庙成,奉安神御于天元殿,公历为顿递、礼仪、大礼使,又为慈圣光献皇后、大行皇帝山陵使
公临官不茍,务于称办,恶诡激惨覈者,曰:「讦上厉下,吾不为也」。
自初服政,已若宿练。
其在扬州摄行太守事,大校以公年少,藐视不虔,立命捽首付狱。
王伦大掠淮海,将及境,州将恐惧,公奋厉其众,欲要击之。
贼闻,乃由他道去。
公平居,言色安徐,猝应事物,初若不用意,而敏捷精尽,虽索虑者无以加也。
其迎辽使至北都使者欲轻裘便面过阙,公折以旧例必朝服,乃绐对服在后乘,公使驰取授之,敌人惭服。
庆历中契丹数邀求生事,刘六符者号才黠,公出使,六符来会食,声言将有所议,驰请公以动之,且观其举措。
公怡然往,六符大为公屈,卒无所言。
旧待辽使应办疲扰,公建为三顿,请分供帐食饮器,后先迭用,以周其阙。
尤明典章,善论事,其语洁齐易听,故多施行。
尝言贡举诸科滞于记诵,已立法使兼通本经大义,将有造浮说以摇前令者,愿确守之,法卒不废。
又论伎术官荫子孙,宜各以其类,若医官使奏医学,教坊使色长,不独使专其业,且以杜入官之滥,至今行之。
皇祐中,三圣并配于郊,又温成皇后立庙荐献略比太庙。
礼官列奏,以为当改,而大臣犹不从。
公曰:「并配以致孝也,而渎乎帝;
后庙以广恩也,而僭乎亲。
皆违经背礼,岂可以示后世乎」?
遂定配太祖而改温成为祠殿,荐以常馔。
宫臣执事,自此正焉。
尝作《明堂乐章》,因言升歌阙柷敔,无终始之节,而节鼓非雅音,乃诏增柷敔搏拊而黜节鼓。
公为《仁宗谥议》,奏谓贱不诔贵,故臣下称天以诔天子,读谥南郊,受之天也。
词臣草谥议,即降诏命,有司初不预闻,殆非礼意,宜合百官读谥圜丘
上可其议。
仁宗既祔庙,以考位配明堂,而真宗当罢。
御史请分太宗之大雩以配真宗讲官和之。
公议曰:「严公配仁宗,得礼之正,而欲递迁分祀以茍厌神灵之意,臣恐祖宗弗飨也」。
知礼者以其言为是。
及论丧毕禘祫、神主祔庙已尝吉祭,不当于禫毕复行馈食之礼,以折礼官,众论遂定。
治平中,大议追尊濮王,公于两制为议首,执用封期亲尊属故事执政以为不然。
公持之,卒不夺。
其后谏官、御史争论,久不决,帝以手诏裁定,多如其初。
熙宁元年,当郊,上疑于谅闇
公与两制合奏:《王制》三年不祭,唯天地社稷越绋而行事,不以卑废尊也。
汉文帝以来即位而谒庙,至唐德宗以后踰年而不行郊。
真宗明德太后丧,明年亦祀圜丘、享太庙。
今宜如故事,其冕服、车辂、仪物、音乐缘神事者,皆不可废。
其年遂行大礼。
朝廷将复入阁仪,公曰:「唐紫宸为正衙,不御则唤仗由閤门入,则入阁非盛礼也,此不足复」。
公泛通六经,深于《诗》、《书》,善史学,其为文豪赡有气,闳侈瑰丽而不失义正,自成一家。
掌文诰二十年,每一篇出,四方传诵之。
帝数语大臣:「王圭诰有体,他学士不逮远矣」。
朝廷有大述作,虽已秉政,犹特命为之。
修仁宗、英宗《实录》及正史,多所刊定,意足而无长语。
拟稿上,先帝手诏以比
英宗皇子中书召公草诏,公对曰:「天下属望立嗣子久矣,然必出自陛下意,则后莫能摇。
一有摇动,所以阶祸乱也」。
帝谕以「决自朕意」,乃进稿。
欧阳文忠公以为得学士体。
公草仁宗遗制、先帝为太子册、庆寿宫还政书,皆宣叙明鬯,人以谓协济大事,有翰墨之功焉。
又记宝文阁,奉诏为高卫王康王碑,发明天子所以崇事圣母之意,天子嘉之。
公荣遇最久,诸臣无以为比,而谦俭慎默,未尝有过,有毁者率弗验,其后眷待愈隆。
御史欲诬其子仲端以事,公固请穷治,已而不挂一毫,言者服罪。
英宗尝召对蕊珠殿,设紫花墩命坐,翊日赐盘龙金盆以示恩意。
先帝拓熙河,赐之玉带,前后加勋至极品。
元丰二年,增授功臣号,率同列辞上曰:「功臣自唐中叶以宠从行军士,非古也」。
因诏罢功臣
公自奉甚约,而厚于昆弟,然于亲属终不敢私援荐,不知者至或怨之。
子:仲脩,以学登进士第,今为秘书省著作佐郎
仲端承事郎籍田令
仲薿承奉郎
仲琓、仲煜,承事郎
女:长适郓州教授李格非,早卒;
次适前权太常博士闾丘吁
次许嫁前进士郑居中,并封蓬莱县君
次尚幼。
孙男三人:昭,承奉郎
次晏,次晟。
公享年六十七,文集一百卷。
夫人郑氏,奉国军节度使戬之女,今举以祔。
铭曰:
自公五世,居蜀成都
高祖逮祖,食吏躬儒。
维考汉公,始徙家舒。
至于太师,幼奋乡闾。
发为文章,玑贝琼琚。
翰林是职,相府是居。
事业煌煌,何其伟与。
公意愉夷,公貌虚徐。
蹈勤履艰,勇则有馀。
武圣皋,造设新书。
学以教士,士众龟鱼。
法以练卒,卒劲虎貙。
拓洮披夏,声动穹庐。
赞赞厥功,公帝俞。
圣母神孙,并照天衢。
雺褰雾收,六合开除。
公于斯时,载持载扶。
有岩岱华,视我丕图。
公卧在疾,锡问𧾱𧾱。
公终考年,泽贲幽墟。
呜呼太师,显孰公如。
长诗一章美韩侯也无锡多善政复以捍禦有功遂升州守之秩行且有日乡人王昶会予京师能具谈侯德予辱知遇尤深弗得归预攀辕之列敬用次第言赋成长诗五十韵使邑人歌之窃比甘棠之咏云耳 明 · 王绂
 押词韵第三部
有客黄昏来寓邸,扣门吴语知乡里。
肃容升堂再拜馀,袖出平安书一纸。
上言间阔苦忧思,下叙寒温询动止。
灯前鸡黍款客尝,品味无兼嗟客里。
酒酣询访悉乡闾,祗说韩侯政声美。
自从侯初下车日,务敦朴厚消浮靡。
劝民衣食务农桑,游食咸驱业耘耔。
西风阡陌凉雨晴,黍稷盈畴光薿薿。
日斜村巷归牛羊,霜老园林熟梨柿。
每岁春秋社祭馀,亲率吾民行饮礼。
推崇有德尊高年,一一酒行躬拜跽。
宾主从容酬献间,观感人人良有启。
时因公暇入庠舍,左右琴书坐凭几。
诸生济济趋上堂,问难执经穷至理。
遂致吾乡孝弟风,敦睦夐非他邑比。
纵有凶顽亦革面,讼庭罕见施鞭捶。
岂独强梁化柔顺,坐使妖魑绝淫祀。
寸心既正天弗违,雨旸任意如颐指。
事神治民各尽心,实以一廉先律已。
处心宽仁复明恕,皎若日星清似水。
况复尤长捍禦功,文武全才孰能拟。
象纬今年示灾变,天兵抵阙除奸宄。
雄师百万才渡淮,败卒南奔散如蚁。
却来州县事劫掠,行旅道边相枕死。
顿使前时革面徒,旧恶乘风亦群起。
白昼挥戈肆仇杀,阖室连村遭破燬。
圣皇戡乱已登极,如日行空正天纪。
诏书驰布宣至仁,此辈猖狂犹未已。
侯言我职当字民,涂炭吾民能坐视。
协谋僚寀集吏卒,爰整戈矛张弓矢。
奋身鼓勇当众先,尽获渠魁磔诸市。
从此居民始贴席,老稚欣欣免惊徙。
且今无恙共相见,不得我侯安得尔。
事定侯来达上闻,奏功特启宸衷喜。
锡赉荣颁品秩尊,县令乔迁刺史
只今催上去有期,无计攀留嗟失恃。
徒切甘棠去后思,抚字情亲恩浃髓。
我闻客言兴叹嗟,始信学优才可仕。
忆予前岁初还家,旧业荒芜没荆杞。
亦曾修刺谒侯堂,一见下阶蒙倒屣。
谬承奖谕勉前修,不以孤寒辄相鄙。
迩来别侯已三载,雅论洋洋犹在耳。
会侯来京我入蜀,彼此参商乃如是。
感侯知我情更深,听客之言良有以。
古云郎官应列宿,益信斯言非谬矣。
百里民心有休戚,政关令佐人臧否。
嗟我韩侯能惠民,政声足与齿。
愿言守令皆韩侯,吾民立堪俟。
侯当此去不再留,发轫青云自兹始。
客还为我深致辞,攀饯无繇身绊此。
山斗区区景仰情,作诗颂侯烦送似。
送三侄世龄文水学舍丙辰 清 · 祁寯藻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䜱䜪亭后集卷四
阿兄莫怪久盲聋,阿弟居然一病翁。
望汝健为松柏后,生儿超出渥洼中。
寄书我更惭王昶魏王昶《诫子弟书》,盖效马文渊作。)荐士时方慕孔融
何事年年暂相见,来如春燕去秋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