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魏王 其一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三
昔讨关羽,获于将军,即白先王,当发遣之,此乃奉款之心,不言而发。
先王未深留意,而谓权中间复有异图,愚情慺慺,用未果决。
遂值先王委离国祚,殿下承统,下情始通。
公私契阔,未获备举,是令本誓未即昭显。
梁寓传命,委曲周至,深知殿下以为意望。
权之赤心,不敢有他,愿垂明恕,保权所执。
谨遣浩周、东里衮,至情至实,皆周等所具(《吴志·大帝传》注引《魏略》。文帝即王位。权乃遣浩周为笺魏王。)
浩周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自道路开通,不忘修意。
既新奉国命,加知起居,假归河北,故使情问不获果至。
望想之劳,曷云其已。
孤以空暗,分信不昭,中间招罪,以取弃绝,幸蒙国恩,复见赦宥,喜乎与君克卒本图。
传不云乎:「虽不能始,善终可也」。
昔君之来,欲令遣子入侍,于时倾心欢以承命,徒以登年幼,欲假年岁之间耳。
而赤情未蒙昭信,遂见讨责,常用惭怖。
自顷国恩,复加开导,忘其前愆,取其后效,喜得因此寻竟本誓。
前已有表具说遣子之意,想君假还,已知之也。
今子当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为可上连缀宗室若夏侯氏,虽中间自弃,常奉戢在心。
当垂宿念,为之前后,使获攀龙附骥,永自固定,其为分惠,岂有量哉!
如是欲遣孙长绪与小儿俱入,奉行礼聘,成之在君。
小儿年弱,加教训不足,念当与别,为之缅然,父子恩情,岂有已邪!
又欲遣张子布追辅护之。
孤性无余,凡所欲为,今尽宣露。
惟恐赤心不先畅达,是以具为君说之,宜明所以(《吴志·大帝传》注引《魏略》)
诏责孙权黄初三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前对浩周自陈,不敢自远,乐委质,长为外臣。
又前后辞旨,头尾击地,此鼠子自知不能保也。
又今与周书,请以十二月遣子,复欲遣孙长绪张子布随子俱来,彼二人皆股肱心腹也。
又欲为子于京师求妇,此异心之明效也(《吴志·大帝传》主引《魏略》)
又报吴主孙权黄初三年九月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君生于扰攘之际,本有纵横之志,降身奉国,以享兹祚。
自君策名已来,贡献盈路。
讨备之功,国朝仰成。
埋而掘之,古人之所耻。
朕之与君,大义已定,岂乐劳师远临江汉
廊庙之议,王者所不得专。
三公上君过失,皆有本末。
朕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
故先遣使者犒劳,又遗尚书侍中践修前言,以定任子。
君遂设辞,不欲使进,议者怪之。
又前都尉浩周劝君遣子,乃实朝臣交谋,以此卜君,君果有辞,外引隗嚣遣子不终,内喻窦融守忠而已。
世殊时异,人各有心。
浩周之还,口陈指麾,益令议者发明众嫌,终始之本,无所据杖,故遂俯仰从群臣议。
今省上事,款诚深至,心用慨然,凄怆动容。
即日下诏,敕军但深沟高垒,不得妄进。
若君必效忠节,以解疑议,登身朝到,夕召兵还。
此言之诚,有如大江(《吴志·吴主权纪》黄武元年
增修中岳中天崇圣帝庙碑铭(并序乾兴元年六月 北宋 · 陈知微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金石萃编》卷一三一、《嵩岳文志》卷六、《说嵩》卷二五、《嵩山志》卷八
臣闻融结斯分,岧峣列峙,秀出奠方之势,财成育物之功,岳镇之炳灵也。
阴阳靡测,变化难穷,周大块以无方,助鸿钧而不宰,至神之妙用也。
交修享祀,对越神祇,望秩于山川,荐馨于簋簠,有国之茂典也。
尊崇显号,增葺殊庭,备物以致严,祈褫而庇俗,帝王之精意也。
四者还相为用,然后能罄昭事而膺纯锡矣。
非圣人抚运,则何以臻于是乎?
岩岩维嵩,作镇中夏,控制轘辕之域,连延郏鄏之区。
拳石流形,自胚运而特起;
土圭测影,验寒暑之无愆。
《舜典》纪乎时巡,周《诗》壮其峻极,加以功宣化育,德辅沈潜。
四象相生,惟土也周流乎八卦;
群山既列,惟崧也磅礴乎三川。
居然神秀之姿,莫测崇高之状。
是使真仙攸托,珍瑞沓臻,石坛腾金壁之辉,天井浚蛟龙之穴。
凤笙鹤驭,嘉子晋之嬉游;
石髓玉浆,见茂先之博识。
草木以之而效异,峰峦由是而标奇。
具叶扶疏,疑生于净土;
神芝菌蠢,几秀于中林。
许由韬晦而不还,汉武封崇而有自。
三台峭拔,想翠辇以曾临;
二室穹隆,顾赤霄而可接。
宜乎配天而比峻,镇地而称雄者也。
洪惟至灵,宅兹胜壤,居中正位,受命于紫清;
毓粹含章,显仁于博厚。
体妪煦生成之造,聪明正直之称。
得一生三,冥符于道妙;
知来藏往,莫究乎几微。
丕应屡彰,群情斯属,眷惟历代,率励明诚。
顾名级以是分,亦典章而尽在。
衮衣焜耀,视公爵于成周;
羽盖葳蕤,进王封于天宝
虽申仰心,未极推崇,允契昌辰,弥昭盛则。
烈祖以建邦立极,禁暴胜残,革五代之浇漓,副万方之爱戴。
启炎灵之祚,本自一戎;
宣震耀之威,咸清九服。
荡除僭伪,驯致治平,言念珍词,实居温洛
式奉苾芬之祀,聿增轮奂之规,正乎信辞,分我殊祉。
神宗以时膺下武,化洽同文,烽燧于边陲,列胶庠于郡国。
干戈载戢,美播乎声诗;
俎豆斯陈,动遵乎典礼。
瞻彼靖冥之馆,素繄阴骘之仁,寅奉有加,修营靡怠。
资绵长于永历,耸壮观于黎氓。
诞集蕃釐,爰钟浚哲。
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钦明上圣仁孝皇帝,抚重熙之景运,嗣二圣之元基。
观乙夜之书,详求治本;
布阳春之泽,溥浸含生。
鉴因革于前王,洽讴谣于庶品。
参天两地,法亭毒以无私;
一日万机,示躬亲而靡倦。
威加卉服,德被鸿荒。
颛顼絜诚,必先乎祭祀;
唐尧稽古,用广乎文思。
温恭既迈于有虞,勤俭更逾于伯禹
好问则裕,成汤唯务于永图;
建官惟贤,周武于焉而大定。
升王猷于八表,武帝命于九围。
钦恤刑章,命輶轩于列郡;
昭宣德化,赐束帛于高年。
睦邻遂息于征徭,教学遄臻于友悌。
下劝农之诏,冀力稼而有秋;
精取士之科,以得人而为盛。
仁心格乎动植,孝感达于幽遐。
按跸诸陵,肃展奉先之志;
燔柴吉土,虔伸报本之仪。
一变淳风,爰臻净治,然犹兢兢驭朽,翼翼持盈。
端委向明,茂对重离之位;
储精垂思,深穷众妙之门
黄屋非心,紫虚降鉴。
元夷之使,戒之以先期;
绿字之书,授之于献岁
谕以大中之旨,崇乎清净之风。
同河洛之秘文,冠皇王之嘉瑞。
钦承宝命,迭举鸿仪,检玉岱宗,仰答庆灵之祐;
奠琮脽壤,上祈丰楙之祥。
秘祝无闻,蒸黎是赖。
既毕颂祇之礼,仍覃在宥之恩。
禹会斯严,俾诸侯之肆觐;
秦川载览,饬万乘以言旋。
惟法御之经涂,迨祠官之举职,皆申洁祭,咸秩无文。
矧彼崧高京邑
宅中图大,斯惟定鼎之郊;
及申,实乃降神之岳。
夙存庙貌,多历岁时,厥制未隆,斯民何仰?
道不终否,时逢会昌
粤惟守土之臣,实奉保釐之寄。
因崇祀事,周览庭除,露奏以闻,冀加必葺。
况升名帝籍,早奉于徽章;
列像神皋,载严于恭馆。
重以覃研圣虑,彪炳乾文,奉神既折于微言,垂世永存于懿铄。
而宅灵之地,栋宇未崇;
增肃宸襟,特颁明诏。
大中祥符号之六年癸丑岁季夏月,于是乎命中使登高丘,造严祠,敷睿旨,涓吉日,协灵辰,梓匠授其全谟,材衡度其贞干
因乎旧制,焕以新规。
砻巨石以瑰琦,广馀基而显豁。
风斤载运,云锸偕兴。
鸠功靡夺于农时,经费咸资于御府
崇墉缭绕,屹若云连;
秘宇深沉,呀如洞启。
文㮰镂槛,灿琳碧以相辉;
银榜璇题,对烟霞而绚彩。
而又神灵之迹,应见之徵,假绘事以章施,俾民瞻而竦畏。
聿成壮丽,愈洽丰融。
龙衮珠旒,端睟仪于正寝;
袆衣阙翟,昭盛服于中闱。
羽卫骈罗,簪裳拱侍,以至会同四岳,森列群神。
环像设于回廊,赫威容于福地。
严警巡之次,盖法周庐;
敞斋宿之宫,爰资洁志。
若乃牲牷克备,鼎俎惟寅,嘉荐尚乎吉蠲,至诚通于肸蚃。
垂鸿不朽,率礼无违。
至乙卯岁季夏月,载历炎凉,厥功告毕,增修殿宇并创造碑楼等共八百五十间,移塑尊像及装修新旧功德画壁等共四百七十所。
至矣哉,荐兴云搆,载拥神休,真介福之奥区,乃集灵之邃宇也!
宜乎茂昭纯嘏,丕冒黎元。
跻荟蔚之容,涵滋品汇;
峻巍峨之质,等固萝图。
必资鸿硕之流,式志修崇之美。
而臣才非颖曜,学本空疏,徒尘切近之司,莫著揄扬之效。
遽承芝检,辄扣芜音。
黄绢之辞,诚惭丽藻;
刻翠珉之字,曷畅徽猷。
但谨岁时,敢为铭曰:
太极肇判,二仪乃分。
草木丽地,山川出云。
风雷喷薄,气象絪缊。
惟兹列镇,实焕前闻。
崧高峨峨,蟠亘千古。
如毂处中,如日当午。
远控伊洛,挺
群岳之宗,列真之府。
崛起隆阜,削成奇峰。
崔嵬既结,纯粹攸钟。
山声表瑞,汉益户封。
土德符庆,唐致时雍。
灵壤开基,明神是宅。
庙貌斯存,威严有赫。
云惟高张,岩扉巨辟。
辅彼柔祇,居为胜域。
粤惟往古,咸励钦崇,轩裳孔异,爵秩增隆。
国章虽盛,臣位攸同。
允属昌运,爰推至公。
缛典有加,鸿仪载肃。
浚发天衷,昭升帝箓。
扆座斯皇,珠旒允穆。
备极寅恭,惟新戬谷。
祠庭夙设,历岁滋深。
金铺雨駮,玉戺苔侵。
宜崇伟观,式契灵心。
守臣飞奏,宸旨遐临。
乃降輶轩,爰徵梓匠。
即旧谋新,重规大壮。
架险陵虚,称雄四望。
神化难名,翚飞莫状。
虹梁偃蹇,藻井芬敷。
云罗掩映,霞绮萦纡。
高齐绝巘,永镇名区。
刊诸琬琰,禁以樵苏。
笾豆有楚,牺牲是荐,筴祝陈信,樽彝致奠。
能事斯毕,明灵乃眷。
祚我皇图,弥钟锡羡。
乾兴元年岁次壬戌六月己亥朔十六日甲寅建。
御书院祗应臣沈政、臣□义等刻字。
五贤赞 其二 荀子1054年 北宋 · 韩琦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五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诸子之兴,实自周季。
各持其言,求售于世。
六国好权,遂甘其说。
或嵬而师,或琐而位。
吾道日昏,斯文将坠。
时则荀卿,力攘众伪。
述数万言,以见其志。
区判儒墨,统维仁义。
时或用焉,至王则易。
文公之篇,论亦云至。
始考其辞,若不醇粹。
及其要归,鲜与孔异
虽小疵焉,道则奚累。
轲、雄之间,在我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