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库
垓下 秦末 · 项羽
《汉书》曰:高祖项羽垓下。是夜闻汉军皆楚歌。惊曰:汉已得楚乎。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从之。骏马名骓。骑之。乃悲歌慷慨。自为歌曰:
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汉书》项羽传。《史记》项羽本纪。《御览》八十七、五百七十。《乐府诗集》五十八作力拔山操。《文选》补遗三十五作垓下帐中歌。《诗纪》二作垓下歌。○逯案。《文选》补遗与《诗纪》标题各异。然皆涉杜撰。今从《汉书》只曰歌。《乐府诗集》引琴集云。力拔山操。项羽所作也。则此歌曰操。亦后起之名。)
大风(《史记》又名三侯之章。) 西汉 · 刘邦
 押阳韵
《汉书》曰:十二年冬。上破布军于会缶。布走。令别将追之。上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书》高帝纪。《史记》高祖纪。《文选》二十八。《史记》乐书三侯之章下司马贞索隐。《书钞》一百六。《类聚》四十三。《白帖》十八。《御览》八、八十七、二百四十一、五百三十九、五百九十一。《乐府诗集》五十八。《诗纪》一。又魏志蒋济传作高祖引方一韵。倭名《类聚》一引扬一韵。)
鸿鹄(《乐府诗集》作楚歌。) 西汉 · 刘邦
《汉书》曰: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赵王如意汉十二年。上从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视曰:我欲易之。四人为之辅。羽翼已成。难动矣。戚夫人泣涕。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以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云安所施(○《汉书》张良传。《史记》留侯世家。《书钞》一百六。《白帖》二十九。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十。《乐府诗集》八十三。《文选》补遗三十五。广《文选》十四。《诗纪》一。○逯案。《白帖》所引有兮字。更合楚歌体。其所据书。当为《楚汉春秋》。史通曰:刘氏初兴。书惟陆贾而已。子长述楚汉之事。专据此书。然观迁之所载往往与旧不同。如郦生之初谒沛公高祖之长歌鸿鹄。非惟文句有别。遂乃事理皆殊云云。可为确证。)
汉王氏镜铭 汉 · 佚名
王氏作竟百采服,多贺新家人民息。
官位普照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
长保二亲子孙力,传告后世乐无极(清郭汝诚修咸丰三年刊《顺德县志》卷一九《金石略一》)
采芝操(《诗纪》云。一作紫芝歌。) 汉 · 四皓
《乐府诗集》曰:琴集曰:采芝操。四皓所作也。古今乐录曰:南山四皓隐居。高祖聘之。四皓不甘。仰天叹而作歌。案《汉书》曰:四皓皆八十馀。须眉皓白。故谓之四皓。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也。崔鸿曰:四皓秦博士。遭世暗昧。坑黜儒术。于是退而作此歌。亦谓之四皓歌。二说不同。未知孰是。○逯案。琴集此操。与前篇实为一作。特删取稍异耳。《诗纪》从《乐府诗集》。此在前。今改附于后。
皓天嗟嗟,深谷逶迤。
树木莫莫,高山崔嵬。
严居穴处,以为幄茵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往矣,吾当安归(○《乐府诗集》五十八引琴集。广《文选》十四。《诗纪》二。)
平城 汉 · 无名氏
《汉书》曰:高祖自将兵三十二万。击韩王信。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精兵三十馀万。围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救饷。樊哙时为上将军。不能解围。天下皆歌之。后用陈平秘计得免。白登城东南。去平城十馀里。
平城之下亦诚苦。
七日不食。
不能彀(○《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论注引前《汉书》。《乐府诗集》八十三。《御览》三百四十八引《史记》。《诗纪》八。又懒真子四引不能控弩四字。)
安世房中歌 汉 · 无名氏
《汉书》曰: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周有房中乐。至秦改名寿人。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本。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安世乐。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其《诗》曰:
大孝备矣。
休德昭清
高张四县。
乐充宫庭。
芬树羽林
云景杳冥。
金支秀华
庶旄翠旌。
七始华始。
肃倡和声。
神来晏娭。
庶几是听(○《汉书》礼乐志。《乐府诗集》八。《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一。《诗纪》二。○逯案。通行本《汉书》此章与下章连为一篇。《文选》补遗及《诗纪》割七始等四句属下。别为一章。今依汲古阁本《汉书》及《乐府诗集》、广《文选》分厘之。)
粥粥音送。
细齐人情。
忽乘青玄
熙事备成。
清思眑眑
经纬冥冥(○同上)
我定历数。
人告其心。
敕身齐戒。
施教申申
乃立祖庙。
敬明尊亲。
大矣孝熙
四极爰轃(○同上○《汉书》此与下篇连为一首。今从《乐府诗集》。)
王侯秉德。
其邻翼翼
显明昭式
清明鬯矣。
皇帝孝德。
竟全大功。
抚安四极(○同上○王先谦《汉书》补注引吴仁杰曰: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刊误区分之。一章多或十句八句。少或六句四句。未有奇数者。独王侯秉德一章七句。仁杰案。既醉诗及下文安其所章。皆用叠句。此章当云。王侯秉德。其邻翼翼。其邻翼翼。显明昭式。书本脱误。今改定作八句。)
海内有奸。
纷乱东北。
诏抚成饰。
武臣承德
行乐交逆。
箫丂群慝。
肃为济哉。
盖定燕国(○同上○《汉书》与下两篇连为一首。)
大海荡荡水所归。
高贤愉愉民所怀。
大山崔。
百卉殖。
民何贵。
贵有德(○同上○逯案。刘敞所见本《汉书》荡愉二字皆不叠。)
安其所。
乐终产。
乐终产。
继绪
飞龙秋。
游上天。
高贤愉。
乐民人(○同上)
丰草葽。
女罗施。
善何如。
谁能回。
大莫大。
成教德。
长莫长。
被无极(○同上)
震震
电耀耀。
明德乡
治本约。
治本约。
泽弘大。
加被宠。
咸相保。
德施大。
曼寿(○同上)
都荔遂芳。
窅寙桂华。
孝奏天仪
若日月光。
乘玄四龙。
回驰北行。
羽旄殷盛
芬哉芒芒。
孝道随世。
我署文章(桂华○同上○逯案。《汉书》桂华二字冠下文之首。《乐府诗集》同之。惟又于文章字下刻□□两空格。《文选》补遗删桂华二字。)
冯冯翼翼
承天之则。
吾易久远
烛明四极(○同上○逮案。《诗纪》依《文选》补遗、广《文选》以此四句与下文德福两韵共为一首。然检各本《汉书》。此四句悉独立成篇。当是原歌如此。今据以改正。)
慈惠所爱。
美若休德。
杳杳冥审。
克绰永福(美芳○同上○刘奉世曰:桂华、美芳。皆二诗章名。本侧注前篇之末。传写之误。遂以冠后。又词无美芳。亦当作美若矣。逯案。《汉书》此与下文连为一篇。而《乐府诗集》则连下文起首二句共为一篇。)
硙硙即即
象山则。
呜呼孝哉。
案抚戎国。
蛮夷竭欢。
象来致福。
兼临是爱。
终无兵革(○同上)
嘉荐芳矣。
告灵飨矣。
告灵既飨。
德音孔臧
惟德之臧。
建侯之常。
承保天休。
令问不忘(○同上)
皇皇鸿明
荡侯休德。
嘉承天和。
伊乐厥福。
在乐不荒。
惟民之则。
浚则师德。
下民咸殖。
令问在旧。
孔容翼翼(《诗纪》云。《汉书》自浚则以下别为一章。今从乐府。○同上○逯案。铁琴铜剑楼北宋本及汲古阁本各《汉书》。浚则等四句与上文皆连为一章。《诗纪》云云。不知究据何本。又《文选》补遗及广《文选》则以浚则等四句独立成篇。此盖从《汉书》刊误说。而足成十七章之数也。)
孔容之常。
承帝之明。
下民之乐。
子孙保光。
承顺温良。
受帝之光。
嘉荐令芳。
寿考不忘(○同上)
承帝明德。
象山则。
云施称民。
永受厥福。
承容之常。
承帝之明。
下民安乐。
万寿无疆(○《汉书》礼乐志。《乐府诗集》八。《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一。《诗纪》二。)
按:此歌《文选》补遗及广《文选》、《诗纪》均署唐山夫人。逯案。《汉书》仅谓唐山夫人作乐。乐与辞非一事。此质之汉志可知。似不得即署唐山夫人。今依《乐府诗集》编入阙名卷中。又此歌于乐分十七章。于辞实为十七首。郊祀歌仿此。
获麟歌 汉 · 无名氏
 押尤韵
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薪者获麟。击之。伤其左足。将示孔子孔子道与相逢。见。俯而泣。抱麟曰:尔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乃歌曰云云。仰视其人。龙颜日角。夫子奉麟之口。须臾吐三卷图。一为赤符。刘季兴为王。二为周灭。夫子将终。三为汉制造作孝经。夫子还谓子曰:新主将起。其人如得麟者。○逯案。此篇原无题目。附在琴操卷后。今据《诗纪》题为获麟歌。
唐虞世兮麟凤游。
今非其时来何求。
麟兮麟兮我心忧(○琴操补遗。《类聚》十。绎史八十六。《孔丛子》记问篇。《论语》摘衰圣。《御览》八百八十九引《孔丛子》。《诗纪前集》一。○逯案。《孔丛子》《论语》摘衰圣皆载此歌。知为汉人假托。琴操既沿用之。故附之于此。)
俞儿舞歌四首 其一 矛俞新福歌 东汉末 · 王粲
《晋书》乐志曰:巴渝舞。汉高帝所作也。高帝蜀汉将定三秦。阆中范因率宾人从为前锋。及定秦中封因为阆中侯。基俗善歌舞。曰:武王伐纣歌也。后使乐人习之。阆中渝水。因其所居。故曰巴渝舞。舞曲有矛渝、弩渝、安台、行辞。《宋书》乐志曰:魏渝儿舞歌四篇。魏国初建所用。使王粲改创其辞。为矛俞、弩俞、安台、行辞新福歌曲。行辞以述德魏。后于太祖庙并歌之。
汉初建国家。匡九州。
蛮荆震服。五刃三革休。
安不忘备武乐修。宴我宾师
敬用御天。永乐无忧。
子孙受百福。常与松乔游。
烝庶德。莫不咸欢柔(○《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五十三。《诗纪》十五。)
吴鼓吹曲十二曲 其八 通荆门 孙吴 · 韦昭
通荆门者。言孙权与蜀交好齐盟。中有关羽自失之愆。戎蛮乐乱。生变作患。蜀疑其眩。吴恶其诈。乃大治兵。终复初好也。当汉上陵。
荆门巫山
高峻与云连。
蛮夷阻其险。
历世怀不宾。
汉王蜀郡
崇好结和亲。
乖微中情疑。
谗夫乱其间。
大皇赫斯怒。
虎臣勇气震。
荡涤幽薮讨不恭。
观兵扬炎耀
厉锋整封疆。
整封疆。
阐扬威武容。
功赫戏。
洪烈炳章。
邈矣帝皇世。
圣吴同厥风。
荒裔望清化
化恢弘。
煌煌大吴。
延祚永未央(○同上)
惟汉行 西晋 · 傅玄
 押词韵第七部
危哉鸿门会,沛公几不还。
轻装入人军,投身汤火间。
两雄不俱立,亚父见此权。
项庄奋剑起,白刃何翩翩。
伯身虽为蔽,事促不及旋。
张良慑坐侧,高祖变龙颜。
赖得樊将军,虎叱项王前。
嗔目骇三军,磨牙咀豚肩
空卮让霸主,临急吐奇言。
威凌万乘主,指顾回泰山
神龙困鼎镬,非哙岂得全。
狗屠登上将,功业信不原。
健儿实可慕,腐儒安足叹(○《乐府诗集》二十七。广《文选》十三。《诗纪》二十二。)
贾谧作赠陆机 西晋 · 潘岳
四言诗
肇自初创,二仪絪缊。
粤有生民,伏羲始君。
结绳阐化八象成文。
芒芒九有,区域以分。(一章)

神农更王,轩辕承纪。
画野离疆,爰封众子。
夏殷既袭,宗周继祀。
绵绵瓜瓞,六国互峙。(二章)

强秦兼并,吞灭四隅。
子婴面榇,汉祖膺图。
灵献微弱,在涅则渝。
三雄鼎足,孙启南吴。(三章)

南吴伊何,僣号称王。
大晋统天,仁风遐扬。
伪孙衔璧,奉土归疆。
婉婉长离,凌江而翔。(四章)

长离云谁,咨尔陆生
鹤鸣九皋,犹载厥声。
况乃海隅,播名上京
爰应旌招,抚翼宰庭。(五章)

储皇之选,实简惟良。
英英朱鸾,来自南冈。
曜藻崇正,玄冕丹裳。
如彼兰蕙,载采其芳。(六章)

藩岳作镇,辅我京室。
旋反桑梓,帝弟作弼。
或云国宦,清涂攸失。
吾子洗然,恬淡自逸。(七章)

廊庙惟清,俊乂是延。
擢应嘉举,自国而迁。
齐辔群龙,光赞纳言
优游省闼,珥笔华轩。(八章)

昔余与子,缱绻东朝
虽礼以宾,情通友僚。
嬉娱丝竹,抚鞞舞韶。
修日朗月,携手逍遥。(九章)

自我离群,二周于今。
虽简其面,分著情深。
子其超矣,实慰我心。
发言为诗,俟望好音(十章)

欲崇其高,必重其层。
立德之柄,莫匪安恒。
在南称,度北则
崇子锋颖,不颓不崩(○《文选》二十四。《诗纪》二十八。又《类聚》三十一引二章、三章、四章、五章、七章、八章、十章及九章之朝、遥二韵、十一章之曾、、崩三韵。《书钞》六十引言、轩二韵。)(十一章)

郭四朝叩船歌四首 其四 魏晋 · 许翙
驾飙舞神霄,披霞带九日。
高皇齐龙轮,遂造九华室。
神虎洞琼林,风云合成一。
开阖幽门户,灵变玄迹灭(○同上)
画一歌(《诗纪》云。一作百姓歌。)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质韵
《汉书》曰:惠帝时曹参萧何相国。初。高帝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及守职。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之约束。于是百姓歌之。
萧何为法,讲若画一。
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靖,民以宁壹(《史记》作一。《后汉书》王充传论注、《类聚》、《文选》注、《御览》、《文选》补遗、《诗纪》并同。全唐文作谧。○《史记》曹相国世家。《汉书》曹参传。《后汉书》王充等传论注。《类聚》十九。《文选》西都赋注。《御览》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四。《文选》补遗三十五。全唐文八百二十一程晏萧何求继论。《诗纪》八。又《后汉书》班固传注及《白帖》二十一并引一、失二韵。)
宋前后舞歌二首 其一 前舞歌(《齐书》云。前舞凯容歌。) 南朝宋 · 王韶之
四言诗
《宋书》乐志曰:武帝永初元年。改晋正德舞曰前舞。大豫舞曰后舞。并蕤宾厢作。孝武孝建二年九月建平王宏议以为祖有功而宗有德。故汉高祖庙乐称武德太宗庙光曰昭德。魏制武始舞武庙。制咸熙舞文庙。则祖宗之庙。别有乐名。晋氏之乐正德、大豫。及宋不更名。直为前、后二舞。依据昔代。义舛事乖。宜釐改权称。以凯容为韶舞。宣烈为武舞。祖宗庙乐。总以德为名。若庙非不毁。则乐舞别称。犹汉高、文、武。咸有嘉号。惠、景二主。乐无馀名。章皇太后庙。唯奏文乐。明妇人无武事也。郊祀之乐。无复别名。仍同宗庙而已。诏如宏议。古今乐录曰:宋孝武改前舞为凯容之舞。后舞为宣烈之舞。
于赫景明,天监是临。
乐来伊阳,礼作惟阴。
歌自德富,舞由功深。
庭列宫县,陛罗瑟琴
翿龠繁会,笙磬谐音。
箫韶虽古,九成在今。
导志和声,德音孔宣。
光我帝基,协灵配乾
仪刑六合,化穆自然。
如彼云汉,为章于天。
熙熙万类,陶和当年。
击辕中韶,永世弗骞(○《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五十二。《诗纪》五十五。)
简文帝汉高帝庙诗 南梁 · 刘遵
 押微韵
分蛇沦霸迹,提剑灭雄威。
空馀清祀处,无复瑞云飞。
仙车照丹穴,霓裳影翠微。
投玦要汉女,吹管召湘妃。
幸逢怀精日,豫奉沐休归(○《类聚》七十九。《诗纪》八十八。)
齐明堂乐歌十五首 其八 凯容宣烈乐 南北朝 · 无名氏
四言诗
酾醴具登,嘉佾咸荐。
飨洽诚陈,礼周乐遍。
祝辞罢裸,序容辍县。
跸动端庭,銮回严殿。
神仪驻景,华汉高虚。
作灵案卫,三只解途。
翠盖澄耀,罼帟凝宸。
玉镳息节,金辂怀音。
戒诚达孝,底心肃感。
追凭皇鉴,思承渊范。
神锡懋祉,四纬昭明。
仰福帝徽,俯齐庶生殷淡辞。○同上)
欧阳威德政碑铭(碑铭撰于陈武帝永定元年(五五七年)。) 南北朝 · 无名氏
四言诗
弱水导其洪源,轩台表其增殖。懿哉少府,师储皇于二京;盛矣司徒,传儒宗于九世。广陵邕邕,族擅江右;渤海赫赫,名重洛阳。若夫岳镇龙盘,星悬鹑火。衡山诞其高德,湘水降其清辉。千仞孤标,万顷无度。年当小学,志冠成童。因孝为心,欲仁成体。屯骑府君,早弃荣禄。易箦之日,几将毁终;不杖之言,深非通制。遗货巨万,富拟猗顿。裁变。并赈宗戚。南次大麓,北眺清湘。得性于橘洲之间,披书于杏坛之上。三冬文史,五经纵横。频致嘉招,确乎难拔。既而帝启黄枢,神亡赤伏。天地崩陨,川冢沸腾。群悍酋豪,更为祸乱。朝披羽檄,夜照爟烽。浴铁蔽于山原,摐金骇于楼堞。公披兵屡出,独据胡床;勍贼重围,尚凭书几。扬灰既散,驾棒将挥。咸克凶渠,以保衡服。常以二主蒙尘, 三光掩曜。出入逾于尝胆,殷忧独其抚心。不治第宅,深符去病;志枭群丑,弥同越石。自禹圭既锡,尧玉已传,物变讴谣,风移笙管。商周之际,孤竹尚其哀歌;曹刘之间,苏子犹其狂哭。况番禺连帅,实谓宗枝。迷我天机,自窥梁鼎。以公威名本重,逼统前军。乾数难违,剥象终悔。高祖永言惟旧,弥念奇功。既训皇家,深宏朝纪。槛车才至,舆榇已焚。祝史妖于夷吾,坛场延于井伯。绸缪安乐,造次吁谋。爰珥丰貂,允光金蟪。但八桂之土,蛮夷不宾;九疑之阳,兵凶岁积。以公昔在衡皋,深留风爱。仁恩可以怀猛兽,威名可以惧啼儿。乃授持节散骑常侍衡州刺史。我皇帝从唐侯以允国,屈启筮而登家。一恭宝祚,开定江沔;三改璇衡,包罗湘峡。昔中宗屈申于处仲高祖遗恨于平城汉武乘基,方通沙塞;晋明绍运,裁平姑孰。方其盛业,绰有光前。践祚之初,进公位征南将军广州刺史,又都督东衡州二十州诸军事宜。公乃务是民天,其分地。火耕水耨,弥亘原野。贼盗皆偃,工贾竞臻。鬻米商盐,盈衢满肆。新垣既筑,外户无扃。脂脯豪家,钟鼎为乐。扬祛洒汗,振雨流风。市有千金之租,田多万箱之咏。僧释慧羡等来朝绛阙,备启丹诚,乞于大路康庄,式刊丰掞。庶樊卿宝鼎,复述台司之功;羊叟高碑,更记征南之德。于是跪开黄素,爰登紫泥。鉴此诚祈,皆如所奏。乃诏庸臣,为其铭曰:
赫赫宗陈,桓桓鼎臣。
千乘建学,五与攸因。
盛德斯选,公门日新。
崇高惟岳,贶甫生申。
去衡移广,迁征自镇。
悠悠铜略,藐藐金邻。
莫远非督,无恩不宾。
三江靡浪,五岭奚尘。
式歌式舞,仁哉至仁。
公其飨福,于万斯春清戴肇辰光绪五年刊《广州府志》卷九八《金石略二》)
赋得班去赵姬升诗 南北朝 · 徐湛
 押东韵
《诗纪》云。鲍明远白头吟曰: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班姬与飞燕,俱侍汉王宫。
不意恩情歇,偏将衰草同。
香飞金辇外,苔上玉阶中。
今日悲团扇,非是为秋风(○《类聚》三十二。《诗纪》百七。)
简文帝汉高帝庙诗(《诗纪》云。声偶作徐摛。诗汇作庾肩吾。并误。) 陈朝 · 徐陵
 押先韵
山宫类牛首,汉寝若龙川
玉碗无秋酎金灯灭夜烟。
丹帷迫灵岳,绀席下群仙。
堂虚沛筑响,钗低戚舞妍。
何殊后庙里,子建华篇(○本集一作和赛汉高帝庙。《类聚》七十九。《诗纪》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