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陈留东昏库上里社碑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五
曰社祀之建尚矣。昔在圣帝,有五行之官,而共工子句龙为后土,及其没也。遂为社祀。故曰社者土地之主也。周礼建为社位,左宗庙,右社稷。戎丑攸行。于是受脤;土膏恒动。于是祈农。又班之于兆民,春秋之中,命之供祠。故自有国至于黎庶,莫不祀焉。惟斯库上里,古阳武之户片牖乡也。秦时有池子华为丞相。汉兴,陈平由此社宰,遂佐高帝,克定天下,为右丞相。封曲逆侯,永平之世,虞延为太尉司徒封公。至延熹中,延弟曾孙放,字子卿(案《延传》作「子帅」),为尚书令,外戚梁冀,乘宠作乱,首策诛之,王室以绩。诏封都亭侯、太监、太常、司空。毗天子而维四方,克错其功,往烈有常。于是司监,爰暨邦人,佥以为宰相继踵,咸出斯里,秦一汉三,而虞氏世焉。虽有积德馀庆修身之致,亦斯社之所相也。乃与树碑作颂,以示后昆:
惟王建祀,明事百神。乃顾斯社,于我兆民。明德惟馨,其庆聿彰。自嬴及汉,四辅代昌。爰我虞宗,乃世重光,元勋既立,锡慈士疆,乃公乃侯,帝载用康,神人叶祚,且巨且长。凡我里人,尽受嘉祥。刊铭金石,永思不忘(本集,《史记·陈丞相世家·索隐》《书钞》八十七,《御览》五百三十二)。
答邓义社主难 东汉 · 仲长统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七
荀彧问仲长统以社所祭者何神也?统答所祭者土神也。侍中邓义以为不然而难之,彧令统答焉。统答义曰:「前见逮及,敢不敬对。退熟惟省,郊社之祭,国之大事,诚非学浅思薄者所宜兴论重复,亦以邓君难,事有先渐,议则既行,可谓辞而不可得,因而不可已者也。《屯》有经纶之义,《睽》有异同之辞,归于建国立家,通志断类也。意则欲广其微以宗实,备其论以求真,先难而后易,出异而归同乎?难曰:社祭土,主阴气,正所谓句龙土行之官,为社则主阴明矣,不与《记》说有违错也?答曰:今《记》之言社,辄与郊连,体有本末,辞有上下,谓之不错不可得。《礼运》曰:『政必本于天,肴殳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殽地,参于天地,并于鬼神』。又曰:『祭帝于郊,所以定在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郊特牲》曰:『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家主中霤,国主社,示本也!相此之类,元尚不道配食者也。主以为句龙,无乃失欤?难曰:信如此,所言土尊,故以为首,在于上宗伯之体,所当列上下之叙。上句当言天神、地祗、人鬼,何反先人而后地?上文如此,至下何以独不可,而云社非句龙,当为地哉?答曰:此形成著体,数自上来之次言之耳,岂足据使从人鬼之例邪?三科之祭,各指其体。今独摘出社稷,以为但句龙有烈山氏之子,恐非其本意也。案《记》言社土,而云何得之为然龙,则传虽言祀句龙为社,亦何嫌,反独不可谓之配食乎?《祭法》曰:『周人禘喾,郊稷,祖文王,宗武王』。皆以为配食者,若复可须,谓之不祭天乎?备读传者则真土,独据《记》者则疑句龙,未若交错参伍,致其义以相成之为善也。难曰:再特于郊牛者,后稷配故也。『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所以用二牲者,立社位祀句龙,缘人事之也。如此,非祀地明矣。以宫室新成,故立社耳。又曰『军行载社』者,当行赏罚,明不自专,故告祖而行赏,造社而行戮。二主明皆人鬼,人鬼故以告之。必若所云,当言载地主于齐斋车,又当言用命赏于天,不用命戮于地,非其谓也。所以有死社稷之义者,凡赐命受国,造建宫室,无不立社。是奉言所受立,不可弃捐苟免而去,当死之也。《易》句龙为其社,传有见文;今欲易神之相,令记附食,宜明其徵。祀国大事,不可不重。据经依传,庶无咎悔。答曰:郊特牲者,天至尊,无物以称专诚,而社稷太牢者,土于天为卑,缘人事以牢祭也。社礼今亡,井特之义未可得明也。昭告之文,皆于天地,何独人鬼?此言则未敢取者也。郊社之次,天地之序也。今使顺龙载冒其名,耦文于天,以度言之,不可谓义也。何为当平于社,不言用命赏于天乎?帝王两仪之参,宇中之莫尊者也。而盛一官之臣,以为土之贵神,置之宗庙之上,接之郊禘之次,俾守之者有死无失,何圣人制法之参差,用礼之偏颇?其列在先生人臣之位,其于四官,爵侔班同,比之司徒,于数居二。纵复令王者不同,礼仪相变,或有尊之,则不过当。若五卿之与冢宰,此坐之上下,行之先耳。不得同祖与社,言俱坐处尊位也。《周礼》为礼之经,而《礼记》为礼之传,案经傅求索见文,在于此矣。钧之两者未知孰是。去本神而不祭,与贬句龙为土配,比其轻重,何谓为甚?经有条例,《记》有明义,先儒未能正,不可称是。钩校典籍,论本考始,矫前易故,不从常说,不可谓非。孟轲曰:『予岂好辩哉,乃不得已也』。郑司农之正,此之谓也(《续汉·祭祀志下》注补。)」。
社颂(《御览》题作《赞社文》) 其一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七
余前封鄄城侯,转雍丘,皆遇荒土。宅宇初造,以府库尚丰,志在缮宫室,务园圃而已。农桑一无所营,经离十载,块然守空,饥寒备尝,圣朝悯之,故封此县。田则一州之膏腴,桑则天下之甲第,故封此桑,以为田社,乃作颂云(《御览》五百三十二):
于惟太社,官名后土。是曰句龙,功著上古。德配帝皇,实为灵主。克明播植,农正具举。尊以作稷,丰年是与。义与社同,方神北宇。建国承家,莫不修叙(《艺文类聚》三十九,《初学记》十三)。
社颂 南朝宋 · 何承天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四
余以永初三年八月大社聊为此文。
社实阴祇,稷惟谷元。
率育万类,协灵昊乾。
霸德方将,世号共工。
厥有才子,实曰句龙。
称物平赋,百姓熙雍。
唐尧救灾,决河流江。
弃亦播植,作乂万邦。
克配二祀,以报勤庸。
勤庸伊何,厚载生民。
仓廪既实,神节斯因。
人亦有言,因物思人。
矧乃大德,功被陶钧。
乃家乃国,是奉是遵。
岂伊百世,万代不泯。
烝哉帝王,肇建皇极。
体国经野,设官分职。
峨峨二社,列干比殖。
岁云其秋,晷漏均程。
牲牢既洁,嘉荐惟馨(《艺文类聚》三十九,《初学记》十三,《御览》五百三十二。)。
春秋二祀及释奠并停牲牢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
祭主于敬。神歆惟德。黍稷非馨。蘋藻可荐。宣尼阐训。以仁爱为先。句龙业官。以生植为本。普天率土。崇德报功。飨祀惟殷。刲割滋广。非所以全惠养之道。叶灵祇之心。其春秋二祀及释奠。天下诸州府县等。并停牲牢。唯用酒脯。务在修洁。足展诚敬。自今巳后。以为常式。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 其一 上古 唐 · 顾况
四言诗
上古,湣农也。
遐哉上古,生弃与柱。
句龙是生(一作氏主),乃有甫田。
惟彼甫田,有万斯年。
开利之源,无乃塞源。
一廛亦官,百廛亦官。
啬夫孔艰,浸兮暵兮,申有螽兮。
惟馨祀是患,岂止馁与寒。
啬夫咨咨,䅎盛苗衰。
耕之耰之,袯襫锄犁。
手胼足胝,水之蛭螾。
吮喋我肌,我姑自思。
胡不奋飞,东人利百。
西人利百,有匪我心。
胡为不易,河水活活。
万人逐末,俾尔之愉悦兮。
和王祭酒太社宿斋不得赴李尚书宅会戏书见寄 中唐 · 权德舆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引用典故:元礼门 句龙坛
元礼门前劳引望,句龙坛下阻欢娱。
此时对局空相忆,博进何人更乐输。
处州孔子庙碑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
自天子至郡邑守长。通得祀而遍天下者。唯社稷与孔子焉(一作为)。然而社祭土。稷祭谷。句龙与弃。乃其佐享。非其专主。又其位所不屋而坛。岂如孔子用王者礼。巍然当座。以门人为配。自天子而下。北面跪祭。进退诚敬。礼如亲弟子者。句龙弃以功。孔子以德。固自有次第哉。自古多有以功德得其位者。不得常祀。句龙弃孔子皆不得位。而得常祀。然其祀事皆不如孔子之盛。所谓生人以来。未有如孔子者。其贤过于尧舜远者。此其效欤。郡邑皆有孔子庙。或不能修事。虽设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实亡。失其所业。独处州刺史邺侯李繁至官。能以为先。既新作孔子庙。又令工改为颜子至子夏十人像。其馀六十二子。及后大儒公羊高左邱明孟轲荀况伏生毛公韩生董生高堂生扬雄郑元等数十人。皆图之壁。选博士弟子必皆其人。又为置讲堂。教之行礼。肄习其中。置本钱廪米。令可继处以守。庙成。躬率吏及博士弟子。入学行释菜礼。耆老叹嗟。其子弟皆兴于学。邺侯尚文。其于古记无不贯达。故其为政知所先后。可歌也已。乃作诗曰。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先师所处。亦窘寒暑。乃新斯宫。神降其献。讲读有常。不诫用劝。揭揭元哲。有师之尊。偫圣严严。大法以存。像图孔肖。咸在斯堂。以瞻以仪。俾不或忘。后之君子。无废成美。琢词碑石。以赞攸始。
春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事类赋》卷四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玩柔风兮韶景,眷芳节兮嘉时。勾芒兮太皞,乘震兮执规。遒人遵路以徇铎,太师奉职而陈诗。候当振蛰,时将衅龟。或以命乐正而习舞,或以敕狱吏而决辞。尔其举正于中,履端于始。瞻青旂之在御,见斗杓之东指。农祥晨正,土膏脉起。望三素之云,饮八风之水,既布令于五时,复伤心于千里。风已解冻,鱼方上冰。戴胜降桑而翔集,王雎鼓翼以嘤鸣。若夫孔门浴沂之咏,老氏登台之乐,知盛德之在木,见平秩于东作。雨润榆荚,云飞白鹤,既荐鲔以乘舟,亦先雷而奋铎。若乃佩苍璧,施土牛,其祀户,其兵矛。至若䌽树初颁,含桃始荐。举此青幡,戴之䌽燕。渟神水以酿酒,用桃花而靧面。亦复歌《豳》诗,舞云翘。后妃之穜稑初献,东宫之琴瑟方调。亦云候属青阳,气渐东陆,食以蓬饵,饮之浆粥,进彼柔良,去其桎梏。复闻青鸟司启,玄鸟司分,万物孚甲之际,精华结纽之辰,可以论爵赏之序,可以流宽大之恩。东郊方见于朝日,灵台靡忘于书云。既而日已载阳,时惟献岁,必埋胔而掩骼,亦行庆而施惠。祭马祖而祀高禖,荐鞠衣而修蚕器。元日祈谷,东郊迎气。女夷鼓歌,土人秉耒。若乃三朔三元,时惟正始。进椒花以献寿,酌白兽以言事。设五木之汤,列五辛之味。戴凭重席而谭经,江夏举衣而告瑞。画鸡苇索以皆陈,柏酒桃汤而具备。放邯郸之鸠,献凋胡之米。或悬羊而磔鸡,或献琛而执贽。斯谓上日,四时肇启。至其元日,命社以祈农祥。伊句龙之所主,在水土而允臧。汉祖治榆而事著,陈平分肉而道光。实以阴而主杀,岂伐树以斯亡?亦以封土达气,报本返始,或为群姓而立,或以百家共置。尔其寒食之节,禁火藏烟。斗鸡蹋鞠,佐以鞦韆。桐华始秀,榆火将然。古有司烜之禁,俗有介推之言。故周举之书已布,而魏武之令方传。又有暮春之首,布和之辰。临流高会,禊饮斯陈。过平阳之第,临薄洛之津。集彼张裴,玩兹洧溱。复有蕙肴轻泛,犊车见寻。周公之城洛邑,秦昭之受水心。或执兰而容与,或暴药以沉吟。天渊则坛名积石,华林则堤号千金。丛花绕练以凝望,流莺满枝而转音。斯并著于时令,故存之于翰林。
解州闻喜县增修夫子庙记 北宋 · 李垂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三
夫古之修祀事,以为人,以思功、思德、思亲,故帝王礼天地日月山川之神祇,念生民之康济暨社稷。我夫子之祀,通制天下,实功德之大于亲,自天子至庶人家以飨焉。周末秦并,海内丧乱,汉取魏篡,典法崩坏,讹鬼忘祀,荆吴相侵。贰释氏之说,半蒸人之惑。李唐平定,夫子王焉。虽诰下郡县,岁以常荐,而尚牲帛匪诚,繁藻用渎,廊墉阙治,榛于空墟。噫嘻!我夫子之道,与日为□,与天为终,乌不知之是邪?君子曰:贤而知之之谓教,愚而昧之之谓道,不知然后之谓圣。天下众庶或卿士大夫,进祭称祷□馀神者,鲜非私祸福报应于己也。若于我,则有德无祷而祸乎?无德有祷而福乎?果无祸与福在祀也,思其德在福也,从其教,安众庶之念哉!故曰:祀天地,为人社稷,我夫子思功德,家思亲。孰思德乎?孰思功乎?思之惟坚,则我私邪,又奚祷欤?思德而祀者寡,私福而祷者众。众者昧而寡者明,明者行而昧者用。衣朱服蓝,思其鲜矣,况愚儒乎?况氓黎乎?闻喜县,古晋之曲沃,中隅建午,南日迷坤。地志曰桐,桐即成汤之陵所也。至道初,西戎未叙,天师征之,四人累粮,卒亡胜半,户口失于籍,盗贼肆于封。武臣慈卿,秩领是邑。卿,儒家流。雍熙中,以朔塞千累之功闻太宗帝。释褐承命于使职,未十年,班直殿右,及是,始负治声。逮二载,田赋平而民足,川野肃而寇绝。县惟夫子庙,位城之艮表粤二里,原势□□。林柏荟郁,乃有土之胜致;处我儒宫,当朝右之奇最。中伊一堂,阒莫崇饰。卿宿诚乎先师之德教,谋葺未兴。会主上以佛诬之多、神誷之极,图纬不书,悉除像宇。卿易弊以宜,移失于得。披择材木,芟刮诡绘,斲之筑之,绳之斤之,登登丁丁,摐如偶声,悦匠怿役,朝提暮程。不费财、不动众,因其利也;不揆日、不正方,徇其俗也。左右起讲学堂、致斋堂总二十有四楹,学室五栋,东西于背。日未系月,工吏告成。卿先庚日,邑里诸生事庆斯毕,乡校可谕。及期合境靡遗,兟兟来集。卿阅礼周复,抚简叹美,挥从警类,诵《儒行》篇。遂矩丈正席,唱经演奥。生众或发扬愤悱,持弟子礼。抑文武之道一也,蔽之则正身、利人而已矣。卿来于是,则坐为师,语为教;去于是,则动以政,纠以法。可谓贤罔器,圣罔滞,卿得徒焉。垂一命作尉,再命登科,佐卿于兹,幸庙事,谕以为记。品名贤之所述,则韩愈谓夫子与句龙之弃其贵者以德,故社坛而夫子屋。世或推程浩,以天地日月江海喻之,广之明之,大而又过诸。垂且蒙者,敢揆夫子在,则举愈而错浩矣。杜牧曰:「尊夫子者孟轲,贵夫子者韩愈」。垂谓:致飨者怀德,明道者授福,功至于无穷。思之哉!祀之哉!庶轲、愈之绍焉。时大宋咸平四年岁次辛丑,六月辛丑朔,十七日丁巳,增修之记云。右班殿直、知县事兼兵马监押、在城巡检慈释回,将仕郎、守主簿何湜。皇祐五年岁次癸巳,正月壬寅朔,二十六日丁卯重书石,立于殿之西庑。登仕郎、县尉司马宣,文林□□□簿郭佑贤,将仕郎、守大理寺丞、知县事兼兵马兼押马中庸。□□刻字广平程□刊。
非韩中 其十二 非韩第十三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镡津文集》卷一八
韩子为《处州孔子庙碑》,以孔子、社稷、句龙、弃比,而校其祭礼之丰约。谓孔子以德,得盛礼之祀,胜于社稷与句龙、弃,其词曰:「其位所不屋而坛,岂如孔子用王者事,巍然当座,以门人为配,自天子而下,北面拜跪荐祭,进退诚敬,礼如亲弟子者」云云。夫社稷者,用其达天地之气,正以不屋而坛为尊;唯丧国之社乃屋,示绝阳而通阴,戒之也。故社稷屋之乃其辱耳。韩子欲以社稷之无屋与孔子校其荣,何其不知经之如此耶?夫孔子者,自以其教为儒者之先圣,固当享其释菜释奠之礼,乌可以句龙、弃等比功德乎?是又韩子其评论之谬甚也。
策问十道 其三 第三道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司马公文集》卷七二
问:祭典曰:「法施于民则祀之,有功于民则祀之」。故厉山氏之子曰柱,能殖百谷,祀以为稷,共工氏之子曰句龙,能平水土,祀以为社。汤既胜夏,欲变先王之制,以明革命,于是乎以弃代,而后世无及句龙者,故不易也。夫平水土者,莫尚于禹,禹之功顾不及句龙邪?汤不祀禹以为社,而云后世无及句龙者,其旨何哉?圣人规为必不妄也,子大夫其懋明之。
慰句龙中丞 南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北山文集》卷二○
某顿首再拜。顷闻先朝议以微恙终寿,初不敢信,而传者众至,知公果抱此憾,惊吁悲悼,不能自已。何造物者专以桀祸扼公,使凶险相仍,而不得振耶?亲犹失之,他尚何云!至于孝爱绝人,一旦孤立,起居笑语,以时追慕,其痛伤憔悴,衔毒茹悲,当有大不堪者。节哀自重,持平奏吉之后,以大勋业照映门户,则九原犹可慰也。
代句龙君辅上潼州令 南宋 · 陈渊
五言排律 押删韵
卓鲁当时事,风流莫与班。
最成三载后,名在两川间。
桑梓深聆德,弦歌幸毖顽。
牛刀淹试可,骥足暂投闲。
偃室何当造,膺门早许扳。
丹墀初受命,墨绶遽言还。
何子方游学,终童未出关。
梁园今万里(四库本作国),蜀道自千山。
籍眼终多白,莱衣念戏斑。
归期春服就,潼水会承颜。
策问 其三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三、《艾轩先生文集》卷三
问:古之有大功德于天下者,必纪之竹帛,铭之彝鼎,播之声诗,而载之祀典,以示后世子孙不敢忘也。共工氏之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厉山氏之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自乡遂达于邦国,莫不有社稷之祭。三代以还,未之或变也。韩愈尝论:自古多有以功德得其位者,不得常祀。句龙、弃、孔子,虽不得位而得常祀,然其祀事,皆无如孔子之盛者。虞、夏、商、周,国必有学,学必有祀事,所谓有司行事于先圣先师。四代之学,何者为先师先圣?反不若句龙、弃,其名称晓然可知也。汉儒之说,谓唐虞中有伯夷,周有周公,鲁有孔子,又不知何所据而为是说也。四时之制,其大约有三:曰释奠,曰释菜,曰释币。考之礼典,释奠有六,释菜有三,释币惟一而已。然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始立学以币,则四时常奠其用币否乎?始立学以币,而衅器又用币,谓释币惟一者,于义恐未安也。诸君从事于俎豆之日久矣,试言四代祀事与夫三者轻重详略之辨,如何?
游安乐次句龙元应韵 南宋 · 李流谦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得友何妨并辔行,眼明木末数峰横。
真游与世寥寥隔,滞念逢僧稍稍平。
不复定身怀故宅,空馀遗像閟荒坑。
莫教学道伤迟暮,世路低回已半生。
祭后土句龙氏文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四、《慈湖先生遗书续集》卷一
维兹仲春,修祀事于邑社。惟神作配,载在国典。功著水土,平易九州。厥德无疆,体合匪侔。以荐以奠,匪度匪邈。是谓一神,即人而神。
春秋三传分国纪事本末序 南宋 · 刘光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六、《文献通考》卷一八三、《经义考》卷一八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七○
句龙傅字明甫,精于《春秋》三《传》,博习详考,又分国而纪之。自东周而下,大国、次国,特出小国,灭国附见。不独纪其事与其文,而兼著其义。凡采其说者数十家。君盖嗜古尊经之士,确乎其能自信者也。
祭后土句龙氏文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二、《后乐集》卷五
伏以岁属亲祠,礼严宗祀。钦惟土正,有德有功。生民具依,克禋克祀。牲醴以告,其永降康。
谢众解元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六、《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一三
贡郡国之英,滥修岁贡;询乡曲之誉,喜协月评。何勤属辞,特枉抒谢。伏惟某人学穷根柢,文识波澜。插架五千,耻为无用之蠹;累棋十二,迄承若掇之蜩(张焱省元)。用百篇坦然之书,占七人作者之列(高拱辰省元)。兹提麟笔之孤,上应凤苞之九(句龙道省元)。兹策彫虫之工,竟登乘雁之数。有司论秀,免不公不明之嘲;国家急贤,望斯谋斯猷之入。某过勤委贽,何与提衡。三魁天下之儒,在加意耳;五灵王者之瑞,尚寓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