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张祜处士丹阳故居 唐末 · 颜萱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有序:与故张处士祜,世家通旧,尚忆孩稚之岁,与伯氏尝承处士抚抱之仁,目管辂为神童,期孔融于伟器。光阴徂谢,二纪于兹。适经其故居,已易他主。访遗孤之所止,则距故居之右二十馀步。荆榛之下,荜门启焉。处士有四男一女,男曰椿儿、桂子、椅儿、杞儿。问之,三已物故,唯杞为遗孕,与其女尚存。欲揖杞与言,则又求食于汝坟矣。但有霜鬓而黄冠者,杖策迎门,乃昔时爱姬崔氏也。与之话旧,历然可听。嗟乎,葛帔练裙,兼非所有。琴书图籍,尽属他人。又云,横塘之西,有故田数百亩,力既贫窭,十年不耕,唯岁赋万钱,求免无所。呜呼,昔为穆生置醴郑公立乡者复何人哉?因吟五十六字以闻好事者。
忆昔为儿逐我兄,曾抛竹马拜先生
书斋已换当时主,诗壁空题故友名。
岂是争权留怨敌,可怜当路尽公卿。
柴扉草屋无人问,犹向荒田责地征
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 唐 · 陆龟蒙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张祜字承吉元和中,作宫体小诗,辞曲艳发,当时轻薄之流,能其才,合噪得誉。及老大,稍窥建安风格,诵乐府录。知作者本意,短章大篇,往往间出;谏讽怨谲,时与六义相左右;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此为才子之最也。由是贤俊之士,及高位重名者,多与之游。谓有鹄鹭之野,孔翠之鲜,之贞,琴磬之韵。或荐之于天子,书奏不下;亦受辟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辄自劾去。以曲阿地古澹,有南朝之遗风,遂筑室种树而家焉。性嗜水石,常悉力致之。从知南海间罢职,载罗浮石笋还,不蓄善田利产为身后计。死未二十年,而故姬遗孕,冻馁不暇。前所谓鹄鹭孔翠,琴磬之家,虽朱轮尚乘,遗编尚吟,未尝一省其孤而恤其穷也。噫!人假之为玩好,不根于道义耶?惧其怨刺于神明耶?天果不爱才,没而犹谴耶?吾一不知之。友人颜弘至江南道中,访其庐,作诗吊而序之,属余应和。余汩没者,不足哀承吉之道,邀袭美同作,庶乎承吉之孤,倚其传而有怜者。
胜华通子共悲辛,荒径今为旧宅邻。
一代交游非不贵,五湖风月合教贫。
魂应绝地为才鬼,名与遗编在史臣。
闻道平生多爱石,至今犹泣洞庭人。
读史抄 前汉书十八条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漫塘集》卷一八
郑当时言,而每五日洗沐,尝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谢宾客,至明旦,常恐不遍。
何胸次扰扰如博极,其言亦若人之流亚也?
孟坚谓其不能为醇儒,过矣。
枚乘《再谏吴王书》,其间载齐王杀身等事,皆在吴王败走之后。
刘仲冯考之甚详,谓后人增加之。
予观韦孟讽谏楚王戊诗,或者以为其子孙敬事述志而作,则乘之《谏吴王书》,其为后人增加也明矣。
灌夫「以服请不宜」,犹言某以有服,故不宜自往请客,后不得已,乃亲往也(师古注非。)
《史记·张释之传》,盗环事下廷尉治释之按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
班固第云下廷尉治,案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殊失委折。
灌夫传》改「尝」作「常」,改颍阴侯灌何请孟为校尉作「灌婴」,「陂池」作「波池」,「以服请宜往」为「不宜」,皆非是。
馀不可悉数。
韩安国和亲议,利害了然,为万世不刊之典,可谓见之明,察之熟矣,宜其执此之见,坚如金石;
未见武帝意有所属,乃以有它缪巧为辞,至以身任行师之寄。
岂以护军之权,诸将皆属,有以动其心故耶?
虽然,马邑之役,所恃者聂一之诈,犹可以有它缪巧为解;
它日渔阳之役,右北平之役,岂亦有它缪巧而然耶?
士大夫始于事理甚明,终为名利所惑,良可慨叹。
韩安国善遇田甲李将军乃杀醉尉,量不同矣。
卫青不罪李敢,敬待汲长孺,亦贤矣。
之争,自韩安国汲长孺郑当时外,馀皆莫敢言。
韩、郑之言,又持两端,可见当时言者之难。
二史于武帝既上食太后后,言是时惟郎中令石建为上分别言两人事。
曰分别言两人事,则曲有归矣,岂其人耶?
太史公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岂亦以是故耶!
汲黯始为九卿,弘、汤为小吏弘至相封侯,汤为御史大夫犹为右内史
时丞史皆与同列,或尊用过之。
李广初与从弟李蔡俱为郎,名声下广远甚,封侯拜相,而广不得邑,官不过九卿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者二人。
姿禀不同,才质各异,其为淹滞,大略相似。
《史记·李广传》,卫青广等失道状,曰「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班史增作「失军曲折」,非是。
广时但失道,不曾失军也。
元光六年,四将军出击匈奴
卫青车骑将军卫子夫弟也;
公孙贺轻车将军子夫姊君孺夫也;
公孙敖为骑将军则出卫青于死者也。
其后用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事亦类此。
夫兵凶器,战危事,而武帝轻于畀付如此,虽卫、霍之师出则成功,而所丧失亦略相当。
至于它将,鲜不败衄者,此可以为命将出师者之戒。
班固先叙得幸之由,继书出军等事,其意微矣。
元狩四年卫、霍之出,卫青正当坚敌,乃能使单于狼狈遁走,几至失国。
资粮于敌,仍烧其积聚以破巢穴,斩首九万九千级。
去病功无大于此者,虽其斩捕数多,而其所直者乃左方兵,与单于亲自临阵事体大不同。
去病益封五千八百户,而不得益封。
分量已过,封之益不益不足深论,但方其张左右翼与单于鏖战之时,杀伤大当,其间谁非冒万死不顾,以图尺寸功者?
今也一置不问,常惠、遂成秩不过诸侯相,爵不过关内侯
此盖迫不得已,姑藉以塞众议。
霍去病军,则毫釐之功必计。
帝于是失军吏士卒之心矣,其后竟不能复击匈奴,或者此亦其一端欤!
卫、霍斩首捕寇之功,于汉为盛矣。
虽父子俱侯,凡三十四岁,而五侯皆夺,未几以戾太子事遂灭。
去病死未几,子死国绝。
弟光功烈如此,终亦不免赤族之祸。
岂其杀伤过多,天道施报固如此耶!
《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夫以君臣相信之深,犹贵其密,而况于情之疏者乎?
武帝建元中辽东高庙与高园便殿灾。
先是,淮南王安入朝,与帝舅丞相武安侯鼢有逆言,归而益横。
其后胶西王赵敬、肃王常山宪王皆数犯法,或至夷灭人家、杀二千石,而淮南衡山王遂谋反,胶东江都王亦阴治兵欲应之。
丞相鼢复恃贵,恣横于内。
于是仲舒借二异以感动武帝,此正纳约自牖之意。
但其所言上忤权贵用事之臣,下忤偃蹇不奉法之诸侯,事无大于此者,言之而密犹恐召祸,而舒也暴其私藁,至为他人所得,则其疏甚矣。
仲舒家居,朝廷每有大议,使使者廷尉张汤就问。
史臣谓其对大议皆有明法,而所对谩不见一二。
使其所议果有关于朝廷大利害,则不应不载;
议之而当,则朝廷又不应用其言而弃其人。
使其果不曾有所议,史臣所载又不应尔。
盖反覆史臣所载,帝之所遣,非张汤则亦其徒也。
言之阿意,在仲舒固有所不忍;
言之而正,则固已与使者之意背驰矣,其所以复之君者何如哉!
宜其效不概见,而仲舒亦终于不用也。
武帝仲舒至于再三,何也?
帝喜纷更主也。
仲舒首篇乃以更化为说,武帝得其辞而不得其意,疑舒之所谓更化则己之所欲变法易令也,故异其对而复策之。
制册所言谆乎古帝王沿革之异,意欲仲舒极其所言,大其所更张,故篇末欲明其指略,切磋究之,以称其意。
仲舒复对,不过谆谆乎礼义教化之事,其他本末度数,事制曲防,皆略而不及,帝始知意向殊异。
而中篇犹有所谓改正朔、易服色等语,故复策之,而制册所言尤深切致意于三王同异等语,且谓仲舒之对,为条贯靡竟,统纪未终,篇末戒其悉之究之熟之复之,意欲仲舒条陈世务,使纪纲文章,铿𥔀炳辉,一改当时之旧。
而舒之所志,乃在损文用忠等语,则其去帝意远矣。
此帝所以绝意仲舒,不复再策,且出之为诸侯相也。
史臣书武帝封禅事,言其书秘,其事禁,独侍中奉车子侯与知之。
甫去泰山,犹未至海上,即书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
史臣之意微而显,盖武帝自知其事多不经,虑奉车子侯泄之,贻笑天下后世,故杀之耳。
足梦中句 明 · 张弼
七言绝句 押个韵
读罢离骚铃阁卧,苍龙挟雨窗前过。
起来一笑足前章,东山红日车轮大。
按:第二句乃梦中作盖馀不能记而止记此耳是夜与弘至讲离骚而弘圭辈亦歌大风章故首句云
属曹云卿行台(二首○并序) 其一 癸未 清 · 申纬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警修堂全藁册十一花径剩墨八
云卿前以布衣入燕。与北平翁学承贳酒论剑。深结庚午之好。今衔命为行台。而学承之岱游。十年于玆。城南访孤。当作何怀。昔诗人张祐承吉死未二十年。颜萱丹阳故居。访其遗孤则求食汝坟。但有黄冠迎门。乃昔日爱姬崔氏也。其横塘故田。十年不耕。犹征税万钱。求免无所。作诗吊之。同时皮,陆皆有和作。鹿门诗所谓姬绕荒田泣稗花者是也。学承之一姬刘氏。一孤引达。食贫城南。与张承吉身后一段凄凉光景。约略相似。云卿过访。能无颜萱当日之感乎。余亦学承之旧雨也。正不禁皮,陆之怀。作是诗以送云卿。
燕南裘马昔翩翩,此日行台犹少年。
莫过丹阳承吉宅,爱姬迎泣稗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