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望岳769年 唐 · 杜甫
 押阳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衡阳市衡山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鸿(一作澒)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一作汨)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一作三)尊,峰峰次低昂。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南岳夫人姓魏名华存字贤安晋司徒魏舒女,刘文生妻,后得道升天),群仙夹翱翔。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一作恨)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即岳神仙府洞府之主也),曷以赞我皇。
牲璧(一作感)衰俗,神其思降祥。
前苦寒行二首王僧虔《技录》:“清调有六曲,一《苦寒行》。”) 其一 767年 唐 · 杜甫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东屯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
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
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朝献太清宫750年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冬十有一月
天子既纳处士之议。
承汉继周。
革弊用古。
勒崇扬休。
明年孟陬。
将摅大礼以相籍。
越彝伦而莫俦。
历良辰而戒吉。
分祀事而孔修
营室主夫宗庙。
乘舆备乎冕裘。
甲子王以昧爽。
春寒薄而清浮
虚阊阖。
蚩尤
张猛马。
腾虬
捎荧惑。
堕旄头。
风伯扶道。
雷公挟辀。
通天台之双阙。
警溟涨之十洲。
浩劫礧砢。
万山飕飗。
欻臻于长乐之舍。
嵬入乎昆崙之邱。
太乙奉引
庖牺左右。
尧步舜趋。
禹驰汤骤。
郁閟宫之嵂崒。
坼元气以经构。
断紫云而竦墙。
抚流沙而承霤。
纷隳珠而陷碧。
㸌波锦而浪绣。
森青冥而欲雨。
赩光炯而初昼。
于是翠蕤俄的。
藻藉舒就。
祝融掷火以焚香。
溪女捧盘而盥漱。
偫有司之望幸。
辨名物之难究。
琼浆自閒于粢盛。
羽客先来于介冑。
烁圣主之储祉。
敬云孙而及此。
轩辕使合符。
王乔以视履。
积昭感于嗣续。
匪正辞于祝史
肸蚃之有凭。
肃风飙而乍起。
扬流苏于浮柱。
金英霏而披靡。
拟杂佩于曾巅。
芝盖欹以飒纚。
漎漎以回复。
外萧萧而未已。
上穆然注道为身。
觉天倾耳。
陈僭号于五代
战国于千祀。
曰呜呼。
昔苍生缠孟德之祸。
仲达所愚。
凿齿其俗。
窫窳其孤。
赤乌高飞。
不肯止其屋。
黄龙哮吼。
不肯负其图。
伊神器臬兀。
而小人呴喻。
历纪大破。
疮痍未苏。
尚攫拿于吴蜀。
又颠踬于羯胡。
纵偫雄之发愤。
谁一统于亨衢。
在拓跋与宇文。
岂风尘之不殊。
比聪廆及坚特。
浑貔豹而齐驱。
愁阴鬼啸。
落日枭呼。
各拥兵甲。
俱称国都。
且耕且战。
何有何无。
惟累圣之徽典
恭淑慎以允缉。
兹火土之相生。
符谶之备及。
炀帝终暴。
叔宝初袭。
编尚新。
义旗爰入。
既清国难。
方睹家给。
窃以为数子自诬。
敢正乎五行攸执。
而观者潜晤。
或喜至于泣。
矧鳞介以之鸣簴。
昆蚑以之振蛰。
感而遂通。
罔不具集。
仡神光而𧮳閜。
罗诡异以戢孴。
地轴倾而融曳。
洞宫俨以嶷岌。
九天之云下垂。
四海之水皆立。
凤鸟威迟而不去。
鲸鱼屈矫以相吸。
扫太始之含灵。
卷殊形而可挹。
则有虹蜺为钩带者。
入自于东。
揭莽苍。
崆峒
素发漠漠。
至精浓浓
条弛张于巨细。
觊披写于心胸。
盖修竿无隙。
而仄席以容。
裂手中之黑簿。
睨堂下之金钟。
得非拟斯人于寿域。
明返朴于元踪。
忽翳日而翻万象。
却浮云而留六龙。
詟蹠而壮兹应。
终苍黄而昧所从。
上犹色若不足。
处之弥恭。
天师张道陵等洎左元君者前千二百官吏。
谒而进曰。
今王巨唐。
帝之苗裔。
坤之纪纲。
土配君服。
宫尊臣商。
起数得统。
特立中央。
且大乐在悬。
黄钟冠八音之首。
太昊斯启。
青陆献千春之祥。
旷哉勤力耳目。
宜乎大带斧裳。
故风后孔甲充其佐。
山稽岐伯翼其傍。
至于易制取法。
足以朝登五帝。
夕宿三皇。
周武之多幸。
汉祖之自强。
且近朝之滥吹。
仍改卜乎祠堂。
初降素车。
终勤恤其后。
有客白马。
固漂沦不忘。
伊庶人得议。
实邦家之光。
臣道陵等试本之于青。
探之于缥囊。
列圣有差。
夫子闻斯于老氏。
好问自久。
宰我同科于季康。
敢拨乱返正。
乃此其所长。
万神开。
八骏回。
旗掩月。
车奋雷。
骞七曜。
烛九垓。
能事㯋脱。
清光大来。
或曰今太平之人。
莫不优游以自得。
况是蹴魏踏晋批周抉隋之后。
与夫更始者哉。
对反古修火利判(乙学修火利合土为之用人言其反古辞云皆从其朔) 唐 · 常无求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
五帝殊功。不相沿袭。
三王异制。各有等衰。
故污樽施太素之前。合土渐浇漓之代。
乙虽非火正。将效祝融
未及汉阴之望。遂作河滨之器。
俾夫炎上之德。有益陶钧。
济物之功。更成埏埴。
则宫室台榭。为利颇多。
送死事生。于何不有。
迹虽反古。事乃荣今。
无乖佐理之端。妙合随时之义。
况称从朔。将执礼经。
虽致薄言。何伤厥理。
元包五行传 唐 · 苏源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三
传曰。五行者。
阴阳之精气。造化之本源。
德赞三才。功济万物。
在乎天也。谓之五星。
据乎地也。谓之五岳行于人也。
谓之五材。若天无五星。
则辰宿错灭。地无五岳。
则山泽崩竭。人无五材。
则性命剿绝。故知天以五星为政。
地以五岳为镇。人以五材为用。
三正之立。五行所成也。
人者。上禀五星之气。
下居五岳之分。中受五材之助。
故天地之閒。惟人最灵。
则知人者五行之瑞。五行之秀。
是以包五藏。蕴五神。
全五体。备五事。
合而行之。有五德。
皆本于五行。然则色不以五行。
虽有离娄之明。不能定其文彩。
声不以五行。虽有师旷之聪。
不能定其音律。味不以五行。
虽有俞跗之术。不能定其性命。
气不以五行。虽有老聃之道。
不能定其嘘吸。言不以五行。
虽有尼父之德。不能定其词理。
历数不以五行。虽有重黎之算。
不能守其叙。阴阳不以五行。
虽有牺炎之圣。不能定其吉凶。
万物无不由五行以定。包者定也。
定之为义博矣哉。夫不定而视。
则五色乱于目矣。不定而听。
则五音乱于耳矣。不定而食。
则五味乱于口矣。故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鼻不定而吸。则不能理五气。
心不定而语。则不能敷五教。
志不定而行。则不能修五德。
身不定而动。则不能用五事。
夫有一不定。则人不畏。
有一不定。则人不信。
是以君子定其目而后视。定其耳而后听。
定其味而后食。定其气而后吸。
定其心而后语。定其志而后行。
定其身而后动。定其数而后算。
定其意而后占。故无失矣。
夫至人不占者。何以其定也。
占者所以定美恶。至人无恶。
占者所以定吉凶。至人无凶。
占者所以定休咎。至人无咎。
占者所以定嫌疑。至人无疑。
夫惟定矣。又何假于占哉。
洪州大云寺铜钟铭 唐 · 独孤及
四言诗 押东韵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九
参变化。孕律吕。和神人。莫疾于声。故天地以雷震万物。圣人以乐节八风。佛土以钟警六时。天造圣作。同符异贯。自真乘开设。其轮三转。像教不坠。而法鼓之制存焉。彤彤莲宫。于江之滨。万井在其前。善恶兴乎人。将欲诞敷我法音。启迪我善根。我是以作万钧之钟。大其器。所以昭其度也。侯谁尸之。长者杜海。洎此方上士精法观释法鸾与比邱众百三十有五人。实果其愿。将办所作。于时火官金工。循厥戒令。范阴阳九六之数。以合造化。均薄厚侈弇之齐。以谐清浊。聚精会神。鸠工于其间。宏誓既达。昏疑皆破。故众心如城。施者如市。大悲之感。与万灵接。况祝融回禄。髣髴交应。越五日辛丑。新钟成。于是此邦民。大和会。膜拜纵观。川塞衢溢。亿兆谛听。鲸鱼乃发。訇然如扶摇号而万窍怒。霹雳作而崇山破。在坑满坑。在谷满谷。金界岌峇。若震若荡。既而拗怒散涣。与回飙俱激。度越大千。周流六虚。经于禁城。入于梵宫。徘徊乎霜天。淩厉乎清夜千门彻。万户警。鱼龙皆奋。虫豸不蛰。于是聆其音者。贪騃迁善。聋盲知方。识浪安流。地狱清凉。吒王解刑。刀轮摧藏。严乎心者。闻声以知受。观受以悟法。若露清耳根。镜照身业。彼金鼓声气。木铎徇路。整众孚号。方斯陋矣。盖圣人宏道以劝善。因善以建法。作法器以为天下利。利者教之果。法者教之因。善者教之宗也。作铭曰。
我钟乃悬,是训是崇。
世界有极,大音无穷。
衡岳 唐 · 怀素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祝融高座对寒峰,云水昭丘几万重。
五月衲衣犹近火,起来白鹤冷青松
唐 · 怀素
 押支韵
人人来问此中妙,怀素自云初不知。
(见明汪珂玉《汪氏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二《藏真草书清净经》附刘世昌跋引)(按:《全唐诗》卷八○八收怀素诗二首,传云:「怀素京兆人,从玄奘法师出家,上元三年,诏住西太原寺,寻归西京。以草书名。」此传实将同名之另一僧事迹误入。玄奘法嗣怀素,事迹详《开元释教录》卷九,《宋高僧传》卷十四,精于四分律,未闻其能诗善书。所收二诗,皆以草书名世之长沙僧怀素作。《题张僧繇醉僧图》,出《图画见闻志》卷五:「又僧繇曾作《醉僧图》传于世,长沙僧怀素有诗云〖略。〗」又米芾书史》云:「怀素草书『祝融高座对寒峰』绿绢帖两行,此字最佳,石紫微常刻石。」所引一句,即《寄衡岳僧》之首句。《沅湘耆旧集》卷十收二诗归长沙草书僧,是。)
第三表 唐 · 崔元翰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三
臣某等言。臣等前再上表。
请加尊号。实以功德俱茂。
典礼宜崇。然而不能铺陈
无以动寤。愚诚虽竭。
天鉴未回。臣某等诚惧诚恐顿首顿首。
臣某等谨按白武通曰。号者功之表也
神农有教田事之勤。燧人有兴火食之利。
伏羲正五始。祝融续三皇。
人为之名。以美其事。
其后帝王之盛。洎我祖宗之明。
咸因人心。而慎古道。
虽损益或异。其于表功明德一也。
臣等所以遵有国之令典。采上古之遗文。
察人志于讴谣。观天意于符瑞。
敢以为请。累表陈诚。
曩者运丁艰难。时或顺动。
陛下思成汤之罪已。念周宣之侧身。
去徽号而不称。垂炯戒而自儆。
应天以德。示人以恭。
闻于蛮貊戎夷。告于天地宗庙。
是故咸知陛下之志。慕义而归仁。
潜感陛下之诚。垂灵而助顺。
今者君臣和德。上下叶心。
百职毕修。庶官以序。
令明具。教化流行。
方内欢康。天下宁壹。
四人遵业。万类乐生。
嘉应休徵。神物灵贶。
形于草木。著于星辰。
而辞之以仁寿未臻。至化犹郁。
遂使德诚可绝。名号未崇。
不告于明神。不示于殊俗。
将何以知陛下之戡难。将何以表陛下之致平。
下无以威于四方。上无以报于九庙。
其不可一也。淳古之至化。
邈而不追。烈祖之威仪。
废而不续。其不可二也。
庶正偫官。宗室支属。
西土耆老。太学诸生
黄冠之伦。缁衣之侣。
万众伏阙。弥旬织路
而乃不从人心。以违公议。
其不可三也。守谦恭卑让之志。
忽光大宏远之图。臣等诚虽至愚。
以为大谬。伏以恒久之
贞夫一也。元始之义。
善之长也。并包覆露。
天之大也。清净元默。
道之妙也。睿智之周物。
不可以不称夫圣也。妙算之无方。
不可以不称夫神也。行仁义。
修典法。歌诗颂。
考文章。不可以不称夫文也。
攘却戎夷。戡剪暴逆。
边兵以整。禁卫以严。
不可以不称夫武也。而合于唐尧乃圣乃神乃武乃文之
臣某等谨稽之乾符。叶于古帝。
侔德泽之广。配功业之崇。
昧冒万死。伏请上尊号曰贞元大道圣神文武皇帝
臣等竭其精诚。发于交感。
庶以回日。其能动天。
无任屏营恳悃之至。谨诣朝堂奉表固请以闻。
臣某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及大会议户部尚书班宏又请加奉道字故又改其文博施不息而万物以生推功不宰而万化以成又合于书之奉若天道之义伏请上尊号曰圣神文武奉道皇帝)
五色土赋(以皇子毕封依色建社为韵) 唐 · 卢士开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七
尊彼国常。乃立人极。
大社以封土。命诸侯以方色。
木官复位。东极于焉必书。
火正是司。南方由之可识。
西同白帝之象。北察元武之职。
配中黄而立名。覆四方而作式。
于是端扆穆穆。授策皇皇。
贤戚封建。君臣乐康
既载人之尔厚。亦植物而惟良。
可以载八纮。包大荒。
岂离逖于我邑。尽东南于我疆。
昔神黩无厌。闻革故于有魏。
天祚明德。遂惟新于圣唐。
祝融与蓐收。臣元冥与勾芒。
知合之以济代。故贡之以来王。
守于尔位。亦有宠子。
剪桐而是立。故分茅以共理。
所以维城。所以抚封。
爰作稼穑。锡之附庸。
立五色以相备。和八音以相从。
色能惟正。音乃叶雅。
将察之以报功。故封之以立社。
惟人是恤。选贤以建。
仰夏正之攸敦。法周官之大宪
胙之而氏可命。相之而宅可依。
五德聿修。万方知归。
即之也真彩煌煌。望之也灵坛巍巍。
足以表正方夏。发扬德辉。
等乎圭瑞。叶以元吉。
建树侯家。藩屏王室。
分之惟五。行之惟一。
实邦家之永固。与天壤而齐毕。
夏首犹清和(一件张聿诗) 唐 · 黎逢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引用典故:炎帝 祝融
早夏宜初景,和光起禁城。
祝融御节炎帝启朱明。
日送残花晚(一作日映林花丽),风过(一作高风)御苑清。
郊原浮麦气,池沼发英。
树影临山动(一作爽),禽飞入汉轻。
幸逢尧禹化,全胜谷中情。
长沙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中唐 · 刘长卿
 押东韵
般若公般若公,负钵何时下祝融
归路却看飞鸟外,禅房空掩白云中。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仁寿寺纳凉 中唐 · 杨巨源
 押词韵第十七部
引用典故:大炉 祝融
火入天地垆,南方正何剧。
四郊长云红,六合太阳赤。
赫赫沸泉壑,燄燄燋砂石。
思减祝融权,期匡诸子宅。
因投竹林寺,一问青莲客
心空得清凉,理證等喧寂。
开襟天籁回,步履雨花积。
微风动珠帘,惠气入瑶席。
境闲性方谧,尘远趣皆适。
淹驾殊未还,朱栏敞虚碧。
闰赋 中唐 · 张季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三
闰之所起。
自历而推。
得馀日于终岁。
爰稽候于正时。
其始也。
日之行而疾。
月之行而迟。
躔次周流。
运将穷矣。
毫奸度。
失是远而。
不归馀何以定一岁之历。
不小正何以序四时之纪。
于是太史授事。
羲和敬理。
以日系月。
积三年而成。
原始要终。
岂周月而已。
天时由之而式叙。
国令于焉而合轨。
春生夏长。
不失其常。
东作西成。
孰知所以。
雪应冬而絮落。
云识夏而峰起。
秋之夕湛露为霜。
春之朝坚冰为水。
岂不以律之克中。
闰之匪虚。
以风以雨兮各得其序。
曰寒曰燠兮无悖于初。
国家握乾符。
正律书。
洛下之言。
算定乎一日之设。
容成之律。
闰生乎卒岁之馀。
故得气正于今。
律移于昔。
履端于始。
节乃差而匪差。
归馀于终。
日虽积而不积。
昊天之历象咸若。
重黎职司有辟。
候月盈缺。
岂资蓂荚而知。
推日短长。
不假土圭而测。
且夫夏有伏。
冬有腊。
匪闰则其气不顺。
月有缩。
日有盈。
匪闰则其气不成。
故有慢时废朔。
则曰不常无艺。
阖扉听政。
则曰假时来岁。
历前古之所重。
绵后王之取制。
矧可昭翼翼。
扇巍巍。
百王之理是倚。
庶绩之广焉依。
丕赫哉我后之正时定历。
尧典而同归。
新浑仪赋 唐 · 李光朝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指象之法。莫先于浑仪。是以王者将下理于万人。先上齐于七政。轩昊之后。分重黎二官。唐虞之日。命羲和四子。代掌其器。以为人极。圣作有程。必应其变。故有谓之周髀盖天。谓之浑天宣夜。用则假于器。妙则存乎人。曰若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以为天有时。时有变。不可从旧。更法而取新。更立铜浑。无毫釐之差。得精一之义。引而上则迈于古。推而下则合于今。非古之聪明神睿者。孰能为之乎。于是五纬连珠。两曜合璧。神输祥瑞。天降嘉生。默而不谈。且虑樵夫之笑。言而未远。且陈君子之心。遣于鄙辞。乃为赋曰。
国之神器。名之浑仪。
法天之象。知天之为。
虽考古以作则。亦维新而成规。
琢璿为衡。为盖。
其状则小。其用则大。
南极北极。正其端隅。
上规下矩。正其外内。
缭绕黄道。环回紫宫。
斗居其北。日起其东。
别度数于分寸之内。点星象于毫釐之中。
处动而能静。妙同乎造化之意。
寂无以为有。用拟于阴阳之功。
有象必见。惟幽是通。
乃知近能则远合。下正则上同。
因之以言宝历。遂乃授乎人时。
以通天下之志。以断天下之疑。
违之则失。信之无欺。
圣也智也。念兹在兹。
四时以之咸序。万物以之攸理。
弦望之候不𠌤。寒暑之期可纪。
测天地之否泰。知阴阳之终始。
述作固称于帝王。司存乃归于太史
猗此成器。为国之宝。
通幽洞微。赞我皇道。
对习星历判(得甲称人有习星历属会吉凶有司劾以为妖款云天文志所载不伏) 唐 · 张子渐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七
南正司天。北辰列象。
昭回可议。坐徵云汉之诗。
历数难推。自合史官之序。
当今铜浑设范。玉衡齐政。
四氓各业。庶绩其凝。
举而推之。虽颇会于终吉。
子不语怪。竟贻咎于为妖。
彼何人斯。独探幽说。
然古人垂教。良史属词。
重黎掌日。得唐尧之躔次。
甘公言星。明汉家之历象。
遐览前志。事有职司
攻乎异端。谁任其罚。
请寘霜典。无取星占。
天道运行成岁赋(以题为韵) 中唐 · 潘孟阳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七
清阳而左旋。
浩浩其天。
播二气而仁均亭育。
分四序而德溥陶甄。
不见为元。
乃悠也久也。
不言而化。
遂行焉生焉。
万物得以资始。
五材禀以功全。
美利有常。
则寒暑之候节。
著明莫大。
则日月之象悬。
仰居诸之罔息。
知变化之不。
昏明不差于昼夜。
次舍互循于轨躔。
大无不包。
可定于握规投矩。
远无不至。
可则于持衡执权。
于是律中夹钟。
辰次太皞。
羽毛振于万族。
勾萌达于百草。
布交泰于发生。
降氤氲于元造。
俾其动植之庶汇。
罔不和同于至道。
若乃景丁统日。
祝融抚运。
扇风气而何物不温。
在朽木而何荣不奋。
盛既极明。
时即迁行。
当蓐收之整辔。
乃夷则之司声。
消埃郁于九野。
降肃杀于八纮。
候可藏冰。
隶人欢瞻于北陆。
时将纳稼。
农人乃望于西成。
盖藏冰之节斯近。
严凝之气方盈。
命之畅月
是曰元英
夫寒暑顺序。
则阴阳不争。
稽诸天道。
虽谓之通正。
感于帝德。
实彰乎太平。
至矣哉。
圣人体元。
于是乎立制。
大仪斡运。
于是乎成岁。
惟王者之则哲。
谅公士之赞睿。
在阳和之陶蒸。
庶不遗于淹滞。
祝融(句) 唐 · 栖岩
 押齐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开云四边尽,浮世一齐低(《五代诗话》七引《青琐集》)
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805年9月 中唐 · 韩愈
 押东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衡阳市衡山衡岳庙
引用典故:正直
五岳祭秩皆(一作比)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一作晴)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一作晴)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祝融衡山五峰,紫盖、天柱、石廪祝融、芙蓉)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馀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朣胧。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时为陆浑808年 中唐 · 韩愈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电光䃸磹 雷公 巫阳反魂 顼冥收威
皇甫补官古(音陆,字本《公羊传》),时当玄冬泽乾源。
山狂谷很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
摆磨出火以自燔,有声夜中惊莫原。
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
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三光弛隳不复暾,虎熊麋猪逮猴猿
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
燖炰煨爊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
错陈齐玫辟(一作阐)华园,芙蓉披猖塞鲜繁
千钟万鼓咽耳喧,攒杂啾嚄篪埙
彤幢绛旃紫纛幡,炎官热属朱冠裈。
髹其肉皮通䏶臀,颓胸垤腹车掀辕。
缇颜靺股豹两鞬(音坚)霞车虹靷日毂轓。
丹蕤縓盖绯翻㠾,红帷赤幕罗脤膰。
𥁃(音荒,血也)池波风肉陵屯,谽(一作豁)呀钜壑颇黎盆。
豆登五山瀛四尊,熙熙釂酬笑语言。
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齧舌腭反。
电光䃸(先念切)(徒念切)赪目䁔(音喧,大目也)收威避玄根。
斥弃舆马背厥孙,缩身潜喘拳肩跟。
君臣相怜加爱恩,命黑螭侦(音焚其元。
天阙(一作关)悠悠不可援,梦通上帝血面论。
侧身欲进叱于阍,帝赐九河湔涕痕。
又诏巫阳反其魂,徐命之前问何冤。
火行于冬古所存,我如禁之绝其飧。
女丁妇壬世婚,一朝结雠奈后昆。
时行当反慎藏蹲,视桃著花可小骞。
月及申酉利复怨,助汝五龙从九鲲
溺厥邑囚之昆崙,皇甫作诗止睡昏。
辞誇出真遂上焚,要余和增怪又烦,虽欲悔舌不可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