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仍用四分历议 东汉 · 虞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建历之本,必先立元,元正然后定日法,法定然后度周天以定分至。
三者有程,则历可成矣。
「四分历」仲纪之元,起于孝文皇帝后元三年岁在庚辰
上四十五岁,岁在乙未,则汉兴元年也。
又上二百七十五岁,岁在庚申,则孔子获麟。
二百七十六万岁,寻之上行,复得庚申。
岁岁相承,从下寻上,其执不误。
此「四分历」元明文图谶所著也。
太初元年岁在丁丑,上极其元,当在庚戌,而曰丙子,言百四十四岁起超一辰,凡九百九十三超,岁有空行八十二周有奇,乃得丙子。
案岁所超,于天元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俱超。
日行一度,积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一而周天一币,名曰岁,岁从一辰,日不得空周天,则岁无由超辰。
案百七十岁二蔀一章,小馀六十三,自然之数也。
夫数出于杪勿目,以成毫氂,毫氂积累,以成分寸。
两仪既定,日月始离。
初行生分,积分成度。
日行一度,一岁而周,故为术者,各生度法,或以九百四十,或以八十一。
法有细粗,以生两科,其归一也。
日法者,日之所行分也。
日垂令明,行有常节,日法所该,通远无已,损益毫氂,差以千里。
自此言之,数无缘得有亏弃之意也。
今欲饰平之失,断法垂分,恐伤大道。
以步日月行度,终数不同,四章更不得朔馀一。
虽言《九道》去课进退,恐不足以补其阙。
课历之法,晦朔变弦,以月食天验,昭著莫大焉。
今以去六十三分之法为历,验章和元年以来日变二十事,月食二十八事,与《四分历》更失,定课相除,《四分》尚得多,而又便近。
孝章皇帝历度审正,图仪晷漏,与天相应,不可复尚。
《文曜钩》曰:「高辛受命,重黎说文。
唐尧即位,羲和立禅。
夏后制,昆吾列神。
成周改号,苌弘分官」。
《运斗枢》曰:「常占有经,世史所明」《洪范五纪论》曰:「民间亦有黄帝诸历,不如史官记之明也。
自古及今,圣帝明王,莫不取言于羲和、常占之官,定精微于晷仪,正众疑,秘藏中书,改行《四分》之原。
光武皇帝数下诏,草创其端,孝明皇帝课校其实,孝章皇帝宣行其法。
君更三圣,年历数十,信而徵之,举而行之。
其元则上统开辟,其数则复古《四分》。
宜如甲寅诏书故事(《续汉·律历志中》,「顺帝汉安二年尚书侍郎边韶上言《四分历》之失。诏书下三公、百官杂议。太史令虞恭、治历宗诉等议。奏可。」)
月令问答 其二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
问者曰:「子说《月令》,多类《周官》、《左氏》。
假无《周官》、《左氏传》,《月令》为无说乎」?
曰:「夫根柢植则枝叶必相从也。
《月令》与《周官》,并为时王政令之记,异文而同体。
官名百职,皆《周官》解,《月令》甲子,沈子所谓似《春秋》也。
若夫太昊,蓐收、句芒祝融之属,《左传》造义立说,生名者同,是以用之」。
风俗通义佚文卷四:氏姓上 其六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九
重氏,颛帝重黎之后。
少昊时,重为南正,司天之事;
黎为北正,司地之事(《通志·氏族略》)
风俗通义佚文卷四:氏姓上 其一百二十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九
牟子国,祝融之后,后因氏焉。
汉有太尉牟融(《广韵》十八《尤》,《通志·氏族略》,《通鉴注·汉纪》三十七)
暑赋 东汉末 · 繁钦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三
署景未徂,时维六月
林钟纪度,祝融司节。
大火飏光,炎气酷烈。
沈阳腾射,滞暑散越。
区寓郁烟,物焦人渴。
煌煌野火,焚薄中原。
翕翕盛热,蒸我层轩。
温风淟涊,动静增烦。
虽托阴宫,罔所避旃。
乃洒白汗,□□□□。
身如漆点,水若流泉。
粉扇靡效,宴戏欢。
庶望秋节,慰我愁叹(《艺文类聚》五,《书钞》一百三十五,《初学记》三。)
五祀议 曹魏 · 高堂隆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一
国行、中霤、门、井、灶多不遍,唯祀在者,故曰祭五祀在于庙。
今每门户辄祭之,自汉以来,非旧典也。
祭井自汉,从水类不列五祀,宜除之。
祭井祀行,《世本》曰:「微作伤五祀」。
《汉书仪》曰:「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
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也。
主其神,祀之(《御览》五百二十九引《魏名臣奏》)
大人先生传 曹魏 · 阮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六
大人先生盖老人也。
不知姓字。
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
莫知其生年之数。
尝居苏门之山,故世咸谓之。
闲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之所事,若手中耳。
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
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
先生以应变顺和,天地为家,运去势隤,魁然独存,自以为能足与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之。
自好者非之,无识者怪之,不知其变化神微也;
先生不以世之非怪而易其务也。
先生以为中区之在天下,曾不若蝇蚊之著帷,故终不以为事,而极意乎异方奇域,游贤观乐,非世所见,徘徊无所终极。
遗其书于苏门之山而去,天下莫知其所如往也。
或遗大人先生书曰:「天下之贵,莫贵于君子。
服有常色,貌有常则,言有常度,行有常式。
立则磬折,拱若(一作「则」。)抱鼓,动静有节,趋步商羽。
进退周旋,咸有规矩,心若怀冰,战战栗栗。
束身修行,日慎一日,择地而行,唯恐遗失
之遗训,叹唐虞之道德,唯法是修,唯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少称乡闾,长闻邦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故挟金玉,垂文组,享尊位,取茅土,扬声名于后世,齐功德于往古。
奉事君王,牧养百姓,退营私家,育长妻子。
卜吉宅,虑乃亿祉,远祸近福,永坚固己。
此诚士君子之高致,古今不易之美行也。
先生乃被发而居巨海之中,与若君子者远,吾恐世之叹(或作「笑」。)先生而非之也。
行为世所笑,身无由自达,则可谓耻辱矣。
身处困苦之地,而行为世俗之所笑,吾为先生不取也」。
于是大人先生乃逌然而叹(一作「笑」。),假云霓应之曰:「若之云尚何通哉!
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
天地制域于内,而浮明开达于外,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
吾将为汝言之。
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未之安固,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
天因地动,山陷川起,云散震坏,六合失理,汝又焉得择地而行,趋步商羽?
往者群气争存,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
李牧功而身死,伯宗忠而世绝,进求利以丧身,营爵赏而家灭,汝又焉得挟金玉万亿,祇奉君上而全妻子乎?
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裈之中乎?
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
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
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
然炎斤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
汝君子之处区之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
悲夫!
而乃自以为远祸近福,坚无穷也;
亦观夫阳乌游于尘外,而鹪鹩戏于蓬芰,小大固不相及,汝又何以为若君子闻于余乎?
且近者夏丧于商,周播之刘,耿薄为墟,丰镐成丘,至人来一顾而世代相酬,厥居未定,他人也(一作「已」。)有,汝之茅土,将谁与久?
是以主人不处而居,不修而治,日月为正,阴阳为期,岂希情乎世,系累于一时?
来东云,驾西风,与阴守雌,据阳为雄,志得欲从,物莫之穷,又何不能自达而畏夫世笑哉?
昔者天地开辟,万物并生;
大者恬其性,细者静其形;
阴藏其气,阳发其精;
害无所避,利无所争;
放之不失,收之不盈。
亡不为天,存不为寿;
福无所得,祸无所咎;
各从其命,以度相守。
明者不以智胜,暗者不以愚败;
弱者不以迫畏,强者不以力尽。
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保身修性,不违其纪;
惟兹若然,故能长久。
今汝造音以乱声,作色以诡形
外易其貌,内隐其情。
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
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
从制礼法,束缚下民。
欺愚诳拙,藏智自神。
强者睽眠而凌暴,弱者憔悴而事人。
假廉而成贪,内险而外仁。
罪至不悔过,幸遇则自矜。
驰此以奏除,故(一作「滔」。)而不振。
夫无贵则贱者不怨,无富则贫者不争,各足于身而无所求也。
恩泽无所归,则死败无所仇,奇声不作则耳不易听,淫色不显则目不改视,耳目不相易改则无以乱其神矣,此先世之所至止也。
今汝尊贤以相高,竞能以相尚,争势以相君,宠贵以相加,驱天下以之,此所以上下相残也。
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此非所以养百姓也。
于是惧民之知其然,故重赏以喜之,严刑以威之,财匮而赏不供,刑尽而罚不行,乃始有亡国戮君溃散之祸。
此非汝君子之为乎?
汝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
而乃目以为美行不易之道,不亦过乎?
今吾乃飘遥于天地之外,与造化为友,翰飧汤谷,夕饮西海,将变化迁易,与道周始,此之于万物岂不厚哉?
故不通于自然者不足以言道,暗于昭昭者不足与达明,子之谓也。
先生既申若言,天下之喜奇者异之,忼忾者高之。
其不知其体,不见其情,猜耳其道,虚伪之名,莫识其真,弗达其情,虽异而高之,与响之非怪者,蔑如也。
至人者,不知乃贵,不见乃神,神贵之道存乎内,而万物运于外矣故天下终而不知其用也,逌乎有宗(或作「宋」。)
扶摇之野,有隐士焉,见之而喜,自以为均志同行也。
曰:「善哉!
吾得之见而舒愤也。
上占质朴淳厚之道已废,而末枝遗华并兴。
豺虎贪虐,群物无辜,以害为利,殒性亡躯,吾不忍见也。
故去而处兹,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
安期逃乎蓬山,角李潜乎丹水(一作「山」。)鲍焦立以枯槁,莱维去而逌死,亦由兹夫!
吾将抗志显高,遂终于斯,禽生而兽死,埋形而遗骨,不复反余之生乎!
夫志均者相求,好合者齐,与夫子同之」。
于是先生乃舒虹霓以蕃尘,倾雪盖以蔽明,倚瑶厢而徘徊,总众辔而安行,顾而谓之曰:「太初真人,惟天之根。
专气一志,万物以存。
退不见后,进不睹先。
发西北而造制,启东南以为门。
微道而以德久娱乐,跨天地而处尊。
夫然成吾体也。
是以不避物而处,所睹则宁;
不以物为累,所逌则成。
彷徉足以舒其意,浮腾足以逞其情。
故至人无宅,天地为客;
至人无主,天地为所;
至人无事,天地为故。
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异,故天下被其泽而万物所以炽也。
若夫恶彼而好我,自是而非人,忿激以争求,贵志而贱身,伊禽生而兽死,尚何显而获荣?
悲夫!
子之用心也!
薄安利以妄生,要求名以丧体,诚与彼其无诡,何枯槁而逌死?
子之所好何足言哉?
吾将去子矣」。
乃扬眉而荡目,振袖而抚裳,令缓辔而纵策,遂风起而云翔。
彼人者,瞻之而垂泣,自痛其志,衣草木之皮,伏于岩石之下,惧不终夕而死。
先生神宫而息,漱吴泉而行,回乎逌而游览焉。
见薪于阜者,叹曰:「汝将焉以是终乎哉」?
薪者曰:「是终我乎?
不以是终我乎?
且圣人无怀,何其哀?
夫盛衰变化,常不于兹,藏器于身,伏以俟时。
孙刖足以擒庞,睢折胁而乃休。
百里困而相嬴,牙既老而弼周。
既颠倒而更来兮,固先穷而后收。
秦破六国,并兼其地,夷灭诸侯,南面称帝。
姱盛色,崇靡丽,凿南山以为阙,表东海以为门。
门万室而不绝,图无穷而永存。
美宫室而盛帷清,击钟鼓而扬其章
广苑囿而深池沼,兴渭北而建咸阳
嵏丽木曾未及成林,而荆棘已丛乎阿房。
时代存而迭处,故先得而后亡。
山东之徙虏遂起而王天下。
由此视之,穷达讵可知邪?
且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
以无为用,不以人物为事。
尊显不加重,贫贱不自轻;
失不自以为辱,得不自以为荣。
木根挺而枝远,叶繁茂而华零,无穷之死犹一朝之生,身之多少,又何足营」!
因叹而歌曰:「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
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
亭亭在须臾,厌厌将复东。
离合云雾兮,往来如飘风。
富贵俯仰间,贫贱何必终?
留侯起亡虏,威武赫夷荒
召平东陵,一旦为布衣。
枝叶托根柢,死生同盛衰。
得志从命升,失势与时隤。
寒暑代征迈,变化更相推。
祸福无常主,何忧身无归?
推兹由斯理,负薪又何哀」!
先生闻之,笑曰:「虽不及大,庶免小矣」。
乃歌曰:「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霄兮日月聩,我腾而上将何怀?
衣弗袭而服美,佩弗饰而自章,上下徘徊兮谁识吾常」?
遂去而遐浮,肆云舆,兴气盖,徜徉回翔兮漭漾之外。
建长星以为旗兮,击雷霆之石康石盖。
开不周而出车兮,出(一作「步」。)九野之夷泰
中州而一顾兮,望崇山而回迈。
端余节而飞旃兮,纵心虑乎荒裔。
(或作「释」。)前者而弗修兮,驰蒙间而远迈。
弃世务之众为兮,何细事之足赖。
虚形体而轻举兮,精微妙而神丰。
夷羿使宽日兮,召忻秋使缓风。
攀扶之长枝兮,登扶摇之隆崇。
跃潜飘之冥昧兮,洗光曜之昭明。
遗衣裳而弗服兮,服云气而遂行。
朝造驾乎汤谷兮,夕息马乎长泉
时崦嵫而易气兮,辉若华以照冥
朱阳以举麾兮,右玄阴以建旗。
变容饰而改度,遂腾窃以修征。
阴阳更而代迈,四时奔而相逌。
仙化之倏忽兮,心不乐乎久留。
惊风奋而遗乐兮,虽云起而忘忧。
忽电消而神逌兮,历寥廓而遐游
佩日月以舒光兮,登徜徉而上浮。
压前进于彼逌兮,将步足乎虚州。
扫紫宫而陈席兮,坐帝室而忽会酬。
萃众音而奏乐兮,声惊渺而悠悠。
五帝舞而再属兮,六神歌而代周。
乐啾啾肃肃,洞心达神,超遥茫茫,心往而忘反,虑大而志矜。
(或作「粤」。)大人微而弗复兮,扬云气而上陈。
召大幽之玉女兮,接上王之美人。
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之淑真。
合欢情而微授兮,先艳溢其若神。
华姿烨以俱发兮,采色焕其并振。
倾玄髦而垂鬓兮,曜红颜而自新。
时暧𥊵而将逝兮,风飘遥而振衣。
云气解而雾离兮,霭奔散而永归
心惝惘而遥思兮,眇逌目而弗晞。
扬清风以为旗兮,翼旋轸而反衍。
腾炎阳而出疆兮,命祝融而使遣。
驱玄冥以摄坚兮,蓐收秉而先戈。
句芒奉毂,浮惊朝霞。
寥廓茫茫而靡都兮,邈无俦而独立。
瑶厢而一顾兮,哀下土之憔悴。
分是非以为行兮,又何足与比类?
霓旌飘兮云旗,霭乐游兮出天外。
大人先生被发飞鬓,衣方离之衣,绕绂阳之带,含奇,嚼甘华,噏浮雾,飧霄霞,兴朝云,飏春风,奋乎太极之东,游乎昆仑之西,遗辔隤策,流盼乎唐虞之都,惘然而思,怅尔若忘,慨然而叹。
曰:「呜呼!
时不若岁,岁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神。
神者,自然之根也。
彼勾勾者自以为贵夫世矣;
而恶知夫世之贱乎兹哉!
故与世争贵,贵不足尊;
与世争富,富不足先。
必超世而绝群,遗俗而独往。
登乎太姑之前,览乎忽漠之初。
虑周流于无外,志浩荡而遂舒。
飘遥于四运,翻翱翔乎八隅。
欲从肆而仿佛,浣漾而靡拘。
细行不足以为毁,圣贤不足以为誉。
变化移易,与神明扶。
廓无外以为宅,周宇宙以为庐。
强八维而处安,据制物以永居。
夫如是则可谓富贵矣。
是故不与齐德,不与汤武并功。
王许不足以为匹,阳丘岂能与比纵?
天地且不能越其寿,广成子曾何足与并容!
激八风以扬声,蹑元吉之高踪。
被九天以开除兮,来云气以驭飞龙。
专上下以制统兮,殊古今而靡同。
夫世之名利胡足以累之哉!
故提齐而踧楚,挈赵而蹈秦,不满一朝而天下无人,东西南北莫之与邻。
悲夫!
子之修饰,以余观之,将焉存乎?
于兹先生乃去之纷泱,莽轨沕洋,㳅衍溢历,度重渊,跨青天,顾而逌览焉,则有逍遥以永年。
无存忽合,散而下臻。
分离荡,漾漾洋洋。
飙涌(一作「踊」。)云浮,达于摇光。
直驰骛乎太初之中,而休息乎无为之宫。
太初何如?
无后无先
莫究其极,谁识其根?
邈渺绵绵,乃反复乎大道之所存,莫畅其究,谁晓其根?
九灵而求索,曾何足以自隆?
登其万天而通观,浴大始之和风。
𣿖逍遥以远逌,遵大路之无穷。
遗太乙而弗使,陵天地而径行。
超蒙鸿而远迹,左荡莽而无涯,右幽悠而无方。
上遥听而无声,下修视而无章。
施无有而宅神,永太清乎敖翔
崔巍高山勃玄云,朔风横厉白雪纷,积冰若陵寒伤人。
阴阳失位日月隤,地坼石裂林木摧,大冷阳凝寒伤怀。
阳和微弱隆阴竭,海冻不流绵絮折,呼噏不通寒伤裂。
气并代动变如神,寒倡热随害伤人,熙与真人怀大清。
精神专一用意平,寒暑勿伤莫不惊,忧患靡由素气宁。
浮雾凌天恣所经,往来微妙路无倾,好乐非世又何争,人且皆死我独生。
真人游,驾八龙,曜日月,载云旗,徘徊逌,乐所之。
真人游,太阶夷。
□原辟,天门开。
雨蒙蒙,风圳圳。
黄山,出栖迟。
江河清,洛无埃。
云气消,真人来。
真人来,惟乐哉!
时世易,好乐隤。
真人去,与天回。
反未央,延年寿。
□独敖,世望我,何时反。
超漫漫,路日远。
先生从此去矣,天下莫知其所终极。
盖陵天地而与浮明遨游无始终,自然之至真也。
鸲鹆不逾济,洛不渡汶,世之常人,亦由此矣。
曾不通区域,又况四海之表,天地之外哉。
先生者,以天地为卵耳。
如小物细人欲论其长短,议其是非,岂不哀也哉!
封禅仪 其二 西晋 · 张华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八
瓘等又奏:臣闻肇自生民,则有后辟,载祀之数,莫之能纪。
立德济世,挥扬仁风,以登封泰山者七十有四家,其谥号可知者十有四焉(以上《艺文类聚》《初学记》《御览》引张华
沈沦寂寞,曾无遗声者,不可胜记。
黄帝以前,古传昧略
唐虞以来,典谟炳著;
三王代兴,体业继袭。
周道既没,秦氏承之,至于汉魏,而质文未复。
大晋之德,始自重黎,实佐颛顼,至于夏商,世序天地。
其在于周,不失其绪。
金德将升,世济明圣,外平蜀汉,海内归心,武功之盛,实由文德。
至于陛下,受命践阼,弘建大业,群生仰毓。
唯独江湖沅湘之表,凶桀负固,历代不宾。
神谋独断,命将出讨,兵威暂加,数旬荡定。
羁其鲸鲵,赦基罪逆,云覆雨施,八方来同,声教所被,达于四极。
虽黄轩之征,大禹远略,周之弈世,何以尚今!
若夫玄石素文,厎号前载,象以姓表,言以事告,虽《河图》《洛书》之征,不是过也。
加以《驺虞》《麟趾》,众瑞并臻。
昔夏殷以丕崇为祥,周武以乌鱼为美,咸曰休哉。
然符瑞之应,血物之盛,未有若今之富者也。
宜宣大典,礼中岳,封泰山,禅梁父德号,明至尊,享天休,笃称庶。
勒千载之表,播流后之声,俾百代之下,莫不兴起。
帝王之盛业,天下之至望也(《晋书·礼志下》,《宋书·礼志三》,又略见《艺文类聚》三十九引张华议,《御览》五百三十六引张华《封禅议》,又《初学记》十三引张华《封禅仪》凡两条。「仪」或「议」之误。又《陆云集·与兄机书》:「顷得张公封禅事。」明此六奏,皆张华所撰。张溥本仅载《艺文类聚》《御览》数十字。)
称藩姚兴议 西晋 · 张华
 出处:全晋文
若使侵掠吴边,必成领怨。
此既能往,彼亦能来,兵连祸结,非国之福也。
孙权重黎庶之命,屈己以臣魏;
惠施惜爱子之头,舍志以尊齐。
况陛下慈德在秦,方寸崩乱,宜暂降大号,以申至孝之情。
权变之道,典谟所许。
韩范智能回物,辨足倾人,昔与姚兴俱为太子中舍人,可遗将命,降号脩和。
所谓屈于一人之下,伸于万人之上也(《晋书·载纪·慕容超传》,又《十六国春秋》六十四。)
喜雨赋 西晋 · 傅咸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一
泰始九年,自不雨,以涉夏节,草木共然。百姓以尧有九载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恐遭斯运,并有惧心。圣皇劳虑,分使祈祷,遍于群望。余以太子洗马兼司徒请雨,百辟莅事,三朝而大雨降,退作斯赋。(《艺文类聚》一百,《御览》十一)
于是祝融炽景,羲和警辔。
亢阳火焚,野无生类。
悠悠亿兆,同兹惨悴。
伊我皇之仁德兮,配焘育于二仪。
屡刻躬而勤政兮,广请祷于灵祇。
孰谓天高?
其听不辽。
孰谓神远?
厥应孔昭。
洁斋致虔,于兹三朝。
阴郁怫而腾起,阳庵薆而自消。
飞廉扇谷风之翼翼,灵岳兴庆云之飘飘,遂乃重阴四会溟邈无垠。
方中降雨,亘夜迄今。
生我百谷,粒我蒸民。
昔洪水滔天于唐尧之朝,亢旱为灾于殷汤之世。
下民其咨,莫能俾乂。
历稔九七,仅免斯害。
犹以畴咨为美谈,躬祷为勋代(《艺文类聚》二)
镜赋 西晋 · 傅咸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一
从阴位于清商,采秋金之刚精。
祝融以制度,命欧冶而是营。
炽火垆以陶铸,飞光采于天庭(《书钞》一百三十六)
晞日月之光烈,仪厥象乎曜灵。
清邈明水,景若朝阳。
不将不迎,应物无方。
不有心于好丑,而众形其必祥。
同实录于良史,随善恶而是彰。
猗猗淑媛,娥娥后妃。
眷春荣之零悴,惧玉颜之有衰。
盼清扬而自镜,竞崇姱以相晖。
珥明珰之迢迢,点双的以发姿(《书钞》一百三十五。案:《御览》七百十九作傅玄,误)
若乃云髻乱于首,赪黛渝于色。
设有乏于斯器兮,孰厥貌之能饰?
与喑瞽而同昧兮,近有面而不识。
君子知貌之不可以不饰,则内省而自箴。
既见前而虑后,则祗畏于幽深。
察明明之待莹,则以此而洗心。
日观之有瑕,则稽训于儒绅。
夫然,尚何厥容之有慢?
而厥思之有淫(《书钞》一百三十五,又一百三十六,《艺文类聚》七十,《初学记》二十五,《御览》七百十七)
狭室赋 西晋 · 潘岳
 出处:全晋文
历甲第以游视,施陋巷而言归。
伊余馆之褊狭,良穷弊而极微。
阁了戾以互掩,门崎岖而外扇。
室侧户以攒楹,檐接而交榱。
祝融之御节,炽朱明之隆暑,□日晔以耀庭,赫风煁其灼宇(二句从《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六补。),沸体惄其如铄,珠汗挥其如雨。
若乃重阴晦冥,天威震曜。
汉潦沸腾,丛溜奔激。
白灶为之沈溺,器用为之浮漂。
彼处贫而不怨,嗟民生之收难。
匪广厦之足荣,有切身之近患。
青阳萌而畏暑,白藏兆而惧寒。
独味道而不闷,喟然向其时叹(《艺文类聚》六十四。)
羽扇赋 孙吴 · 闵鸿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四
惟羽扇之攸兴,乃鸣鸿之嘉容。
产九皋之中泽,迈雍喈之天聪。
表高义于大易,著诗人之雅章。
赖兹翮以内飞,曜羽仪于外扬。
于时祝融持运,朱明发晖。
奔阳冲布,飞炎赫曦。
同煴隆于云汉,咸惨毒于中怀。
尔乃登爽垲,临甘泉。
漱清流,荫玄云。
运轻融以容与,激清风于自然。
披绡衽而入怀,飞罗缨之缤纷,众坐侃以怡怿,咸俯节以齐欢。
感惠风之荡怀,咏棘心之所叹。
于是暑气云消,献酬乃设。
停神静思,且以永日。
妍羽详回,清风盈室。
动静扬晖,嘉好越逸。
翻翻奕奕,飞景曜日。
同皦素于凝霜,岂振鹭之能匹(《艺文类聚》六十九)
征西大将军京陵王公会射堂皇太子见命作此诗 西晋 · 陆云
四言诗
芒芒太极,玄化烟煴。
颓形成器,凌象垂文。
大钧造物,庶类群分。
先识经始,实综彝伦。(一章)

惟岳隆周,及申。
天鉴在晋,祚之降神。
邈矣遐风,茂德有邻
永言配命,唯晋之镇。(二章)

厥镇伊何,实干心膂。
文教内辅,武功外御。
淮方未靖,帝曰攸序。
公于出征,奄有南浦(三章)

南海既宾,爰戢干戈。
桃林释驾,天马婆娑。
象齿南金,来格皇家。
绝音协徽,宇宙告和。(四章)

玄纲峻极,天罔既纮。
文武方升,允兹兼弘。
峨峨高夏,有肃其凉。
公侯戾止,騄骥龙骧。
善问如林,在会锵锵。(五章)

祝融御节,火正缉熙。
凯风徘徊,万物欣时。
秩秩初筵,薄言在兹。
嘉福介祜,万寿无期(○本集二。《诗纪》二十六。)(六章)

思游赋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六
虞尝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之所祐者义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顺,所以延福;违此而行,所以速祸。然道长世短,祸福舛错,怵迫之徒,不知所守,荡而积愤,或迷或放,故借之以身,假之以事,先陈处世不遇之难,遂弃彝伦,轻举远游,以极常人罔惑之情;而后引之以正,反之以义,推神明之应于视听之表,崇否泰之运于智力之外,以明天任命之不可违,故作《思游赋》,其辞曰:
轩辕之遐胄兮,氏仲任之洪裔。
敷华颖于末叶兮,晞灵根于上世。
准乾坤以斡度兮,仪阴阳以定制。
匪时运其焉行兮,垂太虚而遥曳
戴朗月之高冠兮,缀太白之明璜(《御览》六百八十四作「缀太珠之明珰。」)
制文霓以为衣兮,袭采云以为裳。
要华电之煜爚兮,佩玉衡之琳琅
明景日以鉴形兮,信焕曜而重光。
至美诡好于凡观兮,修稀合而靡呈。
燕石缇袭华国兮,和璞遥弃于南荆
夏像韬尘于市北兮,瓶罍抗方于两楹。
鸾皇耿介而偏栖兮,兰桂背时而独荣。
关寒暑以练真兮,岂改容而爽情。
感昆吾之易越兮,怀晖光之速暮。
一稔而三春兮,尚含英以容豫。
悼曜灵之靡暇兮,限天晷之有度。
聆鸣蜩之号节兮,恐陨叶于凝露。
希前轨而增骛兮,眷后尘而旋顾。
往者倏忽而不逮兮,来者冥昧而未著。
二仪泊焉其无央兮,四节环转而靡穷。
星鸟逝而时反兮,夕景潜而且融。
景三后之在天兮,叹圣哲之永终。
谅道修而命微兮,孰舍盈而戢冲。
握隋珠与蕙若兮,时莫悦而未遑。
彼未遑其何恤兮,惧独美之有伤,蹇委深而投奥兮,庶芬藻之不彰。
芳处幽而弥馨兮,宝在夜而愈光。
逼区内之迫胁兮,恩摅翼乎八荒。
望云阶之崇壮兮,顾轻举而高翔。
庖牺以问象兮,辩吉繇于姬文。
将远游于太初兮,鉴形魄之未分。
四灵俨而为卫兮,六气纷以成群。
白兽于商风兮,御苍龙于景云。
简厮徒于灵圉兮,从冯夷而问津。
召陵阳于游溪兮,旌王子于柏人
祝融以掌燧兮,殿玄冥以掩尘。
形彯彯而遂遐兮,气亹亹而愈新。
挹玉膏于莱嵎兮,掇紫英于瀛滨。
太昊假憩兮,听赋政于三春。
洪范翕而复张兮,百卉陨而更震。
睇玉女之纷彯兮,执懿筐于扶木。
览玄象之韡晔兮,仍腾跃乎阳谷
吸朝霞以疗饥兮,降廪泉而濯足。
将纵辔以逍遥兮,恨东极之路促。
诏纤阿而右回兮,觌朱明之赫戏。
莅群神于夏庭兮,回苍梧而结知。
纚鹪明以承旂兮,驵天马而高驰。
羲和丹丘兮,诮倒景之乱仪。
寻凯风而南暨兮,谢太阳于炎离。
戚溽暑之陶郁兮,余安能乎留斯!
闻碧鸡之长晨兮,吾将往乎西游。
奥浮鹢于弱水兮,泊舳舻兮中流。
苟精粹之攸存兮,诚沈羽以泛舟。
轶望舒以陵厉兮,羌神漂而气浮。
讯硕老于金室兮,采旧闻于前修。
讥沦阴于危山兮,问王母于椒丘。
观玄鸟之参趾兮,会根壹之神筹。
扰毚兔于月窟兮,诘姮娥于蓐收。
爰揽辔而旋驱兮,访北叟之倚伏。
乘增冰而遂济兮,凌固阴之所滀。
探龟蛇于幽穴兮,瞰罔养之潜育。
哂倏忽之躁狂兮,丧中黄于耳目。
偭烛龙而游衍兮,穷大明于北陆。
攀招摇而上跻兮,忽蹈廓而凌虚。
登阊阖而遗眷兮,頫玄黄于地舆。
召黔雷以先导兮,觐天帝于清都
观浑仪以寓目兮,拊造化之大炉
爰辨惑于上皇兮,稽吉凶之元符。
唐则天而民咨兮,癸乱常而感虞。
孔挥涕于西狩兮,臧考祥于娄句。
蹠肆暴而保乂兮,颜履仁而夙徂。
何否泰之靡所兮,眩荣辱之不图?
运可期兮不可思,道可知兮不可为。
求之者劳兮欲之者惑,信天任命兮理乃自得。
且以四位为匠,乾川为均。
散而为物,结而为人。
阳降阴升,一替一兴。
流而为川,滞而为陵。
祸不可攘,福不可徵。
其否兮有豫,其泰兮有数。
成形兮未察,灵像兮已固。
承明训以发蒙兮,审性命之靡求。
将澄神而守一兮,奚飘飘而遐游
斐陈辞以告退兮,主悖惘而永叹。
惟升降之不仍兮,咏别易而会难。
愿大飨以致好兮,盍息驾于一餐。
司仪于有始兮,延嘉宾于九乾
钧天广乐兮,展万舞之至欢。
枉矢铄其在手兮,狼弧翾其斯弯。
睨翟犬于帝侧兮,殪熊罴于灵轩。
尔乃清道夙跸,载轮修祖。
班命授号,𨏢辀〗整旅。
兆司郁以届路兮,万灵森而陈庭。
丰隆轩其警众兮,钩陈帅以属兵。
堪舆竦而进时兮,文昌肃以司行。
蚩尤之修旃兮,建雄虹之采旌。
乘云车电鞭之扶舆委移兮,驾应龙青虬之容裔陆离。
俯游光逸景倏烁徽霍兮,仰流旌垂旄焱攸襳纚。
前湛湛而摄进兮,后僸僸而方驰。
且启行于重阳兮,奄税驾乎少仪。
跨列缺兮窥乾川,挥玉关兮出天门
涉汉律兮望昆仑,经赤霄兮临玄根。
观品物兮终复魂,形已消兮气犹存。
眺悬舟之离离兮,怀旧都之蔼蔼。
仍繁荣而督引兮,将遄降而速迈。
华云依霏而翼衡兮,日月炫晃而映盖。
蹈烟煴兮辞天衢,心闛𦐇兮识故居。
路遂遒兮情欣欣,奄忽归兮反常闾。
修中和兮崇彝伦,大道繇兮味琴书。
乐自然兮识穷达,澹无思兮心恒娱(《晋书·挚虞传》)
南山经图赞 其二十二 育隧谷 东晋 · 郭璞
 押东韵 出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五十七
育隧之谷,爰含凯风。
青阳既谢,气应祝融
炎雰是扇,以散郁隆
海外南经图赞 其十六 南方祝融 东晋 · 郭璞
 押覃韵 出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五十七
祝融火神,云驾龙骖
气御朱明,正阳是含。
作配炎帝,列位于南。
南郊赋 东晋 · 郭璞
 出处:全晋文
于是时惟青阳,日在方旭。
我后方将受命于灵坛,乃改步而鸣玉。
金轩,抚太仆
扬六鸾,齐八騄。
列五幡于一元兮,靡日月乎黄屋矫陵鸟以侦侯兮,整豹尾于后属。
武骑仡以清道兮,被练焕以波烛。
尔乃造广场,戾坛庭。
百寮山立,万乘云屯。
祝史,肆玉牲。
圆丘,揖太清。
礼群望,告皇灵。
天澄其气,日朗其精。
飞廉鼓舞于八维兮,丰隆击节于九冥
祝融穆清而肃侍兮,阳侯澹以中停。
于是司烜戒燧,火烈具炳。
宗皇祖而郊祀,增孝思之惟永。
郊寰之内,区域之外。
雕题弁服,被发左带。
骏奔在坛,不期而会。
峨峨群辟,蚩蚩黎庶。
翘怀圣猷,思我王度
事崇其简,服尚其素。
化无不融,万物自鼓。
振西北之绝维,隆东南之桡柱。
廓清紫衢,电埽神宇。
风马桂林,抗旌琳圃。
五岳不足以题其勋,九韶不足以赞其舞。
飨骇鬼方,声震岷陇。
倒景望风,龙汉企踵。
烂若列星之环辰,咸云腾而海涌。
此盖和气旁通,玄罗潜总
自然之感,鼓而遂动(《艺文类聚》三十八《初学记》十三)
弊樟擢秀于祖邑(水经赣水注,《艺文类聚》十)
咏秋诗 魏晋 · 江回
 押祃韵
祝融解炎辔,蓐收起凉驾。
高风催节变,凝露督物化。
长林悲素秋,茂草思朱夏。
鸣雁薄云岭,蟋蟀吟深榭。
寒蝉向夕号,惊飙激中夜。
感物增人怀,凄然无欣暇(○古诗类苑四。《诗纪》十二。又《类聚》三引驾、化、夏、榭、夜五韵。《御览》二十五引驾、夏、榭、夜、暇五韵。又《《初学记》》三引化一韵。)
悲四时赋 晋 · 李颙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三
悲春日兮!
悲阳泽之方宣。
建灵威以延蛰,叩东震而飨天。
布和气之烟煴,舒朗景之淑鲜。
云兴滋于秀石,飙鸣柯于崇山
平皋眇莽,中林葱青。
野马飞涧,晨虹垂旌。
阳燕南徂,阴雁北征。
素华浩浩,丹秀荧荧(《艺文类聚》三)
□芃芃而含秀,叶霭霭而敷荣(《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四)
悲夏日兮!
炎节之赫羲。
祝融之御辔,游井耀兮南离。
晞辰凯之长吹,荫绿柳之扬枝。
云郁律以泉涌,雨淋澡而方筛。
奋骇霆之奔磕,舒惊电之横摛(《艺文类聚》三)
秋日悲兮!
火流天而涤暑,风入林而疏条。
挺葩于绿茎,飞馨于翠翘(《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四)
云黮䨴以时兴,雪联翩而骤密。
枯枝皎如琼翰,空岫朗若玉宝(《御览》十二)